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視覺與藝術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在2018年4月23日 (一) 11:52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U104007006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 課程重點 = *在靜態畫中的運動 **這是較有歷史的東西 *也會延伸到「動畫」 **這要銜接後面的課程 **而且也是「視覺」的問題 *靜態中表現...) ←上一個 |
當前修訂版本 (2018年4月23日 (一) 12:45) (編輯) (撤銷) U104007006 (對話 | 貢獻) (→課程重點) |
||
(1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 |||
第35行: | 第35行: | ||
*Optic Array | *Optic Array | ||
- | ** | + | **1885年 Ernst Mach的觀察 |
+ | [[Image:ernst.png]] | ||
+ | |||
+ | *Ambient optic array | ||
+ | **Gibson的想法 | ||
+ | [[Image:gibson.png]] | ||
+ | |||
+ | *Optic flow | ||
+ | [[Image:opticflow.png]] | ||
+ | |||
+ | *Optic flow | ||
+ | **當觀察者移動,optic array也跟著改變,觀察者就可從中抽取出豐富的訊息。在觀察者移動的過程中,週遭的環境會形成一個流動的訊息,稱為optic flow | ||
+ | **J.J. Gibson (1950) | ||
+ | **environment | ||
+ | **formation for percetion | ||
+ | |||
+ | *Self-Produced Information | ||
+ | [[Image:self-produce.png]] | ||
+ | |||
+ | *Gibson 想法來源 | ||
+ | **飛行員的視點 | ||
+ | ***當降落與飛過 | ||
+ | ***看到的flow不同 | ||
+ | |||
+ | *flyover | ||
+ | [[Image:flyover.png]] | ||
+ | |||
+ | *Landing | ||
+ | [[Image:landing.png]] | ||
+ | |||
+ | *Affordances | ||
+ | **Direct perception | ||
+ | **Gibson 認為我們由環境抽取知覺 | ||
+ | ***可能受到Gestalt 的影響 | ||
+ | ***不談歷程,只論結果 | ||
+ | |||
+ | *J.P.由一個病人談起,Di Pellegrino et al. (2005) | ||
+ | |||
+ | [[Image:affordances.png]] | ||
+ | |||
+ | *Gibson另一個名言 | ||
+ | **我們站在環境中 | ||
+ | ***身在腳上 | ||
+ | ***頭在身上 | ||
+ | ***眼睛在頭中 | ||
+ | |||
+ | **換言之,我們身體是知覺的工具 | ||
+ | **運動在知覺時不可或缺 | ||
+ | |||
+ | *動作直接影響知覺 | ||
+ | **當然影響運動知覺 | ||
+ | **也會影響深度知覺 | ||
+ | ***Motion parallax | ||
+ | **也會影響物體辨識 | ||
+ | ***Gardner Dragon | ||
+ | |||
+ | *運動與物體辦識 | ||
+ | **參見Gathering For Gardner Dragon.mp4 | ||
+ | [[Image:gardner.png]] | ||
+ | |||
+ | *物體辨識與運動的關係 | ||
+ | **兩個方向 | ||
+ | ***由物體改變而知覺運動 | ||
+ | ****Motion from structure (MFS) | ||
+ | ***由運動知覺到物體 | ||
+ | ****Structure from motion (SFM) | ||
+ | |||
+ | *動態中的動態 | ||
+ | **真動與假動 | ||
+ | **Real motion vs apparent motion | ||
+ | **其實一般很難分 | ||
+ | ***就像彩色電視中的顏色與自然界的顏色難分一樣 | ||
+ | |||
+ | *Apparent motion | ||
+ | **illusory motion | ||
+ | **phi phenomenon | ||
+ | [[Image:apparent.gif]] | ||
+ | |||
+ | **Gestalt Psychology 啟始的地方 | ||
+ | [[Image:gestalt.jpg]] | ||
+ | |||
+ | *Apparent motion 極限 | ||
+ | **有時順時針有時反時針 | ||
+ | [[Image:Appaarent極限.gif]] | ||
+ | |||
+ | *靜態中的動態 | ||
+ | **在動畫出現之前 | ||
+ | **繪畫只見靜能 | ||
+ | ***有語病(如:走馬燈) | ||
+ | **但也能「表現」出動態 | ||
+ | |||
+ | *Implied motion | ||
+ | **Hokusai (北齋) | ||
+ | [[Image:hokusai.jpg]] | ||
+ | |||
+ | *Implied motion | ||
+ | **動感! | ||
+ | [[Image:implied.jpg]] | ||
+ | |||
+ | *Implied motion | ||
+ | **Freyd (1983) | ||
+ | ***受試者會記得見過圖的「下一刻」的樣子 | ||
+ | ***representational momentum | ||
+ | [[Image:implied2.gif]] | ||
+ | |||
+ | *Freyd (1983) | ||
+ | **判斷一樣不一樣,(b)最難 | ||
+ | [[Image:freyd.jpg]] | ||
+ | |||
+ | *有趣的動畫 | ||
+ | **動態深度效果(Kinetic depth effect,KDE) | ||
+ | **Spinning Dancer (silhouette illusion) | ||
+ | ***原作者:茅原伸幸(Nobuyuki Kayahara) | ||
+ | [[Image:茅原伸幸.png]] | ||
+ | |||
+ | *我們的實驗 | ||
+ | **閩倢(2016) | ||
+ | ***兩個動畫 | ||
+ | ****Video-cube.mp4 | ||
+ | ****Video-face.mp4 | ||
+ | |||
+ | ***會不會反轉? | ||
+ | |||
+ | *漫畫史 | ||
+ | **史前 | ||
+ | ***插圖 | ||
+ | ****做為裝飾故事、讓讀者易了解、給予視覺化的線索 | ||
+ | **愛麗絲夢遊仙境By John Tenniel | ||
+ | [[Image:漫畫.png]] | ||
+ | |||
+ | *漫畫史-史前2 | ||
+ | **在日本 | ||
+ | ***如:「源氏物語繪卷」 | ||
+ | [[Image:漫畫2.jpg]] | ||
+ | |||
+ | *漫畫史-史前3 | ||
+ | **在日本2 | ||
+ | ***民間故事(鳥獸相撲) | ||
+ | [[Image:漫畫3.jpg]] | ||
+ | |||
+ | *漫畫史-史前4 | ||
+ | **插圖或圖畫書 | ||
+ | ***用途在 | ||
+ | ****點綴故事 | ||
+ | ****讓讀者有視覺印象 | ||
+ | ****讓不識字(或是識字不多)的人看故事 | ||
+ | ****…....... | ||
+ | ***為故事或書的「配角」 | ||
+ | |||
+ | *漫畫史-黎明 | ||
+ | **風刺畫 | ||
+ | ***早期以風刺文學的插畫出現 | ||
+ | ***近代以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後隨著新聞業的發展,附圖的需求性提高 | ||
+ | ***十九世紀以來逐漸獨立成為風刺畫或是風刺漫畫。 | ||
+ | |||
+ | ***可以一畫來讓大眾明白很多事! | ||
+ | |||
+ | *風刺畫 | ||
+ | **1887.2.15 Georges Ferdinand Bigot | ||
+ | [[Image:風刺.jpg]] | ||
+ | |||
+ | *風刺期刊 | ||
+ | **代表刊物 | ||
+ | ***Punch (創刊於1841年7月) | ||
+ | [[Image:風刺2.jpg]] | ||
+ | [[Image:風刺3.jpg]] | ||
+ | |||
+ | *Japan Punch | ||
+ | **在日本的英國人發行 | ||
+ | ***1862創刊 | ||
+ | ***明治維新在1967年 | ||
+ | [[Image:japanpunch.jpg]] | ||
+ | |||
+ | *時間跳躍 | ||
+ | **1930年代 | ||
+ | ***少年倶楽部(創刊為1914年)大暢銷 | ||
+ | [[Image:少年俱樂部.jpg]] | ||
+ | |||
+ | *少年漫畫 | ||
+ | **のらくろ(田河水泡 作) | ||
+ | [[Image:田河水泡.jpg]] | ||
+ | |||
+ | *日本戰後 | ||
+ | **1959年少年週刊 | ||
+ | ***少年サンデー、少年マガジン | ||
+ | ***少年ジャンプ(1969年) | ||
+ | [[Image:日本戰後.jpg]] | ||
+ | |||
+ | *龍頭老大 | ||
+ | **手塚治虫(1928~1989) | ||
+ | ***代表作:鉄腕アトム(原子小金鋼) | ||
+ | ***在其故居附近有博物館(寶塚市立手塚治虫紀念館) | ||
+ | ***Google culture institute | ||
+ | [[Image:龍頭老大.jpg]] | ||
+ | |||
+ | *小小結 | ||
+ | **漫畫-> 劇畫-> animation | ||
+ | [[Image:小小結.jpg]] | ||
+ | |||
+ | *卡通 | ||
+ | **創始 | ||
+ | ***1892 Pauvre Pierrot (可憐的小丑) | ||
+ | [[Image:pauvre.gif]] | ||
+ | |||
+ | *真正卡通 | ||
+ | **1908年Fantasmagorie 純手繪 | ||
+ | ***Fantasmagorne.mp4 | ||
+ | **1928年 Steamboat Willie 米老鼠出現 | ||
+ | ***Steamboat_Willie.mp4 | ||
+ | **1941年 亞洲第一部長編卡通影片鐵扇公主(中國製作) | ||
+ | ***princess_iron_fan.mp4 | ||
+ | |||
+ | *電視卡通 | ||
+ | **手塚的野心 | ||
+ | ***壓低成本的簡易卡通 | ||
+ | ***在Google culture institue 看原子小金鋼片頭 | ||
+ | |||
+ | **雖然粗糙,但收視率超高 | ||
+ | ***最高超過40% | ||
+ | |||
+ | *卡通電影 | ||
+ | **Full animation VS limited animation | ||
+ | ***Full 每秒利用24張圖 | ||
+ | ***所以,30分鐘需要43200張圖 | ||
+ | ***電影多用Full | ||
+ | |||
+ | ***Limited 每秒利用8張圖 | ||
+ | ***所以,30分鐘只要14400張圖 | ||
+ | ***電視多用Limited | ||
+ | |||
+ | *卡通電影的視覺原理 | ||
+ | **Zoetrope (走馬燈) | ||
+ | [[Image:走馬燈.jpg]] | ||
+ | ***因圖畫順序呈現,看起來在運動 | ||
+ | ***視覺暫留 | ||
+ | ***似動運動 | ||
+ | |||
+ | *漫畫的視覺原理 | ||
+ | **立體圖畫線索 | ||
+ | **運動感 | ||
+ | **色彩感(尤其在單色調中) | ||
+ | **表情 | ||
+ | **視線運動 | ||
+ | |||
+ | *代結語之一 | ||
+ | **一個商業卡通電影的誕生 | ||
+ | **來自紅花坂(コクリコ坂から)原著 | ||
+ | [[Image:紅花坂.jpg]] | ||
+ | |||
+ | *代結語之二 | ||
+ | **原著到劇本 | ||
+ | ***高橋千鶴的少女漫畫 | ||
+ | ***以1960年代横濱為背景 | ||
+ | ***題名コクリコ坂から之「コクリコ」 | ||
+ | ***虞美人之法文 Coquelicot | ||
+ | ***由1980年1月到8月連載在少女漫畫雜誌「なかよし」 | ||
+ | ***其實當初傳說被迫中斷,但因為宮崎駿在自己別墅,看到姪女帶來的雜誌看過,以此為題材「重新」寫過 | ||
+ | ***宮崎駿寫成的劇本與原著大大不同 | ||
+ | |||
+ | *代結語之三 | ||
+ | **劇本到分鏡 | ||
+ | ***宮崎駿由原著為出發點「重新」寫了故事 | ||
+ | ***給予主角「海」另一種個性(角色) | ||
+ | ***以及整個時代的故事 | ||
+ | |||
+ | ***導演要把這劇本實做成「畫面」 | ||
+ | ***畫面有 | ||
+ | ****分鏡圖 | ||
+ | ****Cel 片(原畫)、image board | ||
+ | |||
+ | *代結語之四 | ||
+ | **分鏡圖到完工 | ||
+ | ***製作團隊 | ||
+ | ****動畫師(animators) | ||
+ | ****配色 | ||
+ | ****配樂 | ||
+ | ****配音(聲優) | ||
+ | ****行銷、企畫、公關 | ||
+ | **現代血汗工場 | ||
+ | ***吉卜力工作室 的努力 | ||
+ | |||
+ | *代結語之末 | ||
+ | **漫畫、卡通與視覺 | ||
+ | ***怎麼樣的作品是「好」的? | ||
+ | ***怎麼樣的作品是受歡迎的? | ||
+ | ***卡通是會動的漫畫嗎? | ||
+ | ***漫畫、卡通做為 story teller | ||
+ | ***有沒有新的卡通、漫畫? | ||
+ | |||
+ | *附加 | ||
+ | **卡通的數位化 | ||
+ | **以前為手工畫cel animation | ||
+ | **在透明板(材料為:賽璐珞)上畫主要圖,用相機一張一張拍成影片 | ||
+ | **全由「畫師」手工繪製 | ||
+ | **現在賽璐珞板以電腦取代 | ||
+ | **上色、繪製也大部分在電腦上完成 | ||
+ | |||
+ | *非數位作品 | ||
+ | [[Image:非數位.jpg]] | ||
+ | |||
+ | *數碼作品 | ||
+ | [[Image:數碼作品.png]] | ||
+ | |||
+ | *代結語 | ||
+ | **不管動態、靜態 | ||
+ | **視覺在環境中找答案? | ||
+ | **最佳解? | ||
+ | **解決Inverse optic | ||
+ | ***請見「下光源.mp4」 |
當前修訂版本
[編輯] 課程重點
- 在靜態畫中的運動
- 這是較有歷史的東西
- 也會延伸到「動畫」
- 這要銜接後面的課程
- 而且也是「視覺」的問題
- 靜態中表現動態
- Mission Impossible!!!
- 但人類一直在記錄
- 每一種記錄都是
- 時間向度上的瞬間
- 凍結時間後觀看時解凍
- The 1821 Derby at Epsom
- 西奧多·席里柯(或傑利柯)Théodore Géricault
- 這來自
- 運動視覺
- 依Goldstein的分法,可以分為
- 偵測自己的運動
- 偵他人(他物)的運動
- 運動視覺
- J. J. Gibson
- Gibsonian
- 關鍵詞
- 生態視覺
- Affordance (環境賦使、能供性或承擔特質)
- Optic array
- Optic flow
- 關鍵詞
- Gibsonian
- Optic Array
- 1885年 Ernst Mach的觀察
- Ambient optic array
- Gibson的想法
- Optic flow
- Optic flow
- 當觀察者移動,optic array也跟著改變,觀察者就可從中抽取出豐富的訊息。在觀察者移動的過程中,週遭的環境會形成一個流動的訊息,稱為optic flow
- J.J. Gibson (1950)
- environment
- formation for percetion
- Self-Produced Information
- Gibson 想法來源
- 飛行員的視點
- 當降落與飛過
- 看到的flow不同
- 飛行員的視點
- flyover
- Landing
- Affordances
- Direct perception
- Gibson 認為我們由環境抽取知覺
- 可能受到Gestalt 的影響
- 不談歷程,只論結果
- J.P.由一個病人談起,Di Pellegrino et al. (2005)
- Gibson另一個名言
- 我們站在環境中
- 身在腳上
- 頭在身上
- 眼睛在頭中
- 我們站在環境中
- 換言之,我們身體是知覺的工具
- 運動在知覺時不可或缺
- 動作直接影響知覺
- 當然影響運動知覺
- 也會影響深度知覺
- Motion parallax
- 也會影響物體辨識
- Gardner Dragon
- 運動與物體辦識
- 參見Gathering For Gardner Dragon.mp4
- 物體辨識與運動的關係
- 兩個方向
- 由物體改變而知覺運動
- Motion from structure (MFS)
- 由運動知覺到物體
- Structure from motion (SFM)
- 由物體改變而知覺運動
- 兩個方向
- 動態中的動態
- 真動與假動
- Real motion vs apparent motion
- 其實一般很難分
- 就像彩色電視中的顏色與自然界的顏色難分一樣
- Apparent motion
- illusory motion
- phi phenomenon
- Gestalt Psychology 啟始的地方
- Apparent motion 極限
- 有時順時針有時反時針
- 靜態中的動態
- 在動畫出現之前
- 繪畫只見靜能
- 有語病(如:走馬燈)
- 但也能「表現」出動態
- Implied motion
- Hokusai (北齋)
- Implied motion
- 動感!
- Implied motion
- Freyd (1983)
- 受試者會記得見過圖的「下一刻」的樣子
- representational momentum
- Freyd (1983)
- Freyd (1983)
- 判斷一樣不一樣,(b)最難
- 有趣的動畫
- 動態深度效果(Kinetic depth effect,KDE)
- Spinning Dancer (silhouette illusion)
- 原作者:茅原伸幸(Nobuyuki Kayahara)
- 我們的實驗
- 閩倢(2016)
- 兩個動畫
- Video-cube.mp4
- Video-face.mp4
- 兩個動畫
- 閩倢(2016)
- 會不會反轉?
- 漫畫史
- 史前
- 插圖
- 做為裝飾故事、讓讀者易了解、給予視覺化的線索
- 插圖
- 愛麗絲夢遊仙境By John Tenniel
- 史前
- 漫畫史-史前2
- 在日本
- 如:「源氏物語繪卷」
- 在日本
- 漫畫史-史前3
- 在日本2
- 民間故事(鳥獸相撲)
- 在日本2
- 漫畫史-史前4
- 插圖或圖畫書
- 用途在
- 點綴故事
- 讓讀者有視覺印象
- 讓不識字(或是識字不多)的人看故事
- ….......
- 為故事或書的「配角」
- 用途在
- 插圖或圖畫書
- 漫畫史-黎明
- 風刺畫
- 早期以風刺文學的插畫出現
- 近代以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後隨著新聞業的發展,附圖的需求性提高
- 十九世紀以來逐漸獨立成為風刺畫或是風刺漫畫。
- 風刺畫
- 可以一畫來讓大眾明白很多事!
- 風刺畫
- 1887.2.15 Georges Ferdinand Bigot
- 風刺期刊
- 代表刊物
- Punch (創刊於1841年7月)
- 代表刊物
- Japan Punch
- 在日本的英國人發行
- 1862創刊
- 明治維新在1967年
- 在日本的英國人發行
- 時間跳躍
- 1930年代
- 少年倶楽部(創刊為1914年)大暢銷
- 1930年代
- 少年漫畫
- のらくろ(田河水泡 作)
- 日本戰後
- 1959年少年週刊
- 少年サンデー、少年マガジン
- 少年ジャンプ(1969年)
- 1959年少年週刊
- 龍頭老大
- 手塚治虫(1928~1989)
- 代表作:鉄腕アトム(原子小金鋼)
- 在其故居附近有博物館(寶塚市立手塚治虫紀念館)
- Google culture institute
- 手塚治虫(1928~1989)
- 小小結
- 漫畫-> 劇畫-> animation
- 卡通
- 創始
- 1892 Pauvre Pierrot (可憐的小丑)
- 創始
- 真正卡通
- 1908年Fantasmagorie 純手繪
- Fantasmagorne.mp4
- 1928年 Steamboat Willie 米老鼠出現
- Steamboat_Willie.mp4
- 1941年 亞洲第一部長編卡通影片鐵扇公主(中國製作)
- princess_iron_fan.mp4
- 1908年Fantasmagorie 純手繪
- 電視卡通
- 手塚的野心
- 壓低成本的簡易卡通
- 在Google culture institue 看原子小金鋼片頭
- 手塚的野心
- 雖然粗糙,但收視率超高
- 最高超過40%
- 雖然粗糙,但收視率超高
- 卡通電影
- Full animation VS limited animation
- Full 每秒利用24張圖
- 所以,30分鐘需要43200張圖
- 電影多用Full
- Full animation VS limited animation
- Limited 每秒利用8張圖
- 所以,30分鐘只要14400張圖
- 電視多用Limited
- 卡通電影的視覺原理
- Zoetrope (走馬燈)
- 因圖畫順序呈現,看起來在運動
- 視覺暫留
- 似動運動
- 漫畫的視覺原理
- 立體圖畫線索
- 運動感
- 色彩感(尤其在單色調中)
- 表情
- 視線運動
- 代結語之一
- 一個商業卡通電影的誕生
- 來自紅花坂(コクリコ坂から)原著
- 代結語之二
- 原著到劇本
- 高橋千鶴的少女漫畫
- 以1960年代横濱為背景
- 題名コクリコ坂から之「コクリコ」
- 虞美人之法文 Coquelicot
- 由1980年1月到8月連載在少女漫畫雜誌「なかよし」
- 其實當初傳說被迫中斷,但因為宮崎駿在自己別墅,看到姪女帶來的雜誌看過,以此為題材「重新」寫過
- 宮崎駿寫成的劇本與原著大大不同
- 原著到劇本
- 代結語之三
- 劇本到分鏡
- 宮崎駿由原著為出發點「重新」寫了故事
- 給予主角「海」另一種個性(角色)
- 以及整個時代的故事
- 劇本到分鏡
- 導演要把這劇本實做成「畫面」
- 畫面有
- 分鏡圖
- Cel 片(原畫)、image board
- 代結語之四
- 分鏡圖到完工
- 製作團隊
- 動畫師(animators)
- 配色
- 配樂
- 配音(聲優)
- 行銷、企畫、公關
- 製作團隊
- 現代血汗工場
- 吉卜力工作室 的努力
- 分鏡圖到完工
- 代結語之末
- 漫畫、卡通與視覺
- 怎麼樣的作品是「好」的?
- 怎麼樣的作品是受歡迎的?
- 卡通是會動的漫畫嗎?
- 漫畫、卡通做為 story teller
- 有沒有新的卡通、漫畫?
- 漫畫、卡通與視覺
- 附加
- 卡通的數位化
- 以前為手工畫cel animation
- 在透明板(材料為:賽璐珞)上畫主要圖,用相機一張一張拍成影片
- 全由「畫師」手工繪製
- 現在賽璐珞板以電腦取代
- 上色、繪製也大部分在電腦上完成
- 非數位作品
- 數碼作品
- 代結語
- 不管動態、靜態
- 視覺在環境中找答案?
- 最佳解?
- 解決Inverse optic
- 請見「下光源.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