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在2012年8月31日 (五) 15:02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Read09 (對話 | 貢獻)
(101學年度讀書會相關訊息)
←上一個
在2012年11月2日 (五) 00:20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撤銷)
Angelwang (對話 | 貢獻)
(101學年度讀書會相關訊息)
下一個→
第2行: 第2行:
*'''欲瀏覽101學年度讀書會資訊請前往[[101學年度讀書會]],有更詳細的資料提供 *'''欲瀏覽101學年度讀書會資訊請前往[[101學年度讀書會]],有更詳細的資料提供
 +
 +== 高雄醫學大學 專業研讀小組方案高雄醫學大學 專業研讀小組方案 ==
 +'''小 組 名 稱:學士後醫學檢驗數據整合判讀班級讀書5&4小組'''
 +聯絡人 王貞乃
 +
 +== 第一次 ==
 + 時 間 101年 9 月 20 日21時 00分/ 21時35 分
 +導 讀 (主持)人 王貞乃
 +地 點 NB116&2F地一教學大樓 書(篇)名 陳丙何教授所發表的文章: CYP26B1檳榔有關的口腔鱗狀細胞癌是一種新型的候選基因,July,2011.
 +出席成員 劉怡伶,吳憲政,蔡志勇,林雅雯,王貞乃
 +
 +討論主題 1.從口腔腫瘤學,認識【CYP26B1 細胞色素】是一種檳榔族口腔鱗狀細胞癌(OSCC)相關的新型後選的基因型。
 +討論內容摘要
 +1.大量的流行病學數據表明,環境因素的作用(例如,使用含有酒精,檳榔,和香煙),發生在口腔鱗狀細胞癌(OSCC),但證據所涉及的基因一直是不一致的。陳教授的研究是調查CYP26B1,一起使用酒精,檳榔,香煙,檳榔-OSCC之間的作用關係。這項研究的病人選擇(口腔鱗狀細胞癌247例和338對照例作比較)各組進行了檢查CYP26B1基因多態性與酒精,檳榔利用和香煙之間可能的相互作用例如:口腔鱗狀細胞癌組織和癌旁正常組織之間的其他基因的表達進行了評估。遺傳多態性AA CYP26B1出現的風險與口腔鱗狀細胞癌(OR = 2.26,95%CI 1.35-3.80)
 +。嚼BQ乘法相互作用與CYP26B1 AA到口腔鱗狀細胞癌的風險增加(OR為70.04; 95%CI,13.62-360.11)。口腔鱗狀細胞癌中觀察到的獨立危險嚼檳榔CYP26B1 AA,與CYP26B1 CC基因型(與嚼檳榔相比分層的勝算比= 2.88,95%CI,1.07-7.74)。與鄰近的正常組織相比,腫瘤組織中的表達增加。在口腔鱗狀細胞癌發病機制的檳榔依賴性CYP26B1基因扮演一個新的角色。(陳丙何,2011)
 +2.臺灣地區口咽惡性腫瘤及檳榔塊分析之流行病學研究,經由口咽惡性腫瘤死因及全部死因的五年存活率分析,我們發現男性的存活率顯著性的低於女性。在口咽惡性腫瘤死因方面,調整過的涉險比值(hazard ratio),男性相對於女性為1.54倍(95% CI: 1.36-1.74)。而在全死因方面,男性為女性的1.44 倍(95% CI: 1.31-1.58)。以發生部位來看,研究個案中罹患舌惡性腫瘤者的預後最差。在腫瘤型態方面,淋巴惡性腫瘤(lymphoma)的死亡危險性最低。在年齡分層方面,老年人的存活率最差。在治療方式方面,僅單獨接受手術治療者的存活率最高。臺灣原住民死於口咽惡性腫瘤的危險性為客家人的1.10倍(95%CI, 0.89 - 1.36);而閩南人死於口咽惡性腫瘤的危險性為客家人的1.17倍(95%CI, 1.02-1.34)。研究個案罹患舌部或口部惡性腫瘤者的預後較差;相反的罹患淋巴瘤者的預後則最佳。再年紀越大的年齡層其預後越差,研究個案若是接受手術治療者其預後最佳。經由上述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發現,種族及其他相關的預後因子(例如:診斷年代、性別、診斷年齡、解剖學發生部位、腫瘤型態以及治療方式)可能在口咽惡性腫瘤的存活表現上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以及其死亡的危險性有可能會增高,例如在偏好使用檳榔的閩南人及客家人。研究結果建議,臺灣地區不同成份的檳榔塊會對氫氧基的形成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荖花檳榔塊所產生的氫氧基遠高於荖葉檳榔塊,因此我們推論荖花檳榔塊所含的荖花成分可能間接對口腔黏膜產生較嚴重的傷害。(陳丙何,2004)
 +活動檢討: 從陳教授所提出的報告,確認具特殊基因型的家族,與口腔鱗狀癌癌化有關),因此,基因的確立,有助於對癌化的發現。分組到圖書館\網路收集相關資料(2F/檳榔與健康效應專區WU999)\擬向指導教授(黃莉文老師)提出讀書會小組申請(9/21)和專題報告研討計畫(9/22,28)。
 +小 組 名 稱:學士後醫學檢驗數據整合判讀班級讀書5&4小組
 +聯絡人 王貞乃
 +
 +== 第二次 ==
 + 時 間 101年 9 月 22 日21時 00分/ 21時35 分
 +導 讀 (主持)人:黃教授莉文老師
 +地 點 NB116&2F地一教學大樓 書(篇)名 檳榔族口腔癌在近代台灣處境下醫學的研趨勢分析
 +出席成員: 黃莉文老師,蔡志勇,劉怡伶,吳憲政,林雅雯,王貞乃
 +討論主題: 檳榔的健康危害&檳榔口腔癌(新型CYP26B1)之一
 +討論內容摘要:
 +1.提到吃檳榔,不吃檳榔的人都知道吃檳榔習慣不好,假若有些種族是吃檳榔,特別在許多種族中(台灣原住民或東南亞少數民族等),好像吃檳榔的種類和材料成份也都不大一樣,對身為學者以及做檳榔相關主題研究者而言,究竟檳榔有哪些成分? 這些少數民族或台灣原住民族(種族間)所吃的檳榔成份差異性是什麼?因為一般而言,我們大都不是吃檳榔的族群,實驗室中被使用來作為分析檳榔物質的是加什麼材料?指什麼?所提到【檳榔是致癌物質】是指什麼?若是指arecoline檳榔鹼,到底是指什麼樣的成份?arecoline是位在檳榔部位的哪些部份?到底會致癌的檳榔是加了什麼成份?
 +2.從陳教授所提出的報告(確認具特殊基因型的家族與口腔鱗狀癌癌化有關),對於已經在吃檳榔的人們或種族,陳教授是否已經發現,有哪些方法?可以調整與改善他們哪些吃檳榔的種類或成份?(吃檳榔族群的人應該避免吃什麼?) 我們該如何做健康宣導防癌觀念?研究者可以做什麼建議?怎樣吃才能降低檳榔的罹患率?下一步,陳教授是否有構想與計畫:建議政府在特殊基因型(有危險因子)的族群中做健康篩選,造福人群?政府是否有經費?可以向政府哪些單位申請?
 +活動檢討 擬寫信函(9/26)請教牙醫學院教授(陳丙何老師)提出問題和派代表採訪錄影計畫(9/28),公開專題報告─示範教學(9/28)計畫。
 +小 組 名 稱:學士後醫學檢驗數據整合判讀班級讀書5&4小組
 +聯絡人 王貞乃
 +
 +== 第三次 ==
 + 時 間 101年 9 月 28 日19時 10分/ 21時30 分
 +導 讀 (主持)人 王貞乃
 +地 點 NB116&2F地一教學大樓 書(篇)名 陳丙何教授所發表的文章: CYP26B1檳榔有關的口腔鱗狀細胞癌是一種新型的候選基因,July,2011.
 +出席成員: 黃莉文老師,劉怡伶,吳憲政,蔡志勇,林雅雯,李佩玲,林彥宇,黃羿嘉,刁麗珍,王貞乃
 +討論主題: 檳榔的健康危害&檳榔口腔癌(新型CYP26B1)之二
 +討論內容摘要
 +1.引言:從歷史文獻上有關人類嚼食檳榔的文化記載,例如:中國的韓愈被封為『檳榔祖師爺』,1664年『荷蘭年鑑』檳榔葉課稅,至少有兩千年歷史淵遠流長之久。南島民族例如:台灣原住民(泰雅族除外)皆與嚼食檳榔有不解之緣。根據葛教授研究調查台灣嚼食檳榔佔10%(15歲以上),其嚼食因素與性別(♂:♀﹦18-20% - 1-2%)、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吸菸和喝酒有相關。怵目驚心的發現,從流行風雲榜【嚼檳榔】習慣在台灣的疾病相關統計,發現:各佔100%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患者和88%口腔癌患者,皆以嚼檳榔習慣息息相關。 (1991年)統計每十萬人10.9人罹患口腔癌,佔第五位之男性十大癌症。
 +2.本論: 一、各地的研究成果:世界各地常見的檳榔配方與吃法有很多種,台灣吃檳榔的放法卻不相同。例如:在台灣的紅灰檳榔是把新鮮的檳榔子(外國曬乾切塊)中間剖為二,內夾荖花(荖藤)、紅灰;而白灰檳榔則是把檳榔子裹以石灰,然後外包荖葉,並不加菸草。根據葛教授的研究:嚼食內夾荖花的檳榔其致癌性大於沒有加荖花的檳榔。嚼食檳榔者86%有吸菸,75%也有喝酒。此外,葛教授的研究顯示:【嚼檳榔有害健康】,因為光嚼檳榔,也具致癌性。其理由如下:
 +2.1檳榔子主要成分有多酚化合物、、粗纖維、脂肪和醣類以及檳榔鹼(含量最高叫檳榔素arecoline)。檳榔鹼在口腔內會因硝化作用產生多種亞硝酸化合物,此化合物若和菸草作用形成致癌性極高的物質(亞硝酸氨)。
 +2.1.1檳榔素arecoline可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少量產生興奮感,大量會產生顫抖痙攣。arecoline在末梢神經系統還可以產生擬副交感神經作用。
 +2.1.2多酚化合物,在鹼性環境下(例如:有石灰存在,使唾液PH值會上升),會自動氧化,釋出含氧自由基(例如:石灰┼檳榔子┼甘草蜜→產生自由基攻擊DNA→產生8─OH─dG的改變)。
 +2.1.3荖花含有有機成份(例如:黃樟素Safrole),此具致癌性。
 +二、在台灣對檳榔嚼塊引發口腔疾病的,有三項研究方針:
 +1. 針對台灣土產的檳榔嚼塊成份對口腔黏膜細胞的毒性與致癌性。
 +2. 針對口腔癌患者嚼檳榔習慣與基因突變和基因表現的關係。
 +3. 針對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患者(OSF),組織中膠原纖維推積可能機轉的研究。
 +三、嚼檳榔者,除了口腔癌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以外,也比不嚼檳榔者有較高的牙周病指數(例如:檳榔素可抑制牙周細胞的移動、附著、和間質合成。此外,嚼檳榔使牙齒嚴重咬耗,易造成牙齒敏感及牙髓病變。
 +結論:嚼食檳榔對其身體上的諸多危害,例如:口腔癌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口腔白斑症、咽癌、喉癌、食道癌、引發氣喘等等;醫生絕對有告知病人的義務和民眾教育的責任。但是檳榔和台灣人締結深遠的文化和台灣經濟奇蹟,絕不是一兩句戒絕口號,就可以改變此『紅唇族』吃的習俗。因為一般而言,我們大都不是吃檳榔的族群,實驗室中被使用來作為分析檳榔物質的是加什麼材料?從陳丙何教授所提出的報告(確認具特殊基因型的家族與口腔鱗狀癌癌化有關),對於已經在吃檳榔的人們或種族,是否已經發現,有哪些方法?可以調整與改善他們哪些吃檳榔的種類或成份?(吃檳榔族群的人應該避免吃什麼?) 我們該如何做健康宣導防癌觀念?怎樣吃才能降低檳榔的罹患率?
 +備註: 1.參考書籍:韓良俊主編,檳榔的健康危害,健康世界叢書,OCT.,2000,pp39-45;53-61.
 +2.將採訪陳丙何教授(第一作者)的錄影檔做線上(NET)互動示範教學。
 +3.提供檳榔實物和解說。
 +4.由系主任\指導教授(黃莉文老師)協助小組進一步研討。
 +活動檢討
 +1.五人小組擬進一步讀書研討計畫及創意發表想法到班上FACEBOOK101醫簡學程(9/29,10/6,10/13,10/20,10/27)。
 +2.個人讀書創作以EMAIL聯絡,王貞乃協助彙編。
 +小 組 名 稱:學士後醫學檢驗數據整合判讀班級讀書5&4小組
 +聯絡人 王貞乃
 +
 +== 第四次 ==
 + 時 間 9/29-10/31(每人一小時)
 +導 讀 (主持)人 王貞乃\個人\各人
 +地 點 自己電腦工作室 書(篇)名 圖書館\網路收集相關資料(2F/檳榔與健康效應專區WU999)自由選讀
 +出席成員 劉怡伶,吳憲政,蔡志勇,林雅雯,王貞乃
 +討論主題 檳榔的健康危害&檳榔口腔癌(新型CYP26B1)之三
 +討論內容摘要
 +1. 新穎易感基因CYP26B1在檳榔相關口腔癌之特定代謝生物標記與蛋白質體學研究─ 醫檢師蔡志勇 (9/28,29)
 +2. 檳榔的健康危害─ 芳療師劉怡伶(10/1.10/6)
 +3. 閱讀葛應欽教授所寫【嚼食檳榔文化源流】和郭彥彬教授所寫【有關檳榔嚼塊引發口腔疾病的研究】─ 王貞乃 (10/13)
 +4. 檳榔專題和問題與討論─醫檢師林雅雯 (10/20)
 +5. 檳榔問題的迷思與事實 ─ 台南醫檢師公會理事長吳憲政 (10/27)
 + 活動檢討 1.預定11/1 20.30-21.30小組將第一次到第四次各項讀書會成果上傳KMU WiKi
 +2.擬編彙專業研讀小組方案成果報告表\申請金額清單\著作授權書等
 +3.擬將陳丙何教授的逐字採訪整理稿交由陳教授歸檔,另擬作15分鐘
 +I-Movies/I-Photo 投稿相關防癌協會。
 +
 +
 +
 +== 書名:檳榔的健康危害 \學士後醫學檢驗數據整合判讀學程\芳療師劉怡伶 ==
 +
 +國健局近期數據顯示,嚼檳榔率最高的縣市(台東縣、嘉義縣、花蓮縣、南投縣、屏東縣)為最低嚼檳榔率縣市(台北市、台南市、新竹市、高雄市、基隆市)的5倍,愈往中南部、東部的縣市,嚼檳榔率也較高。較低收入、中壯年、較低教育程度、與高檳榔種植縣市有較高的嚼檳榔率。
 + 檳榔嚼塊為檳榔仔、石灰、麻醉殺菌作用的荖藤組合而成。食用後,大腦之α、β上升,交感神經的多巴胺、正腎上腺素、腎上腺素也上升。檳榔仔富含檳榔鹼,檳榔鹼會刺激腦部中樞神經,產生快感及啟動副交感神經產生興奮感。 中南部及東部縣市的人力分布為勞力工作者居多,他們藉此達到提神、解渴、心情愉快的方式。
 +雖然吃檳榔可以享受當下提神、解渴、心情愉快的感覺,但是,未來需要付出的代價是如此龐大。長期食用導致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口腔黏膜變白、僵硬、口乾、及張口、說話、咀嚼、吞嚥困難等。
 + 國家衛生研究院葛應欽教授研究發現有吸菸、酗酒、嚼檳榔3 種習慣者,其發生口腔癌之危險性較沒有此三種習慣者達123 倍;若單獨來看,吸菸、酗酒、嚼檳榔之致癌危險分別為18倍、10 倍、28 倍,亦顯示嚼檳榔之危害。
 + 「千金難買早知道,萬金難買後悔藥」、「預防勝於治療」,應該要找尋其他適合自己的提神舒壓方式,早期戒除嚼食檳榔的陋習,讓自己擁有健康的人生。
 +
 +
 +
 +
 +==
 +閱讀葛應欽教授所寫【嚼食檳榔文化源流】
 +和郭彥彬教授所寫【有關檳榔嚼塊引發口腔疾病的研究】
 +學士後醫學檢驗數據整合判讀學程 \ 王貞乃 ==
 +
 +
 +引言:從歷史文獻上有關人類嚼食檳榔的文化記載,例如:中國的韓愈被封為『檳榔祖師爺』,1664年『荷蘭年鑑』檳榔葉課稅,至少有兩千年歷史淵遠流長之久。南島民族例如:台灣原住民(泰雅族除外)皆與嚼食檳榔有不解之緣。根據葛教授研究調查台灣嚼食檳榔佔10%(15歲以上),其嚼食因素與性別(♂:♀﹦18-20% - 1-2%)、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吸菸和喝酒有相關。怵目驚心的發現,從流行風雲榜【嚼檳榔】習慣在台灣的疾病相關統計,發現:各佔100%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患者和88%口腔癌患者,皆以嚼檳榔習慣息息相關。 (1991年)統計每十萬人10.9人罹患口腔癌,佔第五位之男性十大癌症。
 +1995年高雄醫學院葛應欽教授的研究指出如下表:
 +習慣 抽菸 喝酒 嚼檳榔 患口腔癌機率
 + × × × 1
 + ☆ 18
 + ☆ 28
 +OSF100-300:1嚼:不嚼
 + ☆ ☆ 89 (88.5%嚼檳榔習慣者,同時有抽菸習慣
 +
 +本論:
 +一、各地的研究成果:世界各地常見的檳榔配方與吃法有很多種,台灣吃檳榔的放法卻不相同。例如:在台灣的紅灰檳榔是把新鮮的檳榔子(外國曬乾切塊)中間剖為二,內夾荖花(荖藤)、紅灰;而白灰檳榔則是把檳榔子裹以石灰,然後外包荖葉,並不加菸草。根據葛教授的研究:嚼食內夾荖花的檳榔其致癌性大於沒有加荖花的檳榔。嚼食檳榔者86%有吸菸,75%也有喝酒。此外,葛教授的研究顯示:【嚼檳榔有害健康】,因為光嚼檳榔,也具致癌性。其理由如下:
 +1.檳榔子主要成分有多酚化合物、、粗纖維、脂肪和醣類以及檳榔鹼(含量最高叫檳榔素arecoline)。檳榔鹼在口腔內會因硝化作用產生多種亞硝酸化合物,此化合物若和菸草作用,形成致癌性極高的物質(亞硝酸氨)。
 +2.檳榔素arecoline可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少量產生興奮感,大量會產生顫抖痙攣。arecoline在末梢神經系統還可以產生擬副交感神經作用。
 +3.多酚化合物,在鹼性環境下(例如:有石灰存在,使唾液PH值會上升),會自動氧化,釋出含氧自由基(例如:石灰 ┼ 檳榔子 ┼ 甘草蜜→產生自由基攻擊DNA→產生8─OH─dG的改變)。
 +4.荖花含有有機成份(例如:黃樟素Safrole),此具致癌性。
 +二、在台灣對檳榔嚼塊引發口腔疾病的,有三項研究方針:
 +1. 針對台灣土產的檳榔嚼塊成份對口腔黏膜細胞的毒性與致癌性。
 +2. 針對口腔癌患者嚼檳榔習慣與基因突變和基因表現的關係。
 +3. 針對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患者(OSF),組織中膠原纖維推積可能機轉的研究。
 +三、嚼檳榔者,除了口腔癌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以外,也比不嚼檳榔者有較高的牙周病指數(例如:檳榔素可抑制牙周細胞的移動、附著、和間質合成。此外,嚼檳榔使牙齒嚴重咬耗,易造成牙齒敏感及牙髓病變。
 +
 +結論: 嚼食檳榔對其身體上的諸多危害,例如:口腔癌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口腔白斑症、咽癌、喉癌、食道癌、引發氣喘等等;醫生絕對有告知病人的義務和民眾教育的責任。但是檳榔和台灣人締結深遠的文化和台灣經濟奇蹟,絕不是一兩句戒絕口號,就可以改變此『紅唇族』吃的習俗。因為一般而言,我們大都不是吃檳榔的族群,實驗室中被使用來作為分析檳榔物質的是加什麼材料?從陳丙何教授(2011)所提出的報告(確認具特殊基因型的家族與口腔鱗狀癌癌化有關)。對於已經在吃檳榔的人們或種族,是否已經發現,有哪些方法?可以調整與改善他們哪些吃檳榔的種類或成份?(吃檳榔族群的人應該避免吃什麼?) 我們該如何做健康宣導防癌觀念?怎樣吃才能降低檳榔的罹患率?這些問題都值得進一步,繼續探討。
 +參考書籍\期刊備註:
 +韓良俊主編,檳榔的健康危害,健康世界叢書,OCT.,2000,pp39-45;53-61.
 +口腔腫瘤學,陳丙何, 2011年7月47(7):594-600。【CYP26B1 is a novel candidate gene for betel quid-related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opyright © 2011. Published by Elsevier Ltd.
 +
 +
 +== 檳榔專題:問題與討論─ 學士後醫學檢驗數據整合判讀學程 \醫檢師林雅雯 ==
 +
 +Q.1嚼檳榔會引起口腔黏膜哪些病變?
 +Ans: 口腔白斑症、口腔紅斑症、斑狀白斑症、上皮變異、原位癌、疣狀增生、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口腔癌病變(疣狀癌、鱗狀細胞癌)。
 +Q2何謂OSF?
 +Ans:檳榔子其成分包括多酚化合物、檳榔鹼和粗纖維等,會促使口腔黏膜細胞合成膠原蛋白質的量增加,同時使其分解及吞食膠原蛋白質的能力下降,而形成過量之膠原纖維堆積與造成口腔黏膜纖維化症(oral submucous fibrosis),因此OSF是一種發生於嚼檳榔者所引起之口腔黏膜慢性發炎及纖維化的症狀,其患者會出現口腔黏膜變白、僵硬以及纖維帶,而造成張口和咀嚼困難等症狀。
 +Q3檳榔含有哪些常見之配方?
 +Ans:荖葉、鹽、糖、酒、白灰、紅灰。
 +Q4每天嚼食過量的檳榔會引起何種中毒?
 +Ans:鈣中毒和鹼中毒。
 +Q5誤食何種檳榔會引起心律不整?
 +Ans: 倒吊子,又稱為「檳榔王」,其外觀與一般檳榔無差異,因生長方向和多數的檳榔相反,因此俗稱倒吊子。其含有植物鹼(Alkaloids)為一般檳榔的2倍,食用後會出現心悸、頭暈、嘔吐等症狀,也可能造成休克甚至死亡。
 +
 +
 +
 +== 檳榔問題的迷思與事實 學士後醫學檢驗數據整合判讀學程\台南醫檢師公會理事長吳憲政 ==
 +
 +很多人都認為是因為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有檳榔添加物,如石灰等所引起,而不是由檳榔子本身所造成。事實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是因為檳榔含有豐富的粗纖維,在口腔內咀嚼會傷害口腔黏膜,黏膜的造纖維母細胞會形成膠原蛋白來修復這些口腔黏膜傷口,如果形成膠原蛋白太多或代謝速度太慢,就會造成膠原蛋白堆積,而導致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
 +另外很多人也認為檳榔可以提神、解渴,維護行車安全,所以,很多長途開車的司機都會嚼食檳榔,事實上光單純的咀嚼運動就會促進唾液腺分泌口水,尤其是檳榔含有大量的粗纖維,不停的咀嚼就會分泌大量的口水,其實是不足為奇的。檳榔內含有生物鹼,它會和神經細胞的某些接受器結合,產生擬膽鹼性作用,刺激中樞神經系統而產生興奮感,但因通常大部分的檳榔族都會攝取過量,易導致顫抖甚至發生痙攣的現象,不能不慎。
 +吃白灰檳榔比吃紅灰檳榔好是真的嗎?能不吃檳榔最好,如果非吃不可,吃白灰檳榔確實好一些,主要原因是紅灰檳榔的紅灰含有許多添加物,如成癮性藥物、金屬離子、含黃樟素且具有致癌性的荖花,所以白灰檳榔確有好一些,但最好還是不要吃。
 +嚼食檳榔似是而非的迷思還有很多,只要是想嚼食檳榔的人總會替自己找到ㄧ個合理的理由,不是嗎?
== 100學年度讀書會相關訊息 == == 100學年度讀書會相關訊息 ==

在2012年11月2日 (五) 00:20所做的修訂版本

目錄

101學年度讀書會相關訊息

高雄醫學大學 專業研讀小組方案高雄醫學大學 專業研讀小組方案

小 組 名 稱:學士後醫學檢驗數據整合判讀班級讀書5&4小組 聯絡人 王貞乃

第一次

時 間 101年 9 月 20 日21時 00分/ 21時35 分 導 讀 (主持)人 王貞乃 地 點 NB116&2F地一教學大樓 書(篇)名 陳丙何教授所發表的文章: CYP26B1檳榔有關的口腔鱗狀細胞癌是一種新型的候選基因,July,2011. 出席成員 劉怡伶,吳憲政,蔡志勇,林雅雯,王貞乃

討論主題 1.從口腔腫瘤學,認識【CYP26B1 細胞色素】是一種檳榔族口腔鱗狀細胞癌(OSCC)相關的新型後選的基因型。 討論內容摘要 1.大量的流行病學數據表明,環境因素的作用(例如,使用含有酒精,檳榔,和香煙),發生在口腔鱗狀細胞癌(OSCC),但證據所涉及的基因一直是不一致的。陳教授的研究是調查CYP26B1,一起使用酒精,檳榔,香煙,檳榔-OSCC之間的作用關係。這項研究的病人選擇(口腔鱗狀細胞癌247例和338對照例作比較)各組進行了檢查CYP26B1基因多態性與酒精,檳榔利用和香煙之間可能的相互作用例如:口腔鱗狀細胞癌組織和癌旁正常組織之間的其他基因的表達進行了評估。遺傳多態性AA CYP26B1出現的風險與口腔鱗狀細胞癌(OR = 2.26,95%CI 1.35-3.80) 。嚼BQ乘法相互作用與CYP26B1 AA到口腔鱗狀細胞癌的風險增加(OR為70.04; 95%CI,13.62-360.11)。口腔鱗狀細胞癌中觀察到的獨立危險嚼檳榔CYP26B1 AA,與CYP26B1 CC基因型(與嚼檳榔相比分層的勝算比= 2.88,95%CI,1.07-7.74)。與鄰近的正常組織相比,腫瘤組織中的表達增加。在口腔鱗狀細胞癌發病機制的檳榔依賴性CYP26B1基因扮演一個新的角色。(陳丙何,2011) 2.臺灣地區口咽惡性腫瘤及檳榔塊分析之流行病學研究,經由口咽惡性腫瘤死因及全部死因的五年存活率分析,我們發現男性的存活率顯著性的低於女性。在口咽惡性腫瘤死因方面,調整過的涉險比值(hazard ratio),男性相對於女性為1.54倍(95% CI: 1.36-1.74)。而在全死因方面,男性為女性的1.44 倍(95% CI: 1.31-1.58)。以發生部位來看,研究個案中罹患舌惡性腫瘤者的預後最差。在腫瘤型態方面,淋巴惡性腫瘤(lymphoma)的死亡危險性最低。在年齡分層方面,老年人的存活率最差。在治療方式方面,僅單獨接受手術治療者的存活率最高。臺灣原住民死於口咽惡性腫瘤的危險性為客家人的1.10倍(95%CI, 0.89 - 1.36);而閩南人死於口咽惡性腫瘤的危險性為客家人的1.17倍(95%CI, 1.02-1.34)。研究個案罹患舌部或口部惡性腫瘤者的預後較差;相反的罹患淋巴瘤者的預後則最佳。再年紀越大的年齡層其預後越差,研究個案若是接受手術治療者其預後最佳。經由上述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發現,種族及其他相關的預後因子(例如:診斷年代、性別、診斷年齡、解剖學發生部位、腫瘤型態以及治療方式)可能在口咽惡性腫瘤的存活表現上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以及其死亡的危險性有可能會增高,例如在偏好使用檳榔的閩南人及客家人。研究結果建議,臺灣地區不同成份的檳榔塊會對氫氧基的形成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荖花檳榔塊所產生的氫氧基遠高於荖葉檳榔塊,因此我們推論荖花檳榔塊所含的荖花成分可能間接對口腔黏膜產生較嚴重的傷害。(陳丙何,2004) 活動檢討: 從陳教授所提出的報告,確認具特殊基因型的家族,與口腔鱗狀癌癌化有關),因此,基因的確立,有助於對癌化的發現。分組到圖書館\網路收集相關資料(2F/檳榔與健康效應專區WU999)\擬向指導教授(黃莉文老師)提出讀書會小組申請(9/21)和專題報告研討計畫(9/22,28)。 小 組 名 稱:學士後醫學檢驗數據整合判讀班級讀書5&4小組 聯絡人 王貞乃

第二次

時 間 101年 9 月 22 日21時 00分/ 21時35 分 導 讀 (主持)人:黃教授莉文老師 地 點 NB116&2F地一教學大樓 書(篇)名 檳榔族口腔癌在近代台灣處境下醫學的研趨勢分析 出席成員: 黃莉文老師,蔡志勇,劉怡伶,吳憲政,林雅雯,王貞乃 討論主題: 檳榔的健康危害&檳榔口腔癌(新型CYP26B1)之一 討論內容摘要: 1.提到吃檳榔,不吃檳榔的人都知道吃檳榔習慣不好,假若有些種族是吃檳榔,特別在許多種族中(台灣原住民或東南亞少數民族等),好像吃檳榔的種類和材料成份也都不大一樣,對身為學者以及做檳榔相關主題研究者而言,究竟檳榔有哪些成分? 這些少數民族或台灣原住民族(種族間)所吃的檳榔成份差異性是什麼?因為一般而言,我們大都不是吃檳榔的族群,實驗室中被使用來作為分析檳榔物質的是加什麼材料?指什麼?所提到【檳榔是致癌物質】是指什麼?若是指arecoline檳榔鹼,到底是指什麼樣的成份?arecoline是位在檳榔部位的哪些部份?到底會致癌的檳榔是加了什麼成份? 2.從陳教授所提出的報告(確認具特殊基因型的家族與口腔鱗狀癌癌化有關),對於已經在吃檳榔的人們或種族,陳教授是否已經發現,有哪些方法?可以調整與改善他們哪些吃檳榔的種類或成份?(吃檳榔族群的人應該避免吃什麼?) 我們該如何做健康宣導防癌觀念?研究者可以做什麼建議?怎樣吃才能降低檳榔的罹患率?下一步,陳教授是否有構想與計畫:建議政府在特殊基因型(有危險因子)的族群中做健康篩選,造福人群?政府是否有經費?可以向政府哪些單位申請? 活動檢討 擬寫信函(9/26)請教牙醫學院教授(陳丙何老師)提出問題和派代表採訪錄影計畫(9/28),公開專題報告─示範教學(9/28)計畫。 小 組 名 稱:學士後醫學檢驗數據整合判讀班級讀書5&4小組 聯絡人 王貞乃

第三次

時 間 101年 9 月 28 日19時 10分/ 21時30 分 導 讀 (主持)人 王貞乃 地 點 NB116&2F地一教學大樓 書(篇)名 陳丙何教授所發表的文章: CYP26B1檳榔有關的口腔鱗狀細胞癌是一種新型的候選基因,July,2011. 出席成員: 黃莉文老師,劉怡伶,吳憲政,蔡志勇,林雅雯,李佩玲,林彥宇,黃羿嘉,刁麗珍,王貞乃 討論主題: 檳榔的健康危害&檳榔口腔癌(新型CYP26B1)之二 討論內容摘要 1.引言:從歷史文獻上有關人類嚼食檳榔的文化記載,例如:中國的韓愈被封為『檳榔祖師爺』,1664年『荷蘭年鑑』檳榔葉課稅,至少有兩千年歷史淵遠流長之久。南島民族例如:台灣原住民(泰雅族除外)皆與嚼食檳榔有不解之緣。根據葛教授研究調查台灣嚼食檳榔佔10%(15歲以上),其嚼食因素與性別(♂:♀﹦18-20% - 1-2%)、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吸菸和喝酒有相關。怵目驚心的發現,從流行風雲榜【嚼檳榔】習慣在台灣的疾病相關統計,發現:各佔100%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患者和88%口腔癌患者,皆以嚼檳榔習慣息息相關。 (1991年)統計每十萬人10.9人罹患口腔癌,佔第五位之男性十大癌症。 2.本論: 一、各地的研究成果:世界各地常見的檳榔配方與吃法有很多種,台灣吃檳榔的放法卻不相同。例如:在台灣的紅灰檳榔是把新鮮的檳榔子(外國曬乾切塊)中間剖為二,內夾荖花(荖藤)、紅灰;而白灰檳榔則是把檳榔子裹以石灰,然後外包荖葉,並不加菸草。根據葛教授的研究:嚼食內夾荖花的檳榔其致癌性大於沒有加荖花的檳榔。嚼食檳榔者86%有吸菸,75%也有喝酒。此外,葛教授的研究顯示:【嚼檳榔有害健康】,因為光嚼檳榔,也具致癌性。其理由如下: 2.1檳榔子主要成分有多酚化合物、、粗纖維、脂肪和醣類以及檳榔鹼(含量最高叫檳榔素arecoline)。檳榔鹼在口腔內會因硝化作用產生多種亞硝酸化合物,此化合物若和菸草作用形成致癌性極高的物質(亞硝酸氨)。 2.1.1檳榔素arecoline可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少量產生興奮感,大量會產生顫抖痙攣。arecoline在末梢神經系統還可以產生擬副交感神經作用。 2.1.2多酚化合物,在鹼性環境下(例如:有石灰存在,使唾液PH值會上升),會自動氧化,釋出含氧自由基(例如:石灰┼檳榔子┼甘草蜜→產生自由基攻擊DNA→產生8─OH─dG的改變)。 2.1.3荖花含有有機成份(例如:黃樟素Safrole),此具致癌性。 二、在台灣對檳榔嚼塊引發口腔疾病的,有三項研究方針: 1. 針對台灣土產的檳榔嚼塊成份對口腔黏膜細胞的毒性與致癌性。 2. 針對口腔癌患者嚼檳榔習慣與基因突變和基因表現的關係。 3. 針對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患者(OSF),組織中膠原纖維推積可能機轉的研究。 三、嚼檳榔者,除了口腔癌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以外,也比不嚼檳榔者有較高的牙周病指數(例如:檳榔素可抑制牙周細胞的移動、附著、和間質合成。此外,嚼檳榔使牙齒嚴重咬耗,易造成牙齒敏感及牙髓病變。 結論:嚼食檳榔對其身體上的諸多危害,例如:口腔癌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口腔白斑症、咽癌、喉癌、食道癌、引發氣喘等等;醫生絕對有告知病人的義務和民眾教育的責任。但是檳榔和台灣人締結深遠的文化和台灣經濟奇蹟,絕不是一兩句戒絕口號,就可以改變此『紅唇族』吃的習俗。因為一般而言,我們大都不是吃檳榔的族群,實驗室中被使用來作為分析檳榔物質的是加什麼材料?從陳丙何教授所提出的報告(確認具特殊基因型的家族與口腔鱗狀癌癌化有關),對於已經在吃檳榔的人們或種族,是否已經發現,有哪些方法?可以調整與改善他們哪些吃檳榔的種類或成份?(吃檳榔族群的人應該避免吃什麼?) 我們該如何做健康宣導防癌觀念?怎樣吃才能降低檳榔的罹患率? 備註: 1.參考書籍:韓良俊主編,檳榔的健康危害,健康世界叢書,OCT.,2000,pp39-45;53-61. 2.將採訪陳丙何教授(第一作者)的錄影檔做線上(NET)互動示範教學。 3.提供檳榔實物和解說。 4.由系主任\指導教授(黃莉文老師)協助小組進一步研討。 活動檢討 1.五人小組擬進一步讀書研討計畫及創意發表想法到班上FACEBOOK101醫簡學程(9/29,10/6,10/13,10/20,10/27)。 2.個人讀書創作以EMAIL聯絡,王貞乃協助彙編。 小 組 名 稱:學士後醫學檢驗數據整合判讀班級讀書5&4小組 聯絡人 王貞乃

第四次

時 間 9/29-10/31(每人一小時) 導 讀 (主持)人 王貞乃\個人\各人 地 點 自己電腦工作室 書(篇)名 圖書館\網路收集相關資料(2F/檳榔與健康效應專區WU999)自由選讀 出席成員 劉怡伶,吳憲政,蔡志勇,林雅雯,王貞乃 討論主題 檳榔的健康危害&檳榔口腔癌(新型CYP26B1)之三 討論內容摘要 1. 新穎易感基因CYP26B1在檳榔相關口腔癌之特定代謝生物標記與蛋白質體學研究─ 醫檢師蔡志勇 (9/28,29) 2. 檳榔的健康危害─ 芳療師劉怡伶(10/1.10/6) 3. 閱讀葛應欽教授所寫【嚼食檳榔文化源流】和郭彥彬教授所寫【有關檳榔嚼塊引發口腔疾病的研究】─ 王貞乃 (10/13) 4. 檳榔專題和問題與討論─醫檢師林雅雯 (10/20) 5. 檳榔問題的迷思與事實 ─ 台南醫檢師公會理事長吳憲政 (10/27) 活動檢討 1.預定11/1 20.30-21.30小組將第一次到第四次各項讀書會成果上傳KMU WiKi 2.擬編彙專業研讀小組方案成果報告表\申請金額清單\著作授權書等 3.擬將陳丙何教授的逐字採訪整理稿交由陳教授歸檔,另擬作15分鐘 I-Movies/I-Photo 投稿相關防癌協會。


書名:檳榔的健康危害 \學士後醫學檢驗數據整合判讀學程\芳療師劉怡伶

國健局近期數據顯示,嚼檳榔率最高的縣市(台東縣、嘉義縣、花蓮縣、南投縣、屏東縣)為最低嚼檳榔率縣市(台北市、台南市、新竹市、高雄市、基隆市)的5倍,愈往中南部、東部的縣市,嚼檳榔率也較高。較低收入、中壯年、較低教育程度、與高檳榔種植縣市有較高的嚼檳榔率。

   檳榔嚼塊為檳榔仔、石灰、麻醉殺菌作用的荖藤組合而成。食用後,大腦之α、β上升,交感神經的多巴胺、正腎上腺素、腎上腺素也上升。檳榔仔富含檳榔鹼,檳榔鹼會刺激腦部中樞神經,產生快感及啟動副交感神經產生興奮感。 中南部及東部縣市的人力分布為勞力工作者居多,他們藉此達到提神、解渴、心情愉快的方式。

雖然吃檳榔可以享受當下提神、解渴、心情愉快的感覺,但是,未來需要付出的代價是如此龐大。長期食用導致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口腔黏膜變白、僵硬、口乾、及張口、說話、咀嚼、吞嚥困難等。

   國家衛生研究院葛應欽教授研究發現有吸菸、酗酒、嚼檳榔3 種習慣者,其發生口腔癌之危險性較沒有此三種習慣者達123 倍;若單獨來看,吸菸、酗酒、嚼檳榔之致癌危險分別為18倍、10 倍、28 倍,亦顯示嚼檳榔之危害。
 「千金難買早知道,萬金難買後悔藥」、「預防勝於治療」,應該要找尋其他適合自己的提神舒壓方式,早期戒除嚼食檳榔的陋習,讓自己擁有健康的人生。



== 閱讀葛應欽教授所寫【嚼食檳榔文化源流】 和郭彥彬教授所寫【有關檳榔嚼塊引發口腔疾病的研究】 學士後醫學檢驗數據整合判讀學程 \ 王貞乃 ==


引言:從歷史文獻上有關人類嚼食檳榔的文化記載,例如:中國的韓愈被封為『檳榔祖師爺』,1664年『荷蘭年鑑』檳榔葉課稅,至少有兩千年歷史淵遠流長之久。南島民族例如:台灣原住民(泰雅族除外)皆與嚼食檳榔有不解之緣。根據葛教授研究調查台灣嚼食檳榔佔10%(15歲以上),其嚼食因素與性別(♂:♀﹦18-20% - 1-2%)、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吸菸和喝酒有相關。怵目驚心的發現,從流行風雲榜【嚼檳榔】習慣在台灣的疾病相關統計,發現:各佔100%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患者和88%口腔癌患者,皆以嚼檳榔習慣息息相關。 (1991年)統計每十萬人10.9人罹患口腔癌,佔第五位之男性十大癌症。 1995年高雄醫學院葛應欽教授的研究指出如下表: 習慣 抽菸 喝酒 嚼檳榔 患口腔癌機率 × × × 1 ☆ 18 ☆ 28 OSF100-300:1嚼:不嚼 ☆ ☆ 89 (88.5%嚼檳榔習慣者,同時有抽菸習慣

本論: 一、各地的研究成果:世界各地常見的檳榔配方與吃法有很多種,台灣吃檳榔的放法卻不相同。例如:在台灣的紅灰檳榔是把新鮮的檳榔子(外國曬乾切塊)中間剖為二,內夾荖花(荖藤)、紅灰;而白灰檳榔則是把檳榔子裹以石灰,然後外包荖葉,並不加菸草。根據葛教授的研究:嚼食內夾荖花的檳榔其致癌性大於沒有加荖花的檳榔。嚼食檳榔者86%有吸菸,75%也有喝酒。此外,葛教授的研究顯示:【嚼檳榔有害健康】,因為光嚼檳榔,也具致癌性。其理由如下: 1.檳榔子主要成分有多酚化合物、、粗纖維、脂肪和醣類以及檳榔鹼(含量最高叫檳榔素arecoline)。檳榔鹼在口腔內會因硝化作用產生多種亞硝酸化合物,此化合物若和菸草作用,形成致癌性極高的物質(亞硝酸氨)。 2.檳榔素arecoline可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少量產生興奮感,大量會產生顫抖痙攣。arecoline在末梢神經系統還可以產生擬副交感神經作用。 3.多酚化合物,在鹼性環境下(例如:有石灰存在,使唾液PH值會上升),會自動氧化,釋出含氧自由基(例如:石灰 ┼ 檳榔子 ┼ 甘草蜜→產生自由基攻擊DNA→產生8─OH─dG的改變)。 4.荖花含有有機成份(例如:黃樟素Safrole),此具致癌性。 二、在台灣對檳榔嚼塊引發口腔疾病的,有三項研究方針: 1. 針對台灣土產的檳榔嚼塊成份對口腔黏膜細胞的毒性與致癌性。 2. 針對口腔癌患者嚼檳榔習慣與基因突變和基因表現的關係。 3. 針對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患者(OSF),組織中膠原纖維推積可能機轉的研究。 三、嚼檳榔者,除了口腔癌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以外,也比不嚼檳榔者有較高的牙周病指數(例如:檳榔素可抑制牙周細胞的移動、附著、和間質合成。此外,嚼檳榔使牙齒嚴重咬耗,易造成牙齒敏感及牙髓病變。

結論: 嚼食檳榔對其身體上的諸多危害,例如:口腔癌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口腔白斑症、咽癌、喉癌、食道癌、引發氣喘等等;醫生絕對有告知病人的義務和民眾教育的責任。但是檳榔和台灣人締結深遠的文化和台灣經濟奇蹟,絕不是一兩句戒絕口號,就可以改變此『紅唇族』吃的習俗。因為一般而言,我們大都不是吃檳榔的族群,實驗室中被使用來作為分析檳榔物質的是加什麼材料?從陳丙何教授(2011)所提出的報告(確認具特殊基因型的家族與口腔鱗狀癌癌化有關)。對於已經在吃檳榔的人們或種族,是否已經發現,有哪些方法?可以調整與改善他們哪些吃檳榔的種類或成份?(吃檳榔族群的人應該避免吃什麼?) 我們該如何做健康宣導防癌觀念?怎樣吃才能降低檳榔的罹患率?這些問題都值得進一步,繼續探討。 參考書籍\期刊備註: 韓良俊主編,檳榔的健康危害,健康世界叢書,OCT.,2000,pp39-45;53-61. 口腔腫瘤學,陳丙何, 2011年7月47(7):594-600。【CYP26B1 is a novel candidate gene for betel quid-related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opyright © 2011. Published by Elsevier Ltd.


檳榔專題:問題與討論─ 學士後醫學檢驗數據整合判讀學程 \醫檢師林雅雯

Q.1嚼檳榔會引起口腔黏膜哪些病變? Ans: 口腔白斑症、口腔紅斑症、斑狀白斑症、上皮變異、原位癌、疣狀增生、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口腔癌病變(疣狀癌、鱗狀細胞癌)。 Q2何謂OSF? Ans:檳榔子其成分包括多酚化合物、檳榔鹼和粗纖維等,會促使口腔黏膜細胞合成膠原蛋白質的量增加,同時使其分解及吞食膠原蛋白質的能力下降,而形成過量之膠原纖維堆積與造成口腔黏膜纖維化症(oral submucous fibrosis),因此OSF是一種發生於嚼檳榔者所引起之口腔黏膜慢性發炎及纖維化的症狀,其患者會出現口腔黏膜變白、僵硬以及纖維帶,而造成張口和咀嚼困難等症狀。 Q3檳榔含有哪些常見之配方? Ans:荖葉、鹽、糖、酒、白灰、紅灰。 Q4每天嚼食過量的檳榔會引起何種中毒? Ans:鈣中毒和鹼中毒。 Q5誤食何種檳榔會引起心律不整? Ans: 倒吊子,又稱為「檳榔王」,其外觀與一般檳榔無差異,因生長方向和多數的檳榔相反,因此俗稱倒吊子。其含有植物鹼(Alkaloids)為一般檳榔的2倍,食用後會出現心悸、頭暈、嘔吐等症狀,也可能造成休克甚至死亡。


檳榔問題的迷思與事實 學士後醫學檢驗數據整合判讀學程\台南醫檢師公會理事長吳憲政

很多人都認為是因為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有檳榔添加物,如石灰等所引起,而不是由檳榔子本身所造成。事實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是因為檳榔含有豐富的粗纖維,在口腔內咀嚼會傷害口腔黏膜,黏膜的造纖維母細胞會形成膠原蛋白來修復這些口腔黏膜傷口,如果形成膠原蛋白太多或代謝速度太慢,就會造成膠原蛋白堆積,而導致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 另外很多人也認為檳榔可以提神、解渴,維護行車安全,所以,很多長途開車的司機都會嚼食檳榔,事實上光單純的咀嚼運動就會促進唾液腺分泌口水,尤其是檳榔含有大量的粗纖維,不停的咀嚼就會分泌大量的口水,其實是不足為奇的。檳榔內含有生物鹼,它會和神經細胞的某些接受器結合,產生擬膽鹼性作用,刺激中樞神經系統而產生興奮感,但因通常大部分的檳榔族都會攝取過量,易導致顫抖甚至發生痙攣的現象,不能不慎。 吃白灰檳榔比吃紅灰檳榔好是真的嗎?能不吃檳榔最好,如果非吃不可,吃白灰檳榔確實好一些,主要原因是紅灰檳榔的紅灰含有許多添加物,如成癮性藥物、金屬離子、含黃樟素且具有致癌性的荖花,所以白灰檳榔確有好一些,但最好還是不要吃。 嚼食檳榔似是而非的迷思還有很多,只要是想嚼食檳榔的人總會替自己找到ㄧ個合理的理由,不是嗎?

100學年度讀書會相關訊息

100學年度下學期優良讀書會得獎名單

第一名 希波克拉底的守護 讀書會
第二名 那些年,我們一起當過優雅的刺蝟 讀書會
第三名 芬享新世界讀書會
佳作獎 愛睡覺的心理學家 讀書會
跨越38度線 讀書會

其他得獎成果請見成果報告點我

100學年度上學期優良讀書會得獎名單

第一名 深邃美麗的人生 讀書會
第二名 沉默串謀者讀書會
第三名 別讓思考抄捷徑讀書會
佳作獎 大四報告一堆分組一堆每個禮拜課表都不一樣還是要參加之那些年,我們最後一次的讀書會
泛起妳心中的正向漣漪讀書會

其他得獎成果請見成果報告點我

99學年度讀書會相關訊息

98學年度讀書會相關訊息

97學年度讀書會相關訊息

96學年度讀書會相關訊息

相關連結

(想要了解更多資料,歡迎至高雄醫學大學卓越計畫的網頁)

(或是前往啟動閱讀計畫粉絲團觀看點我去粉絲團按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