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課程介紹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在2017年9月17日 (日) 15:09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U104007006 (對話 | 貢獻) (→課本介紹) ←上一個 |
在2017年9月17日 (日) 16:03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撤銷) U104007006 (對話 | 貢獻) (→上課之前) 下一個→ |
||
第33行: | 第33行: | ||
***課本「自己」讀 | ***課本「自己」讀 | ||
***回去「自己」想 | ***回去「自己」想 | ||
- | ** | + | **考試形式 |
+ | ***大考(期中、期末)各佔30% | ||
+ | ***考基本知覺知識與大概念 | ||
+ | ***小考一(選擇小考)佔20%(每雙週考一次) | ||
+ | ***考課本內容、促進同學分散讀書壓力 | ||
+ | ***小考二(開書小考)佔5%(期中考前一次、期末考前一次) | ||
+ | ***知覺知識的整合,幫同學重新整理所學,挑戰未來 | ||
+ | ***作業佔15% |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F%A5%E5%B0%94%E6%96%AF%C2%B7%E8%BE%BE%E5%B0%94%E6%96%87 達爾文](知覺的背景)'''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F%A5%E5%B0%94%E6%96%AF%C2%B7%E8%BE%BE%E5%B0%94%E6%96%87 達爾文](知覺的背景)''' | ||
**1809-2-12~1882-4-19 | **1809-2-12~1882-4-19 |
在2017年9月17日 (日) 16:03所做的修訂版本
目錄 |
課程介紹
知覺心理學課程介紹
課本介紹
- 主課本
- Goldstein, E. B. and Brockmole, J. R. (2017)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10th ed. , Wadsworth.*
- 次課本
- 陳一平(2011)視覺心理學。雙葉書廊*
- 2011年起換課本
- 理由:因為原來課本絕版,代理商不再進貨
- 這一本是台灣最多學校用的書
- 作者較為認知取向
- 以現象切入,理論為輔
- 彩色印刷,篇幅更短
- 省略複雜理論
上課之前
- 課本要自己讀!
- 不讀書枉為大學生
- 上課時由書的章節重新以「我」的方式詮釋知覺
- 如何讀
- 先讀標題、圖
- 再注意黑體字
- 幫助你閱讀
- 每兩週考閱讀選擇題(原文、由題庫出)
- 課程取向:考教合一
- 考試是檢驗各位了解該了解的東西沒有?
- 這些存在於上課中
- 也存在於教科書中
- 重點在於:
- 上課「自己」聽
- 課本「自己」讀
- 回去「自己」想
- 考試形式
- 大考(期中、期末)各佔30%
- 考基本知覺知識與大概念
- 小考一(選擇小考)佔20%(每雙週考一次)
- 考課本內容、促進同學分散讀書壓力
- 小考二(開書小考)佔5%(期中考前一次、期末考前一次)
- 知覺知識的整合,幫同學重新整理所學,挑戰未來
- 作業佔15%
- 考試是檢驗各位了解該了解的東西沒有?
- 達爾文(知覺的背景)
- 1809-2-12~1882-4-19
-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出生於英國施洛普郡舒茲伯利
- 演化論
- 別翻成「進化論」
- 這與知覺心理學有關
- 而且可以成為理論背景
- 1809-2-12~1882-4-19
- 知覺是生物歷程
- 外在世界的現象要變成感官神經系統之訊息之登錄型態
- 要被生物感受系統記錄(會有反應)
- 知覺是一種外在世界的符號表現系統
- 神經活動型態就是一種符號運作系統,其間的表現代表人類所知覺
- Materialism(唯物論)
- 知覺是基於神經活動,不必也不能介入其他非物質的解釋
- Dualism(心物二元論)**
- 知覺也包含有非物質層面,例如:靈魂、精神等與大腦間的互動
- 外在世界的現象要變成感官神經系統之訊息之登錄型態
- 知覺與運動
- 主動的知覺有助於作正確的判斷
- 主動 / 被動 知覺
- 大腦必須能夠分辨自己運動造成的變化與外界(其他物體)移動造成的變化
- 其實感受器官上的登錄可能相同
- Near senses(近端感覺)
- 例如味覺、觸覺,需要直接與知覺的對象接觸才能感受的知覺
- Far senses(遠端感覺)
- 例如:視覺、聽覺,可以不由直接的接觸也可以取得環境相關訊息
- Kinesthesia
- The internal sense of muscular contraction involved in walking, dressing, eating and typing, etc.
- 內在感覺—感受肌肉張力,如:走路、穿衣、吃東西及打字等等
- 主動的知覺有助於作正確的判斷
- 為何要學知覺?
- 知覺與學術好奇心
- John Locke(洛克)區別物體的初級特性(primary qualities)與由感覺之後所得之次級特性(secondary qualities)的不同
- David Hume(休姆)探討是否所有感覺經驗是主觀且不可靠的
- Naïve realism(天真現實論)
- perceptual world = physical world
- Subjective realism(主觀現實論)
- physical world = product of the mind
- Solipsism(唯我論)
- 就是認為只有你的「心」是存在的其他的世界只存在在你的心中
- 知覺的真假
基本認識
- 知覺是什麼?
- 解釋
- 將環境刺激轉換成「有用」的神經活動的模式
- 環境:物理 / 化學
- 神經活動:在大腦中
- 行為
- 知覺結果導引我們的行為
- 解釋
知覺流程圖
- 參照第5頁 figure 1.1
- 刺激(Stimulus)
- 環境刺激(Environment stimulus)
- 圍繞在我們身邊的物理(化學)環境
- 注意刺激(Attended stimulus)
- 主動接近刺激
- 刺激在接受器上(Stimulus on the receptors)
- 收錄、接觸到接受器
- 可稱為近端刺激
- 參照第6頁 figure 1.3
- 環境刺激(Environment stimulus)
- 接受器歷程(Receptor processes)
- Transduction
- 近端刺激改變成神經電反應的歴程
- Transmission
- 神經間的電位訊號之傳遞
- Processing
- 神經間「處理」訊息的過程
- 參照第7頁 figure 1.4
- Transduction
- 神經處理(Neural Processing)
- Receptor processes(接受器處理)
- Neural processing(神經處理歷程)
- Perception(知覺)
- 參照第8頁 figure 1.5
- 傳遞與處理
- Knowledge
- Perception
- 知覺,即基礎的知識反應
- Recognition
- 認知,即進階的對事物之反應
- Action
- 輸出,將以上結果以各類動作完成
- 參照第9頁 figure 1.6
- Perception
- top-down vs bottom-up
- Top-down processing
- 又稱為:Knowlege-based processing
- 由腦中既有的來了解外界
- Bottom-up processing
- 又稱為:Data-based processing
- 由外在刺激來了解外界
- 參照第9頁 figure 1.7
- 參照第9頁 figure 1.6
- 參照第11頁 figure 1.10
- 參照第13頁 figure 1.14
- Top-down processing
如何研究知覺
- 課本分兩大類
- 心理物理學Psychophysical
- [http://en.wikipedia.org/wiki/Physiology 生理學 Physiological approach
]
- 各自對應於
- Stimulus
- Electricity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 Knowledge (experience and action)
- 參照第10頁 figure 1.8
- 知覺研究舉例
- 利用一種現象
- oblique effect
- 傾斜效果
- 垂直與水平的線相較於斜的線清楚
- 這與內在視經歷程有關
- 與光學、物理較無關
- 垂直與水平的線相較於斜的線清楚
- 參照第10頁 figure 1.9
- 參照第11頁 figure 1.11
各種不同的知覺研究法
- levels of analysis
- Psychological Approaches
- Phenomenal/naturalistic method
- 較為不正式(無體系)的研究,直接對所存在或發生的現象作觀察
- Experimental approach
- 對刺激作操弄,並具可重覆性(replicate)
- Phenomenal/naturalistic method
- Biological Approaches
- Lesion technique
- 破壞部分神經系統,來觀察因破壞而產生的行為結果
- Transcranial magnetic technique TMS
- 利用腦外磁力暫時阻斷大腦局部活的方式,可以有接近lesion的效果,但是可逆的
- Evoked potential (EP) technique 誘發電位
- 與知覺歷程相關,被刺激所引發的腦電位變化
- 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 事件關聯電位
- 將EEG訊號以刺激(stimulus)、自發動作(event)或反應(response)為基點,取固定的時間間距,例如平均事件前200毫秒和事件後300毫秒之間的所有訊號
- Brain imaging techniques
- scan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 (PET)
-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 Magnetoencephalograpy (MEG)
- Single-cell techniques
- 記錄單一神經的活動
- 提供最精細的知覺神經活動訊息
- Lesion technique
- Theoretical Approaches
- 刺激是輸入,大腦是硬體,行為是輸出
- 程式就是一組指引,讓刺激(輸入)導引出行為(輸出)
- 將知覺分析為一種「訊息處理」的問題
- 利用程式設計來解決前述「訊息處理」問題
- 研究神經運作機制,並了解神經如何運作來處理「訊息」
- 程式模擬
如何計量知覺
- Description
- phenomenological method
- Recognition
- Detection
- psychophysical method
- absolute threshold
- 參照第12頁 figure 1.13
- 參照第13頁 figure 1.15
- 參照第14頁 figure 1.16
- psychophysical method
- Detection
- difference threshold
- Weber's law
- DL/S=K Weber's fraction
- Magnitude estimation
- Stevens's power law
- P = KSn power functions
- 參照第15頁 figure 1.17
- Stevens's power law
- 有關測量的問題
- response criterion
- yes-sayer vs nay-sayer
- signal detection theory
- 參照第16頁 figure 1.18
- response criterion
這學期的主題
- Sensory transduction(感覺解譯?)
- 各種內在機能(感官機能modality)將外界環境訊息抓取,包括:
- Vision
- Hearing
- Touch
- Taste
- Smell
- 人類與其他動物的知覺「異同」
- 錯覺(illusion)與知覺錯誤
- 知覺的可變性
- 知覺被認知、情緒所影響(以及其間互動)
- 返回知覺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