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國際醫學教育研討會摘要 (劉克明 教授)
出自KMU Wiki
Jokuls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 【醫學教育活動】參加「2006國際醫學教育研討會」摘要 ...)
下一個→
在2008年1月9日 (三) 21:52所做的修訂版本
【醫學教育活動】參加「2006國際醫學教育研討會」摘要 醫學院副院長 劉克明教授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醫學院 教育副院長Dr. Boulware | 中山醫學大學於九月二日、三日主辦2006國際醫學教育研討會。九月二日之專題演講有賴其萬教授主講「臺灣的醫學教育」、美國阿拉巴馬大學醫學院教育副院長Dr. Boulware主講「美國醫學教育的改革」。新加坡國立新加坡大學醫學院教授Dr. Gwee主講「新加坡醫學教育的發展重點」,新加坡國立新加坡大學醫學院課程委員會主席Dr. Amin主講「醫學教育的現況及實際」。筆者應邀主講臨床教學的評量方法與客觀結構式教學測驗(Objective Structured Teaching Examination, OSTE)。謹於此介紹客觀結構式教學測驗。
客觀結構式教學測驗是要評量教師是否能勝任教師之六個角色,即(1) Information Provider、(2) Role Model、(3) Facilitator、(4) Assessor、(5) Planner、(6) Resource Developer。而評量的規劃方式非常類似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採用八至十個測驗站來測驗教師,由訓練過的醫學生來扮演各站之標準學生(challenging learners),並邀請資深教師擔任觀察員(faculty observers)進行評分並給予回饋,最後由全體參與者一起回顧與檢討。 |
研討會 Panel discussion | 測驗站主要是針對教師的教學知識、態度、技巧溝通等能力,可包括:入門介紹、床邊教學、提供回饋、門診病人教學、實證醫學教學、病歷寫作、有問題的學生之輔導、臨床技巧的教學、住院病人的照顧等。
評量教師教學表現之重點為(1)營造優良的學習氣氛、(2)掌控上課的進行、(3)溝通學習的目標、(4)促進學習之瞭解與記憶、(5)對學生的學習評估、(6)提供回饋、(7)促進自我引導的學習。 客觀結構式教學評量自1992年以來已在國外推行多年,在國內尚屬新的評量方法。筆者謹提出演講摘要供諸位教師參考。更詳細的內容請參閱Skeff K.M. "Enhanc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Vitality in the Ambulatory Setting." J. Gen. Intern. Med. Vol.3. S26-33, 1988。 |
於九月三日之特別演講中,邀請美國阿拉巴馬大學醫學院資深副院長Dr. Dennis W. Boulware主講「臨床教學之評量、評估與回饋」(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in Clinical Teaching)。
Dr. Boulware之演講特別提出日本汽車公司 (Toyota) 的管理系統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之五個特色來與醫學教育之過程互相比較,
- 流程相等於課程 (pathway- curriculum)。
- 每個工作站的流動相等於課程、見習及選修課 (activity of each workstation- course, clerkship, elective)。
- 工作站之銜接相等於學習過程 (connection of workstations- sequence of learning)。
- 流程、活動與銜接都是特定的而且很明確的。
- 每一個問題都是改善的機會。
如同製造出最好的Toyota汽車一樣,醫學院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育出具有最基本、必備的臨床知識、技能、態度與價值觀之醫療人才。
Dr. Boulware 接著談到美國畢業後醫學教育評鑑委員會 (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ACGME) 提出住院醫師的六種臨床核心能力 (six general competencies)為: (1) 病人照顧 (Patient Care),(2) 醫學知識 (Medical Knowledge),(3) 臨床工作中的學習與改善 (Practice-Based Learning and Improvement),(4) 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 (Interperson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5) 專業素養 (Professionalism),(6) 制度下的臨床工作 (System-Based Practice)。各醫學中心與教學醫院再依據這六種臨床核心能力去安排課程,實施臨床教學與評量學習成果。
評量臨床學習成果之工具部分,Dr. Boulware 介紹ACGME's Toolbox of Assessment,評量方法如下:
- 360度評量法 ( 360-Degree Evaluation Instrument)
- 病歷回顧口試法 (Chart Stimulated Recall Oral Examination, CSR)
- 查核表評量法 (Checklist Evaluation-Live/Recorded Performance)
- 現場或錄影的表現之整體評分 (Global Rating of Live or Recorded Performance)
- 客觀結構式臨床評量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 過程、開刀或個案記錄 (Procedure, Operative, or Case Logs)
- 檔案評量法 (Portfolio Assessment)
- 記錄回顧 (Record Review)
- 模擬與模型 (Simulations and Models)
- 標準化口試 (Standardized Oral Examination)
- 標準化病人口試 (Standardized Patient Examination)
- 筆試 (選擇題) (Written Examination, MCQ)
- 病人調查 (Patient Surveys)
感想:
- 要提供住院醫師明確的臨床核心能力之學習目標、目的與期望。
- 評量單位要有能力去選擇適當的評量工具,才能夠正確的評量住院醫師之臨床技能。
- 於評量住院醫師之臨床表現後,要給予住院醫師回饋、改進的機會與時間,以落實醫學教育的目的,培育優秀的醫療人才。
致謝:
筆者非常感謝中山醫學大學陳校長邀請參加2006國際醫學教育研討會,也特別感謝本校余校長專程參與會議,表達對醫學教育的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