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導讀 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在2010年1月7日 (四) 15:36由R981241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哲學與道德,蘇格拉底說:一個沒有經歷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都會做選擇,這些選

擇當然有錯有對,當做錯的時候我們會反省該如何做好,我們不會一直錯下去,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有錯誤,當你 生活在安逸的生活中,完全不會犯錯,不會去反省,不能體驗生活的精采,這種人生是無趣的。

裡面有段青蛙的視野和人的視野,這裡所要強調的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我們的想法自然也會不

同,這裡所要闡述的重點是說哲學就是在探討不同觀點的差異,讓我們更加了解一件事有更多不同的可能性來解釋 ,不要只是完全被一個想法拉著走,這就很像社會學,普通的常識是不適用的,舉例來說,有一群殘障人士反對蓋 天橋,你會納悶為什麼反對,但他們提出了以下的想法,為什麼我們要為了讓這些車流方便蓋天橋,我們要禮讓他 走天橋,為什麼不設紅綠燈讓他們讓我們走,這可以看的出來,我們把「天橋=安全」聯想在一起,而完全忘了這 些身心障礙人士所想要的自由,哲學也是這樣的,讓我們多方面的去思考,體會人家的想法,而不是利己,這點就 是實踐道德的其中基礎,為他人著想。

接下來的重點是工具和價值,你會把道德當成一種和人與人之間的工具還是存在你內部本身的價值呢?這就對真

實的道德很重要,之中的差異很簡單,若你把它當成一種工具,你勢必要付出代價,當付出代價的同時,你是痛苦 的,若他已內化成為你心中的價值,這點很重要,是你自己心中去驅動它指使的,不帶任何附加價值,當你心甘 情願的去做,你並不會感到壓力。

第二點你快樂嗎?當你的道德面臨的利益的衝突,你會遵守嗎?不過以一般人來說他們都會選擇利益,因為他們

的道德是以利益所建構出來的,表面上我們顯然得到了某種利益,但我們真的快樂嘛?不見得,要看當時的狀況和 感覺,我們不快樂的原因也有很多,當大家都為了自己利益著想不會他人著想,快樂自然就從你身邊離去,自己受 難的時候你如果會怨天尤人的人應該想一想當你看到他人受難的時候你是否就像這些看到你受害的人無動於衷,你 想他人幫助你,你必須要第一步的去幫助別人。

第三點隱形戒子,當你有一枚戒子,它能讓你變隱形,你會想做什麼,這章說明了如果我們有一枚隱形戒子的話

,就不需要去遵守道德規範了,因為別人不會看見,不會譴責我們,所以我們可以做到很多受到道德束縛的事,這 要說明我們有隱形戒子代表我們擺脫道德規範,我們可以做什麼,代表若失去道德規範大家會如何,我們預設想我 們做的事,只是一元的,當所有人都做的話豈不是天下大亂,雖然道德是種枷鎖來束縛我們,但我們也是因為這種 枷鎖來持續的擁護我們的利益。

第四點,只要我喜歡,但是不可以,這種喜歡可以做的行為是要不違反在他人的利益下所完成的,一切的事件構

在道德的規範下所成立的,這種約束也是我們自己所選擇的結果,沒有人逼你,可是你如果做的話人家就覺得你是 異類,自然狀能和理性利己,由這兩個面向可以來分析,自然狀能的狀態也就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而自我 利己就是只要我喜歡但是不可以,若是全世界都是自然狀能的狀態可能會崩毀,大家不斷的競爭,弱肉強食,但是 道德的基礎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個人是沒辦法形成道德的,於是道德就在大家理性利己的狀態中呈現出來,我 們知道什麼該做而什麼不該做,這讓我們更能和人合作,有時候和人合作的效益是遠遠超過自己一個人孤軍奮戰的 ,舉一個書中的例子,囚犯兩難,有兩個囚犯甲跟乙,他們兩個人如果都承認犯罪,他們都要關十年,若其中一人 承認,他則會轉為污點證人關一年,但他們如果兩個人都不承認犯罪,則會因為罪證不足而兩個人都關三年,結果 是他們都承認犯罪,他們因為都往自己的利益想只需關一年,但他們沒有想過每個人都是聰明的只想關一年,不會 有人選擇不認罪讓自己關更久,後來的結果也是這兩個人都關十年,最重的處罰,大家都利己,不合作,後果當然 也不會像自己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第五點享樂主義的矛盾,我們越想追尋快樂,反而越不快樂,享樂的人,真的快了嗎?這個故事是跟我們說,與

其你一直追尋著快樂跑,為什麼不讓快樂自己來找你,其實快樂是伴隨在我們身邊的,我們越不去刻意察覺越容易 感到快樂,因為它是不經意的伴隨在你的身邊,如果我們只是追求快樂而合乎道德,我們可以發現通常我們會比做 一個合乎道德的人還吃虧,要怎麼說呢?如果一個人去行善是為了某種利益,這種行善是不快樂的,若是行善的過 程中完全不講就任何回報,我們反而到能領悟其中的快樂,因為我們並不期待他人付出。

最後一章總結,幸福人生,在這一頁我所要說的重點是往往我們得到過多的愛和關懷我都會視為理所當然而不去

理會,但我們是否有想過這些愛是真的我們應得的嗎?我們總認為別人給我們東西,我們才會覺得快樂,這種想法 讓我們要的更多,更欲求不滿,沒有想過要幫助別人、為別人付出,因為我們主觀的認為,幫別的就是等於別人到 到好處,自己卻沒有,但我們真的是這樣?我們完全沒得到任何好處嗎?答案是否定的,直到我們領悟到這點我們 才會發現施比受更有福,其實給別人快樂便是給自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