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電腦歷史
出自KMU Wiki
| 目錄 | 
[編輯] 心理學、電腦
[編輯] 網際網路與心理學第一講
[編輯] ENIAC
ENIAC, with its 17,468 vacuum tubes, 70,000 resistors, 10,000 capacitors, 1,500 relays, and 6,000 manual switches, was a monument of engineering -- and an energy hog. The city of Philadelphia reportedly experienced brown-outs when ENIAC drew power at its home at the Moore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geer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編輯] ENIAC simulator
[編輯] Alan Turing
- Who was Alan Turing?
 - Founder of computer science, mathematician, philosopher,
 codebreaker, strange visionary
 and a gay man before his time:
 
- Founder of computer science, mathematician, philosopher,
危險的實驗--Alan Turing 的故事 
謎樣的計算機科學之父 
破解德國密碼機 Enigma
模仿遊戲
[編輯] Shannon Claude
Claude E Shannon 1916—2001 
1936 之碩士論文
A Symbolic Analysis of Relay and Switching Circuits
[編輯] John Louis von Neumann
Born 28 December 1903, Budapest, Hungary; Died 8 February 1957, Washington DC; Brilliant mathematician, synthesizer, and promoter
 of the stored program 
concept, whose logical 
design of the IAS became
 the prototype of most 
of its successors - the von Neumann Architecture.
von Neumann介紹
[編輯] What is computer?
Turing Turing Machine
Shannon 電子邏輯電路 (and or not)
von Neumann 現在電腦的基本架構(如附圖)
 
[編輯] 電腦產生的原動力
- 戰爭
- 破解密碼
- 密碼學
- 彈道計算
-  人口普查 
- 正確掌握社會變化
 
-  戰爭的另一個副作用 
- 腦傷病人
- 各種認知失能
- 失能與大腦區域關聯
 
-  ENIAC的計算能力 
- 人的20萬倍,因為人用紙筆算10位數乘以10位數需時5分鐘,ENIAC只要千分之一秒。
 
[編輯] 認知革命
認知科學
集合心理學、哲學、計算機科學、神經生理學、語言學之新興科學
[編輯] 對其他心理學的影響
-  計算工具 
- 1970 年以後套裝軟體
- SPSS, BMDP, MINTAB, SAS......
- 在大型電腦上
 
-  實驗工具 
- 1970年以後利用迷你電腦呈現刺激
- 1980年以後利用個人電腦呈現刺激
- 電腦化儀器控制
 
-  行為模擬 
- 對邏輯解題、問題解決
- 視覺模擬(Perceptron)
 
[編輯] 往後的影響
1980年後--計算...
- PC普遍化
 - Apple II 1970年末至1980年初CPU 6502, Memory 64Kb, 8 bits 處理器
 
- IBM PC 1981 CPU 8086 8088 (Intel), Memory 1Mb, 16bits
 
- PC/AT (Advanced Technique) 1984 CPU 80286, Memory 16Mb, 16bits
 
- PC 386 1986CPU 80386, Memory 4Gb (232), vitual memory 64x240, 32bits
 
- 486 1990CPU 80486,
 
- Pentium 1993
 
 
- Apple II 1970年末至1980年初CPU 6502, Memory 64Kb, 8 bits 處理器
- 套裝軟體之 PC 版
 - SPSS, SAS
 往後的影響之二
 
 
- SPSS, SAS
- 簡易之程式語言
 - Turbo C,-------->VB,JAVA....
 
 
- Turbo C,-------->VB,JAVA....
- 更多人使用電腦
 - Internet, Broadband
 
 
- Internet, Broadband
- 計算工具
 
- 計算機模擬
 
- 實驗
 
[編輯] 20世紀末
1990年代
- 類神經網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 由1950年代開始(如:perceptron )
 
- 由1980年代末到1990年最盛行
 
 
- 由1950年代開始(如:perceptron )
- PDP(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平行分散處理)
 - Rumelhart and McClelland (1986)
 
 
- Rumelhart and McClelland (1986)
[編輯] 世紀末之事
類神經網路、PDP在心理學中之風行
有如「曇花一現」
跨入21世紀突然從主流消失
- 可能原因
 - 當時之軟硬體無法實現當初的夢想
 
- 另一個重大主流出現(腦照影)
 
 
- 當時之軟硬體無法實現當初的夢想
[編輯] 21世紀的最初十年
人工智慧
- 因軟硬體進步有大幅改善,如:
 - 人臉辨識
 - 使用在照相、門禁
 
 
- 使用在照相、門禁
- 語音辨識
 - Siri
 
 
- Siri
 
- 人臉辨識
- 雲端、Big data
 - 網路建設的快速、上網人口急速增加
 
 
- 網路建設的快速、上網人口急速增加
[編輯] 資訊革命(數位革命)
在18世紀發生了工業革命
- 機器取代了人力、獸力
 
- 讓一些傳統「工作」消失
 - 如織布
 
 
- 如織布
現在正在進行資訊革命(數位革命)
- 電腦可以取代某些「腦力」
 
- 也可能讓一些傳統行業消失
 - 如:鉛字印刷
 
 
- 如:鉛字印刷
[編輯] 革命之後
消失與新出現
- 消失
 - 只會剪貼的記者
 
 
- 只會剪貼的記者
- 新出現
 - 全自動駕駛
 
 
- 全自動駕駛
不變的事
- 人與人心
 
[編輯] 參考網站
Apple II 歷史Apple II 歷史 
 MS-DOS歷史MS-DOS歷史
 IBM PC歷史IBM PC歷史
 心理學與電腦的歷史ai
 coputer timeline
 計算機概論十六講
[編輯] 作業
- 請分好組(希望下一次上課時已經確定了)
 - 選組長(並由組長代表寫e-mail給我,其中包括:組名、組員姓名、學號、系級)
 
 
- 選組長(並由組長代表寫e-mail給我,其中包括:組名、組員姓名、學號、系級)
- 以上要在下週下課前完成
 
- 申請一個gmail帳號(若沒有)
 
- 向我申請UNIX帳號
 
- 每一組申請一個blogspot網誌帳號,並所有組員均變成共同作者
 
- 自己的電腦上下載,並安裝以下程式(若沒有)
 - 瀏覽器:FireFox, Chrome, Opera, Safari
 
- Office軟體:OpenOffice, LibreOffice
 
- 終端機:pietty
 
- FTP: FileZilla
 
 
- 瀏覽器:FireFox, Chrome, Opera, Safari
- 小要求
 - 請寫mail給我時在標題開頭加關鍵詞〔網心2013〕
 
 
- 請寫mail給我時在標題開頭加關鍵詞〔網心2013〕
[編輯] 小作業
請下定決心
要修:那請好好來上課
不要修:那找其他的課,但也要好好上其他的課,而且有些基本事情還是要自修。
如果真的要修
請來我辦公室申請系電子郵件主機帳號,以後要在這個上面寫網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