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文化研討與實踐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在2009年5月10日 (日) 22:10由Lazyemily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第二十一頁

李家同

   第二十一頁,一本值得一再回味的書籍,一頁又一頁的小故事,屢屢觸動著我心,給我的想法不外乎是感動二字,

這當然是讀這本書該有的正常反應,社會上的人們還能因這本書而感動,代表這個社會還能有救贖的機會。原來世界上 有這麼多人默默的付出,提著愛心的燈火照亮每個陰暗的社會角落,社會上還是有很多善良且實際行動的人們,如同李 家同老師。書中給我一個很強大的想法就是,社會上弱勢的族群,要的不僅僅是麵包與鈔票,而是尊嚴、愛心與關懷, 給他們精神上的支持是他們走下去的動力。

   我相當喜歡窮人的遺囑這篇文章,他在敘述一位老神父委託一位律師,在他過世前寫下的一份遺囑,這一份遺囑的

主要內容都是對那位新的年輕神父寫的,老神父在遺囑中叮囑新神父好多事情,比方說,有一位教友最近失業了,情緒 很不穩定,老神父請新神父一定要去幫助他找一份工作;某某國中學生不想念書,成天混,老神父希望新神父好好地管 教這個小孩子,等等七項。老神父一再叮囑新神父一定要認真照顧他們,這也是他為一個遺囑,其他的遺物就只有兩百 塊跟一些衣物和書,老神父可說是位窮人。新神父也一一完成這些遺囑,二十前過後,這名律師下鄉去探視新神父,這 是二十年中,新神父得到了真正心靈上的平安,也完全了解新神父,如果他沒有愛人,他是不會有這種平安的。

   我相當喜歡這篇文章中的一段話:我開車回台北的時候,決定要將那份遺囑好好地保存下來,因為他所牽涉到的是

一份無比巨大的財產,最重要的是:寫遺囑的人過世的時候,一無所有,是個道道地地的窮人。這筆巨大的財產是無限 的愛與關懷,他將會這世上留傳下去,不因寫遺囑的人過世而化為烏有,社會上需要更多這樣子的人,付出更多的愛心 ,且不論有錢人或是像神父一樣的窮人。付出愛心是互利的,對方得到的是心靈上的滿足與慰藉,而自己得到心靈上的 平安與愉快,愛人是我們要學習的一門重要的課程,並且實踐它。

   而在瑪利修女一文中,描述的是一位聰明,無論做什麼事都做得非常好的人,他不了解什麼叫做「生命的意義」,

他用盡各種方法去尋求生命究竟有何意義,卻始終得不到他所滿意的答案。有一天,他去找尋過去的一名女性朋友,這 位朋友在大學畢業後便決定成為一名天主教修女,而其目的就在於他相信這位修女一定知道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修女卻 說:「我其實並不清楚生命的意義,但我知道如何過有意義的生活,多年來我一直扮演著母親的角色,許多小孩也因此 得到了母愛,任何人只要全心全意的去幫助別人,都會感到自己的生活是有意義的」他看到修女無私的奉獻,爲一群山 地村落的小朋友服務,照顧著他們的起居生活,而他自己也一直照顧一群家遭變故的小孩子,他了解了幫助別人的快樂 ,也了解到了生命真正的意義,而「有意義的生活」應該就是「生命的意義」最好的詮釋了。

   這句話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中,許多人成長過程中一路尋尋覓覓,只爲找尋屬於自己的價值,就算生活過得再好再

富有卻一直感到空虛,表面上過著人人稱羨的生活,但事實上他心裡清楚明白這樣的日子並不是他所想要的,他缺少了 一樣東西,一樣有「意義」的東西。讓生活過得有意義我想才能真正達到所謂生命的價值,而這樣東西就是一顆願意幫 助別人的心,但你付出越多的同時,你得到的東西也就越多,相對的你就越快樂,縱使它是無形的東西,但卻能讓你得 到心靈上真正的平安,「生命的意義」不就在此嗎?

   書中提到的一個地方也讓我很深刻,李家同教授說許多家境貧困的學生,因為家裡沒有錢讓他請家教,沒有錢讓他

補習而放棄自己的學業,但李家同教授卻會義務的教這些孩子功課。這本書真的是一本很棒的書,每個故事不只是感動 人心,更可以從其中得到許多的啟示,他告訴我們應該要照顧弱勢團體,讓我們知道自己有多麼的幸福,並且提醒我們 有可能成為一個不幸的人,如此我們才能有羞愧之心,對別人具有同情心,而這全心全意幫助別人的心以及悲天憫人的 情懷,的的確確需要我們努力的去學習,認真的思考以及真正的實踐!

活動照片

Image:DSC0137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