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再任性一次

出自KMU Wiki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編輯] 作者簡介

陳宇欣,1986年出生,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會計學碩士。十七歲開始自助旅行,十九歲用一千歐環遊歐洲,二十二歲,研究生畢業前一年,決定休學一年到海外實習兼旅遊。2011年7月,結束了一年半的旅程回國。今年出版了《我就是想停下來,看看這個世界》一書,記錄了她在歐洲各個地標留下的深刻回憶,遇到的人和事。該書在多個網上書城旅遊隨筆一類書中排名靠前。


[編輯] 本書摘要

Image:TUTYU.JPG

由於對生活與未來的迷惘,二十二歲的女孩獨自前往歐洲,從不同的世界找尋答案。她用一種緩慢的方式旅遊各地,了解一路上所遇的人的喜怒哀樂,聆聽他們的故事,體驗他們的生活。沒有將冒險作為旅行唯一的目的,而是以更開放的心去擁抱世界,用心挖掘旅途中人的故事,去體會這些故事帶給她的改變。序曲:一開始鋪陳了此書如何誕生,描述為何作者決定出走的動機、第一章:「西伯利亞。去往歐洲的慢車」,描述與西伯利亞的懈逅、第二章:「莫斯科。人生何處不重逢」、第三章:「芬蘭之冬。冰雪封鎖的大地」、第四章:「漢堡。歷劫轉世記」、第五章:「芬蘭之春。無言綻放的力量」、第六章「格拉斯哥。我的家就是你的家」、第七章:「芬蘭之夏。日不落的奇蹟」、第八章:「朗伊爾賓。世界上最北的露營地」、第九章:「斯瓦爾巴德。比北極光更北」、第十章:「芬蘭之秋。絢麗的離歌」,每章中有隱含許多小故事,描述在當地所認識的人物、當地的節日、風俗民情,而從這些人物的生命中看到生命的韌性,從當地節日及風俗民情中看到其民族的價值,也正是這些小故事,耐人尋味,讓作者學會學會聆聽及同理過程中所遇到的每個人,並學習體驗他人的生活,用不一樣的角度看世界。這趟旅行有著沉重的開端,但愈後頭,卻是苦盡甘來。


[編輯] 佳句摘錄

  • 天上的雲被拉扯成絲絮狀,像棉花糖一樣鋪散在碧藍的天空,這是我在屋子裡最愛看的景象。
  • 海娜在門外掛了一串彩色的藤圈,於雪地中格外顯眼,老遠就能看到這跳動的色彩,宛如上帝的召喚。
  • 回看窗外,白色的大地褪去猙獰的面孔,露出溫柔的一面,讓人不禁懷疑剛才所經歷的掙扎不過是一場夢。
  • 她打開大茶櫃,挑出一包普洱,嫻熟地醒好茶,然後泡上一大壺,繚繚茶香隨著開水的注入蔓延開來。
  • 並不是具有實際意義的東西才有價值,人的一生都在樂此不疲地把生命浪費在沒有意義卻讓我們快樂的事情上,芬蘭人實在是這方面的楷模。
  • 芬蘭人是這個世界上最誠實的民族,他們會把你的稱讚當成是最真誠的讚美。
  • 桑拿是芬蘭人抵禦寒冬的武器,也終將在冬季發揮它最大的魅力
  • 在桑拿房裡最享受的,還是人們赤誠相待的態度。
  • 蒂莫經營歐康賴爾酒吧已經有十多年,這裡並不是城裡最富麗堂皇的地方,也不是最新奇有趣的地方,他想要做的,只是一個讓人能完全放鬆的場所,一個能讓人放下生活裡的負擔、暢所欲言的地方。
  • 旅行的意義就是離開自以為是的生活,串聯起以前的回憶,並以開放的態度結識日常生活外的有趣之人。至於風景,那只是附贈品。
  • 天空中已是繁星點點,妖嬈的夜色正在忙碌著親吻每一個人。
  • 下一個路口,你遇見的陌生人,不管冷漠還是熱情,也許都懷揣著不少有趣的往事,等待著你去發掘。
  • 人終將會長大,在經歷了極度的放縱以後,獲得一個殘缺的心靈,反而是發自內心的寧靜,而我,也已經把對慾望的控制當成一種享受。
  • 辦公室的週三焦慮症是世界性的難題,上個週末的幸福餘溫已經過去,下一個週末還看起來遙遠無比,上班的腳步變得越來越沉重。
  • 薩拉的邀請函,就像一杯特濃咖啡,把我的神經彈得興奮起來。
  • 她的傷疤呈現出一種獨特的美,蜈蚣們蜿蜒向上,延伸出生命的張力。我對這個女孩的愛又多了一分。
  • 她已經不再糾纏於過去,過去的傷痛就讓它過去,她堅信她是個值得被愛的女人。
  • 看著看著,這些曾經讓人糾結鬱悶的貼紙變得可愛起來,每次和外國朋友們互換護照觀摩時,總是能收獲一連串羨慕的讚嘆,讓人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鬱悶;隨著護照上的大頭貼越來越多,收集癖好漸漸開始抬頭,慫恿人為了收集簽證貼紙而去往離奇的目的地旅行。
  • 轉機,需在不萊梅停留一日。對於這個旅遊城市已經熟爛,沒有當地朋友,逛起來絲毫沒有動力。在當地市場買了一公斤櫻桃,準備尋一陽光草坪,獨自吃吃櫻桃曬曬太陽,胡亂過一天。
  • 千備萬載,沒作好航班取消的準備,我站在長長的改簽隊伍中段,望著前面百來號張牙舞爪的人,數著手裡僅存的六十五歐現金發愁.....
  • 手機發出尖厲的缺電哀鳴,掐斷了我最後一條尋求場外觀眾幫助的管道。
  • 如今,事業有成的他總結:做人,不用太刻意。我想起這一段莫須有的旅行以及同他陰差陽錯的相遇,點頭。
  • 他帶我去他臨時租住的房子休息,掏出滿冰箱的酒給我嘗,談起他在德果買的老鋼琴,唱起他喜愛的歌曲,講起關於他摯愛的鋼琴和合唱團的故事,以及一段因音樂而起的感情。「這是我們最美的回憶。」他說。音樂從老鋼琴裡潺潺流出,也帶我回到從前澄澈的時光。我倚在鋼琴旁回憶舊事故人。幾年前的我,似乎有很多顧慮,膽小怕事,完全不像現在這樣流氓,想到什麼就不顧一切地去做了。希望到了傑瑞德的年紀,我能自信的說:我這輩子,最自信的就是我的勇敢,敢於聽取內心的聲音,並敢於去實現。
  • 夜幕裡,蘇格蘭的惡風細雨在格拉斯哥迎接我下車。
  • 經過十個小時縱貫英國的長途巴士旅行,我全身都僵成一塊太妃糖,費力活動活動筋骨,把大行李包從車裡扒出來,拖到候車室。
  • 此情此景,同之前無數個到達和出發的情形一樣,何其熟悉。時光倒流到十小時前、三天前、五天前、一個月前、五個月前、一年前,和好多個好多個日子前,我感覺自己正站在一個巨大的漩渦哩,周圍的站在變、人在變、出發/到達看板上更是嘩啦啦動畫一樣地變,唯有腳下的一小方土和背後的登山包不變。我為何要跨越百川千山萬嶺不辭勞苦來到這個以前只在書上看到的地方?我期待從這裡得到什麼?我從哪裡來?我又要到哪裡去? 茫然,可怕的茫然。
  • 「芬蘭、上海、廣東、湖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不是我的家,沒有出發,也就無所謂到達,在哪裡都是漂浮。我是在旅行還是在生活?哪裡是旅行地,哪裡是家?」”Mi casa es tu casa.”(我的家就是你的家) 她暖暖地說。
  • 這是一個遙遠寒冷被世人遺忘的角落,所有的激情都在夏季奮力迸發,一剎驚艷,接著掐入無邊的黑夜。北歐人的性格也和這獨特的氣候一樣,大部分時候沉悶寡言,只有在短短的夏季哩,才爆發出他們歡欣激昂的一面。
  • 他說,孤獨是荷蘭人的通病,但是他比別人又更加孤獨一些。現在他的職業是刺青師。他在圖畫上的敏感和造詣通過刺青的形式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
  • 他說,禪宗帶給他寧靜。那些古樸而深刻的道理,讀出來,就好像是自己在口述心聲。
  • 每個人都是精神病患者。我們都有病,只是病的形式不同。在一些人眼裡合乎情理的邏輯,轉換到另一些人那裡,就變成不能容忍的怪異,繼而被加上精神的枷鎖。然而,誰有權力站在精神的制高點指責別人呢?也許歷史最終會指出一條正確的路,就像離世以後才獲得廣泛承認的梵谷。
  • 在生命面前,我們都脆弱不堪。別讓「勝利」吞噬了我們的理智和生命。
  • 從黑甜香夢裡甦醒,瞇起眼睛細看窗外的光線,陽光冰冷、 柔弱,像是初生的大象,生就一副大器的形體,卻因為處於幼年時期,呈現出稚嫩和霸氣共存的矛盾氣質。
  • 再次醒來時,窗外鳥鳴陣陣,清風拂過樹冠,奏起沙沙聲響。窗外有兩棵枝幹堅實的大樹,樹幹上多了一條繩子,幾片新洗好的床單正隨風起舞,久違的肥皂香氣透過紗窗飄進我的房間。
  • 風,繼續輕輕吹拂著,掠過蘆葦叢,掠過水面,引起陣陣漣漪。漣漪融進湖裡。湖裡,有魚兒在游弋。牠們在水裡尋找可能的食物,穿梭,搜尋,發現食物,遲疑,猶豫,聞,觸,試探。咬鉤!
  • 在這又黑又冷又北的荒原,一眼看過去,連動物生存的氣息都感受不到,機場小樓就像一艘船,漂浮在無邊無際的暗夜裡。
  • 此外,還有很多礦工、早期探險家們悲傷的故事。這些悲傷的旋律從一個人傳到下一個人,在朗伊爾賓形成了一股感傷的氣息,你能從酒吧裡、路上、旅館裡、旅行路線上感受這氣息,它讓你不寒而慄,充滿對自然的恐懼。但人們還是不斷到這裡,一遍遍傳唱著這悲傷的旋律,然後繼續生活下去。
  • 北極和征服,是人類戒不掉的癮。
  • 膽小怕事還是勇於退卻?這兩者之間的界線極其模糊,一如大部分對立概念的關係。我曾經非常羨慕那些有魄力把自己逼上梁山的人,覺得他們付出驚人的勇氣與行動力,而現在,卻體會到衝破恐懼也是一次心靈創傷。
  • 我回來了,回來以後,這些衝動不再是理所當然,而是驚世駭俗。但,我不覺得悲哀。不想去總結斯瓦爾巴德的旅行帶給了我什麼,時間自然會洗出真相。我想做的,只是給朋友們發一條短信:已安全到家,保持聯繫,宇欣。
  • 當我們國內生產總值增速越來越快,大家對幸福的感覺卻越來越微弱了。每天埋頭努力掙錢的間隙,舒一口氣,發現競爭已經把我們逼到絕路,生活卻還是老樣子,我們內心裡的迷網始終沒有找到出路。在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應該像童話王國一樣,沒有煩惱,人人快樂無憂吧?
  • 很可惜,我在芬蘭看到的,並不是這個樣子。
  • 大多數芬蘭人確實是單純幸福的,但傷痛、迷網、失望、絕望也從來沒有遠離過他們。他們享受生活,也縱慾過度;他們有著世界上最好的福利制度,也有著最嚴重的福利問題;他們擁有美麗的大自然,也必須面對全年六個月以上的極寒天氣。許多外國人想移居芬蘭,許多芬蘭人卻因為本國的單調想要移居海外。我在這裡結交了各式各樣的朋友,和他們生活在一起,聽他們傾訴衷腸,發現幸福最終選擇了那些清醒篤定內心強大的人,這一特徵和國籍毫無關係。
  • 回國以後,雙腳踏在一年前離開的土地,我找到了缺失的那一部分——對生活的激情。
  • 我因為迷網而離開。在這一年裡,我遊歷歐洲各國,在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生活,把自己融入到當地,經歷當地人的悲歡離合,傾聽他們的故事,和他們的生活產生交集。他們教會我感恩,教會我遵從自己的心,教會我無論生活怎樣背棄你,你都要勇敢而堅定的走下去。只要持有這樣的心,那麼無論你在哪裡,哪裡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謝謝你,芬蘭!

[編輯] 心得感想

高聿嫺

“拋開昔日的生活,結識途中遇到的有趣陌生人,至於風景,那只是附贈品。”猶記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非常的迷惘。那些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才瞧見的美麗風景怎麼可以只是附贈品?

這樣的疑惑,直到我實際一個人在國外旅行之後,才真真切切體會到作者的哲理。旅行,最讓我回味的往往不是那個城市多麼美麗,而是發生的故事。當我翻著以前的照片,會想到,為了去一個google不到地圖的地方,跑去擠野雞車的自己;會憶起,陌生人遞給我一張看不懂的紙條,給我一個無比溫暖的微笑;會思索,儘管我只會英文,老闆娘只會德文,依舊暢行無阻的溝通的原因;會細細品味,慢慢回想那些有陽光梳理,和自己的影子作伴的時光。那些好像只會在電影裡發生的故事原來可以刻寫進我的生命裡。

我沒有去過北歐,更沒有搭著火車穿越西伯利亞的經驗,但是書中的字字句句總讓我拍案叫絕。最能引起我共鳴的,不是作者挑戰北極裸泳的豪邁情懷,也不是飛機迫降的驚險分秒,而是作者對於”我就是想停下來,看看這個世界”的初衷和感受。我們都會迷惘,進而懷疑自己的人生是不是只能依循著”大學,研究所,工作”的模式推進。生命不斷的移動著,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卻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向前走。旅行對我而言的最大吸引力,正是在於我可以暫時脫離熟悉的環境,拿起一面澄澈的鏡子好好審視自己的所有。當夢想遇上責任,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決心,為了改變而下的決心。”實現旅行夢的機會只此一次,也許從世界裡走一遭回來,價值觀改變,那時再去定義真正的好工作還不晚。”作者宇欣讓我看到行動派的最佳代言人,更勉勵自己也能像她那般勇敢的走出慣性。

賴孟愉

雖然我沒有豐富的出國經驗,但透過作者 陳宇欣親自去旅遊所撰寫的書,讓我彷彿身歷其境,裡面她有描寫到她在當地所遇到的人、那位人的小故事、那邊的民情文化等等,讓我們更加地了解到她在那邊的學習,以及她所經歷的事。這次作者所去的國家,大多是北半球偏向極圈的國家,尤其是芬蘭,作者寫到:「每天下午五點是標準下班時間,同事們通常從下午三點就聚在咖啡間裡泡咖啡聊天,聊到下午四點回各自的辦公室開始整理桌子準備回家。」在冬天,太陽一般上午十點才不情願地爬起來,下午四點就已經落回西山睏覺。從地理環境的因素,冬天日照比較短,加上北歐政府福利措施不錯,這兒的人文相較於其他國家,較著重於生活上的品質,而不會為了多賺點錢而過分操勞,我自己也很嚮往這種生活。

我很喜歡「旅行的意義就是離開自以為是的生活,串聯起以前的回憶,並以開放的態度結識日常生活外的有趣之人。至於風景,那只是附贈品。」這句話。自己總生活在忙碌之中,沒有機會去培養更寬闊的視野,所以我覺得作者講得很好,旅行就是離開自以為是的生活,然而在旅行的過程中,或許會因為一個場景、一個物品、一個熟悉的背影,讓人回想起他在人生中曾出現過的人事物,並且再去結交自我設限的框框外,更多有趣的人。而風景,只是在旅行的過程中,一個陪伴旅行的附加贈品。

林沛昀

這章以「芬蘭之春,無言綻放的力量」作為開頭,很美,讓我很期待,但卻在看完後不曉得作者為何以此為本章的標題。本章有兩個小節介紹了兩個人物,一個人是阿其,是個販賣毒品的商人,因為沒有一技之長而決定以販賣毒品維生,在結尾時,作者問阿其,你的本名就叫阿其嗎?阿其回覆:「聰明的女孩你認為呢?」,讓我有一種感慨的感覺;另一個人則是演員薩拉,她在戲中所扮演的角色故事與真實生活中的遭遇雷同,被自己真愛的男人利用,但薩拉依然很堅持自己是個值得被愛的女人,這點讓我很感動,能從傷害中走出來,願意與人分享曾經得傷痛,且仍依然堅信自我價值,我想這就是一種力量吧!安靜而堅定,無言綻放的力量,這幾個字真的讓我在回味一番。

本章的另外兩個小節分別談論芬蘭人對於酒的愛好,好玩的是,當客人到主人家作客時,必須自己帶酒去喝,喝剩的酒客人會帶回家,連一滴酒也不會留給主人,這和台灣的文化截然不同,真的讓我覺得每件事沒有絕對的必須該如何,所有的必須與應該都是人們自己限制的。還有涮新生的活動,讓我捧腹大笑,真的很想親自到現場一睹風采,但當想到如果被涮的是自己時,真是直打顫抖,太瘋狂了,發現何謂出走可以更了解自己,因為當你發現別人都認為何謂理所當然時,你感受到你不這麼認為,你就可以發現自己的另一面。

丁冠之

或許我們習慣了依靠和被呵護,很難走出自己給自己設定的圍牆,於是對周遭的一切愈沒有感覺,甚至開始麻痺自我,有如空心的稻草人。我就是想停下來,看看這個世界,有點放膽、有點自我與為所欲為,作者形容這是她至今最勇敢的旅行,也是最懦弱的旅行。就讓我們一起隨她的步伐,拋開昔日的生活,結識途中遇到的有趣陌生人。 二十二歲的女孩在研究所最後一年,決定休學,放棄手上所有工作邀約,獨自前往歐洲,從不同的世界找尋答案。她堅持用一種緩慢的方式,實習的同時旅遊各地,了解不同的人及他們的喜怒哀樂,聆聽他們的故事,體驗他們的生活。這趟旅行有著沉重的開端,但愈往後看,一定會笑起來,為當中的點點滴滴喝采。

也期許自己有機會能同作者般的享受生活,以緩慢而深入的方式邉賺錢邊環遊世界,希望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找回真實的自己。不以冒險作為旅行的目的,而是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去擁抱世界,用心挖掘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人事物,體會這些故事所帶來的改變。

停下來,不要總希望前進,哪怕沒有時間旅行,看看書和電影也是好的。讓自己去體驗一下出生環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脾氣性格不同的人會對事物產生怎樣不同的看法,讓自己的眼界和心界變得更遼闊。不需要冗長字眼來提及自己紛繁的感受,因為所有的想法早已深藏在心底留給陽光。給自己一個獨立堅強的機會,作者找到了支撐自己走下去的動力,找到了治療恐懼的良方,找到與世界更接近的距離,心之所向,相信我們也可以。 我想出去走走,哪怕只是散散步,換種心情,我只是想停下來看看這個世界。

梁雅嵐

既佩服也羨慕作者能夠在眾多質疑休學出走的驚濤駭浪中,堅決地搭載了夢想號,勇敢地一人駛出港灣、踏上旅途,為自己本應照著他人期待的人生,劃下一個暫時的休息符號,停下來的這一拍,片刻的寧靜,反而讓整個人生的交響樂有了舒緩,舒緩中嘗盡旅程裡的絕望與欣喜,得以義無反顧地往更磅礡的章節前進。作者認為並不是具有實際意義的東西才有價值,人的一生都在樂此不疲地把生命浪費在看似沒有意義,卻讓我們快樂的事情上。到的或許不是遊客如織、川流不息的名勝,但在每座城市小鎮中駐足,陌生的建築、陌生的臉孔、陌生的歷史,在與人相處間,演變成與原本人生不一樣的自我,因陌生而拉近距離,試圖在陌生的城鎮裡循著一絲認同與協助。若不是偏離了原本的人生,拋下所謂的前途與未來,單純的互助也許不會顯得如此特別似雪中送炭,舉例來說,當我們總在熟識的朋友間打轉,自然也省了許多客氣與尊敬,看似親近,但走到世界各處面對陌生人後,又重新體認到原始的純真、善良與熱情。在自己的人生規劃中,沒有勇氣同作者般邁出步伐自助旅行、擁抱世界,但仍期許自己未來或許也會有的旅程中,變個視角體驗所到之處,可能就在改變視角的當下,旅行的感受與收穫因自己的改變而改變,看到了更多除了現實看的到的風景,以及人情溫暖。

柯立芬

本書的安排細緻,閱讀此書時,彷彿自身就是作者,走過了那出走的一年。

從滿心期待的新鮮旅者,層層進入作者的旅程,旅程的描述。從剛開始滿心雀躍,所有的事情都是那麼新鮮神奇,留意很多景色、旅途中的細節,每一個小小的事都能帶來巨大的快樂。然而當旅程漸漸進入工作,漸漸熟悉當地,漸漸的旅程變成生活時,描述也從「可能是」、「大概是」的旁觀者角度的猜測,變成深度與對方對談,了解那個人的故事,那個人的個性,那個人對作者價值觀帶來的影響,藉由旅途中好多好多的「那個人」,組織了這段旅程,也是這段旅程最豐厚最寶貴的。 有句話說認識一個人像看了一本書,而這本書則帶我們認識了好多人。旅程讓一個人抽離,離開原先的舒適圈,暫停原先喜以為常埋頭忙碌生活。當抽離了那樣的環境後,剩下的只有自己,時間與空間被拉遠了,於是更容易和自己對話,重新去認識自己內心忽略的「那個人」。 這樣的旅程不只是置身其他國家,感受歷史的輝煌、自然的奧妙,聽過導覽員解說便急急忙忙的趕去下一個景點。而是置身其中,理解其他生活在世界各地,各種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了解當地環境對這裡的人造成的獨特影響,建立更宏觀的視野。當距離被拉遠,作者重新檢視自己,找到了內心的力量泉源,最後作者反問,你呢?找到答案了嗎?


[編輯] 問題討論

Q:皮爾,看似正經八百的男子,為什麼會對美因茨如此熟悉?

A:作者沒有明確問過皮爾,但她猜想是皮爾曾在這裡投入他最深的感情,或許是因為家庭,或許是因為一個終生難忘的女孩,只有在這裡,他才能被真正打開,去肆無忌憚地漫遊,讓他充滿能量,去沉靜應對美因茨之外的世界。


Q:作者有一回在法蘭克福機場被誤點的巴士困住,在那邊,作者遇到一位素昧平生,和她一樣被誤點的巴士困住的德國小姐,那位小姐在她上車後,忽然又跳下來遞給作者一張可聯繫到她郵箱地址的紙張。作者想,她只不過是在路上隨便遇到的一個人,即使回去聯繫了,也很有可能變成facebook上兩個互不再相識的陌生人。既然如此,何必聯繫呢?但後來又是因為什麼的念頭,讓作者重新回去尋找她聯繫方式的紙張?

A:作者覺得唯一她堅持要來德國旅行的目的,就是因為人!對她來說,現在、暫時,旅行的意義就是離開自以為是的生活,串聯起以前的回憶,並以開放的態度結識日常生活外的有趣之人。至於風景,那只是附贈品。


Q:在什麼情況下,你會選擇自己一個人出走,不管是旅行或任何目的?

A:孩提的時候,有過領隊實務經驗的爸爸總是會帶我們到處去探險夜遊,體驗享受刺激、尋找生活美好的小確幸。現在,儘管生活中多了些現實的考驗等,也忘不了那孩提時代曾經有過的熱血,期許自己能有持續保有青春的熱血,足夠的膽量拋棄短暫乏味的生活,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時光,看看書,哼哼歌,換個環境,與自己對話。


Q:旅行常與靈感連結,創作的來源也常來自無意間發現的美好,舉例小確幸?

A:平時行經上課地點,路旁的一花一樹的四季變換,街景的更換,偶然發現它們的不同,能讓我開心或驚嘆不已,簡單而平凡的生活小樂趣,都是值得回味再三的。而平時也會將所見所聞,感動深刻的烙印,轉換成文字插畫的力量,細細品味其美好的回憶。最後不管我們看過了多少的景物故事,或是面前還有多少東西必須學習,原來最重要的,是給自己一段獨處和消化的時光。


Q:讀此書後,對「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的想法?

A:對於學生而言,可以不用因為考試而拼命讀書、死背課本,而是邁開步伐遊遍世界,夫復何求?但當我一邊翻閱著書籍,看著那些陌生的地名,試圖在腦海中搜尋著過去曾在地理課本上的相對位置與介紹,竟有些模糊。經由作者娓娓道來,慢慢地拼湊出當地的歷史與風情。我想,旅行前的準備工作,不單單是幫助自己對於旅程的一個規劃,更甚者是在旅行的當下,對於身處的城市、風景與歷史,注入更謙卑的讚嘆、欣賞與景仰。在萬卷書中旅行,在萬里路裡閱讀。又或許當下的感受與行前預計的有所出入,但,那也不失為旅行中的驚喜或樂趣,在經歷極度的放縱之後,得到了平靜。


Q:在過去旅遊時印象最深刻的是?

A:寒假時與同學至花東宜蘭旅遊,在宜蘭的蔥園製作蔥餅時,聽到司機大哥與蔥園主人的閒聊:「現在的學生都流行出國去了啦,像現在這樣還留在台灣玩得很少了。」聽聞此言的當下先是愣了一下,回想周遭的同學們,似乎談到旅行,一定就是得搭乘飛機飛往國外,無論長程短程,已鮮少聽到同學們之間分享旅行的地點就在台灣。雖說我們總想往著行萬里路,走遍全世界、將護照蓋得滿滿等,可距離我們最近的、我們生長的這片土地,又何曾細細地與她對話呢?司機大哥無心的一番討論旅遊業的現況,讓我檢視與反思自己原本的想法,是呀,就算留在台灣,這何嘗也不是一趟旅行!


Q:我們羨慕芬蘭的福利,舉nokia的例子來說,走路的員工不是裁了就管他去死,後續的配套措施像是轉職銜接計畫、協助創立新事業等等,讓許許多多的台灣人要求資方檢討政府反省,但同時,台灣卻當選亞洲最幸福的國家,這是怎麼一回事?

A:先前一直很困惑這個問題,捫心自問自己在台灣過的幸福嗎?我其實也覺得還不錯。台灣有很多需要檢討和進步的空間,然而說這世界上有沒有一個地方,有熱心禮貌的人、想爬山就爬山想看海就看海的地理環境、半夜想吃東西走幾步路就是熱鬧的夜市?不用多想,只有台灣。然而這些常見的評斷太多都著重在物質享受。而這本書也解決了我一直以來的困惑,「發現幸福最終選擇了那些清醒篤定內心強大的人,這一特徵和國籍毫無關係。」我想這是目前最好的答案。


Q:常常聽到「台灣人缺乏國際觀」、「現在的年輕人缺乏國際觀」,然而到底什麼是國際觀?是出國留學的文憑?是流利的英文?把市場放眼國際?還是?

衍伸閱讀:太多被扭曲的國際觀,或者說,去你的國際觀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506/202364.htm

A:我常常很困惑,到底我們要培養什麼國際觀?我能夠想到最直接的回答,是能夠了解我們在這個小小國家生活的同時,還有好多國家同時也在生活。這些國家擁有不同的環境,造就不同的文化和人,而我們不該用自己價值觀的標準看待一切,而是從對方的角度理解對方的行為。舉凡經濟、政治、軍事等,世界各國都是互相影響的。引入本書的一句話「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會變,變的是我們看待他的視角」


[編輯] 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