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A GROUP OF KMU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編輯] 一、作者簡介

我們所應用的教材除了來自網路一些相關「祈禱」、「健康心靈」議題外,所使用的主要書籍的作者是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主任王榮義牧師,由基督長老教會新任總幹事林芳仲牧師所主編的書籍 ─為自己禱告作為研讀首要。當然網路有聲教材也提供很多免費使用的補充資料。

提到「祈禱」,按照說文解字「禱」字釋義:祭神而有所求。如:「禱告」、「祈禱」。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唐.柳宗元.太白山祠堂碑:「故歲水旱則禱之,寒暑乖候則禱之,厲疾祟降則禱之。」請求。董西廂.卷三:「昨日亂軍至寺,夫人禱我退賊之策。」書信中的敬詞。表盼望和請求。如:「盼禱」、「為禱」。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明幸駕少留片刻,以便趨教。至禱!至禱!」[參考資料]

[編輯] 二、本書摘要

前言:

         醫療工作者本身所接觸的挑戰是:「回應面對人的真實處境」,所以醫學生除了要努力在學習科學與基礎醫學兩大科目下功夫,也要豐富自己的靈性上資源;在所有宗教中,基督徒的祈禱是超乎人類的心智,祈禱不是祈禱者自身所發出的而已,而是聖靈來引導祈禱者進入祈禱。整個課程訓練包括再次認識老我形象、恢復新我形象、認識真實自我、從受傷情緒、身心行為模式中成長等等,參加這次自主性讀書會活動,時間上自由而有原則、教導上簡單而不虛實、每次又有資深靈性導師陪伴指導以及額外團體動力活動練習,讓我們不只獲得知識同時靈性關顧、牧養不斷。

本論:

         為何要為自己禱告?人的基本需求包括:生理、安全、愛與歸屬、自尊與受人尊敬和自我實現。當人的基本需求被滿足時,人內在的靈性才能夠健康的發展。心靈健康的理論是我們在健康的處境和狀態中成長,當各種基本需求被滿足後,自然就會建立對自我的自信,並從所處的世界探索經驗中繼續追求自我的實踐與成就;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順利的得到這些人的基本需求與滿足,其理由是因為每個人的生長環境不同;也常常無法全然掌控處境和狀態,因此我們需要透過不斷的努力去認識自己、應用靈性資源、學習為自己禱告…等等,重蒴豐富的心靈。

如何開始「為自己禱告?」有以下幾個步驟或方式:

         首先,為自己禱告要先「認識自己」;認識自己包括認識「真實的我」是如何被朔造?透過祈禱,知道「我是誰?」「我的愛在哪裡失落了?」「是什麼環境或因素讓我失去安全感、親密感與歸屬感?」從祈禱中看見「真實的我」,才有機會遇見上帝,借此靈性資源學習與應用;在上帝無限的愛中被建造;健康的心靈幫助我們成長。 其次,為自己禱告時,會面對生命中的各種脈絡,尋找自己在哪個地方受傷?例如當受傷時的基本情緒反應可能是「害怕」、「失落」、「憤怒」…這些即是所謂的「舊我」。舊我或稱為「老我」的產生,常常是因為一個人無法真實的扮演自己;也可能是替別人想太多;或是不想造成別人的困惱;無法真實扮演自己的受傷者害怕當「真實的我」展現時會遭受別人的嘲笑或討厭。當內心害怕、失落、憤怒等情緒反應被壓抑,壓抑的機制乃是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甚至也會繼續帶著假面具繼續生活。

         此外,這些曾受傷過的情緒反應所衍生出的身心行為模式包括:上癮、憂慮、混亂感、忌妒、苦毒、敏感、自卑、自責、指責、驕傲、抱怨、說謊、缺乏人生目標…等。 為自己禱告的目的更是學習靈活的應用靈性資源;找到上帝的形象是慈愛、公義、信實、聖潔、正直、璘憫、良善、忍耐、獨一、創造…。

         最後,基督教信仰認為「人」有「上帝的形象」,耶穌的愛可以醫治曾受傷的老我。從認識「上帝是愛」的探求中,也同時會發現和認識人是有限的本質,並且同時藉著得到靈性資源恢復「人」榮美的形象,這些方法例如:恢復上帝形象的祈禱、為能成為上帝子女的感謝祈禱、為有誠實的心、正直的靈祈禱、為能結出聖靈的果子來祈禱、為能活出上帝喜悅的人生來祈禱、為能敬神愛人來祈禱。

結論:

         透過讀書會小組一群人自主的讀書研讀的活動,一次又一次我們可以接受平凡又獨特的自己,對許多人事物開始產生更多的興趣,懂得如何疼惜自己、接受自己及肯定自己,健康的心靈不再是放在好高騖遠或是公成名就,而是用心去過好每一天的學生生活;靈性的資源幫助我們感受自由、平安與喜樂。

[編輯] 三、佳句摘錄

為自己禱告這本書及補充資料中的佳句有很多按照目錄次序有以下幾篇:

☆「認識真實的自我」篇 ─ 為自己禱告,要從心疼一個人的角度來看,了解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承認自己需要上帝的愛(頁十八);

☆「受傷的基本情緒反應 ─害怕、失落、憤怒」篇 ─從網路找到的相關有聲書籍如下:荒漠甘泉「常常禱告,不可灰心。」摘自(路加福音18:1)
禱告良辰(Sweet Hour of Prayer)
禱告良辰!禱告良辰!召我離開世事操心,
引我到父施恩寶座, 將我心願向主說明。
每逢痛苦憂愁時節,我靈得遇安慰救拯,
未落試探所張羅網,全虧有此禱告良辰。
禱告良辰!禱告良辰!何等快樂!何等歡欣!
世界多少火熱之心,盼望良辰時刻再臨!
我向救主顯示之處, 與眾信者努力前奔,
奔到主前,虔誠侍立,靜侯再逢禱告良辰。

☆「為老我求醫治的祈禱」篇 ─ 從網路找到的相關有聲書籍如下:
「禱告—交托」包括短篇禱詞及詩歌
1.求主領我 / 2.教我禱告 / 3.禱告良辰 / 4.藉我賜恩福 / 5.我時刻需要祢 / 6.微聲盼望 /7.交託祂 / 8.求主教我如何禱告 /9.主禱文 / 10.將你的重擔卸給主 / 11.不住祈禱
12.求主掌舵 / 13.與主耶穌交談 / 14.這世界非我家 / 15.救主獨自 / 16.當轉眼仰望耶穌 / 17.恩友歌 /18.助我進深 / 19.聖靈居衷
20.安居主懷 / 21.成為我異象 / 22.靈友歌 / 23.主,我願更親近祢 / 24.潔淨我 / 25.開我的眼 / 26.求主揀選我道路 /27.為你祈求 / 28.親愛主,牽我手 / 29.慈光導引 / 30.祂既看顧麻雀

☆「受傷情緒所衍生出的身心行為模式」篇 ─ 從網路找到的相關有聲書籍如下:
(1).【聖法蘭西斯禱文】
使我作你和平之子,在憎恨之處播下你的愛;
在傷痕之處播下你寬恕;在懷疑之處播下信心。
使我作你和平之子,在絕望之處播下你盼望;
在幽暗之處播下你光明;在憂愁之處播下歡愉。
使我作你和平之子,在赦免時我們便蒙赦免;
在捨去時我們便有所得;迎接死亡時我們便進入永生。
副歌:哦,主啊使我少為自己求,少求受安慰,但求安慰人;
少求被瞭解,但求瞭解人;少求愛,但求全心付出愛。

(2). 麥克阿瑟為子祈禱文

主啊!求祢塑造我,使我夠堅強到能認識自己的軟弱;夠勇敢到能面對懼怕;
在誠實的失敗中,毫不氣餒;懇求塑造我,不至空有幻想而缺乏行動;引導我認識祢,同時又知道,認識自己乃是真知識的基石。
我祈禱,願祢引導我不求安逸、舒適,相反的,經過壓力、艱難和挑戰,學習在風暴中挺身站立,學會憐恤那些在重壓之下失敗的人。
求祢塑造我,心地清潔,目標遠大;使我在指揮別人之前,先懂得駕馭自己;
永不忘記過去的教訓,又能伸展入未來的理想。
當我擁有以上的一切,我還要禱求,賜我足夠的幽默感,使我能認真嚴肅,卻不致過分苛求自己。
懇求賜我謙卑,使我永遠記牢,真偉大中的平凡,真智慧中的開明,真勇力中的溫柔。如此,我才敢低聲說:「我沒有虛度此生。

☆「新我形像篇」篇 ─從網路找到的相關有聲書籍如下:
主禱文
(1).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你的名被尊為聖,
願你的國早日降臨,
願你的旨意成就在地上,
如同成就在天上。
求你賜給我們今天所需要的食物,
求你寬恕我們的罪,
就像我們寬恕得罪我們的人。
求你不要讓我們向試探屈服,
救我們脫離那惡者。

(2). 阮在天裡的父
願您的名聖;
你的國臨到,
你的旨意得成,
在地裡親像在天裡。
阮的日食,今仔日給阮。
赦免阮的辜負,
親像阮亦有赦免辜負阮的人。
勿得導阮入於試
著救阮脫離彼個惡的。
因為國,權能,榮光攏是你所有,
代代無盡。
阿們

☆「恢復榮美形像」篇

從網路找到的相關有聲書籍如下:楚雲所著作的「晚禱—寧靜時分」廣播節目,是一個知性與感性的心靈小品
「禱告」,是最純淨的語言,也是最善意的語言。透過節目中的禱告,具體關心人們的心靈乾渴與生活所需,傾福於聽眾的生命,每一句禱告,成為聽眾朋友在一天結束時最大的祝福。特別是子夜的十分鐘,是一個需要寧靜的時刻。我們的讀書會選擇在每一個月第三星期的周三晚上九點半舉行,每當研讀會之後,有些組員,特別是習慣自我沈澱反省的同學會選擇這一類型的有聲書籍,同學們分享透過主持人楚雲令人回味再三的溫暖聲音,呼喚著期待心靈陪伴,在這個時段廣播成為我們最貼心的陪伴。「晚禱—寧靜時分」廣播節目,以生活事例傳達感性的主題,藉祈禱語言形式,表現人們內心深處美善的渴望。讓聽眾在一天結束的寧靜時分,經歷生命的撫慰和積極提昇的力量。

[編輯] 四、心得感想

大家參與的心得感想記錄如下:

         一位具「健康心裡」良好狀態的醫護專業工作者,才能對病人、或服務的對象提供好品質的照顧,我們從每次研習的討論中學習健康的表達自己的感受、時而學習放慢腳步、時而趕上節奏的生活次序,作時間的主人,知道自己為何而跑,常常自己問自己「忙什麼?」、「為什麼而忙?」、「是否在何時停下來?」…調整內心的平衡和選擇如何跟對人走的智慧。從「祈禱導引」章節中我們學習到「祈禱」是人類內心世界中最自然的流露;從網站資訊中我也找到有關「禱告美詞」的詩歌寧靜時分例如:「讓我讚美非僅美詞,讓我敬拜非僅方式。 讓我服事非靠雙手,而禱告非僅用口。 讓我愛人不要虛假,讓我待人由心而發。 讓我學習順服,以聖潔為裝飾。」

         世界宗教中都是肯定至少有一可與人溝通的至高者存在,這個「他者」懂得也會回應我心靈地祈求。基督徒的祈禱教導和學習是超乎人類的心智,我學習到祈禱不是祈禱者自身所發出的喃喃自語而已,而是讓所謂真理之光、溫柔寧靜的內在智慧 ─ 聖靈,她來引導祈禱者進入祈禱。

         另外,詩人的禱詞「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摘自箴四23)」可得知心靈的休息除了要看重保護、也要不斷心靈更新;禱告不是改變上帝,乃是讓上帝改變我們。我們的禱告,唯有按著上帝的旨意祈求,才能達到心靈更新,但很多時候,我們不喜歡禱告,很多時候我們不知如何禱告,這實在大大錯過我們經歷心靈更新的美好機會。透過禱告,我們可以實際的和自己建立健康的關係。這本書籍和補充講義,便是鼓勵我們為自己的生命禱告,盼望藉此小冊,養成我們每天心靈的休息和更新的習慣。學習如何為自己禱告,生活越來越喜樂。

         其次,當我們研讀到「認識真實的自我」和「受傷的基本情緒反應 ─害怕、失落、憤怒」時(頁十六至四十),深刻感受到有些組員面對「害怕」的過程是一種很大的痛苦,「害怕」時恨容易被刺激,我們藉著挑戰「每天五分鐘讓自己安靜」的活動一次祈禱一項的練習,有些人的可以意識到自己「情緒反應 ─害怕」也可以恢復內心的平靜。有些組員也花時間找出「情緒反應 ─失落或憤怒」,失落往往被我們合理化、被否定,我們學習察覺「什麼時候自己沒被滿足?」「失落或憤怒的源頭是什麼?」有些人花時間找出「自己的失落感或憤怒」竟然是沒有好好的被陪伴、被了解,當踩到自己或別人的「地雷」時,可以健康發洩情緒,但要察覺「自己的憤怒?」「生命的破口是什麼?」給與自己時間和空間安靜,

         重新整理暫時「失控自己」,花時間靜默是一項珍貴的靈性資源。 此外,研讀到「為老我求醫治的祈禱」和「受傷情緒所衍生出的身心行為模式:上癮、憂鬱(例如:焦慮)、混亂感、嫉妒(例如:羨慕別人、與人比較、競爭心、見不得人好)、苦毒(例如:憎恨、易怒)、敏感(例如:自憐、易受傷、需要被瞭解)、自卑(例如:沒有自信心、不喜歡自己)、自責(例如:過多罪咎感)、指責(例如:論斷、挑剔別人)、驕傲(例如:自誇、自以為義)、抱怨、說謊(例如:常說假話、無法真實做自己)、缺乏人生目標…。」時((頁四十二至一百二十),我們也都真誠坦白的表達自己曾受傷情緒,所衍生出的身心行為模式還不少,有些人是「替別人想太多或是太在乎別人的眼光」,有些人是「講不出來或是不願意接受痛苦」,這一階段是需要花時間學習的深度心理活動,由於練習時間有限未能全然完成所有的細項練習,至少我們針對自己想突破的主題分別實驗,有些組員分享到「當別人引爆「地雷」時,至少意識到「自己如何面對?如何拆地雷?」、「我是否活在別人的期待中?」、「為什麼我會由別人情緒所衍生出的身心行為模式起伏變化中生活?」,能夠自我察覺、健康看自己、活得健康自在是一項珍貴的靈性資源。 最後,關於「新我形像篇」和「恢復榮美形像 ─ 包括:恢復上帝形像的祈禱、 為能成為上帝子女的感謝祈禱、為有誠實的心和正直的靈祈禱、為能結出聖靈的果子來祈禱、為能活出上帝喜悅的人生來祈禱、為能敬神愛人來祈禱…」(頁一百二十二至一百四十二),這是一些祈禱範例,學員們也另外從網站資訊中找到各自認為可以學習的禱告文學和佳句,由下個「佳句摘錄」項目可看到。

[編輯] 五、問題討論

Q1:我們同學當中有人分享現代科技社會所照成每天自我為中心和生活更繁忙;體會到其實要進入真正的祈禱關係十分困難,祈禱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條件?
A1:按照靈性導師劉錦昌牧師的看法;有「時、空、姿、踐、靈」五大要領。「時」指禱告良辰。最佳良辰是每天醒來與睡前時刻;傳統上早、午、晚,一天三次祈禱。「空」指地點。最佳場所就是自己的內室;與人隔離的空間讓自己更輕鬆、自由、寧靜和自在,容易享受真理的聖靈臨在之甘甜。「姿」指禱告的姿勢,或坐或立、或躺或慢行皆可;在領受真理的聖靈一步步的指引,全然在愛中被觸動、生命被轉化。「踐」指的就是身體力行;常祈禱不虛度生命。「靈」就是指倚靠真理的聖靈,按照基督叫靈修神學的理論「聖靈會按照上帝的旨意,替祈求者完成祈求。(為自己祈禱,頁四至九頁)


Q2:有關以祈禱為主題的藝術創作較著名的有哪些?
A2:
  1. 「晚禱」是法國 Jean-François Millet,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述一對農民夫婦在遠處教堂鐘聲響起時,放下手上的工作,虔誠的祈禱。目前則收藏在巴黎的奧塞美術館中。
  2. 德國音樂家Bruch, Max為大提琴和管弦樂所寫的「晚禱」,是一首猶太教贖罪所唱的聖詩

[編輯] 六、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