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社14堂星期三的課

出自KMU Wiki

在2013年11月23日 (六) 18:53由Shadow062010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編輯] 一、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出生1958年5月23日
美國體育記者、美國小說家、《底特律自由報》(Detroit Free Press)專欄作家。

艾爾邦畢業於布蘭戴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他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曾十度被美聯社選為「最佳體育專欄作家」,在成為作家之前,他當過業餘拳擊手、畫家、音樂家。體育專欄曾經集結出版,目前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現在和妻子定居於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本業是新聞記者,後來從事寫作並獲得出版上的成功,現在他也撰寫電影劇本與舞台劇本。
米奇, 曾經是 老師眼中的希望。大學畢業後,他進入社會,載浮載沈,曾有的理想逐漸幻滅,人生的課題日益龐大難以面對。十六年後,他偶然與大學時代的恩師重逢,而這 時他的 老師只剩下最後幾個月可活。於是,他又上了十四堂他老師的課……

米奇每個星期二到老師家探望他。這位老師,墨瑞.史瓦茲(Morrie Schwartz),面對著死亡一步步接近,誠實看見自己在死亡面前的恐懼與脆弱,承認自己對人世的眷戀不捨,但他掙脫這些情緒,展現出洞澈人生之後的清明與安靜,並且帶著幽默感。

墨瑞不僅自己勇敢面對死亡,窮究死亡的多重意義,更藉著與學生米奇的談話,一點一點讓米奇因為世故而僵硬的心逐漸柔軟,讓他重新看待生命。

[編輯] 二、 本書介紹

        「曾經,米奇是老師眼中的希望。大學畢業之後,他進入社會的浮沉,在換面的理想與人生中掙扎。直到十六年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和老師重逢。而他的老師,只剩下生命中最後幾個月時間。於是米奇又上了14堂墨瑞的星期二的課。這次,這門課的學生只有他,不用教科書,課目叫作-生命的意義,墨瑞用他的人生經驗來教。」第二次畢業,沒有證書、沒有學士長袍,滿滿的是米奇對老師的感謝和懷念。

        對於”活著”,我們都有自己的哲學,而墨瑞他已能預知自己的死期,由他來說出生命中值得重視的課題,告訴我們該如何生活,學會如何去愛,以及接受愛。最後,墨瑞停止呼吸,在家人唯一不在的時候,如願以償的走得很平靜……。

[編輯] 三、 佳句摘錄

  • 第一個星期二、我們談這個世界
「現在不得不用獨特的觀點看生命」
「你以為我快死了,就不應該注意世界大事了?」
「如今我在受折磨,我比起以前來,更能對受苦的人感同身受。」
「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
「愛是唯一理智的行為。」
  • 第二個星期二、自憐自愛的善用
  • 第三個星期二、你的遺憾是什麼
  • 第四個星期二、學會死亡才能學會活著
「你認為可怕,它才會可怕。」
此三篇,這一句話讓我覺得可以直接貫穿其中心,不論是死亡、活著、自憐自愛、遺憾,我都覺得只要無懼,那大致上可以面對其而不覺得有所退縮,當然有時也會有猶豫的時候,但若最終能給予自己一個動力,去面對該面對的人事物的話,基本上會實行的程度就很高。很多人會逃避許問題,不願面對,那可能是一開始在心中就畏懼了與抵抗了面對問題的勇氣;當然也許並不是說每一種案例都是用這樣子的看法,但若是第一時間軟弱了,那想必也就退縮了,而也可能就迴避了。
  • 第七個星期二、擁抱衰老
  • 第八個星期二、金錢無法替代溫柔
「你年紀越大,就懂得越多。」
「年老並不代表衰老,它是成長,它不只是你年復一年離死躍進的消極面,年老也是你了解到你將要死亡的積極面,而你因此更懂得好好過活。」
「不吝將自己的東西與人分享,不是只錢,而是你的時間、你的關懷。」
「去做出自你真心的事情,這樣做的話,你不會感到失落,不會忌妒,不會羨慕別人擁有的東西。相反的,你會覺得一切付出自有莫大回報。」
「你得要找到像你像在生命中這樣的真、善、美。回顧過去讓你滿懷鬥志,但年紀不是與人拼鬥的事。」
「物質的東西永遠無法取代愛,或是溫柔,或是親切,或是同胞手足之感。」
「去做出自你真心的事情。這樣去做的話,你不會感到失落,不會感到忌妒,不會羨慕別人擁有的東西。相反的,你會覺得一切付出自有莫大回報。」
  • 第九個星期二、愛
「愛讓你活在人間,就算你死了也活著。」
「我現在跟你說話,想的就只有你。
  • 第十個星期二、婚姻
「在這個文化環境中,你們滿心企望找到一個所愛的人,因為整個環境最欠缺的就是愛。」
「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誰,他們又怎麼知道和自己結婚的是誰。」
曾有人說,能和你一輩子的人就是:理解你的過去,相信你的未來,並包容你的現在的人,探討「存在」一路慢慢思考到「愛」,既模糊又熟悉的詞彙,終於在婚姻裡,找到了體現的具體,這樣的脈絡無關因果,卻讓我們越來越認識與了解生命,同時,也能得到溫暖與光明。
  • 第十一個星期二、不要為文化所欺騙
  • 第十二個星期二、寬恕
「人只有在受到威脅時才變得醜惡。」
「不管你住在哪裡,我們人類最大的弱點,是短視近利。我們不去看我們的長遠未來。我們應該著眼於我們的潛能,努力達成所有的目標。」
「如果我們多看看彼此的共同點,我們就會比較認同天下一家的想法,重視這個大家庭一如重視自己的家。」
「我們的開始都一樣-出生;我們的結尾也都一樣-死亡。那麼我們又有多大不同?」
「我們要寬恕的不僅是別人,我們也要寬恕自己。」
「寬恕自己沒去做的事,寬恕自己本應該去做的事。你不能因為什麼事而終生抱憾。」
  • 第十三個星期二、如何設計完美的一天
「只要我們可以彼此相愛,並記得我們有過的感覺,我們就雖死猶存。你所曾激起的愛意,都仍留存於世,所有的記憶都還在。你並沒有死,你仍活在那些你曾經打動過的人,曾經互相扶持的人們心中。」
我對這句話感觸很深,因為對於逝去的親人,我們一直擺在心上。或許摸不著、也看不見真實的肉體,但是精神與靈魂一直存在,因為有彼此的愛和記憶,所以他/她依然存在在我們心中。
  • 第十四個星期二、我們說再見
「人跟人的關係沒有公式可言的,只能以關心為出發點。為雙方都留下空間,設想他們所想要所需要的東西,他們能做的事及他們自己的生活。」
在這方面,我在友情上有較多感觸,或許朋友認為彼此之間是需要一直連絡的,這才是做朋友的方式;而我可能認為久久一次聯絡,還是仍然可以無話不說,這才是真正的朋友。墨瑞認為,人跟人的關係是沒有公式可言的,的確是因人而異,但要溝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彼此心裡才不會悄悄地產生疙瘩。

[編輯] 四、 心得感想

  • 我很喜歡很大家一起討論一個話題,尤其這一項話題需要不停地轉換觀點、想法,在話語中的交流,可以從一句關鍵的佳句摘錄,討論到更多不同面向的問題,可以從一個想法,瞬間跳脫到另外一個想法,當然討論的氣氛真的很重要,不停地追問、提出疑惑、解惑、在解惑、反方向斯可,這些真的都是很難得的經驗與體會,我想這就是讀書會(小組)才能有的傾心暢談的小空間。(博音)
  • 小時候,幸福是一件東西,擁有就幸福,長大後,幸福是一個目標,達到就幸福,成熟後,發現原來幸福是種心態,領悟就幸福。每件事情的發生,我們總是提起興趣,決定參與與否,開始探求意義,追尋與自己的連結,最後,看到了別人與自己存在的平衡,讀書會是個幸福的緣分,不在我們讀了一本書,不在我們講述了怎樣的人生大道理,而在我們一同經歷,生命產生撞擊。(多禾)
  •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讀書會。其實我是個很不喜歡看書的人,但這本書很特別,我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當時幾乎無法理解書中的意思,只覺得墨瑞講的話很深奧,也沒有特別印象深刻的地方。但這次藉著讀書會,再次閱讀此書,也因為年齡增加、經歷過更多事情,對書中的文字更有感觸,也可以理解、試著同理一個即將臨終的人,是什麼樣的心情?他用他對人生的回顧,來告訴他的學生,也告訴我們他這輩子學習到什麼?看懂了什麼?又對什麼不捨、無奈或後悔?他對人生的體悟和對社會的觀察,提醒我要在這世界上活著,卻不能被世界控制。(逸佳)
  •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讀書會,經過每堂課不同導讀同學的帶領,我們有了更多元的思考角度,一起探究墨瑞對於死亡的見解與態度。墨瑞有句話說:「只要你學會死亡,你就學會了活著。」,這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因為年紀越大,有時會越活越糊塗,遺失了最初的單純美好,但是只要我們能夠回到初衷,學會放下、寬恕和愛,死亡也不再是那麼難以接受了;同時,我們也正在好好活出生命。(庭禎)
  • 加入此讀書會,主要是因為自己很喜歡這部電影,再加上裡面教授的課程,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人生哲學,但又不像哲學的說些抽象名詞,反倒是以一種簡單明瞭的方式,令你領悟其中的含意,書中的內容更為詳細,是值得讓人好好再次回味的一部書籍!
這次透過讀書會方式,與大家一起探討書中的議題,聽大家不同的想法,分享彼此的感想,每次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很喜歡這種感覺,因為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從中去尋找答案,是一種除了平常課業上,不同的學習方式,過輕鬆的方式進行,也能讓大家更容易發表自己的想法,此次讀書會經驗,真的是非常難的!(馨葶)
  • 「活在當下」的我們,總覺得死亡遙不可及;忙於課業的我們,常將思考生命意義放在一旁。藉由這次讀書會,在忙茫盲的生活中,一星期一次,給予自己一個靜心探索生命價值的機會,閱讀一本由一位年輕人向一位垂死老人學習生死之道的書,我們慢慢咀嚼、體悟書中細緻的情感、動人的智慧,互相分享彼此的感受與感動,互為彼此的生命導師,上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若瑄)

[編輯] 五、 問題討論

10/23討論
Q:愛,何謂是一種理智的行為?

A:愛,是一種行為模式,是可以做選擇的! 也是一種概括的形容詞,例如:可以是關心的意涵。而當你在思考愛是甚麼時,思考本身即是一種理智的行為。 接受愛比較難,還是付出愛比較難?

10/30討論

  • P.75

「我想到我認識的許多人,他們有多少時候都在自憐自艾,若是每天限制自己只能自憐多少,該會多有用。只能花幾分鐘自悲自嘆,然後就迎向這一天。如果生這種重病的墨瑞,都能做得到的話……」
「我悲傷我這種緩慢無情的死法,然後我就停止悲傷」
→生活中的分享:事情很多、很忙,很想放下、逃避其中一些事,但又不被允許這麼做,能如何調適?(調適壓力的方法)運動、用自己能放鬆的方式,先放鬆再繼續走

  • P.84

「我們整天忙著以自我為中心,關心事業、家庭、賺錢、還貸款、買新車、暖氣機壞了得修理-我們忙著千頭萬緒的事情,讓自己這樣一天過一天。所以我們不習慣退後一步,冷眼旁觀自己的生活,然後問一句:人生就是這樣嗎?我所要的就是這樣嗎?是不是少了些什麼?」
→忙著課業、處理雜事,真的是好的嗎?自己是不是忽略了自己的需要,忙這些事對未來又有什麼用處呢?(對未來茫然)
˙什麼是你人生中重要的?

  • p.76

「你認為可怕,他才會可怕」
→先有想法、對自己的壓力,事情才會變得有壓力,事情的正、負由心生
面對案主時,沒有真實體驗過,很難完全體會對方感受(生命歷程不同)。
→但可以多聽多學習,試著同理他
我們被教育要積極面對事情,但受助者也需敞開心胸的接受,才有機會好起來。我們可以提供的是陪伴與傾聽。
抓住一個信仰、信念,能讓自己好起來的辦法
透過禱告,上帝會讓我了解大概發生了什麼事,即使自己無法經歷
→要傾聽自己的聲音

[編輯] 六、 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