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岳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在2011年11月27日 (日) 11:13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97001136 (對話 | 貢獻)

←上一個
在2011年11月27日 (日) 11:25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撤銷)
97001136 (對話 | 貢獻)

下一個→
第33行: 第33行:
:台灣沒有漠視此一問題的本錢,與其等待政府發布政策,更該盡早了解糧食危機,立即有所作為。 :台灣沒有漠視此一問題的本錢,與其等待政府發布政策,更該盡早了解糧食危機,立即有所作為。
==''三、佳句摘錄''== ==''三、佳句摘錄''==
-:誰控制種子,誰就控制國家與人民。+*誰控制種子,誰就控制國家與人民。
-:什麼都可以進口,就是土地無法進口。+*什麼都可以進口,就是土地無法進口。
-:慣行農法百年來的盛行,已經使農地只剩下支撐農作物的功能。+*慣行農法百年來的盛行,已經使農地只剩下支撐農作物的功能。
-:基改作物艮是為了解決第三世界國家的飢餓問題,如今卻搖身為各項食品,出現在以開發國家的超級市場。+*基改作物艮是為了解決第三世界國家的飢餓問題,如今卻搖身為各項食品,出現在以開發國家的超級市場。
-:國家機制根本沒有能力解決「公共資源」再分配的議題,才使得社會集體處於高度風險之中。+*國家機制根本沒有能力解決「公共資源」再分配的議題,才使得社會集體處於高度風險之中。
-:時至今日,休耕面積年達二十餘萬公頃,近乎耕作面積。如此龐大的休耕絕非市場機制或農民年邁所造成,而是矛盾的農業及糧食政策的結果。+*時至今日,休耕面積年達二十餘萬公頃,近乎耕作面積。如此龐大的休耕絕非市場機制或農民年邁所造成,而是矛盾的農業及糧食政策的結果。
-:國家預算用於休耕補貼而非促進生產、穩定糧食供應,這場世紀末的荒謬記實何時能解?+*國家預算用於休耕補貼而非促進生產、穩定糧食供應,這場世紀末的荒謬記實何時能解?
 +==''四、心得感想''==
 +國民政府的滅農政策(也就是一般所謂「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消滅農業」的激進說法)
 + 
 +在這幾十年來執行的相當不錯,絕對不會讓白賊義說成「無能」、「成效不彰」!
 + 
 +任何人都要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說法,動搖不了這些當權者對於民意、國家糧食安全的漠視。
 + 
 +這些政客只在乎當選,只在乎權力,只在乎利益,心中沒有國家的方向、人民的福祉,從這樣的觀點出發就會瞭解為什麼台灣社會會走到今日的田地。
 + 
 +其實不只這本書,相關的論述多得不得了,連我這個家裡不是務農、也不念農業相關科系的學生都能深刻體認國家農業政策的荒謬,
 + 
 +這些學富五車的官員難道不知道?太可笑了!台灣各地都有不少人在努力,這個力量正在集結。
 + 
 +當然馬政府執政後持續不斷的農業惡法(農村再生條例)、農地開發(新竹二重埔、苗栗大埔、灣寶、台中后里、彰化二林,族繁不及備載)等等案子也以某種程度加速了這些力量的結合。要靠這些政客良心發現是不可能的,不需要期待,我們只能關心台灣,發現、討論這些問題,讓更多的人知道,用選票、用集會來告訴統治集團你們錯了,請馬上改進,否則人民頭家要你們馬上滾蛋!
 + 
 +誠摯的推薦你/妳去借這本書好好讀一讀,破除那種「台灣稻米自己率有九成」、「我們再進口就好」這類無知的謬論。
 +==''五、問題討論''==
 +台灣政府如何滅農?
 +國民政府接收初期將買肥料、繳租金、交稅從現金交易改乘以物易物,
 + 
 +那政府就可以控制作物的價格,盡可能壓低農民的收入,逼著大量的勞動人口進入都市,這樣才帶動所謂的經濟奇蹟。
 + 
 +在鄉村的人口減少、老化,政府就更可以肆無忌憚的把農地移作他用(科學園區、工業區、輕油裂解廠、都市計畫掉等,名目實在太多),經濟成長的代價是土地不可回覆的破壞。
 + 
 +政府在無數的環境運動中始終屹立不搖,堅持向財團傾斜、出賣人民。再接著,加入WTO、簽訂ECFA,台灣農民已經窮途末路。
 + 
 +試問台灣多以小農種植為主,如何抵抗外國的低價傾銷?擋不了啦!賺不了什麼錢,政府乾脆鼓勵休耕,這是個多麼可笑的政策?
 + 
 +從前美帝硬塞過剩的小麥,輔以政府的鼓勵下,國民飲食習慣已經大大不同,台灣不產小麥,政府竟連水稻也要放棄?
 + 
 +再注意這幾年有不少案子,農民(多半已年邁)得坐大老遠車到首都去颳風下雨,所為何事?竟然是請求政府不要毀了他們的家!?但得到了什麼回應?
 + 
 +小弟以上只是個簡述,詳細過程可讀彭教授這本書,再推薦吳音寧「江湖在哪裡」一書,可深入台灣農業如何敗壞至今。
 + 
 +成露西女士曾說:「知識份子必須透過社會實踐,才能有所貢獻。」
 + 
 +或許我們現在還做不了什麼大事,但至少應該去瞭解社會出了什麼事,不要只關在自己專業的小圈子裡。
 + 
 +沒有對問題基本的認知,又何來實踐的可能?
 + 
 +='''登山聖經'''=

在2011年11月27日 (日) 11:25所做的修訂版本

目錄

會名原由

我們是一群喜愛山林的孩子~ 在繁忙的課業中,喜歡走出戶外踏青尋幽訪勝 而在書中,我們能看見更藍的天空、更綠的山野、更單純的喜悅、更平凡的感動 這次回歸到登山層面,並以台灣環境為輔 還請各位多多指教~

山賊成員

M97 李直諭 M97 柯又予 M96 王稟荃 C97 李年加 PH97 李宛諭 PT97 廖彥齊 M98 陳柏霖 M98 黃皓 D99 許立言 SM99 陳榕

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

一、作者簡介

彭明輝老師長期關注社會事件,參與各項社會改革運動,並且也常參與社區活動。
SARS期間編撰《SARS防護完整手冊》穩定社會人心,深獲公衛界肯定。
08年全球糧食危機後把焦點轉到風雨飄搖的台灣農業,大聲疾呼政府應該重視農業、四處發表演說、
上環評會發言、網路上為文期望帶出討論,乃至於成書付梓,實為台灣少數知識份子中的良心。
年初(2011)因披露台清交等名校掠奪農地的內幕離開服務多年的清大,但仍持續關心社會脈絡,在各種地方發揮影響力,值得敬佩!

二、本書摘要

身在豐衣足食的台灣,我們大概無法想像什麼是糧食危機。走到街角的便利店、轉角的小吃攤,
目不暇給的各式肉類與蔬菜,四季皆盛產的水果買都買不完。有錢也買不到食物?是天方夜譚吧。
但是打開國際的大門,一月份糧價指數連續七個月漲破2008年最高點,聯合國呼籲各國需擬定政策以穩定糧價波動;
玻利維亞因為糧價波動而發生示威、爆炸事件;
巴西媒體說:「氣候問題和糧食價格讓埃及政變!」因為全球氣候異常、天災不斷,嚴重影響農業大國的糧食產量,導致糧食問題不斷升溫。
但全球糧食問題對一個豐衣足食的島國來說,到底有什麼重要。
本書作者開宗明義說道:「目前糧食綜合自給率僅三二%的台灣隨時有斷糧風險,但各種棄農與離農的主張與作為卻持續不絕。」
糧食問題和我們其實休戚與共。於是政府決定召開跨部會糧食安全小組,討論我們是否該恢復休耕田的生產,甚至增產。
但事實上,長年的休耕政策早已使農民轉業、農機淘汰;休耕地長年缺乏管理,病蟲害無法在短期內控制;
最嚴重的,因為休耕政策荒廢農村,使得農村文化消失、農耕技術斷層。
政府還在猶豫,我們卻不能再等下去。
作者從石油危機、水資源問題、氣候異常,談到自由貿易市場,更論及看似能解決石油問題的生質燃料,都是加速糧食危機的原因。
台灣除了稻米,幾乎完全依賴進口糧食,更沒有本錢再忽視此一問題,亞洲國家如日本,早已將糧食綜合自給率從原本的四○%提高到四五%。
台灣沒有漠視此一問題的本錢,與其等待政府發布政策,更該盡早了解糧食危機,立即有所作為。

三、佳句摘錄

  • 誰控制種子,誰就控制國家與人民。
  • 什麼都可以進口,就是土地無法進口。
  • 慣行農法百年來的盛行,已經使農地只剩下支撐農作物的功能。
  • 基改作物艮是為了解決第三世界國家的飢餓問題,如今卻搖身為各項食品,出現在以開發國家的超級市場。
  • 國家機制根本沒有能力解決「公共資源」再分配的議題,才使得社會集體處於高度風險之中。
  • 時至今日,休耕面積年達二十餘萬公頃,近乎耕作面積。如此龐大的休耕絕非市場機制或農民年邁所造成,而是矛盾的農業及糧食政策的結果。
  • 國家預算用於休耕補貼而非促進生產、穩定糧食供應,這場世紀末的荒謬記實何時能解?

四、心得感想

國民政府的滅農政策(也就是一般所謂「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消滅農業」的激進說法)

在這幾十年來執行的相當不錯,絕對不會讓白賊義說成「無能」、「成效不彰」!

任何人都要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說法,動搖不了這些當權者對於民意、國家糧食安全的漠視。

這些政客只在乎當選,只在乎權力,只在乎利益,心中沒有國家的方向、人民的福祉,從這樣的觀點出發就會瞭解為什麼台灣社會會走到今日的田地。

其實不只這本書,相關的論述多得不得了,連我這個家裡不是務農、也不念農業相關科系的學生都能深刻體認國家農業政策的荒謬,

這些學富五車的官員難道不知道?太可笑了!台灣各地都有不少人在努力,這個力量正在集結。

當然馬政府執政後持續不斷的農業惡法(農村再生條例)、農地開發(新竹二重埔、苗栗大埔、灣寶、台中后里、彰化二林,族繁不及備載)等等案子也以某種程度加速了這些力量的結合。要靠這些政客良心發現是不可能的,不需要期待,我們只能關心台灣,發現、討論這些問題,讓更多的人知道,用選票、用集會來告訴統治集團你們錯了,請馬上改進,否則人民頭家要你們馬上滾蛋!

誠摯的推薦你/妳去借這本書好好讀一讀,破除那種「台灣稻米自己率有九成」、「我們再進口就好」這類無知的謬論。

五、問題討論

台灣政府如何滅農? 國民政府接收初期將買肥料、繳租金、交稅從現金交易改乘以物易物,

那政府就可以控制作物的價格,盡可能壓低農民的收入,逼著大量的勞動人口進入都市,這樣才帶動所謂的經濟奇蹟。

在鄉村的人口減少、老化,政府就更可以肆無忌憚的把農地移作他用(科學園區、工業區、輕油裂解廠、都市計畫掉等,名目實在太多),經濟成長的代價是土地不可回覆的破壞。

政府在無數的環境運動中始終屹立不搖,堅持向財團傾斜、出賣人民。再接著,加入WTO、簽訂ECFA,台灣農民已經窮途末路。

試問台灣多以小農種植為主,如何抵抗外國的低價傾銷?擋不了啦!賺不了什麼錢,政府乾脆鼓勵休耕,這是個多麼可笑的政策?

從前美帝硬塞過剩的小麥,輔以政府的鼓勵下,國民飲食習慣已經大大不同,台灣不產小麥,政府竟連水稻也要放棄?

再注意這幾年有不少案子,農民(多半已年邁)得坐大老遠車到首都去颳風下雨,所為何事?竟然是請求政府不要毀了他們的家!?但得到了什麼回應?

小弟以上只是個簡述,詳細過程可讀彭教授這本書,再推薦吳音寧「江湖在哪裡」一書,可深入台灣農業如何敗壞至今。

成露西女士曾說:「知識份子必須透過社會實踐,才能有所貢獻。」

或許我們現在還做不了什麼大事,但至少應該去瞭解社會出了什麼事,不要只關在自己專業的小圈子裡。

沒有對問題基本的認知,又何來實踐的可能?

登山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