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12月20日 (六) 18:03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Jary (對話 | 貢獻) ←上一個 |
當前修訂版本 (2008年12月22日 (一) 23:26) (編輯) (撤銷) Jary (對話 | 貢獻)
|
(3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
第1行: |
第1行: |
- | 胸腔物理治療Chest Physiotherapyor Chest Physical Therapy | + | *圖片SVN沒有煙霧產生的情形有很多原因,例如像是管子鬆脫、或是管子折到、或是氧氣流量開太大導致管路爆開、忘記裝置 speak disk…等。皆會使得煙霧無法產生或是產生的煙霧太小,而影響病患治療藥物濃度。所以在臨床上,若是遇到類似情況時,應該一步步檢查看是那邊出現問題,再設法解決。 |
- | | + | *其實準技術的蒸氣吸入時間並沒有規定,就是用到藥物完全噴完為止,而蒸氣吸入時氧氣書上寫開 6~8 L/min,但是臨床上若開到大於6L/min,有時氧氣雙頭管容易"爆開",其實吸得久一點,理論上若無使用呼吸器是沒有什麼傷害的,(不過清醒的病人會自己拿開)。若是使用呼吸器的話,則容易造成呼吸道黏膜受損( 因為太乾了)。 |
- | | + | *因次在此次實驗中的無法產生煙霧的原因也許在未做實驗的時候也許大家都知道每個無法產生煙霧的原因但在臨床上卻是常常發生的,在加深印象的同時、不僅讓人深思有很多時候治療人員的粗心把責任都推究於~忙~因此做完此次實驗之後讓我了解零組件的重要之外適時的關心評估病人也是必須的,在吸藥前的評估Breath sound也是很重要的。 |
- | 胸腔物理治療 之定義 | + | |
- | *•可以達到清除痰液、維持呼吸道通暢、 降低呼吸功、改善氣體交換、緩解呼吸困難症狀、增強呼吸肌收縮力和耐久之徒手或器械操作步驟,皆稱之為胸腔物理治療 。 | + | |
- | | + | |
- | | + | |
- | 胸腔物理治療 之目的 | + | |
- | *•清除痰液: | + | |
- | –促進呼吸道分泌物之鬆動與排出 | + | |
- | •維持呼吸道通暢 | + | |
- | •減少呼吸道之炎性作用和肺臟實質組織之分解破壞 | + | |
- | •避免痰液滯留之併發症 | + | |
- | –肺炎 | + | |
- | •改善呼吸系之機械力學, 降低呼吸功 | + | |
- | •改善氣體交換 | + | |
- | •緩解呼吸困難症狀 | + | |
- | •增強呼吸肌收縮力(strength)和耐久性(endurance) | + | |
- | | + | |
- | 胸腔物理治療 之適應症 | + | |
- | •呼吸道痰液滯留及其相關併發症 | + | |
- | –肺葉塌陷或擴張不全(atelectasis) | + | |
- | –肺炎 (pneumonia) | + | |
- | –支氣管擴張症 (bronchiectasis) | + | |
- | –囊狀纖維症(cystic fibrosis) | + | |
- | •呼吸肌收縮力和耐久 | + | |
- | | + | |
- | 胸腔物理治療 之禁忌 | + | |
- | •絕對禁忌 | + | |
- | –主動脈瘤 | + | |
- | –腦血管瘤 | + | |
- | –顱內壓力增高症 | + | |
- | –生命徵象不穩定 | + | |
- | •相對禁忌 | + | |
- | –呼吸窘迫 | + | |
- | –咳血 | + | |
- | –病患意識障礙或無法配合 | + | |
- | | + | |
- | 胸腔物理治療 之併發症 | + | |
- | •氣體交換惡化: | + | |
- | –低血氧症(hypoxemia) | + | |
- | –高二氧化碳血症(hypercapnia) | + | |
- | •生命徵象惡化或不穩定: | + | |
- | •顱內壓力增高 | + | |
- | •主動脈瘤破裂 | + | |
- | 腦血管瘤破裂 | + | |
- | | + | |
- | 傳統胸腔物理治療之技術種類 | + | |
- | 傳統胸腔物理治療項目包括: | + | |
- | •深吸氣運動(deep breathing exercise) | + | |
- | •咳嗽, 哈氣(huffing) | + | |
- | •胸部拍擊(percussion) 、振動(shaking)與顫動(vibration) | + | |
- | •姿勢引流 (postural drainage) | + | |
- | •濕氣與氣霧治療 (humidity & aerosol therapy) | + | |
- | | + | |
- | deep breathing exercise | + | |
- | •深吸氣運動、深呼吸運動 | + | |
- | –深吸氣後閉氣數秒鐘之深吸氣運動呼吸治療技術, 稱之為持續最大吸氣術 (sustained maximal inspiration; SMI) | + | |
- | •目前大都利用誘發性肺量計(incentive spirometer)之設備及生物迴饋之原理, 來讓病患實施持續最大吸氣術, 稱之為誘發性肺量計術或誘發性肺量計法(incentive spirometry) | + | |
- | 如何教導病患實施有效咳嗽 | + | |
- | •欲達到有效咳嗽, 事先必須掌握下列訣竅 | + | |
- | –吸氣肌肉群(如: 橫膈)收縮、肋骨前移、胸廓之容積增加, 使胸腔內壓低於大氣壓力, 空氣進入肺部, 此為吸氣期。 | + | |
- | –當深吸氣結束後, 聲帶關閉, 然後教導患者收縮吐氣肌肉群(如: 腹部肌肉), 使胸腔內壓大於大氣壓力, 而且儘量提高, 此為空氣壓縮期。 | + | |
- | –然後要患者突然間開啟聲帶, 利用吐氣肌肉群收縮, 使肺內空氣快速排出, 同時使呼吸道內分泌物被帶出來, 此為爆發型吐氣期。 | + | |
- | | + | |
- | Huffing (哈氣 ) | + | |
- | •教導病患實施哈氣之步驟為 | + | |
- | –教導病患吸飽空氣至全肺量(total lung capacity)。 | + | |
- | –教導病患當用力收縮腹部肌肉將胸腔內氣體呼出時, 不要關閉聲帶發出咳嗽聲音, 利用強烈之呼出氣流將呼吸道內之痰液帶出。 | + | |
- | •根據研究報告, 哈氣技術排痰效果不輸給咳嗽技術 | + | |
- | –與咳嗽技術比較, 其優點是可以避免胸廓之強烈振動, 尤其適用於手術病患。 | + | |
- | –如果教導病患實施哈氣技術時, 同時教導其擁抱枕頭及適度壓住傷口, 可以減少傷口疼痛, 增強其胸腔復健技術之遵囑性。 | + | |
- | | + | |
- | postural drainage (1) | + | |
- | •姿勢引流: 利用重力原理, 藉著特定姿勢, 加速呼吸道分泌物之排除。 | + | |
- | •通常於氣霧治療之後實施, 或者與深吸氣及有效性咳嗽一起施行, 或者與胸部拍擊術一起施行。 | + | |
- | •姿勢引流之適應症 | + | |
- | –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之病況, 如: 支氣管擴張症等。 | + | |
- | –呼吸道分泌物之排除不理想之狀態, 如: 胸部或上腹部以石膏或束帶固定時。 | + | |
- | –肺浸潤, 如: 肺炎等。 | + | |
- | –肺葉擴張不全。 | + | |
- | •姿勢引流之禁忌有: | + | |
- | –心肺功能不穩定時。 | + | |
- | –腦壓上升與腦動脈瘤。 | + | |
- | –咳血。 | + | |
- | –飯前與飯後, 嘔吐, 反胃。 | + | |
- | –氣管肋膜腔瘺管。 | + | |
- | –食道重建術後。 | + | |
- | –大量肋膜腔積液。 | + | |
- | –脊椎外傷。 | + | |
- | –椎間盤手術後。 | + | |
- | postural drainage (2) | + | |
- | 姿勢引流之實施步驟: | + | |
- | •以胸部X光片判讀與聽診來決定引流部位, 將病灶置於最高點; 若有多處病灶, 則由較嚴重部位開始, 在依由上往下的順序來做姿勢引流。每個部位之引流時間, 約15 - 20分鐘; 每天至少兩次。 | + | |
- | •在姿勢引流之前, 可先給與氣霧治療, 使痙攣之呼吸道舒張, 或使黏稠之呼吸道分泌物變得稀釋, 較易排除。 | + | |
- | •引流過程中, 應教導病患緩慢深呼吸。 同時可考慮給與氧氣治療, 以預防因姿勢改變所誘發之動脈血氧低下症。 | + | |
- | •引流過程中, 可合併實施胸部叩擊振動 (由胸部之遠地端往近地端叩擊振動) 與咳嗽動作, 以利痰液排出; 若患者無有效性咳嗽, 則可給與機械抽痰。 | + | |
- | •引流過程中, 應監視其呼吸, 心跳, 是否盜汗? 咳嗽之形態如何? 是否有意識變化? 或監視吐氣末期之二氧化碳濃度與脈衝式血氧飽合度。若有異常情況, 應立即禁止姿勢引流, 將患者之姿勢回復平躺, 馬上通知醫師, 做更進一步之評估與處理。 | + | |
- | | + | |
- | 替代式胸腔物理治療(alternative CPT) | + | |
- | 替代式胸腔物理治療之項目有: | + | |
- | •用力吐氣技術(forced expiratory technique) | + | |
- | •活動性週期呼吸運動(active cycle of breathing) | + | |
- | •自生性排痰術(autogenic drainage) | + | |
- | •吹氣式震動閥演練(flutter valve or Acapella maneuver) | + | |
- | •有氧運動 | + | |
- | •經面罩或咬嘴接頭之吐氣末陽壓術(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via either mask or mouthpiece) | + | |
- | •施用病患胸廓或氣道之高頻率震顫術[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 to either the chest-wall(HFOcw) or at the mouth or airway opening(HFOAO)] | + | |
- | | + | |
- | forced expiratory technique | + | |
- | •用力呼氣技術, 簡稱之為FET。 | + | |
- | •實施此項技術之必備條件為: | + | |
- | –患者之意識必須清晰, 能夠與願意配合, 而且能夠溝通無礙。因此, 病患之年齡至少要5-6歲以上。 | + | |
- | –患者沒有中重度呼吸窘迫現象, 每分鐘呼吸頻次不可高於35次。但使用氧氣吸入治療者, 只要符合上述條件, 仍可教導及實施此項胸腔物理治療技術。 | + | |
- | •技術教導之步驟依序為: | + | |
- | –病患首先吸氣至原本之肺活量(vital capacity, VC)或原本之功能性肺殘餘容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FRC)就可。 | + | |
- | –教導病患當用力收縮腹部肌肉將胸腔內氣體呼出時, 不要關閉聲帶發出咳嗽聲音, 利用強烈之呼出氣流將呼吸道內之痰液帶出。 | + | |
- | •用力呼氣技術(FET)與哈氣技術(huffing)很類似, 不會造成病患手術傷口太大振動, 惟一的差別是: 實施哈氣技術時, 病患必須吸飽空氣至全肺量(total lung capacity); 而病患實施用力呼氣技術(FET), 只要吸氣至低或中等肺量即可, 所以其手術傷口振動之程度更小。 | + | |
- | •最好能同時利用肺量檢查儀做生物迴饋(biofeedback), 讓病患看到自己呼吸型態、潮氣量及吐氣末肺容積狀態, 會得到更好的效果。 | + | |
- | | + | |
- | active cycle of breathing | + | |
- | •活動性週期呼吸運動, 其簡稱為ACB。 | + | |
- | •此項新型胸腔物理治療技術是由下列三種胸腔物理治療技術輪流實施所形成之週期性呼吸運動招式:(1)呼吸控制(breathing control), 如: 橫膈式呼吸(diaphragmatic breathing)、或呼吸放鬆(breathing relaxation)。(2)胸部擴張運動(thoracic expansion exercise)。(3)用力吐氣技術(forced expiratory technique)、或哈氣。 | + | |
- | •ACB之週期性呼吸運動招式可以分解成7個步驟, 其先後順序為:(1)執行橫膈式呼吸或呼吸放鬆式呼吸控制。(2)接著做3-4次胸部擴張運動。在此階段可由施術者同時為患者實施胸部拍擊或敲擊(chest percussion)、胸部振動或震動(chest shaking)、胸部顫動(chest vibration)。(3)重複第一步驟之橫膈式呼吸或呼吸放鬆式呼吸控制。(4)重複第二步驟, 做3-4次胸部擴張運動。在此階段可由施術者同時為患者實施胸部拍擊或敲擊、胸部振動或震動、胸部顫動。(5)重複第一步驟之橫膈式呼吸或呼吸放鬆式呼吸控制。(6)然後接著做1-2次用力吐氣技術、或哈氣。(7)重複第一步驟之橫膈式呼吸或呼吸放鬆式呼吸控制。上述步驟可以因週而復始構成一個循環, 故稱之為活動性週期呼吸運動。 | + | |
- | | + | |
- | autogenic drainage | + | |
- | •自體性引流術, 自生性引流術, 自生性排痰術。 | + | |
- | •實施此項技術之必備條件為:(1)患者之意識必須清晰, 能夠與願意配合, 而且能夠溝通無礙。因此, 病患之年齡至少要5-6歲以上。(2)患者沒有中重度呼吸窘迫現象, 每分鐘呼吸頻次不可高於35次。但使用氧氣吸入治療者, 只要符合上述條件, 仍可教導及實施此項胸腔物理治療技術。 | + | |
- | •技術教導之步驟依序為:(1)病患首先吐氣至殘餘肺容積(residual volume; RV), 然後吸氣至原本之功能性肺殘餘容量 (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FRC)就可, 然後要病患之吸氣末期與吐氣末期在RV與FRC間反覆進行數個動作, 其潮氣量相當於原本之吐出性保留肺容積(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 ERV), 此時期稱為低肺容量呼吸, 其目地為鬆動附著於細小氣道之黏稠分泌物。(2)接著要病患吸氣至原本之肺活量 (vital capacity, VC), 然後吐氣至原本之功能性肺殘餘容量 (FRC), 要病患之吸氣末期與吐氣末期在VC與FRC間反覆進行數個動作, 其潮氣量相當於原本之潮氣量, 此時期稱為中肺容量呼吸, 其目地為促進細支氣管已鬆動分泌物之運送。(3)接著要病患吸氣至原本之全肺量(total lung capacity, TLC), 然後吐氣至原本之肺活量 (VC), 要病患之吸氣末期與吐氣末期在TLC與VC間反覆進行數個動作, 其潮氣量相當於原本之吸入性保留肺容積(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 IRV) , 此時期稱為高肺容量呼吸, 其目地為促進較大氣道分泌物之咳出。 | + | |
- | •最好能同時利用肺量檢查儀做生物迴饋(biofeedback), 讓病患看到自己呼吸型態、潮氣量及吐氣末肺容積狀態, 會得到更好的效果。 | + | |
- | | + | |
- | flutter valve or Acapella maneuver | + | |
- | •吹氣式震動閥演練 | + | |
- | •可以視之為下列兩項胸腔物理治療技術之綜合體:(1)用力吐氣技術(forced expiratory technique)。(2)施用於病患口部或氣道之高頻率震顫術[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 at the mouth or airway opening(HFOAO)]。 | + | |
- | •吹氣式震動閥演練技術之優點為:(1)簡單易學, 年齡約2歲以上就可學會。(2)實施時沒有時間與空間之限制。(3)不必他人協助就可進行。使用吹氣式震動閥演練技術時必須留意的是: 吹氣式震動閥擺放之姿勢會影響其震顫頻率與排痰效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