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中止症
出自KMU Wiki
[編輯] 前言
睡眠長久以來一直保有一神秘面紗,一直到二十世紀初腦波的發現後,睡眠才逐漸掀開其神秘面紗,藉著腦波的變化也將睡眠分為的四個時期,一、二期屬淺眠期;三、四期屬深眠期,而這四個睡眠期再整個晚上呈現深淺漸進週期性變化,我們稱為睡眠週期。科學家發現在眼眠期中,雙眼會不停的快速水平運動,而在此期中腦神經細胞其實相當活耀,內分泌系統及自律神經系統的變化活動也持續進行中,此時也是人類各種鮮明夢境進行的時段,但是脊隨的運動神經元卻受到大腦的抑制,而產生肌肉麻痺現象,全身肌肉極度放鬆,在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身上就容易產生呼吸中止現象。
不同年齡層整晚睡眠週期之演變如下:
[編輯] 睡眠呼吸中止症介紹
睡眠呼吸中止症ㄧ般可分為兩大類:
- 中樞性,源於中樞神經(腦部)對呼吸肌肉的驅動障礙,引起呼吸之中斷;
- 阻塞性,源自睡眠中發生之上呼吸道(咽喉部)塌陷阻塞,造成睡眠中呼吸換氣中斷之現象,進而影響正常之睡眠狀態。
- 兩者都會有血氧濃度降低或二氧化碳升高的現象,進而影響心肺功能。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睡覺時,咽喉部(上呼吸道)肌肉因腦部運動神經元控制機轉變差,變的鬆軟無力,使呼吸道變狹小甚至完全阻塞,而使得呼吸換氣變困難,就好像是用一根鬆軟狹長的吸管來呼吸一樣。我們的腦部感應到呼吸變困難。血中氧氣濃度下降或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就會用更多力氣去呼吸,就這樣用力呼吸會將休息中的大腦吵醒,來換取咽喉肌肉變堅挺同時打開呼吸的通道。一但醒來,咽喉完全的暢通,呼吸所用的力氣就會變小,呼吸又會回到正常的狀態,病人又可以再次入睡。入睡後同樣的情形又會反覆一再發生:呼吸通道變窄→用力呼吸→大腦被吵醒→呼吸道完全的暢通→再次入睡。像這樣會干擾睡眠的循環一個晚上可以發生十幾次甚至數百次。由於大部份每一次呼吸被阻斷及大腦被吵醒的時間都很短暫,所以病人第二天醒來都不記得有發生過這些事,只覺得睡眠不足,沒有飽足感,甚至有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之症狀。當您有打鼾合併呼吸被中斷、經常從睡眠中醒來、白天很想睡覺等相關症狀時,幾乎可以證明罹患了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編輯] 睡眠中止症的診斷
若醫師懷疑您有睡眠與呼吸方面障礙,就會幫您安排作一個"夜間多層次睡眠呼吸生理檢查",其檢查項目包括:腦波(EEG)、眼電波(EOG)、肌電波(EMG) 、心電圖(EKG)、呼吸的氣流(AIR FLOW)、呼吸的胸腹運動(CHEST&Abdominal wall effort)、鼾聲(SNORE)、睡覺姿勢、血中氧濃度(O2 Saturation)、及吐氣末二氧化碳分壓(EtCO2)等。再經由專業人員判讀後,即可了解有無睡眠呼吸障礙問題。
--Su 2008年12月19日 (五) 09:00 (C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