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WB 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目錄 |
[編輯] 閱讀書目
見樹又見林 社會學做為一種生活、實踐與承諾/群學出版
[編輯] 作者簡介
Allan G. Johnson雅倫․強森。社會學家、作家,和訓練師/顧問,任教於哈特福女子學院,並於各大企業及大學擔任性別、多元議題方面的工作。主要著作包括:Human Arrangement: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The Blackwell Dictionary of Sociology: A user guide to sociological language。
[編輯] 本書摘要
這本書談的是社會學的思考原則,我們正無時無刻參與一個龐大的社會體系,每天的新聞報導,從國家政策到社區活動、從學校到家庭、從職場到退休後的生活,當我們和各種社會體系產生關聯時,就正在活出我們的生活,並和社會產生互動的微妙關係。在科技進步的帶動下,我們可以參與更巨大的社會活動。全球的經濟往來、每天數萬架的巨無霸客機來返載運上千萬的旅客,最終社會學涵蓋了整個世界。然而,我們學習社會學的思考,在於它可以提供一個架構,作為跨越差異的橋樑,使我們能夠了解任何時空下的社會體系。藉此,我們能夠觀察世界、思考每個國際議題背後的原因,像是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一個照映事實的鏡子,了解我們是誰、每個陌生臉孔背後不同的故事。
[編輯] 佳句摘錄
1. 在這個世界上,差異,不只意味著多樣而已。差異,還成為包括我群、排拒異己的基礎,用作獎勵這些人多一點、哪些人少一點理由。差異,被用來成為特權的基礎,這個特權,包括將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尊嚴,只適用於特別人的身上;這個特權,甚至極端到誰決定誰該活,誰該死。
2. 很多作家都為文指出個人主義如何影響社會生活。個人主義使我們彼此隔離,促發分離你我的競爭關係,阻礙社區意識的發展。個人主義的衝擊還不只在於影響我們參與社會的方式,也影響我們如何看待社會生活,如何理解社會生活的方法。如果我們看待每件事情的始末,都是從個人的角度,這樣很容易就覺得是社會問題都是來自於人們的人格特質的缺陷。例如,如果我們社會有藥癮的問題,那就是因為有些人很難抗拒毒品的誘惑;如果社會有甚麼惡果,那一定是這些惡人的惡行惡狀的念頭所導致。
3. 我們總是在一個比我們自身更廣大的一點的世界參與著社會生活,如果我們要了解社會生活,以及社會生活對人們的影響,我們就必須去了解那個大一點的世界是什麼,以及我們如何在其中參與。
4. 社會學最重要的基本觀點,恐怕就在於理解,若要了解社會生活,目前主流的那種個人主義是觀點,並沒有太多的用處。因為個人主義是的思考模式會使得我們看不清楚來龍去脈。例如,自殺在某個意義上是非常個人的舉動,尤其是單獨一個人自殺的時候,我們通常是會先想到他們自殺時候的感受,用來解釋他們為什麼自殺。可以當我們統計整年的自殺人數時、男女自殺比例時,就無法用個人主義來做解釋。
5. 跟我們有關,也跟我們無關。以種族歧視舉例:我個人可能沒有種族歧視的想法或是舉動,但我身處這個社會,多多少少就與種族歧視有了的關聯。社會學讓我意識到,我正身處於在比我自己範圍大一點的世界中,這世界並非我所創造,這使我不會為這些社會問題感到自責,畢竟這不是我的錯。然而,對於如何參與這個社會,我是如何在做選擇,我的選擇帶來什麼效應,為什麼會有這些效應。我不會僅僅因為我是白人就覺得有罪惡感,但我也不奢侈的認為,種族主義與種族特權與我一點關係都沒有。
[編輯] 心得感想
台灣隨著報章媒體的自由,每天都可以看見社會新聞事件,從最近熱門的健保問題、關係兩岸經濟發展的ECFA、到具有極高爭議性的死刑存廢問題,這些社會事件,在透過社會學的詮釋之下,又有不同的意義。
社會學說,我們的文化思維是奠基在某種信念,也就是因為我相信,所以我就會看到。因此我們往往會依照社會的喜愛決定排序、好與壞、佳與劣、優越或差勁。像是認為原住民比平地人愛喝酒、誠實比不誠實好、嫁給白人比嫁給黑人好等。就是社會上相信這是真的事實,所以往往就形成社會壓迫。
我們認為殺人犯該由法律給予最嚴厲的制裁,因為殺人犯的行為實在是太可惡、太邪惡,所以天理不容,法律要給受害家屬一個正義和公道。這聽起來很正義的陳述,在社會學下又是不同的詮釋。本書的觀點會認為這個陳述是犯的所謂個人主義的狹隘,我們忽略了這個殺人犯的成長過程,忽略了是什麼原因造成他的人格和價值的偏差,我們很單純的認為,他是邪惡,該被伏法,但事實上,若我們沒有解決整個社會問題的根源,還是會有其他的殺人犯繼續出現。
若以本書的社會學觀點看待健保問題,我們同樣也討論出社會價值相信醫師的精神應該是神聖、有愛心且善待病人,在高醫爆發醫師聯合病人詐取保險金時,頓時間,台灣的醫師被媒體很狠批鬥成為愛錢財的貪婪者,藉由比較像是史懷哲等得良醫進行批判,社會很少討論到醫師付出的勞力和薪資的比例,很少討論到醫師的工作時數和醫院裡的就業品質,醫師被相信為是特權的一方。
在讀完此書後,我們學習到社會學帶給我們的東西不是一套特殊的理論或事實,而是一種威力無窮的方式,讓我們能夠觀察世界、思考世界、思考我們和世界的關係。社會學為我們開了一犯通往世界的窗,也給我們一面鏡子,反映出在於世界的關係中,我們是誰。
[編輯] 問題討論
1. 醫師是否能憑自己的專業診療病人?
我們討論出台灣醫療的環境可能會影響醫師在看病時候的行為,這可能是因為病人要求作不需要的檢查,醫師為了避免醫療糾紛而開檢查,或是健保可能會核刪醫師開的藥,醫師怕被健保局放大罰款,因而採取其他的診療策略,而非最好的治療方法。但理論上,醫師是要依照專業給病人最好的診斷,但整個社會體系卻達不到這種要求,若以社會學觀點,醫師採取走一條阻力最小的路徑。
2. ECFA是經濟議題還是政治議題?
我們無法很明確的區分,牽涉的體系過於龐大,但我們可以很清楚的從這次辯論中看到,因為你相信,所以你就會看到的這種現象,而不是我看到所以我相信。所以我們若想要清楚了解,我們就得一開始把問題的社會面看清楚,所以這可能不是幾個小時的電視辯論會可以說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