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eipzig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 讀書會 成果報告表

主題:心理實驗法實驗設計

現代網路用語對閱讀造成的影響

參與人數總計 6人

討論時數總計 45小時

成果報告 主題:現代網路用語對閱讀造成的影響

報告組別:psycho @ Leipzig

報告日期:2008/06/06

目錄

壹、摘要

貳、介紹(序論)

參、實驗方法

肆、實驗結果

伍、結果討論

陸、參考文獻


壹、摘要

本實驗欲探討文章中火星文的出現是否會對閱讀速度造成影響。 網路新興用語──火星文,近年來在網路上迅速蔓延,並開始充斥到現實生活中; 但也有些學者憂心該現象會否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造成負面影響。 因此,我們先假定火星文出現在文章中會對受試者在閱讀上造成干擾、進一步影響其閱讀速度, 並為此設計一受試者内實驗:讓受試者先閱讀十篇未操弄的文章並記錄其閱讀速度; 間隔三天後,再讓受試者閱讀十篇相同文章,惟其中六篇加入網路用語作為操弄,記錄其閱讀速度。 實驗結果顯示延遲達顯著。我們並根據以上結果推論,文章中火星文的出現會對閱讀速度造成影響。

貳、介紹(序論)

本實驗主要是研究現在流行在大學生間的網路用語是否會對一般學生的閱讀速度造成影響。 我們觀察到近年來新聞媒體、學界有不少報導與文章指出目前「火星文氾濫」的現象。 其實這個現象在台灣仍然是一個相當新穎的主題,雖然有不少教育界人士對此提出意見; 但我們在搜尋過相關的文獻之後,發現實際有針對此現象深入研究的學術文章並不多見。 因此討論了許久,我們決定針對「網路用語」的主題設計我們的實驗。 首先我們先來定義一下本實驗所謂的網路用語指的到底是哪些文字。 其實流通在大學生間的火星文依照我們所找到的論文及資料顯示可依序分類為以下幾種:

〈一〉注音文:使用中文注音符號取代正常文字, 例如用「ㄉ」取代「的」,用「ㄌ」取代「了」等用法。

〈二〉諧音文:使用語音相近的文字取代正常文字, 例如用「惹」取代「了」、用「偶」取代「我」等用法。

〈三〉外來語:在網路溝通時使用英文、日文等外來語, 例如「我d」取代「我的」、「宅男」(源自日文)意指待在家中、不喜外出的人。

〈四〉符號與數字:使用特殊符號、數字、表情符號來表達。 例如用「↑、↓」取代文字的「上、下」,「881」取其音近「掰掰」,用「:)」表達微笑的笑臉。

〈五〉方言:使用閩粵客家等地方方言,直接取其音近的中文字來代替。 例如台語的「歹勢」表示「對不起、抱歉」之意,內地「俺」表示「我」。

〈六〉英文語法:使用英文的語法套用到中文。 例如「吃飯ing」表達「正在吃飯」。

〈七〉新造詞:將本來現有的詞彙套用新的意義,或指直接創造出全新的詞彙。 例如「閃光」表示情侶的意思,「陳水」代表欠扁的意思。

鑒於網路用語種類繁多,我們決定針對「注音文」、「諧音文」、「外來語『英文』部分」來做研究。 會針對這三種網路用語做研究,主要是因為在網路用語眾多分類中,我們認為這三種的閱讀歷程會較為接近, 其他的如「符號」的部分主要是透過圖形來表示其意,圖形理解的歷程可能和閱讀文字的歷程有所差異。 「方言」的部分還要對受測的方言能力作過濾才有辦法進行測驗,為了減少實驗中過多的變項操弄, 所以在我們的研究中就不對此作深入的探討。「新造詞」的部份經過我們周延的討論過後發現, 其實「新造詞」的使用與否和經驗有很大的關連性存在,所以在我們的實驗中也不加以討論。 而「英文語法」的部分我們認為其種類較少,所以也不加以討論。詳細的實驗設計將在「實驗方法」中介紹。 中央大學文獻「從眼動資料探討字形與聲旁在篇章閱讀的效果」中討論了干擾字出現在文章中是否會對文章閱讀產生阻礙。 他們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透過眼動的分析來看受試閱讀中要是遇到了干擾字是否會對閱讀造成顯著的延遲。 研究結果發現,就只有當文章中的干擾字是「音異形異」才會使閱讀者產生顯著的延遲,其他如「音同形異」的干擾字並不會對閱讀造成顯著的阻礙。

參、實驗設計

本實驗採用受試者內設計,獨變相為操弄文章中的正常文字替代為火星文 (英文諧音更改五個字;中文諧音和注音則更改十個字),依變相則是經測量所得的受試者閱讀延遲之時間。 整個過程我們分為前、後測,期間至少相隔三天。 受試者: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38名,皆沒有明顯閱讀障礙。

前測:

材料:

1.碼表:測量受試者閱讀時間之工具。 2.文章:使用張靜維及柯華葳(民94)研究論文<從眼動資料探討字形與聲旁在篇章閱讀的效果研究>中所用的其中十篇文章, 字數在120至170之間,文章中所用字彙、文法皆符合正規中文用法。 3.問答題:使用上述研究中的問答題(該研究中每篇文章皆有兩題問答題用於檢驗受試者)。 本實驗基於沿用該研究所採用之文章,故用以檢驗受試者之問答題共20題皆未做變更。 程序: 實驗前先給予受試者指導語,請他/她儘速唸完並理解所給予的十篇文章內容; 每篇文章閱讀結束後會口頭詢問兩題與閱讀內容相關的是非題,由受試者口頭回答,目的在瞭解其是否確實有閱讀文章。 受試者閱讀過程中,主試以碼表計時,並紀錄受試者所花費之時間以及問題答對與否;每篇只要有一題答錯即不採用。 文章出現順序則採隨機方式。

後測:

材料: 除文章外皆與前測相同。 文章方面,於前測中使用的十篇中有六篇加以操弄;每一篇文章皆只用一類火星文更換部分文字。 由於本實驗所探討的三類火星文皆可進行操弄,因此該六篇文章皆有三種不同操弄過的版本存在。 操弄的火星文類別分別為:注音文(例如:我的 =>我「ㄉ」)、英文諧音(例如:希望 =>「C」望)、諧音字(例如:可以 =>「口」以)。 火星文與中文諧音字各在每篇文章中替代10個字;英文諧音則為每篇5字。 這樣的操弄方式是因為考量到平常所用的火星文類別中,英文諧音字的使用頻率比其他類別來的少。 程序: 除指導語外皆與前測相同。 指導語方面,除了要求受試者儘速唸完並理解所給予的十篇文章內容(此部分與前測相同)外, 並要求其以符合文意的方式盡可能正確地唸完。同時,指導語亦指出每唸完一篇文章後需口頭進行兩題是非題;該目的則與前測相同。

實驗步驟

1.請受試者填寫個人資料並給予指導語。 2.請受試者儘速唸出十篇正常文章內文,並需理解它。 3.主試者使用碼錶測量且記錄每篇文章唸完的時間;並在閱讀完成後詢問受試者兩個關於文章內容的問題,確認是否理解文章。 4.相隔三天後,再讓受試者唸內容相同的十篇文章並提醒儘速唸完並理解它;此十篇中有六篇為加入火星文作為操弄之文章,且每篇皆只用一類的火星文。 5.主試者使用碼錶測量且記錄每篇文章唸完的時間;並在閱讀完成後詢問受試者兩個關於文章內容的問題,確認是否理解文章。


肆、實驗結果

經過成對樣本t檢定,發現三種文字類型操弄皆達極顯著的延遲效果,且對照組(正常前/後測)也出現了顯著的練習效果。

伍、結果討論

一開始我們實驗設計的部份分成文章後測有無修改是為了避免即使文章經修改後仍無法看見顯著的延遲效果, 但透過我們蒐集到的數據我們發現,無論是將文章部分文字替換成注音、英文亦或是諧音字都可以使文章的閱讀造成顯著的延遲效果, 我們推論新興的網路用詞即使是和原本的文字本身有高度的相關仍然會使我們的閱讀造成障礙,我們初步有了這個推論, 更希望能再研究是否能精確的算出不同種類的網路用語所造成的閱讀延遲效果是不是會有差異。 有關本實驗的進行過程及實驗結果的討論如下。首先,我們為了避免受試者在前測及後測中,出現練習效應而導致受試者花費的時間產生誤差, 於是將前測以及後測的間隔設為三天。但是由實驗結果看起來,前測與後測的時間達到顯著差異, 我們認為雖然前測與後測的時間距離有三天之久,練習效果仍難以避免。 關於我們材料使用方面,礙於時間及設備的不足,我們採用碼錶計時,可能會因為組員的反應時間的不同、快慢,導致計時上的誤差。 另外,我們在修改我們選用的文章使其含有火星文時,無法真正從語言學的角度考量正常文字與火星文的相關程度高低、辨識的難易度。 若要真正考量控制之,可能必須先有一份語言學的前導研究,探討火星文與正常文字相關的程度及辨識難易度。 雖然是先驅研究,但還是可以再更深入推算出單一字(非正常)的延遲時間,不過要先排除練習或其他干擾效果,才能作此進一步的計算。

陸、參考文獻

1.何榮貴等(2005)。數位化環境對國小學童書寫行為的影響

2.蕭景岳(2005)。低位語與低味語:網路使用者對注音文態度之初探

3.薛亦龍(2006)。網路語言對國小作文的影響-以金門縣六年級學童為例

4.潘美岑(2004)。網際網路溝通的語言遊戲-以MSN messager為例

5.鄭如婷(2004)。傳統中文與台灣網路中文的比較研究

6.張靜維 (2005) 從眼動資料探討字形與聲旁在篇章閱讀的效果。中原大學。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