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跡天涯背包客 - 義瑞法自由行

出自KMU Wiki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編輯] 浪跡天涯背包客 - 義瑞法自由行

[編輯] 緣起

還記得去年底幾個同學相約 2008 考完國考的暑假要一同出國闖闖,從那時起大家便會在課餘時間一同討論旅程的規劃和要如何才能玩的盡興玩的值回票價。

下學期剛好碰上教學卓越計畫的執行,便擦出了讀書會的火花。既然要出國自助旅行,何不集眾人之力對那些國家做更深入的認識與探索呢?我們想。於是從書籍的採買到一同觀賞影片,每一次的討論都讓我們更嚮往出發的那天,也讓我們透過觀察認識別的國家進一步思考自己土生土長的台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或許多年後當同學們都各自為生活所奔忙,偶爾想起這段不為考試、不為其他目的,只因為內心對寬闊自由的渴望而成立的讀書會,都會慶幸自己在大學最精華的年歲中曾經這樣為一件事情而執著瘋狂,相信這種美好經驗的累積,都將深刻的映照在我們青春的臉龐。

[編輯] 會議紀錄

時間:2008/04/08 10:10 ~ 12:00
地點:CS203 教室
與會成員:陳正翰 李依亭 劉文智 黃冠穎 林漢琛
紀錄:討論讀書會成立的相關事項和申請的方式,並初步分配相關國家的資料書籍收集,決定分頭從網路書店和實體書店同時進行相關書籍的選擇。

時間:2008/04/13 15:00 ~ 17:50
地點:A1 教室
與會成員:陳正翰 李依亭 劉文智 黃冠穎 林漢琛
紀錄:報告個人對相關國家初步旅遊的規劃構想及有興趣購買之書籍清單,書籍方向大致分為國家總覽及交通美食兩大類,並且應異於一般市售的旅遊書籍(遊記、條列式的瑣碎資訊),必須對民情風俗、歷史發展多有著墨。最後也決定了閱讀書籍的先後順序。

時間:2008/04/25 10:10 ~ 15:00
地點:E21 教室
與會人員:陳正翰 李依亭 劉文智 黃冠穎 林漢琛
紀錄:分享關於《學義大利人過生活》這本書的閱讀心得,並交換對於義大利人生活態度的看法,也他們討論和台灣人價值觀的異同,最後確定旅遊行程及分配住宿訂房的工作。

時間:2008/05/08 12:00 ~ 15:00
地點:CS203 教室
與會成員:陳正翰 李依亭 劉文智 黃冠穎 林漢琛
紀錄:分享關於《巴黎味,Le gout de Paris》、《巴黎散步道20選》的閱讀心得,並從法國國家的分區各別去了解其組成人種及對文化風俗造成的影響,另外更探討法國國家工業的特色和民俗性,也分享對於法國對世界藝術貢獻觀點的分享。最後也因為對於法國進一步的暸野,我們也對法國的旅遊行程做了修改。

時間:2008/05/16 12:00 ~ 15:00
地點:CS203 教室
與會成員:陳正翰 李依亭 劉文智 黃冠穎 林漢琛
紀錄:分享關於《瑞士/JTB》、《私旅行in瑞士》的閱讀心得,並探討瑞士發展精密工業的歷史背景和其獨特的政治地位為其帶來的益處,另外也討論瑞士觀光產業的經營和主要鐵路線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最後檢視瑞士和台灣的相異相同處,提出值得台灣參考學習的方向和目標。

時間:2008/05/28 12:00 ~ 17:00
地點:CS203 教室
與會成員:陳正翰 李依亭 劉文智 黃冠穎 林漢琛
紀錄:首先觀賞由 Discovery 製撥的《城市旅行家-巴黎》和《城市旅行家-羅馬》DVD,接著便對整份讀書會的成果呈現做最後的確認和討論,同時統整幾次討論下來的資料,每個人也都發表了對於瑞士、法國、義大利行程的看法和期待。

[編輯] 義大利

[編輯] 簡介

義大利是由靴型的亞平寧半島(由阿爾卑斯往地中海延伸)、兩座位於地中海的西西里島、薩丁尼亞島等約70座島嶼所構成,半島中央有亞平寧山脈縱貫其間。其境內還有兩個袖珍國——聖馬利諾和梵蒂岡。面積約301,268平方公里,人口數約為5817萬人,公用語言為義大利語,除了地中海人種的義大利裔之外,還有德裔、法裔、瑞裔等少數人種,90%以上是天主教徒。羅馬為其首都。工業、農業及觀光為主要產業,盛產葡萄酒、乳酪,擁有世界首屈一指的歷史文化遺產,以及迷人的自然風光,有「美麗的國度」(義大利文:Belpaese)之稱。

[編輯] 歷史

  • 由羅馬市國邁入都市國家時代

歷經王政、共和制,在西元前27年進入帝政繁榮一時的羅馬也在395年分裂為東西。476年西羅馬市國滅亡後的義大利,前後遭東哥德族、東羅馬帝國、蘭哥巴特族統治,962年後被列入神聖羅馬帝國的版圖。此時威尼斯因擴張地中海貿帽而逐漸壯大,熱那亞、比薩也加入其中,在支援十字軍獲得龐大財富之後,內陸的米蘭、西那、翡冷翠等商業都市也跟著蓬勃發展。各都市在11世紀後葉獲得自治權形成自治都市,進而發展為都市國家。另一方面,驅逐東羅馬市國被伊斯蘭教徒統治的南義於12世紀遭諾曼人入侵,創建橫跟半島南部和西西里島的兩西西利亞王國。

  • 維托.艾曼紐二世統一義大利

從15世紀末葉開始被法國、西班牙擺佈長達2世紀的義大利,於1815年落入奧地利手中,爾後在自由主義、民族主義高漲下,爆發碳燒鵠革命。溫和派自由黨與青年義大利黨等激進派的革命活動遍及全義大利。1850年代,溫和派的薩丁尼亞王國成為義大利統一運動中心後,維托.艾曼紐二世向奧地利宣戰,並合併義大利中部。其間激進派的加里波的占領西西里島、拿波里,並將之獻給國王。其後更合併威尼斯、並占領法國撤軍後的羅馬。義大利完成統一,於1871年定都羅馬。

  • 墨索里尼時代至戰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獲勝但卻深陷戰後景氣低迷的義大利,1922年由墨索里尼掌權。意圖對外擴張的墨索里尼與日、德二國結盟邁向第二次世界大戰;隨著接二連三的戰敗,於1943年被推翻政權,義大利無條件投降。登陸西西里島的聯軍於1944年解放羅馬。1945年墨索里尼被槍殺,同年4月米蘭、杜林被解放,大戰就此告一段落。率先被聯軍解放的羅馬以南的南義,以及由反抗軍憑藉自身力量解放的北義,造成義大利日後南北結構的顯著差異。

[編輯] 主要城市簡介

自稱「長靴」的義大利半島,在1870年統一之前,各地獨自孕育了獨特的文化背景,每個城鎮都以獨樹一格的風貌迎接旅者的到來。

[編輯] 羅馬

昔日羅馬市國中心的「永恆之都」,現今仍為義大利首都。饒富世界遺產、歷史觀光景點如圓形兢技場、許願池、萬神殿、納佛耶廣場、西班牙廣場,還有世界最小的國家-- --梵蒂岡及其著名的梵諦岡博物館,珍藏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等大師鉅作。近郊還有亞西西等充滿中世紀風情的古老城鎮。

[編輯] 翡冷翠

又名佛羅倫斯,百花盛開之意,可見葡萄園漫佈在和緩起伏的山坡,盡頭是一片遼闊的柏樹、橄欖樹林,為義大利中部的中心都市,梅第奇家族引領此「藝術之都」於文藝復興時期綻放光芒。周邊的比薩與西那,以比薩斜塔及康波廣場吸引無數觀光客一探奇景。

[編輯] 威尼斯

位居亞德里亞海、一度席捲世界的海洋國家威尼斯共和國,承繼了昔日繁榮的遺產並保有無數文化資產。此地也是北義的對外門戶,充滿著國際氣氛和活力,著名的嘉年華會與威尼斯影展,讓「水都」成為文人薈萃之處,而帶著翅膀的獅子守護著聖馬可地區。乘著鳳尾船「貢多拉」,於四通八達的蜿蜒水路穿梭自如,將水色風光一覽無遺,快意無比!

[編輯] 米蘭

以時尚服飾聞名全球,許多服裝設計師在此流行前哨站嶄露頭角,週邊工業、農業、酪農業也很發達,為義大利產業最為富饒之地。米蘭大教堂氣勢磅礡地坐落於「時尚之都」,為義大利的經濟中心添增一番藝術風情。

[編輯] 美食

義大利素有「麵食王國」之稱,菜色豐富多元,境內各地的特色料理也讓饕客食指大動。以下介紹義大利各式餐廳中常見的菜色。

[編輯] 餐廳菜單

  1. 開胃菜Antipasto:有蔬菜、海鮮、生火腿等各式菜色的開胃菜,是一頓餐的重要開始。
    • 代表料理:
    1. 哈蜜瓜夾生火腿Prosciutto crudo con melone:帕爾瑪與桑達尼艾雷為義大利兩大高級生火腿產地。
    2. 莫札雷拉乳酪Mozzarella di bufala:以南義特產的水牛鮮乳製成膨狀乳酪,可搭配生火腿或直接生吃。
    3. 醃漬朝鮮薊Carciofo alla romana:羅馬風味的名菜,亦可油炸食用。
    4. 威尼斯式墨魚配玉米糕Sepppie nere alla veneziana con la polenta:北義常見菜色。
  2. 第一道菜Primo Piatto:包括麵食、湯、燉菜飯(米類料理)。
    • 代表料理:
    • 麵食Pasta:
    1. 蕃茄義大利麵Spaghetti al pomodoro:最簡單卻也最具代表性的一道菜,由此評斷餐廳的水準。
    2. 墨魚汁義大利麵Spaghetti neri con le seppie:帶有淡淡甜味的清淡料理,以墨魚汁烹調的料理為威尼斯名菜。
    3. 辛辣筆尖麵Penne all Arrabbiata:羅馬名菜之一,採用筆狀通心麵拌上辣椒的辛辣,略帶澀味的白酒更能托顯其美味。
    4. 義式麵餃Ravioli:類似中式水餃,內餡可包內醬或利可達乾酪,份量飽滿為其特色。
    5. 青豆蝴蝶麵Farfalle con piselli:狀如蝴蝶的Farfalle加上春天風味的青豆,品嘗的同時彷彿也看到蝴蝶在草原上漫舞。為托斯卡尼特色料理。
    6. 千層麵Lasagna:極具羅馬風味的一道菜,即大家耳熟能詳的義大利千層麵。
    7. 乾酪麵疙瘩Gnocchi al parmigiano:將水煮馬鈴薯磨碎作成的麵疙瘩,加上薩爾維亞草的奶油醬與帕米加諾乾酪。
    • 湯類Zuppa:
    1. 蔬菜湯Zuppa di verdura:義大利家常菜。電影《料理鼠王》當中讓美食評論家念念不忘的那道菜!
    2. 番茄粥Pappa al pomodoro:番茄醬加麵包燉煮,最典型的托斯卡尼料理,份量十足,有人戲稱為「麵包粥」。
    • 燴飯Risotto:
    1. 海鮮燴飯Risotto alla pescatora:加入貽貝、鮮蝦等當日素材的燴飯,充滿漁夫風味的一道菜。
    2. 米蘭式燴飯Risotto alla Milanese al salto:以濃湯燉煮後加上番紅花調味,為米蘭的傳統米類料理。
  3. 第二道菜Secondo Piatto:相當於主菜,大致上可分為魚類及肉類,除了傳統料理,各餐廳也有推出當日推薦菜(Piatti del Giorno)。
    • 代表料理
    • 魚類
    1. 海鮮雜燴湯Acquapazza:刺山柑、番茄乾、鯷魚加入蛤仔等海鮮濃縮汁與水燉煮,為南義的傳統海鮮烹調法。
      • 烤爐魚Branzino alla griglia:以簡單烘烤烘托出魚本身的鮮度,相當通俗的海鮮料理法。
    2. 炸螃蟹Moleche fritte:將剛脫皮的螃蟹整隻油炸,可連殼帶肉吞下肚,為威尼斯春、秋的季節料理。
    • 肉類
    1. 翡冷翠燉牛肚Trippa alla fiorentina:番茄搭配燉得軟嫰的牛肚,是翡冷翠最具代表性的大眾化料理。
    2. 米蘭炸肉排Cotoletta alla milanese:油炸小牛肉薄片,米蘭代表性料理。
    3. 香煎小牛肉Abbacchio alla cacciatora:以迷迭香、大蒜、鯷魚調味的嫰煎小羊肉,最後淋上酒醋,在羅馬不可錯過的一道菜。
    4. 羅馬香煎小菲力牛排Saltimbocca alla romana:在小菲力牛上面放生火腿和薩爾維亞草嫩普,「Saltimbocca」意指好吃而不停往嘴巴裡送。
    5. 香燉牛尾Coda alla vaccinara:以番茄醬、葡萄乾、松子、芹菜燉煮牛尾,羅馬最熱門的第二道菜。
  4. 配菜Contorno/沙拉Insalata:可為主菜提味的蔬菜料理。
    • 代表料理
    1. 烤洋芋Patale aroosto:最具代表性的菜色,灑上迷迭香、大蒜來促進食慾,適合搭配肉類料理。
    2. 大豆料理Fagioli:在托斯卡尼相當普及,可作為翡冷翠牛排的配菜。
    3. 苦菜拌乾酪沙拉Insalata di rucola e parmigiano:在番茄上舖滿苦菜,再放上魯可拉與帕米加諾乾酪切片,口感層次多變。
  5. 披薩Pizza:可分薄皮與厚皮,薄皮為羅馬式披薩。
    • 代表料理
    1. 瑪格麗特披薩Margheritta:為向薩佛伊家族的瑪格麗特公主表示敬意,做出此道以王室旗幟的綠(羅勒)、白(水牛的莫札雷拉乾酪)、紅(番茄)的披薩。為拿波里風味披薩的代表。
    2. 海鮮披薩Marinara:以番茄醬和生番茄為餡料,可吃出南義番茄的多汁與濃郁口感。
    3. 什錦披薩Capricciosa:源自羅馬,餡料豐富,如同意指「反覆無常」的菜名。
    4. 四季披薩Quattro stagioni:將麵餅四等分,依各家喜好放上不同的餡料。
    5. 什錦披薩包(盒)Calzone:包餡的披薩,相當於將披薩對折成盒狀。
  6. 甜點Dolce:餐後以甜點、咖啡收尾。有蛋糕、冰淇淋、水果可選擇。飯後咖啡通常點濃縮咖啡Espresso而不是卡布奇諾Cappuccino。
    • 代表料理
    1. 鮮乳酪Panna cotta:直譯為烤鮮奶油蛋糕,搭配多種水果食用,口感滑順。
    2. 提拉米蘇Tiramisu:揚名全球的提拉米蘇,相信很多人對它並不陌生,由馬斯卡爾波尼乳酪加上細密柔軟的海綿蛋糕,摻入大量咖啡粉與巧克力,入口即化的香醇口感,令人著迷。
    3. 威尼斯特製蛋黃甜點Docle di venezia con zabaione:蛋黃加京糖和馬爾沙拉酒燉煮,再加上濃稠的甜奶油,通常沾餅乾食用。
    4. 咖啡冰淇淋Affogato:淋上濃縮咖啡,再滴幾滴桑布卡或阿瑪羅甜酒的冰淇淋。
    5. 杏仁餅配甜酒Biscotti di prato e vinsanto:托斯卡尼特有的杏仁餅,沾文桑特酒食用。
    6. 蜜餞果子冰淇淋Cassata:受阿拉伯人影響、西西里島的傳統點心,本為復活節不可或缺的糕點。

[編輯] 小酒館與咖啡館Bar & Caffè

從一大早營業到晚上的小酒館是平民百姓的社交場所,義式咖啡聞名全球。

  • 飲料Bevanda
    • 濃縮咖啡Espresso:香濃帶苦味的飯後酒,可舒緩胃部有助消化。
    • 卡布奇諾Cappuccino:濃縮咖啡加上牛奶及奶泡,常見於早餐。
    • 康帕那Caffè con panna:濃縮咖啡加上鮮奶油。
    • 摩洛哥咖啡Caffè marocchino:濃縮咖啡加牛奶與可可亞。
    • 榭凱拉特Caffè Shekarato:冰鎮且搖晃過的濃縮咖啡。
    • 污點咖啡Caffè macchiato:濃縮咖啡加少量溫牛奶。
    • 巧克拉塔.康帕那Chioccolata con panna:香甜的可可亞加鮮奶油。
    • 茶Te/Tisanna
    • 果汁Spremuta d’arancia:以紅色果肉榨出的鮮果汁,順口不酸澀。
  • 麵包&蛋糕Pane e Dolce:
    • 帕尼諾Panino:義大利三明治(複數為帕尼尼Panini)。
    • 特拉梅奇諾Tramezzino:士司麵包夾餡,就是台灣常見的三明治。
    • 科爾尼特Cornetto:夾可子醬、巧克力的可頌,小酒館必備的早餐麵包。
    • 佛卡查Foccacia:以披薩麵糰烘烤的麵包。
    • 斯佛利亞特雷Sfogliatelle:餡餅皮包利可達乾酪、糖漬水果烘烤的蛋糕。
    • 巴巴Babà:將海綿蛋糕浸泡在蘭姆酒裡。

[編輯] 冰淇淋Gelato

天氣太熱?那就走進Gelateria來客Gelato吧!觀光景點隨處可見的冰淇淋攤位或是冰淇淋專賣店,提供低脂、口味多樣的義式冰淇淋,不啻為清涼解渴的消暑聖品。

  • 名店
    • Giolitti:位於羅馬萬神殿附近的百年歷史老店。
    • Vivoli:位於翡冷翠,多達35種口味的冰淇淋任君挑選。
  • 口味
Crèma Cioccolato Pistacchio Yogurt Fragola Arancia Pèsca
純香草 巧克力 開心果 優格 草莓 橘子 水蜜桃


[編輯] 瑞士

[編輯] 簡介

瑞士是一個位在西歐,土地面積為4,1285平方公里的國家,首都位於瑞士西北方的伯恩(Berne),其經濟重鎮為蘇黎世(Zürich)和日內瓦(Geneva),紅十字會總部、世界貿易組織組總部目前都設立在日內瓦。瑞士現今的人口數約759萬人,人均國民生產總值(DDP nominal)為56711美元,世界排名第七,是個富裕、生活水平高及經濟發達的國家。

[編輯] 歷史

今日瑞士建國的基礎乃立於西元1291年8月1日,烏理(Uri)、施維茨(Schwyz)及恩特瓦爾登(Unterwaldent)三個州(cantons)締結同盟,隨後陸續有許多州併入瑞士,直到1979侏羅(Jura)的加入,共有23州構成現今的瑞士。

瑞士(Switzerland)乃瑞士聯邦(Swiss Confederation)的簡稱,而瑞士聯邦的建立又可回推到1939年瑞士境內一場小規模的Civil war。這場戰爭主要源自於天主教徒和瑞士其他大多數州間的場戰爭,這場戰爭維期不到1個月,死傷也不超過100人。不過這場戰爭卻讓瑞士人民開始體會到是團結力抗周圍強鄰的時候,因此才於1948年9月12日公佈瑞士聯邦聯邦憲法,成立瑞士聯邦,將國防、貿易、和法律歸由聯邦政府掌管,其他部分則保留給各州政府;後來這部1948年公佈的憲法,經過1966年部份修改及1974的全面翻修,1990年代第二度全面翻修,才成為現今瑞士聯邦憲法的基礎。

[編輯] 城鎮簡介

[編輯] 蘇黎世(Zürich)

蘇黎世州的首府。蘇黎世是瑞士主要的商業和文化中心(瑞士的政治中心和首都在伯爾尼),而且被普遍地認為是全球城市之一。蘇黎世是瑞士銀行業的代表城市,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瑞士聯合銀行、瑞士信貸銀行和許多私人銀行都將總部設在蘇黎世。蘇黎世國際機場是瑞士全國最大的機場。國際足球聯合會總部也設在蘇黎世。蘇黎世還是1916年出現的達達主義的發源地。根據2006年和2007年的部分調查顯示,蘇黎世在這兩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高據全球首位,是全世界基本生活條件最好的城市。

[編輯] 日內瓦(Geneva)

位於瑞士西南部的日內瓦,和蘇黎世不個據一方,不僅是瑞士的第二大城,也是瑞士西部的重鎮,和蘇黎世的商業氣息相比起來這裡更增添了國際風味。雖僅有18萬人口,然而日內瓦卻是聯合國歐洲總部及紅十字會總會的所在地,市內還有許多國際組織,小小一座城市,卻掌管著全球人類的福利,儼然成唯一個小小的聯合國。

[編輯] 伯恩(Bern)

位於瑞士西半部領土中央偏北之處,僅次於蘇黎世和日內瓦的第三大城,是伯恩州首府,亦是該國首都。其舊城區今日已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核定的世界遺產。

[編輯] 盧加諾(Lugano)

集提奇諾州(Ticino)最的大的城市,瑞士第三大經濟重鎮兩大地位於一身,盧加諾仍擁有一般都會難得一見的風光;座落於盧加諾河畔,盧加諾將悠閒爛漫的南國氣氛與忙碌的時髦的都市采風融合的恰到好處。

[編輯] 聖莫里茲(St. Moritz)

聖莫里茲是個昂貴出名的山城,名流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中期,當時這裡就已發展成歐洲人冬季度假的場所,同時也是全瑞士最早有旅遊局的城鎮;最令人稱羨之處,則是這裡是全瑞士唯一舉辦過冬季奧運會的城市,同時也是阿爾卑斯滑雪世界錦標賽的舉辦地。

[編輯] 策馬特(Zermatt)

屬於「阿爾卑斯山精華區」(The best of the Alps)聯盟成員之一的策馬特,海拔1620公尺,周圍聳立著超過38做超過4000公尺的山峰,儘管如此,沒有一座山峰能與群山之王(King of the Mountains)的「馬特洪峰」相比,而想要眺望馬特洪峰,最佳視野就非策馬特莫屬了。

[編輯] 交通

瑞士的交通系統十分發達,以火車、巴士和輪船形成班次頻密、四通八達,總長獨超過5000km的公共交通網絡。除此之外,瑞士公共交通系統的時刻表更是以毫不差著稱。以下簡單介紹幾條著名的交通路線:

  1. 冰河快車(Glacier Express)
    1. 路線:(東→西) 策馬特(Zermatt)> 維斯比(Visp)> 布理格(Brig)> 安德馬特(Andermatt) > 迪森蒂斯(Disentis)> 庫爾(Chur)> 達沃斯(Davos)> 聖莫里茲(St. Moritz)
    2. 這條270公里長,車程卻要花上八小時,號稱是「全世界最慢的快車」,途經291座橋樑、91條隧道,從東向西行,沿著馬特菲斯帕河及斷涯絕壁夾繞的溪谷往下行,可以看到窗邊景色從溪谷轉為壯麗的阿爾卑斯山景。
  2. 黃金快線(GoldenPass Line)
    1. 路線:(西北→東南) 琉森(Lucerne)> 因特拉肯(Interlaken)> 滋懐斯文(Zweisimmen)> 蒙特勒(Montreux)
    2. 這是一趟連接瑞士中部和列馬湖(Lea Léman)的火車旅程。從歷史悠久的琉森出發,沿途可以看到以鮮花裝飾為主的古老小木屋,來到因特拉肯可以眺望高達4158公尺高的少女峰。接著來到蒙特勒,放眼盡是一片葡萄園和農莊,最後便到了湖光閃閃列馬湖。
  3. 棕櫚快車(Palm Express)
    1. 路線:(東→西) 聖莫里茲(St. Moritz)> 盧加諾(Lugano)
    2. 這趟瑞士遊政巴士確實妙不可言,從香檳氣候的聖莫里茲,往西南接著經過熱情切的瓦勒布雷加尼亞(Val Bregaglia)及波光粼粼的甘母湖(Lake Como),最後到瑞士和義大利邊境界上盧加諾。

[編輯] 經濟產業

瑞士著名的產業為金融業(銀行、保險)和精密機械工業(鐘錶、光學器械)

[編輯] 鐘錶

以Swatch集團旗下的鐘錶為例,寶璣(Breguet)、保鉑(La Brassus)、浪琴(Longines)、天梭(Tissot)和Swatch…等,都是非常耳熟能詳的品牌,更不用說世界十大名錶 中,除了卡地亞(Cartier)外的另九支名錶:愛彼(Audemars Piguet)、勃朗派埃(Blancpain)、蕭邦 (Chapard)、崑崙(Corum)、芝柏(Girard Perregaux)、萬國(IWC)、積家(Jaeger leCoultre)、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伯爵 (Piaget)、勞力士(Rolex)、雅典(Ulysse Nardin)、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和先前提到的寶璣(Breguet)都來自瑞士,理所當然富有「鐘錶王國」的美名。

[編輯] 私人銀行

看過《達文西密碼》的人,對於瑞士充滿神秘感的私人銀行絕對不陌生,小說中提到的蘇黎世托存銀行在財物保密的絕妙處,主要歸功於瑞士銀行長期處到「銀行保密義務」下,而「數字帳戶」正是瑞士私人銀行嚴守保密義務的象徵。「數字帳戶」是指:除了銀行的主管和該客戶的承辦人員知道戶頭的持有者為誰外,其他末端的銀行人員都不知道該戶頭的持有者是誰,這種以數字作為帳戶名稱的方式即為「數字帳戶」。在《達文西密碼》裡提到,許多各國不法的藝術品會藏匿在瑞士的銀行內,其他國家政府要求提供帳戶內容,瑞士的私人銀行都置之不理,長年下來「銀行保密義務」已成為瑞士最具利益的外銷項目。不過近年來瑞士的銀行保密義務為了擺脫「罪惡溫床」的惡名,也訂出了一些例外條例,像是恐怖份子的資金、毒品交易的資金、政治人物的不當斂財等「犯罪資金」,銀行倒可以提供相關訊息給該國政府;另外瑞士2003年修定的文化財產新法,也將贓貨(藝術品)的追討歸還年限,從原本的5年延長至與其他國家相同的30年。

儘管如此瑞士的銀行保密義務仍讓歐洲各國政府恨得牙癢癢地,這主要是因為逃漏稅在瑞士並不夠成刑法案件,因此假如瑞士國民確實有逃稅行為,只要將之視為程序疏失處理,並追徵課稅即可,因此這樣的法律也適用於在瑞士的外國人,因此假若外籍人士沒有申報瑞士戶頭的款項給該國政府,瑞士也不會知會其稅務機關此事。因此歐洲許多富豪都把資金轉移到瑞士的銀行,像是昔日F1法拉利冠軍車手麥克舒馬克,也將其大半財富存在瑞士的銀行,引來德國財務機關無法像他課稅,也只能悻悻然地公開斥責麥克舒馬克對國家不忠了事。

從歷史上看來,瑞士是一個中立國家,很多瑞士人認為銀行保密原則正是瑞士經濟繁榮的基石,這一原則讓瑞士在全球金融業務的競爭當中立於不敗之地。此外,金融業在瑞士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例高達10%,金融業提供的就業機會佔到瑞士全部就業機會的6%,由此可見金融業對於瑞士經濟上的重要性。

[編輯] 法國

[編輯] 巴黎

[編輯] 簡介

起源於西元前兩百年,經二千多年的發展至今面積105平方公里,人口二百多萬,市區分成二十個行政區。由西提鳥(ILE CITE)為中心,順時鐘方向向外成螺璇形劃分。巴黎是歐洲文與藝術的中心,文化、美術、傳統完全融合在一起,更是一座充滿歡愉氣氛的不夜城。巴黎市街的吸引力,在於到處有林蔭大道。它不愧為時尚的發源地,銷售香水以及化粧品的商店特別多,尤其露天咖啡座更是巴黎引人入勝的特色。從貫穿凱旋門舊市區中心的香榭麗舍大道,經過協和廣場,到巴斯底廣場為止,大道的兩旁是巴黎的心臟,幾乎所有的名勝都集中在此。商業、經濟、遊樂中心在歌劇大道、拉培路、聖恩諾郊區路、利佛里路一帶,領導世界流行風尚的時裝店、珠寶店林立,旅行社與航空公司也集中在此。從瑪德雷納大教堂前面通到歌劇院的瑪德雷納大街,是巴黎的繁華區,各類商店、旅館、劇場、百貨公司可以說是櫛比鱗次。在塞納河西岸,與布洛尼森林之間的區域,是巴黎高級上流的住宅區,背後的蒙馬特山頂上有聖心教堂,是巴黎名勝之一。塞納河南岸是大學區, 以拉丁區為中心,處處充滿學術文化氣息。此外南岸還有盧森堡公園、愛菲爾鐵塔,還有許多公園、博物館和古蹟。

[編輯] 景點介紹

  • 歌劇院區
    1. 和平咖啡店
      • 走過繁華滄桑145年的咖啡店
    2. 加尼葉歌劇院
      • 巴黎歌劇院是歐洲最大的歌劇院,也可能是世界最大的,可容納二千多位觀眾。西元1860年破土,並於1875年落成,由建築師卡賀涅(Ch.Garnier)設計,他集合拿破崙三世之前所有的建築式樣,完成一種折衷後典型的第二帝國式建築物。目前歌劇院還包括芭蕾舞學校和一座圖書館。
    3. 瑪德蓮教堂
      • 瑪德蘭教堂以其特殊的外型和地利,成為巴黎名勝之一。當初是為了慶祝拿破崙軍隊凱旋勝利建造的;仿古典希臘神殿之風格打造。特色為其52根柯林斯圓柱,以及教堂內的雕像與浮雕圖。
    4. 大皇宮
      • 宏偉壯觀的大皇宮是由名建築師德格拉那及盧偉兩人聯手所建,是1900年以來巴黎最龐大的建築物,正面長240公尺、高43公尺;正面及左右大門口頂上聳立雄偉巨型飛馬戰車大雕像,是法國名雕塑家黑悉蓬精采傑作,如畫龍點眼般更華麗壯觀。寬廣的大空間是巴黎各式各樣國際及法國工商展覽場地(從電器、書展、樂器展、古董至大小藝術沙龍及國際藝術博覽會等,成為巴黎都會最重要的工商業及藝文櫥窗。
    5. 小皇宮
      • 巴黎大小皇宮就像姊妹宮一樣互相面對著,與大皇宮相比下顯的精巧玲瓏,宛若珠寶盒的小皇宮是由名建築師查理 吉羅(Charles Girault)所建,是1900年萬國博覽會的展覽場,1901年法國政府將這棟建築物送給巴黎市政府,從此小皇宮就成為巴黎市政府的美術宮殿。
  • 巴黎郊區
    1. 凡爾賽宮
      • 十七世紀時當時號稱太陽皇帝的路易十四,傾法蘭西全國的財富二十億法郎,耗費二十年的時光,建造了這座世界最豪華的宮殿。宮殿以右邊的內院為中心,有兩座廂房伸向南北,約長一千公尺。二樓面向西院部分是鐘廳,是凡爾賽條約簽訂的地方。它的南北兩廂排列著赫拉克來士廳、歷代帝后廳等,置身其間其富麗的裝飾,彷彿就在寶石盒內散步一般。又全球聞名的凡爾賽宮後花園約有100公頃大,氣派雄偉,極富造型之美。
  • 羅浮宮及周邊
    1. 協和廣場
      • 為歌頌法國路易十五世的光榮而蓋的這座面積8.4公畝的八角廣場;歷時20年於西元1775年完工。建築師是小加布利葉。西元1770年路易十六世的結婚慶典即在此舉行,新娘是瑪麗安東尼特,但沒想到十九年後,法國大革命在此響起展開,這對當時的新人也在這廣場上了斷頭台。大革命之時,協和廣場成為「屠宰場」,後來為了祈求和平的來臨,而改為「協和廣場」。西元1836年埃及送給法國一座來自如克梭神殿33世紀的古方尖牌,被置於廣場中心,兩邊各配設一噴泉,八座代表法國八大城市的雕像則置於八個角隅。欣賞協和廣場的最好角度是站在方尖碑的為置,東往羅浮宮看有小凱旋門、貝聿銘的金字塔,西向香榭麗舍大道則有大凱旋門。南北向則有馬德蘭教堂與國會相對峙。另外廣場上兩棟建築物一是海軍總部、一是克依昂旅館。
    2. 羅浮宮
      • 原本是法國國王菲力浦奧古斯特(Philippe Auguste),於西元1200年為防巴黎西塞而建的堡壘, 十四世紀時,查理五世將其改為皇宮,到法蘭西一世,下令拆掉堡壘改建成文藝復興式的皇宮。目前最古老部分是蓋於16世紀,現為正方形皇宮的西南兩翼以及濱河畫廊。十七世紀路易十三計畫將方形宮擴大四倍,路易則繼續完成方形宮並開設阿波羅廳。小凱旋門和北廊工程計畫始於拿破崙三世,才有今日的全貌。自西元1682 年,路易十四決定把皇宮遷至凡爾賁賽後,羅浮宮一度曾為當時的藝術家們分佔。法國大革命後於西元1793年改為博物館。收藏品達三十萬件。現在的羅浮宮包括博物館以及法國財政部。西元1988年大羅浮宮計畫完成時後兩者將遷移;並且在拿破崙正庭中,出現由中國建築師貝聿銘所設計的地下進口,外形為透明金字塔狀的入口建造完成,羅浮宮成為一個完整的博物館。目前其藏品包括:古東方、古埃及、古希臘和羅馬文物;雕刻、繪畫、素描及工藝品等七大部門。當然,世界各國來到這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的羅浮宮博物館,最重要的是為羅浮宮三寶:米羅的維納斯、勝利女神和蒙娜麗莎的微笑。這三寶都是世界上難得見的真品。
    3. 拉法葉百貨
      • 1896年創建以來,規模不斷擴增,現在有女士本館,家庭商場,男士館,以及各種美食。
  • 左岸文藝之旅
    1. 花神咖啡館
      • 1887年開始,百年來始終如一地堅持著昔日法式咖啡沙龍文化,在巴黎左岸奠定屹立不搖的定位。許多哲學家都曾是這裡的常客,例如卡謬,沙特,西蒙波娃寫下的存在主義,都是在這孕育而生的。
    2. 奧塞美術館
      • 奧塞美術館,是巴黎的近代藝術博物館,主要收藏從1848年到1914年之間的繪畫、雕塑、傢具和攝影作品。博物館位於塞納河左岸,和羅浮宮斜對。原來是建於1900年的火車站,是從巴黎到奧爾良鐵路的終點奧爾賽車站。1939年進入巴黎的鐵路取消,車站關閉。1978年被列為受保護的歷史建築,1986年改建成為博物館,將原來存放在盧浮宮的,在茹德葆博物館的,以及在蓬皮杜藝術中心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內的有關藏品全部集中到這裡展出。大廳中還保留著原來的車站大鐘。
  • 艾菲爾鐵塔及其周邊
    1. 艾菲爾鐵塔
      • 為了慶祝法國大革命百周年紀念和萬國博覽會,由艾菲爾設計,於西元1887年動工,西元1889年完成的鐵塔,已在1989年慶祝她的百周年紀念。本來塔底基地在西元1909年租期屆滿,後來決定在此設無線電信電話站,免除了被拆的命運。西元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設立於鐵塔上的越洋無線電話站,成功地聯繫大西洋兩岸。塔高初為300公尺,改為321公尺,分成三層,有特別設計的水壓式升降機可至塔頂。自從1987年起,由電腦控制的照明設備使得白天的『鐵塔』一到晚上就變成一座『玻璃』塔,在燈光照射下玲瓏剔透,成為夜巴黎的奇景之一。
    2. 巴黎傷兵院
      • 建於1671年,是法王路易14為收容退伍的傷殘士兵所下另興建的療養院。
  • 西堤島,聖母院
    1. 聖母院
      • 聖母院是法國歌德式教堂經典之作,1163年由法國皇家和民眾協力所蓋,至1345年完工。聖母院西邊的正面上有許多雕刻皆與聖經有關,如中間的正門的雕像,乃敘述『最後審判』, 其左是聖安娜,即聖母之母之事,其右則述聖母瑪麗亞的事蹟。第二層可看到28個以色列國王就是耶穌基督的祖先。第三層圓形玻璃窗前是聖母抱著聖嬰由兩位天使保護。另外,左右兩座雕像分別是亞當及夏娃,在西方被視為人類的祖先。最上面則是南北鐘樓離地69公尺高, 其內各有一口鐘,尤以南鐘樓內的鐘最有名,重13公噸,鐘垂500公斤,鐘聲清脆響亮。歌德式的建築特色之一,即採光以色彩玻璃為主,一進聖母院內即可看到五彩繽紛的玻璃窗。尤其是早堂上的南北窗,彩色玫瑰拼花玻璃最是美麗,其中北窗直徑13公尺,歷史已700年了。建築結構以拱、柱為主的歌德式教堂,不同於以牆為主的羅馬式教堂之處,乃在內部空間的擴大。聖母院長130公尺、寬48公尺、高35公尺,內部可容納九萬人。
    2. 龐畢度藝術文化中心
      • 由紅、青、綠等金屬管與玻璃組合而成的龐畢度中心,是美術、音樂、電影等所有現代藝術的綜合中心,內有大型圖書館和展覽中心。
  • 香榭麗舍大道
    1. 香榭麗舍大道
      • 從協和廣場至凱旋門全長1.8公里,栗樹和梧桐植於兩旁,是花都夜巴黎在夜的動脈裡,最炫目的大道。十六世紀時,此地原是一片沼澤,十七世紀始由勒諾特(Le Notre) 建築師整治規劃。1709命名為香榭麗舍,即希臘神化中的「樂園」。今天大道前部份仍保存應英國花園式的林間小道供行人散步;後半段往凱旋門的方向,則是商店林立,主要是咖啡館、展示場及電影院等。
    2. 凱旋門
      • 拿破崙一世為了表揚法軍的英勇,由建築師夏勒克昂(Chalgrin )設計,並於西元1806年動工,30年後完成今天的凱旋門,高50公尺寬45公尺。由凱旋門所在的圓型廣場向外延伸出12條大道呈星星光芒放射狀,所以又稱星星廣場;後來為紀念戴高樂將軍改名為戴高樂廣場。凱旋門是拿破崙輝煌歷史的表徵,門上所雕飾都是頌揚他的豐功偉業。


[編輯] 普羅旺斯

[編輯] 簡介

法國有則傳說,上帝完成了創造世界的工作後,手中尚存一寶石,祂在地球上選擇了一個地方放置這塊寶石,而這就是普羅旺斯。

普羅旺斯(Provence)是古羅馬的一個行省,現為法國東南部的一個地區,毗鄰地中海,和義大利接壤。從阿爾卑斯山經里昂南流的隆河(Rhone),在普羅旺斯附近分為兩大支流,然後注入地中海。
歷史上的普羅旺斯地域範圍變化很大,古羅馬時期普羅旺斯行省北至阿爾卑斯山,南抵庇里牛斯山脈,包括整個法國南部。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時,普羅旺斯成為5個行政省份之一。到了1960年代,法國 被重新劃分為22個大區,普羅旺斯屬於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

普羅旺斯境內有亞維儂(Avignon)、艾克斯(Aix-en-Provence)、尼姆斯(Nimes)、亞耳(Arles)等名城,並出產優質葡萄酒。此地區物產豐饒、陽光明媚、風景優美,從古希臘、古羅馬時代起就吸引著無數遊人,至今依然是旅遊勝地。

[編輯] 亞維儂(Avignon)

亞維儂的發展與教皇息息相關,1309年法國籍的教皇克里蒙五世(ClementV)將教皇的居所從羅馬梵蒂岡遷到亞維儂,此後,法皇和主教們在此建立起了強大的權力基礎,引起了當時歐洲各國的側目。1377年,在英國和德國的壓力之下,教皇的居所牽回梵蒂岡,沒想到法國的若干主教不服,另外推選出了反教皇(Anti-Papes),於亞維儂繼續行使教皇權,造成宗教大分裂,直到1417年才得以平息。此地一共出了七個教皇,兩個反教皇,也因此創造了亞維儂史上美麗的篇章。也在這裡遺留了許多當時華麗的教堂、皇宮、會所和城牆等。這些建築物也吸引了大量的藝術家、觀光客來此駐足、遊覽。

此外,此地最有名的亞維儂藝術節創始於西元1947年於每年的7月上旬至8月上旬,舉辦為期4週的街頭表演藝術活動。位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省的歷史古城亞維儂,14世紀時曾7度成為天主教世界的教皇駐蹕所,亞維儂如今則以每年7月所舉辦的亞維儂國際戲劇節聞名於世。

[編輯] 景點介紹
  1. 教皇宮(PalaisdesPapes)
    • 由教宗本篤(Benedict)十二世及克里蒙(Clement)六世下令興建,是中世紀最宏偉的城堡之一。自15世紀起,教皇宮成為教皇正副使節的宅邸,後來更成為了一座兵營,一直至1906年為止。教皇宮自此經多次修復,是研究14世紀建築及油畫不可多得的寶庫。
  2. 聖貝內澤橋(PontSaintBenezet)
    • 在1177至1185年間建造,位處羅納河堤,大大便利了當時的朝聖者及商人取道前往西班牙或意大利。聖貝內澤橋曾多次受戰火洗禮,亦經歷過羅納河的洪水侵害,修橋工作一直接連不斷,直至17世紀才告停止。原來的22個拱門現時僅存4個。橋上有一座聖尼古拉禮拜堂(ChapelleSt.Nicolas),是為了記念海員的守護聖者而建。「亞維農橋上」(Surlepontd'Avignon)一曲是19世紀中葉的作品,聞名於世。
  3. 城牆(TheRamparts)
    • 亞維農於1353至1370年期間建造城牆,是法國數個保留了完整城牆的城市之一。遊客可在城中蹓躂,發掘17、18世紀的華麗邸宅。在芸芸著名大宅中,面向教皇宮的OldMint以其意大利式別緻外牆聞名,而克里宏廣場(CrillonSquare)上的"LaComedie"劇院及「尚維拉之家」(LaMaisonJeanVilar)更是亞維農藝術節的場地。

[編輯] 艾克斯(Aix-en-Provence)

位於馬賽北方25公里的艾克斯,又被稱為「噴泉之都」和「普羅旺斯女王」。這座以法國梧桐樹大道聞名的城市,擁有不下100座的噴泉和無數個廣場。

艾克斯於西元前123年凱薩和奥古斯都時代,因為溫泉的資源而受到羅馬人的青睞,並將本地取名為AquaeSextiae(塞修斯之水),從12世紀起,艾克斯成為普羅旺斯的首府,15世紀時,安茹(Anjou)王朝的何尼國王(KingRene),從歐洲各地廣昭藝術家來此從事藝術創作。17、18世紀時,貴族爭相在此興建豪宅,這些豪宅多半是金黃色的石灰石為主體加上以鍛鐵作為裝飾的陽台,受到義大利巴洛克的影響極大。

法國大革命後,艾克斯失去了政治地位,卻搖身一變成為觀光聖地和國際學生城。19世紀時,此地出現了藝術文學雙傑,塞尚和左拉。20世紀時,匈牙利藝術家薩里也曾既居於此。

[編輯] 景點介紹
  1. 聖救主大教堂(CathedraleSaintSauveur)
    • 聖救主大教堂曾令晚年的塞尚流連不倦。大教堂結集了不同時代的元素,其中位於諾曼面牆的羅馬古壁歷史最為悠久。遊人萬勿錯過4至5世紀的洗禮堂及7至8世紀的迴廊。
  2. 大噴泉及米哈博林蔭大道(LaRotonde&CoursMirabeau)
    • 大噴泉建於1860年,是往亞維農(Avignon)、尼斯(Nice)及馬賽(Marseille)各大道的交通匯點,亦是米哈博林蔭大道(CoursMirabeau)的起點。米哈博林蔭大道在1651年啟用,與兩旁的樹木、噴泉及17、18世紀的房屋建築和諧共處,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遊人亦可欣賞堂皇高雅的白石屋建築以及各種華麗裝飾。
  3. 市政廳廣場(Placedel'HoteldeVille)
    • 周圍種滿法國梧桐樹的市政廳廣場,糅合了不同時代的建築元素,構成一幅完美的畫面。市政廳廣場建於1655至1670年,其中以意大利式的前牆及雕刻木門最具特色。木門通往內庭,遊客可沿此道拾級而上,走到「EtatsdeProvence」,欣賞梯間的MarechaldeVillars雕像。
  4. 格哈內博物館(MuseeGranet)
    • 博物館堪稱藏品最豐富的法國省級博物館,除美術館、考古學珍品、來自Entremont的凱爾特/力古利亞雕塑以外,還珍藏了10幅塞尚(Cezanne)的油畫作品。
  5. 掛毯博物館(MuseedesTapisseries)
    • 前身為大主教皇宮,館藏包括來自博偉(Beauvais)的大師Berain之著名掛毯作品,還有博偉另一名師Natoire一系列以唐吉訶德(DonQuichotte)生平為題的作品,以及LePrince的出色作品「JeuxRussiens」。其他展品尚有油畫及古董傢俱。
  6. 塞尚畫室(AtelierCezanne)
    • 塞尚畫室是著名的印象派代表畫家保羅‧塞尚(PaulCezanne)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埃克斯是塞尚的故鄉,從市區到近郊,有許多留有塞尚足跡的故居、畫室、家族遺產等建築物,在市區東邊還可眺望到經常出現在塞尚畫中的聖維克托瓦爾山(MountainSaintVictoire)。

[編輯] 尼姆斯(Nimes)

此處是意大利通往西班牙的要道,因此尼姆是法國保存最多古羅馬遺蹟的城市。早在公元121年就是意大利的殖民城市,公元四世紀和七世紀時,分別因為日耳曼人及撒拉遜人的入侵,使尼姆幾乎面臨瓦解的危機;而尼姆也因新教徒多出舊教徒許多,幾世紀以來宗教紛爭一直不斷。尼姆同時也以工商業發達而知名,生產地毯、絲絹及食品等,城市中雖然新舊建築交雜,但市容一點都不顯突兀。
「尼姆」這個字就是泉水精靈(Nemausus)的名字,沿市街而行,處處都可見到造型特殊的噴泉,讓整個城市充滿活潑的氣息。尼姆的羅馬競技場(Arenes)雖然面積比不上羅馬的競技場,但保存的情況非常好,因此顯得格外珍貴;四、七、八月時,還常在競技場舉行鬥牛。

由競技場往城北行,途中會經過一座希臘羅馬式的建築-MaisonCaree。有科林斯式的圓柱,形似雅典的帕德嫩神廟,每逢節慶時也會在這個廣場舉行慶典。尼姆最吸引人的遊點,便是城北郊的「泉之庭園」。這座美麗的庭園建於十八世紀,庭園內原留有古代劇場、神殿等遺跡,現多已殘破不堪。但庭園內綠蔭、噴泉處處,幽靜寧謐,仍是市民休憩的最佳去處;尤其沿階而上在Cavalier丘上,可以眺望尼姆城市全景,甚至附近小城的景色都清晰可見,是尼姆市區最迷人的角落。

[編輯] 景點介紹
  1. 競技場(LesArenes)
    • 鑑於西元一世紀,可以容納24000人,常133公尺、寬101公尺,規模稍遜於亞耳的競技場,但保存良好。這座競技場常常舉辦音樂會和鬥牛表演。
  2. 方形藝術館(Carre'd'Art)
    • 位於方形會堂的對面,由英國名建築師福斯特(NormanFoster)設計的複合式多媒體藝術館,玻璃與鋼鐵的線條簡潔俐落,與方形會堂互相呼應。內有市立圖書館和藝廊,從館內的咖啡廳LeCielduNimes可俯視神殿以及尼姆斯市容。
  3. 方形會堂(MaisonCarr'ee)
    • 位於PlacedelaMaisonCarr’ee的希臘風方形會堂,是法國保存最完好的羅馬神殿,建於西元1世紀,方形會堂的比例和諧,柯林斯式的石柱環繞著主廳,是古代的居民的主要活動中心。而美國總統湯瑪士傑佛遜造訪時,從這座會堂得到了靈感,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的里奇蒙蓋了一座一模一樣的州議會。


[編輯] 亞耳(Arles)

亞耳的歷史源遠流長,匯集建築、藝術的瑰寶,是普羅旺斯省的一大重城。
亞耳豐富的遺跡有很多饒富趣味之處可供發掘探索。考古學博物館內的羅馬雕塑、華麗不凡的聖托菲姆迴廊(CloitreSaintTrophime)、典雅卓爾的市政廳(HoteldeVille),又或是那裡的一眾當代藝術及攝影瑰寶,總教遊人難忘。16、17世紀的亞耳華宇大宅,散發濃濃的當地獨特建築風格,在市內隨處可見,與今時的城市建築交織一起,既教人回想起亞耳的昔日光煇,亦勾劃出這城市的未來藍圖。

亞耳的羅馬遺跡及羅馬式建築已獲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世界遺產」(WorldHeritage)名單。

[編輯] 景點介紹
  1. 羅馬圓形劇場(Amphitheatre)
    • 阿爾勒的圓形劇場矗立於Hauture山丘之上,在公元前10年已經落成。圓形劇場飾以大量美侖美奐的大理石裝飾,可容納10,000名觀眾。劇場的部份雕塑一直保存至今,包括奧古斯都(Augustus)及著名的阿爾勒維納斯女神雕像,(現已擺放在羅浮宮博物館(Louvre)內)。圓形劇場附近的房屋已於19世紀期間拆卸,而劇場現時則成為鬥牛表演的重要場地。
  2. 古羅馬劇院(LeTheatreAntique)
    • 建於公元前20至10年。有別於其他羅馬圓形劇場,這座建築矗立於山頂上,是古羅馬時代的娛樂勝地,在中世紀時則被用作石礦場,而時至今日又再成為娛樂勝地。
  3. 古物博物館(Museedel'ArlesAntique)
    • 展出阿爾勒自遠古時代到公元6世紀期間的文物。其中不得不提原來屬於圓形劇場內的奧古斯都雕像,以及公元初始的著名大理石棺遺物。館內並設有考古研究中心、古物修復中心及專科圖書館。
  4. 君士坦丁浴池(LesThermesdeConstantin)
    • 公元四世紀的公眾浴池,現時僅存暖氣間calaria部份。昔日,此等暖氣間亦充當運動室,很多時並設有圖書室。
  5. 梵谷紀念館(EspaceVanGogh)
    • 前身為St.Esprit醫院,於16世紀創辦。梵谷曾在這間醫院內接受治療。紀念館亦設有文化中心。遊客可在面向rueDulau的一面欣賞16世紀時所建造的大門。
  6. 聖托菲姆教堂(EgliseSaintTrophime)
    • 這座12世紀的羅馬式大教堂藏有許多雕塑,亦因其正面外牆繪述以最後審判為題的壁畫,而聞名於世。
  7. 聖托菲姆迴廊(CloitreSaintTrophime)
    • 建於12至14世紀。迴廊飾以華麗的羅馬式裝飾,是修士寢室通往大教堂的通道。


[編輯] 蔚藍海岸

普羅旺斯東南角地中海沿岸,從坎城一直到義大利邊界蒙頓的70公里海岸理維耶拉(Riviera),原本為一海港區,此地為著山頭城堡,人口稀少。18世紀起,開始有了許多來此度假的歐洲皇宮貴族。1887年,記者里耶吉(Stéphen Liégeard)提出「蔚藍海岸」(Côte d’Azur)這個名詞,從此法國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就以四季充足的陽光和乾淨湛藍的海水聞名,而蔚藍海岸之名,也就不脛而走。 第一次大戰結束後百廢待舉的歐陸,蔚藍海岸於1920~30年代間所湧來的度假人潮。19世紀末,這裡就是歐洲皇室成員的避寒勝地,到了20世紀,大眾媒體的傳播打開了蔚藍海岸的知名度,社交名流、政商人士、藝術家、設計師紛紛前來,到蔚藍海岸度假成了時髦的代名詞。

[編輯] 尼斯(Nice)

尼斯是蔚藍海岸的首府,這座在18世紀時充斥著英國和俄羅斯貴族的城市,現在已經被觀光客和來自各國的退休人士所佔領。由於交通方便,經濟型的住宿比比皆是,每到夏天,慕名來此的背包客也絡繹不絕。此外,天使灣(Baie des Anges)為其最為著名的港灣。

[編輯] 景點介紹
  1. 英國人散步大道(Promenade des Anglais)
    • 在天使灣旁的英國人散步大道。顧名思義,是因為17世紀,居住於此的英國貴族開始形成散步到舊城區的風氣,所以才有了這樣的路名;而俄國皇室、歐洲貴族與貴婦,也都曾漫步其間。如今,世紀更迭,觀光客身上的服飾雖然不再著華麗的服裝,但悠閒的心情,卻如出一轍。至於隔著棕櫚樹群的另一側,則是成排的飯店,每逢夏季時分,此地的熱鬧程度不輸海灘,度假氣氛之濃厚,可見一斑。
  2. 尼斯老城(Vieux Nice)
    • 位於美國堤岸和現代美術館之間,老城區道路蜿蜒狹窄,是尼斯的生活重心,也是蔚藍海岸多采多姿的一個地方。這裡還保存著18世紀的風格。廣場上有噴泉,家家戶戶的陽台上都種滿了小花,還有突出的鮮豔手繪遮雨棚。中央的羅薩提廣場(place Rossetti)上聳立著巴洛克式的聖黑帕薩特教堂(Cathe’drale de St-Re’parate)。
  3. 馬蒂斯美術館(Musée Matisse)
    • 馬蒂斯美術館(Musée Matisse)位於av.de Cimiez街口處,羅馬時代的競技場的公園中。 蔚藍海岸的陽光賦予了馬蒂斯靈感,他曾經在尼斯住了好幾年,別墅內收藏了素描、繪畫、銅器、織品、工藝品等。 「石榴靜物」、「花卉與水果」等尼斯的著名作品也收藏在這裡。
  4. 西米埃修道院(Monastere Notre Dame de Cimiez)
    • 這是尼斯最古老的教堂,矗立在西米耶區的最高點,旁邊有一座植滿玫瑰的花園,一畦畦的玫瑰像野火燎原一樣地盛開。花園的圍牆邊可以眺望尼斯的海景,沿著尼斯的斜坡上,獨棟獨院的別墅面海而立。據說,英國著名歌手艾爾頓強的黃色別墅就在山頂。西米埃修道院旁的西米耶可以看到羅馬古城的廢墟,內有大型浴場及圓形劇場遺跡,常常是夏日舉辦活動的場地,而赭紅色建築的馬蒂斯博物館即在左進。
  5. 夏卡爾美術館(Musee Chagall)
    • 出身俄國猶太裔的夏卡爾(Marc Chagall,1897~1985),在法國習畫,也在法國成名,全名「夏卡爾聖經使命」的博物館在1973年的7月7日夏卡爾生日開幕,因為這座博物館是他還在世的時候就成立的,因此完全依照畫家的概念所企劃。主展場是所呈現的主題是舊約聖經的前兩本書,創世紀和出埃及記。此外,博物館裡最令人讚嘆的,還包括一間音樂廳(auditorium),每扇玻璃所述說的是創世紀的故事,天使歌頌著上帝的光輝,窗外的陽光灑進音樂廳,色彩繽紛的夏卡爾圖畫也閃閃發亮。
  6. 珍梅德森大道(Av. Jean Medecin)
    • 這條寬闊的珍梅德森大道(Av. Jean Medecin)代表尼斯的新建築,兩旁均是銀行、辦公大樓與百貨商場,瑪西納廣場(Place Massena)是法國大型百貨公司拉法葉所經營,也是繼巴黎後的所開設的第二家公司。餐廳、紀念品店密集,下午時段還有許多街頭藝人在此出沒,廣場的盡頭就是蔚藍海岸,沿著蔚藍海岸的海濱往右邊走是英國人散步道(Promenade des Anglais),這是1830年,尼斯的英國僑民募款修建的步行道,現在這條八線大道長達5公里,藝廊、商店及豪華飯店分置於兩側。


[編輯] 艾茲(Eze)

位在地中海岸700公尺高斜坡上的艾茲,是蔚藍海岸最美麗的小鎮之一。中世紀時的艾茲,是著名的戰略要地,各國爭相搶之。在歷史上為摩爾人和土耳其人侵略的目標,中世紀的艾日屬於摩爾人(Moorish)所有,從1388年開始被薩瓦王室(House of Savoy)統治,並曾在1706年被路易十四(Louis XIV)攻破城池,城堡也因此被毀。 艾茲因為絕美的海岸線,成為地中海最受歡迎的度假小鎮,除了瑞典王子威廉(Prince William of Sweden)曾在艾茲長住過一段時間,另外一位在艾茲停留的名人則是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哲學家尼采在1883年來到艾茲,雖然只待了幾天,但他在84年和86年又來到艾茲好幾次,並在此地完成「查拉圖士特拉如是說」(Ainsi Parlait Zarathoustra)一書的第三部。據說當尼采待在艾茲的時候,他很喜歡在城內外散步,有時連續走上7~8個小時也不覺得累,舊城攀頂的一條小徑並因此更名為「尼采小徑」(Chemin de Nietzsche),從這裡可以眺望到尼采鍾愛的寬闊海景。 艾茲分為三層,最下面的是濱海艾茲(Eze-Sur-Mer),中間一曾是艾茲村(Eze-Village),頂端則是艾茲山口(Le COl d’Eze)。如今,陡峭的道路兩旁,盡是古董店,、藝廊、紀念品店等。

[編輯] 格拉斯(Grasse)

花卉和香水文明的城市格拉斯,曾是徐四金(Süskind)著名小說「香水」(Perfume)的故事背景。倚山傍海的格拉斯,溫和的氣候非常適合製作名貴香水的花卉生長,如玫瑰、茉莉和紫羅蘭,雖然後來法國香水工業轉以製造人造香味為主,花農數量大不如前,但格拉斯還是穩坐世界香水首都的寶座。 格拉斯香水工業的起源是皮革業。水源豐沛的葛拉斯,自12世紀起就一直是皮革業的重鎮,17世紀的時候,受到義大利及西班牙時尚的影響,研發出香水皮革及香味皮手套,使得皮革在貴族仕女間更受歡迎。到了18世紀,葛拉斯皮革業受到重稅的衝擊,經濟型態逐漸從皮革轉向香水,並為了和巴黎香水業競爭,葛拉斯的工廠將原料採集、製造、研發都採專業化經營,逐漸將葛拉斯的香水業推向高峰。其中,現今最著名的香水,乃為香奈兒5號(Chanel No.5)、克莉絲汀˙迪奧(Christian Dior)等。

[編輯] 景點介紹
  1. 芳香廣場(Place aux Aires)
    • 此為格拉斯最重要的地標,這座廣場原來是洗皮革的地方,廣場兩旁17世紀的拱廊內則是一家家的皮革店。現今皮革店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花果市場,與紀念品藝廊和咖啡廳。
  2. 香水噴泉(La Fontaine)
    • 主教宮附近的一座19世紀的噴泉,充分的說明了格拉斯的香水活動。噴泉的雕像中的女子左手有水流過,表示製革商人用水來洗皮革,女子的四周則被玫瑰、晚香玉、橘子樹、茉莉等香水花卉圍繞,右手持蛇杖,表示了香水與醫療上的關係,遠從希臘時代,花卉及曾被用來作為治療的藥方。
  3. 格拉斯國際香水博物館(Musée international de la Parfumerie)
    • 博物館是以一堵十四世紀的古堡圍牆為基礎建成的,由設計師弗雷德里克容(Frédéric Jung)設計完成的。因此,格拉斯香水博物館的面積比原先擴大了一倍,達到了3500平方米。香水博物館外面是花園和露天座椅區。另外,還有經過改建的豪宅,全新的臨時展覽廳、會議室、教學活動室、和朝向花園的咖啡屋等。格拉斯香水博物館由五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代表一個大洲和一些當代的專題內容:雅致和古典、魔力和動感、時尚小飾品和衛生等。這些專題內容均按照年代順序一一展示,最早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格拉斯香水博物館一共收藏了50000多件藏品,其中:有反映香水歷史、肥皂、粉底和化妝品歷史的、也有一些特殊藏品、工業技術藏品、以及用稀有材料(例如:大理石、搪瓷陶器、陶瓷原料等)製作的珍貴物件等……,不一而足。


[編輯] 安提布(Antibes)

安提布的名字來自於古文「Antipolis」,原是古希臘的貿易港,是全歐洲最老的海港之一,歷經了幾個世紀的增建,目前的規模主要歸功於17世紀時軍事工程師佛邦(Vauban)所建的主港口,而位在佛邦港的方堡(Fort Carré)則因曾經囚禁拿破崙而出名。 此地為蔚藍海岸碩果僅存、尚未被旅遊業騷擾的一片處女地。愛上安提布的藝術家,除了畢卡索,還有像Max Ernst、Prevert、Sidney Bechet、Nicolas de Stael等人,百年來,都曾陸續來此尋求靈感。至於畢卡索,是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一個,因為他不僅在此地創作,而且現在的畢卡索美術館,更是他當時的工作室,因此,也格外具有參觀價值。

[編輯] 景點介紹
  1. 畢卡索博物館(Musée Picasso d’ Antibes)
    • 畢卡索於1946年與女友方絲華斯季歐從巴黎回到蔚藍海岸,格里馬地堡當時的館主遇到畢卡索後,立即邀畢卡索將原為主較宅邸的古堡當做工作室。畢卡索在此工作數月,產量驚人,他將這時期的作品,如「生之喜悅」等全數捐給了美術館。此地的作品分為三部分,分別是神話、裸體與立體風格及漁夫的日常生活。

博物館的其他展覽室裡還展覽了其他的藝術家,如雷捷Fernand Leger等人的作品。

[編輯] 坎城(Cannes)

坎城原本只是個寂靜的小漁村。1830年時,英國貴族布魯厄姆來到坎城,此行是為了查探並控制當時在蔚藍海岸流行的霍亂傳染病,但因為未能獲准進入薩丁尼亞王國,他於是決定在坎城停留一晚,意外的是,坎城美麗的海景和小鎮熱情的居民,卻深深打動了布魯厄姆,他從此定居下來,這一住就住到他1868年辭世。之後在布魯厄姆和其他的英國貴族影響下,別墅和飯店逐漸被興建,坎城一躍成為歐洲最時髦的冬季渡假地。英王愛德華七世(Edward VII,1841-1910)在還是威爾斯王子的時候,曾於1890至1901年間數度到坎城渡假,之後還有比利時國王亞伯特一世(Albert I)和丹麥的克莉絲汀十世(Christian X)都曾到坎城享受陽光。 1930年代後,坎城旅遊業蓬勃發展,旅遊季也擴展到了夏季。1939年原訂計畫對抗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影展主導不公的情形,坎城欲舉辦首屆影展,然而因二次大戰,遲至1946年才揭幕。每年五月,來自各國的著名演員和導演在這十天的展期裡,齊聚一堂,把海邊的星光大道擠得水洩不通。 如今的坎城幾乎是一年四季都擠滿了世界各地的觀光客,不再是王公貴族的專屬渡假地,取而代之的是海灘上半裸作日光浴的男女老少,和坎城影展帶來的影視名人和國際大導演。布魯厄姆爵士的雕像就矗立在舊城的市政廳廣場上,大概連他自己都很難想像,坎城會成為蔚藍海岸最耀眼的一顆珍珠。

[編輯] 景點介紹
  1. 小十字架大道(Boulevard de la Croisette)
    • 坎城最著名的小十字架大道,與海灘平行,路旁羅列了高級飯店與名品店。每個大飯店都有自己的專屬海灘。尼斯的海灘為石灘,而坎城的卻是沙灘。這些沙灘除了在節慶宮前的一小段為免費外,其餘的均要付出高額的入場費。
  2. 節慶宮(Palais Des Festivals)
    • 位於小十字架大道底端,佔地60000平方公尺的橘色龐大建築物節慶宮於1982年啟用,這座會議宮功能齊全,且早已成為當地的一大盛景,觀光客喜歡在前面的星光大道攝影留念,或者與明星的手印比手掌大小等。
  3. 老城(Le Squet)
    • 從舊港口向西走,在山丘上,被居民稱為Squet的老城,在老城的山頂上,聳立著期望聖母堂(Eglise Notre Dame d’Esperance),從教堂外的空地可以俯瞰坎城全景。老城中商店及咖啡座林立,以往是貧民窟的地方,如今卻成為坎城別有風味的所在地。


[編輯] 學而後行

經過多次大家聚在一起分享歐洲三國的風土民情概況、歷史、美食、名勝古蹟…等資料後,我們終於譜出一首屬於我們自己的歐洲自由行進曲草稿:
8/1 Fly to Rome
8/2~8/4 Rome
8/5~8/7 Firenze
8/8~8/10 Venezia
8/11 Lugano
8/12 St. Mortiz
8/13~8/14 Zermatt
8/15~8/16 Interlaken
8/17 Zurich
8/18 Nice
8/19 Eze& Monaco
8/20 Grasse
8/21 Cannes& Antibes
8/22 Aix-en-Provence
8/23 Avignonv
8/24 Arles
8/25 Nimes
8/26~9/1 Paris
9/2 Fly back to Kaohsiung

為了不讓青春留白,又欲印證俗話所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道理」,我們開始著手將我們的計畫付諸於實踐:

  1. 申根簽證
    • 我們計劃將到歐洲三個國家,因此可以向第一個造訪的國家在台協會,或停留時間最長的國家的在台協會申請申根簽證,因此我們向我們預計停留時間最長的國家-法國在台協會申請申根簽證。
  2. 訂機票:
    • KA 431 L 01AUG KHHHKG HK3 2025 2155
    • CX 293 L 02AUG HKGFCO HK3 0005 0625
    • LX 560 V 18AUG ZRHNCE HK3 1655 1805
    • CX 262 L 01SEP CDGHKG HK3 1845 #1255
    • KA 430 L 02SEP HKGKHH HK3 1755 1925
  3. 利用各個線上歐洲火車訂票系統查詢我們可以搭乘的時刻表:
    • 飛達旅行社RailEurope,依據我們的行程查詢出我們希望的火車班次,以各個主要城市為「點」,透過火車和歐陸境內飛機連成一條線。
    • 為了達到窮學生當背包客斤斤計較的宗旨,列出我們所有搭乘的班次後,透過飛達旅行社列出的各種歐洲單國或多國的火車通行證,找出我們最適用且省錢的方案。
  4. 利用Hostel.com背包客論壇上的住宿訊息,配合手邊現有的書籍,及我們希望去的各個景點,找出各城市網友推薦的便宜優質青年旅館或民宿,成為我們行萬里路上的一個個歇腳處。


[編輯] 總結

[編輯] 林漢琛

從一開始的一個構想到付諸實行,從讀書會的成立到準備資料和互相討論的過程,不僅是對於汲取知識的享受,也是對自我的一種完成和實現。
讀書會可以不拘形式,不拘內容,天南地北的聊,在過程中也擦出不少火花。我們漸漸明白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不為任何目的,也不為誰而讀,而是為了閱讀而閱讀,純然享受徜徉於書本領域中的感覺。或許,這正是許多同年齡的大學生所欠缺的,透過閱讀和討論,我們可以反思檢討甚至發現過去不曾用過的觀點,看事情也更清晰做事情也更有調理,我想,這些才是能夠陪伴我們一輩子的能力。

[編輯] 陳正翰

MSN上的寮寮幾個字,卻打出了我們之後幾個月的緣分。去年八月,一次跟文智的討論,開啟了我們這趟旅途的源頭。因為依亭、漢琛、冠穎的加入,為這個夢想注入了實踐的可能。我們的歐洲行,確定成形了!
在這個活動的籌備中。我們透過一次次的討論,一次次的開會,彼此交換意見、討論。過程中,漸漸了解每個夥伴的特色,大家各有各的優點。文智是個敢衝的人,什麼是都會很有幹勁的去做,不怕困難,總是能幫我們找到新的東西、新的方向;「我想這樣會更好!」「這裡再加點這個會比較對吧…」依亭是個很細心的女孩,對完美的執著、對每件事情的精心雕琢,不愧為醫學營的大老級人物,她總能在適時的時候,幫我們點出缺失修正每個小細節,讓整個旅途能夠更加的細緻、順暢;漢琛是個喜劇型的天才,當我們因為討論意見不宜致而糾結在煩躁的氣氛時,機伶的吐出幾句玩笑話,幽默的化解尷尬的氣氛,讓整個場面熱起來,討論又再度回復順暢、熱烈;冠穎,一個安靜的女孩,默默的幫我們完成了許多行程的佈局,行程細流總是會在不知不覺中從她手中丟出來!
雖然,我不是第一次弄自助旅行的事,然而,這次卻是我學的最多的一次。在和伙伴們討論的過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每個人都有很棒的優點可以學習。彼此的切磋,除了讓行程更棒,也讓我們都進步!
此外,時間過的很快,時屆六月,再過兩個月,我們這群人就已經踏在歐洲的土地上。相信,到時候,我們能玩得瘋狂、玩得開心!旅途順利!

[編輯] 李依亭

從一開始的異想天開、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結伴成行,
拼命蒐集旅遊相關資訊、規劃行程、深入瞭解各城市的自然風光、文化背景及風俗民情,直到現在對這塊西歐最迷人的土地,有了深刻的印象,以及無法割捨的情感。
對於我們這群醫學生而言,能在繁忙課業與生活壓力之餘,留給自己一些想像的空間,的確是一種抒壓的好辦法。但小小幻想畢竟無法滿足我們大大的野心。於是將心中藍圖付諸實踐,透過讀書會的形式呈現,讓這些空想不再只是白日夢,我們得到的,不只是地圖上的城市印象,街道巷弄中蘊含的平實生活亦讓人稱羨,還有無法單從一頁頁文字而體驗的,自我表達與細心聆聽的人際溝通技巧。
期待我們這群背包客,踏遍羅馬、少女峰、蔚藍海岸的每一吋土地,留下容一生回味的足跡。

[編輯] 黃冠穎

讀書會的成立對於我們的旅程有很大的幫助,從安排行程到對每個國家景點的深入了解,相信這種作法是真正實踐了自助旅行的真諦。
在討論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從前未曾想過的觀點,也對於自己的觀點有所堅持和認識,這是個很不錯的經驗,為了一件自己想完成的是而忙碌努力,相信每個讀書會的夥伴也都是有同樣的感受,而這樣子的經驗也會對學校課業的學習帶來正面的助益。

[編輯] 劉文智

義大利的美食如此垂涎,不親自品嚐何嘗知其美味?瑞士的風景宛如天境,不映入眼簾何嘗感動人心?巴黎的時尚充滿個濃濃的古典味,普羅旺斯的蔚藍晴空映著薰衣草,不深入其境何嘗嗅其芳香?透過書籍,讓對我們對初步各個城市的地裡、歷史和文化背景有了初步的認識,接著就是透過完整的規劃實踐我們的計畫,親自體驗台灣迥然不同的饗宴。
相信當九月我們回到台灣,開始在白色巨塔裡忙碌的生活,多年後回想起來,2008年暑假我們青春紀事的註腳仍是熱血、充實與感動。

[編輯] 參考書籍

  1. 義大利/JTB Publishing Inc.著;雷素梅,曾靜瑩譯/精英出版社
  2. 國家地理旅行家-義大利/Tim Jabson著;林曉琴譯/秋雨文化
  3. 學義大利人過生活/吳靜雯,蔡逸辰著/太雅生活館
  4. 瑞士/JTB Publishing Inc.著;曾靜瑩譯/精英出版社
  5. 瑞士品牌攻勢/磯山友幸著;王慧娥譯/小知堂
  6. 私旅行in瑞士/陳多明著/宏碩文化
  7. 瑞士=Switzerland/何宛芳,牟秀茵作;莊明穎,張語倩,楊志雄攝影/墨刻出版
  8. 法國/JTB Publishing Inc.著;曾靜瑩譯/精英出版社
  9. 巴黎/JTB Publishing Inc.著;曾靜瑩、方靜雯/精英出版社
  10. 普羅旺斯Provence/李芸玟著/LifeNet太雅生活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