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河的變形(汙染與整治)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在2013年11月15日 (五) 13:58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U102015032 (對話 | 貢獻) 小 (新頁面: Image:愛河.jpg 第八組組員: 醫放系 102015031 鄭宇玄 醫放系 102015032 郭于瑄 醫放系 102015036 林玟君 口衛系 102017002 張元輔 口衛系 102017007...) ←上一個 |
在2013年11月15日 (五) 14:03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撤銷) U102015032 (對話 | 貢獻) 下一個→ |
||
第1行: | 第1行: | ||
[[Image:愛河.jpg]] | [[Image:愛河.jpg]] | ||
+ | |||
第八組組員: | 第八組組員: | ||
醫放系 102015031 鄭宇玄 | 醫放系 102015031 鄭宇玄 |
在2013年11月15日 (五) 14:03所做的修訂版本
第八組組員: 醫放系 102015031 鄭宇玄 醫放系 102015032 郭于瑄 醫放系 102015036 林玟君 口衛系 102017002 張元輔 口衛系 102017007 黃得恩 口衛系 102017024 利明儒 口衛系 102017032 廖家瑩
愛河-起源
愛河從淺海變為窪地、沼澤,河道慢慢浮現。形成之初河道縱橫交錯,埤塘密布。 愛河為高雄市的生命之河,源於高雄縣仁武鄉的八卦寮埤潭,經左營、三民、鼓山、鹽埕、前金、苓雅等區而注入高雄港第一港口。主流全長約12公里,流經高雄市區約10.5公里。河道寬度從下游出海口的130公尺往上游依序遞減到14公尺,源頭是農田灌溉渠道。流域面積約5600公頃,沿岸居住人口約72萬人。
愛河-流域
愛河下游分成二條河道入海,主流接納支流大港溪(今二號運河)後,即分注二途,一是沿著愛河主流,在苓雅寮注入高雄港;一是在七賢橋附近沿著今日的大溝頂(堀江商場)順流而下,在哈瑪星的舊火車站(今高雄港站)後方入海。主流河道昔日約有現在的二倍寬,民間習慣將流經鹽埕的主流河段稱為「頭前港」。日據時期建造大橋(今中正橋)後,以咕咾石修築河堤,縮小河寬,於兩岸建行人步道,美化河岸。光復後,政府將兩岸闢為河畔公園,岸旁立石柱,柱與柱之間以黑色的鐵鍊為欄,下垂成弧形,設燈柱,一到夜晚,大放光明,成為市民休閒、約會的勝地。1987年蘇南成市長再度整建建國橋到河口的堤岸,重塑石柱,而成愛河今日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