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社大拇指
出自KMU Wiki
目錄 |
[編輯] 一、 作者簡介
小倉 廣(Ogura Hiroshi) 管理諮詢顧問、小倉廣事務所股份有限公司社長。大學畢業後,進入「立庫特」 (Recruit)人力資源服務公司,先後任職事業企畫室、編輯部、組織人事諮商室。之 後,進入日本軟體廠商「SourceNext」公司,擔任常務董事等職務。 曾任大企業 中階管理職、新創企業主管,最後創業成為中小企業經營者,在企業組織的各個階層 有豐富的歷練。三十多歲時,在團隊管理上遭遇失敗,後來以自身經驗為基礎,成為 「開發領導力專家」。 目前,從事企業組織建構與人才培育,協助主管與部屬建立良好關係。 此外, 主持小倉廣「人間塾」研習社團,與眾多同好研修東方哲學,目標為提升待人處事的 能力。著作有《交辦的技術》、《成功者的手感》、《這樣做事,你就不會被盯到死》 (大樂文化出版)等 30 多本書。
[編輯] 二、 本書摘要
哪些部屬不能罵?你測試一次就知道:
這些人的自信多半等別人給,所以一句負評他們就崩潰,往往又愛形容自己有多行 他們只和同類互動,不會面對不同:因為網路社群多半吸引同好,聽不到異己。 往往,不能罵的部屬的父母自己就欠督導:這是少子化和小家庭的後遺症,常態。 還有哪些特徵,可以讓你一試便知「這部屬不能罵」呢………
管理學上教的,用在他們身上全失效:
明知做不到,你還硬要他設目標,當然逼瘋他;另外,愈盯缺點,他會愈「走經」; 你越努力詳細指導,他就不會自己動腦,還反怪你沒教好。 你的「鼓勵」反而把他推入深淵:因為讚美沒說好,他聽起來和指責一樣刺耳。 目標管理?典範移轉?激勵理論……,教授,你真的帶過部屬嗎?
既然這樣,該怎麼辦?你得有同感,但不必有辦法:
只要他過程夠努力,就不要用力批評結果;過程「做對」、結果「不作對」 他的意見,你可以不接受、不贊同,但一定要認同;但對牢騷不能有同感。 你的示範,影響力比你想像得大:但一、兩次就好,要放手讓他自己思考。 「同感」這一招,用在「親人」「朋友」身上,一樣很適用……
多談你的失敗少談成功,你才會是他學習對象
你的失敗經驗,會帶給部屬勇氣,所以,自爆缺點比老提當年勇有用 多數主管都「指導」錯了:你讓他覺得在砌磚?還是在蓋房? 要求部屬生活得規律,因為這能打敗任何挫敗
最後,帶到不能罵的部屬,最需要打氣的是你自己:
所以在你療癒部屬前,你要如何先療癒自己呢? 好主管,就是從蠻幹到爛軟的各種人你都能領導,並帶出他的做事效率。 面對不能罵的部屬,若能換個方式卻達到罵人效果,他們會更尊敬你。
[編輯] 三、 佳句摘錄
1. 自由與責任就好比是銅板的兩面,享有愈多自由時,就得承擔愈重的責任。相反 地,當責任愈輕時,則不能擁有自由。責任與自由的輕重必須相等。 2. 無法自我肯定,並且用偽優越感來包裝自己。 3. 把有缺點的自己暴露在對方面前,聽者將以信賴回饋自己。
[編輯] 四、 心得感想
「現在的部屬不能罵,你該怎麼辦?」最初選擇這本書的原因,起源於在求學階 段中,在不同的團體中擔任過各種角色,其中不乏接近於領導者、管理者的角色。 擔任管理者時,總會對於年齡比我們低─所謂「新世代」成員的行為舉止感到匪夷所 思。反映最明顯的,是交派任務予他們時,任務的完成狀況及成果。次之,反映在 我們的互動之間,想法及觀念的差異。剛好讀書會的成員同時擔任同一社團的顧問, 也有許多類似的經驗,因此決定閱讀這本書,將經驗帶入書中的章節,透過彼此的 討論分享,期望找出與新世代互動交流的問題所在及改善方法,不論是現在擔任顧 問,或是以後在職場有機會擔任管理者的角色,必因此受益良多。 本想以管理者的角度閱讀這本書,但在本書開頭描述現在部屬特性的部分,看到 了自己的影子。「自信等別人給,一句負評就崩潰」、「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 「意見被駁回,反控:主管根本不懂」、「無法自我肯定,並且用偽優越感來包裝 自己」、「大多數的人因為不承認自己不完美,所以看到別人的不完美,就會馬上 跳出來指責」等,書中字字句句刺入我心,我才察覺原來自己也是別人口中所謂「不 能罵的部屬」。其實在看這本書以前,我們早已被「主管罵人是天經地義,部屬該 逆來順受」的傳統想法框住,覺得做的差被罵是理所當然,雖然事情做不好總也是 有其他因素,但還是會覺得因為這件事是自己負責的,所以也無可推托的必須承認 自己的錯誤。而接觸這本書後,發現了一些令我們覺得脆弱到有點意料之外的部屬 心態,同時也意外發現我們大概可以算是擁有毫無理由自信的人。 書的一開始介紹了「不能罵的部屬」的背景及特徵,而這樣的背景大多是想像之 內,但卻被證實在書中還是令我們有些驚訝,像是在進入職場前從未被責備過,或 是對於責備的反應是馬上離開或是離職,無法面對或承受責備;而特徵大多是較具 攻擊、冷漠或逃離的行為。但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部分類似特徵出現,就像 醫學角度裡的症狀輕重或長短。書中的三分之二都在敘述作者的經驗,曾遇到的狀 況,及如何應對、做出最好的處遇。其中也有許多引起我們共鳴的地方,例如:「先認同過程,再要求結果」、「把有缺點的自己暴露在對方面前,聽者將以信賴回饋 自己」等主題及內容,當我們彼此討論分享時,這些語句常讓我們反省,曾經用了 什麼錯誤的想法或方法在面對學弟妹們;而下一次面對類似的狀況時,我們該怎麼 處理? 雖然依照書名這本書是針對主管族群,但我們卻覺得也很適合所有部屬看,一 方面可以藉由書裡對部屬心態剖析來更了解自己的想法、與人合作的態度,使自己 成為一個更能與人合作的人;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主管的想法及為難之處,並修 正自己原本對他人的負面想像。
[編輯] 五、 問題討論
在前半部提描述部屬的部分,這些令我們感覺難以帶領的特性並不是無緣無故產 生,有些可能因為家庭教育、有些更是時代變化下的副作用,讓我們開始回想,我 們的家庭教育、生長環境改變了我們哪些行為?也讓我們注意到,那些部屬的行為 反應,是否與我們一樣受到大環境的影響?我們應該因此而責備他們?還是可以用 更好的方法與他們相處? 書中也提到,對成功期許越高的人,往往越在意他人的評價;但也應該說,就是 因為太在意他人的評價,才對成功有那麼高的期許。但以我們來看這一類人的自信 往往是等別人給的,若等到的是負評就崩潰,相對來說這樣的思考模式不夠理性也 不夠客觀,我們認為一個人有許多面相可以被評價,而且人也不是完美的物種,不 可能樣樣可以迅速符合標準;另外每個人的評價也都是主觀的,而且在下評價之前 他們的訊息可能也不足,因而產生了不夠正確的評價。所以由這些想法來看,既然 評價不可能是完全正確的,那為何需要完全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