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出自KMU Wiki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結核病是一種叫結核桿菌所引起的疾病。結核菌可以進入人體的任何部位,除肺部以外,另外如腦膜、淋巴腺、骨骼、腸、生殖器等都會,不過以侵害肺部最多,在各種結核病當中肺結核病(俗稱肺癆病)最多,約佔全部結核病的九成 。

[編輯] 認識結核病

  • 病原

結核菌(tubercle bacilli)學名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一種細長、略帶彎曲而呈桿狀的細菌,在培養基中則是近乎球形的短桿狀或長鏈狀,長約 1-10μm,寬約 0.2-0.6μm。不易染色,一旦染上色,不易被強酸脫色,故又稱抗酸菌(acid-fast bacilli)。 結核菌的分裂速度很慢,大約 20-30 小時分裂一次,不具鞭毛、也不會移動,是一種好氧性的抗酸性細菌。目前尚無研究指出其會製造內毒素或外毒素,所以受到感染之後,不會立即產生反應。其細胞壁含有許多脂質和蛋白質,對外界抵抗力甚強,在陰暗處的結核菌可以生存 6至8 個月不死。

  • 飛沫傳染

結核菌必須包在飛沫(aerosol droplet)中才能達到感染的效果,當一個傳染性肺結核病患在吐痰、咳嗽或打噴嚏時,含有結核菌的痰有機會變成細小的飛沫漂浮到空氣中,飛沫的中心是結核菌,周圍是痰,當痰逐漸蒸發,飛沫直徑小到 5μm以下時便可能直接進入正常人的肺泡,躲過宿主原有的呼吸道纖毛防衛機制(mucociliary system),直接與肺泡巨噬細胞接觸。 如果吸入的結核菌數量不多、毒性不強;宿主巨噬細胞殺死結核菌能力相對足夠的狀況下,並不會導致感染。但如果一切狀況不利於宿主,結核菌就有可能開始增殖。

  • 感染

結核菌進入體內後經過約 6至8 週的繁殖,數量達1,000至10,000隻之後,其抗原即足以激發宿主產生細胞型免疫反應(host cellular mediated immunity),引發乾酪性壞死(caseous necrosis),即所謂遲發型過敏反應(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DTH)。經過宿主免疫控制過程後,初發病灶(primary foci)通常自然好轉,並不立即發病,然而此時結核菌並未完全清除,仍有少數結核菌仍潛伏在體內伺機發病。如果宿主細胞型免疫功能不全,結核菌即可能以初發病灶為根據地發病,即為初發性結核病(progressive primary TB),一般兒童型的肺結核、結核性腦膜炎、粟粒性肺結核多屬這類結核病。

  • 發病

經過初次感染,結核菌素皮膚試驗(tuberculin skin test)呈陽性反應;初感染之後,一般人終其一生體內結核菌再度活化而發病(reactivation)的機率約為5-10%,其中約有一半是在感染後的前 5 年發病,第 1 年的危險性最大,以後每年發病機會逐年遞減,但終生均有發病可能。如為HIV陽性者,則每年結核病發病的危險性高達 7-10%(Selwyn, 1989),也增加將近100倍由潛伏性結核變成活動性結核的危險性。小於五歲的幼童,若是由照顧者得到結核菌感染,終身發病率可以高達20~40%,遠比大於五歲的兒童高出許多,與同年齡幼童發病可以是數百倍至千倍之差異。且從感染到發病的時間,可以是數週這麼短到二年左右。結核病好發在肺部,而全身各器官,如淋巴結、骨、腎、腦、皮膚、生殖器官....等,都會發病。

[編輯] 誰提供了結核菌

不是每個結核病患都具有傳染性,首先單純肺外結核的病患就不具傳染性,其次當有人被聲稱罹患肺結核時,可能是非活動性肺結核,病灶早已鈣化結疤,當然不具傳染性。即令是活動性肺結核病患,也有傳染性(驗痰發現結核菌)和非傳染性,而後者也不具傳染性。 傳染性肺結核病患在吐痰、咳嗽或打噴嚏時,含有結核菌的痰有機會變成飛沫漂浮到空氣中,太大顆的飛沫直接掉到地上、太小顆的立即蒸發,要形成介於1-5μm穩定有效傳染性飛沫機會並不大。根據一項研究,在收容結核病患的病房空氣約每11,000 立方呎(約當30坪大小的空間)才會有一顆有效感染飛沫(Riley,1962),因此並不如常人想像的那麼多。

[編輯] 如何保護自己

  • 治療就是最佳的防護

目前的結核藥物非常有效,雖然要把個案治療到不易復發需要長達半年以上的時間,但是只要能夠規則服藥,原本具傳染性的個案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傳染性降下來。 因此勤於訪視病人,嚴密監控病人的治療情形,確保醫師所開立的每一劑結核藥物都被規則服下,是保護防疫人員最重要的原則。 Image:相片0022.jpg


  • 驗痰才能知道危不危險

只有傳染性肺結核的病患才對周遭的親友具傳染性,因此防疫人員應該切實注意個案的驗痰情形,已經驗痰的要積極追蹤報告;未驗痰的應安排經由本局結核菌代檢網驗痰。只有在全盤掌握手上所有個案的驗痰結果下,才談得上如何保護自己。 不要因為痰的結核菌培養要 2 個月、缺乏時效性而忽略了驗痰的重要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痰塗片陽性個案的傳染性最高,對周遭親友的危險性才具統計學上的意義。善用痰塗片檢查,還是可以及早界定個案的傳染性,保護我們。

  • 注意房間的通風

綜上所論,其實結核病個案所能產生的有效傳染性顆粒並不多,如能教導個案、家屬注意房間通風,亦可降低被感染的機會。

  • 個人防護工具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結核病中低盛行率的地區,大部份年輕的健康照護者 (Health care worker)是沒有感染過結核病的。故建議在接觸痰塗片陽性個案尚未陰轉以前,或尚未接受有效藥物治療的個案,或者雖然已經接受治療但不易痰陰轉的個案 (如嚴重開洞,多重抗藥),健康照護者應善用個人防護工具,保護自身不被傳染。例如:提供個案外科口罩(紙口罩或潮溼者無效),並在前往訪視前告知,避免唐突。家屬雖多半已長期曝露,但若有年幼的孩童或免疫力較差的家人同住,這樣的防護動作可以減少他們受感染。若個案很喘(慢性開放結核或者有其他肺部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或無法 溝通不合作個案,不能配戴外科口罩,則健康照護者可配戴N95進行防護,直到個案傳染力下降 (如痰抹片陰轉),並且可在此時告知個案,鼓勵個案繼續配合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