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睪症

出自KMU Wiki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引言:

所謂隱睪症就是指睪丸沒有正常地降落至陰囊內,而隱藏在其他地方,如鼠蹊部或腹部,為什麼睪丸一定要在陰囊內呢?如果是藏在腹部,比較不容易受傷不是更好嗎,事實上,陰囊內的溫度比體溫要低1-2度,唯有睪丸在比較低的溫度下才能執行它的功能,也就是製造男性賀爾蒙及精子,如果長期處於較高的溫度下除了功能上會有障礙外,最令人可怕的是它產生睪丸癌的機會會比正常情況下多了許多倍,所以家長們實在應該特別注意,免得誤了兒子的一生。


發生原因:


當男性嬰兒出生時睪丸就應該在陰囊內了,少數情況下可能會在出生後數天才會降落在陰囊內,究竟是何種因素控制睪丸的下降呢?真正的機轉並不十分清楚,有學者認為是引導睪丸下降的睪丸繫帶異常引起,也有人認為因為睪丸本身就有異常或者內分泌異常導致。


隱睪症的發生率在早產兒最高,根據統計可高達20%,可能與早產兒本身發育尚未健全加上內分泌或睪丸繫帶異常有關,足月產的嬰兒大約每100名中有2人會罹患隱睪症,但是到了一歲以後發生的比率降至1%,隱睪大多為單側,兩側均發生的比率大約佔了十分之一。


隱睪位置:


至於隱睪症未下降的睪丸究竟停留在身體何處呢?其實從腎臟的位置以下一直到腹股溝都可能存在那顆隱藏的睪丸,所幸大部分的睪丸會停留在腹股溝的外環附近,也可能會存在於腹腔內,大腿內側,或小腹部等處,但也有人天生只有一個睪丸,大約只佔5%左右。


病理變化:


隱睪症的睪丸在1歲以後就可以在微鏡下發現不正常的變化,如果未經治療,四歲時睪丸內就會有大量的纖維沈積,而在6歲時,連製造精蟲的細胞數目也會減少,如果仍未治療,青春期以後的睪丸可能會萎縮變小,即便是睪丸大小正常,可能己經沒有製造精子的能力,進而影響日後生育功能。


併發症:


隱睪症患者如果不經過治療或延誤治療,除了會造成男性不孕外,最令人可怕的是隱睪症患者得到睪丸癌的機率是正常睪丸的35-40倍之多,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長期處在高溫下,睪丸細胞產生突變而來,根據統計,所引起的睪丸癌以精原細胞癌居多。另外,隱睪症病患大約有95%會伴隨同側的疝氣,還有因為位置的不正常,睪丸也較容易因為碰撞而受傷,睪丸扭曲也常發生。


如何診斷:


如何診斷隱睪症並非難事,家長們在替嬰幼兒洗澡時,應該摸摸陰囊看看兩粒睪丸是否都在陰囊內,為何選擇在洗澡這個時機呢?因為洗澡時,全身裸露便於觀查,而睪丸在熱溫下會自動掉入陰囊內,有利於檢查,如果是在寒冷的環境下檢查,陰囊的肌肉及睪肌會收縮,使得睪丸的檢查比較困難。


還有一種情形是“可收縮的睪丸”,平日睪丸可能躲在陰囊較高的位置,使家長誤以為小孩有隱睪,事實上當小孩睡覺或在洗溫水澡時,睪丸又自動下降至陰囊,在檢查上不可不慎,如果真的在陰囊內沒有摸到睪丸,可以嘗試在腹股溝觸摸,大部分的睪丸會存在於該處,其它檢查的方法有血中賀爾蒙檢查、超音波檢查,看看有無腹腔內隱睪,也可以經血管攝影,腹腔鏡,電腦斷層攝或核磁共振攝影來確定睪丸的位置。


治療時機:


隱睪症的睪丸,在一歲後即開始有不正常的變化,隨時間過去,睪丸內部也逐漸纖維化,因此一般建議最好是在一歲半以前實施手術,將睪丸放回陰囊,10歲以後才發現,因為可能發生睪丸癌變化,如果是單側隱睪症,則必須考慮做睪丸摘除術。


治療目的:


治療的目的首先是治療身體方面缺陷,包括睪丸與疝氣,如果及早治療,可以讓小朋友不會留下心理的障礙,當然治療後的患者,可以使生育力恢愎,至於睪丸癌發生的可能性,雖然睪丸拉回陰囊無法完全避睪丸癌的發生,但因睪丸己至正常位置,便於日後的追蹤及觀查。


治療方法:


嬰兒時期的隱睪患者,如果睪丸位置位於腹股溝外環以下,可以嘗試荷爾蒙治療,方式分為注射或鼻腔吸入兩種,一歲半之前則以睪丸固定術將睪丸放至陰囊,如果單側的睪丸己明顯萎縮或10歲以後發現,那麼睪丸便無保留價值,必須做睪丸摘除手術,為考慮心理及外觀因素,可以同時植入人工睪丸。


至於兩側性隱睪症,年齡小的患者也可先嘗試荷爾蒙治療,若治療無效,可先以超音波或其他方式,看看睪丸外觀、大小,如果年紀在一歲半以前,且兩粒睪丸皆正常,可以一起做睪丸固定術,但如果是在10歲以後考慮第二性徵的發育,儘量保留外觀及大小較正常的一邊做固定術,另一邊則實施睪丸摘除。


結論


隱睪症涉及生育、性徵、癌症及心理的問題,適當時機解決,效果較佳,家長們在替嬰幼兒洗澡時千萬別忘了順便摸摸兩粒小蛋蛋,遇有疑問,應儘早請教泌尿專科醫師,以期獲得最佳治療,免得影響小孩的一生才是






轉自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613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