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Raresky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 '''登革熱(Dengue Fever)''' = == 簡介 == 登革熱,俗稱天狗熱、斷骨熱(Break Bone Fever),即為民間所稱的睏砂、出丹、出斑,是由登革熱病毒(Dengue V...)
下一個→
在2008年3月27日 (四) 03:44所做的修訂版本
目錄 |
登革熱(Dengue Fever)
簡介
登革熱,俗稱天狗熱、斷骨熱(Break Bone Fever),即為民間所稱的睏砂、出丹、出斑,是由登革熱病毒(Dengue Virus)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好發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病媒主要為白線斑蚊和埃及斑蚊,係經帶有病毒的蚊子叮咬人類及靈長類而傳播。患者發病時會出現發燒、頭疼、疲倦等似感冒之症狀,故患者皮膚出疹成為登革熱患病診斷依據。
登革熱
- 登革熱病毒依其抗原性可分為1.2.3.4型
- 登革熱種類
〈一〉典型登革熱(Dengue Fever)
〈二〉出血性登革熱
1.出血性登革熱(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2.登革休克症候群(Dengue Shock Syndrome)
病媒
多為斑蚊類,其中白線斑蚊和埃及斑蚊為台灣最常見之病媒蚊。活動時間以白天居多,上午9-10時、下午4-5時為活動高峰期。屬完全變態,幼蟲喜乾淨之靜止水體,卵產出後,經幼蟲期、蛹期以至成蟲僅需一星期,成蟲一旦吸食過具登革熱病毒的血液,則將終生具有傳播能力。
傳染途徑
斑蚊叮咬登革熱病毒帶原者 →病毒在蚊體內大量增殖8~12天後可傳給人 →人感染病毒後有3~14天(通常5~8天)潛伏期 →感染者發病
症狀
- 典型登革熱的症狀有發燒(39~40度)或惡寒、皮膚出疹併有四肢痠痛、肌肉痛、前額頭痛及後眼窩痛等。
- 出血型登革熱的臨床症狀,主要是發燒、頭痛、肌肉痛、噁心、嘔吐、全身倦怠、腸胃道出血、子宮出血、血尿、和恢復期出疹等。與典型登革熱症狀很相似,兩者之最大不同點為出血性登革熱有血漿滲出的症狀,而其發生的時間,大約是發燒將退之時~48小時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