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GO!GO!

出自KMU Wiki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讀書會名稱 智力GO!GO! 聯絡人 簡肇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錄

[編輯] 研究背景

在台灣傳統婚姻觀念認為,夫妻間的社會經濟地位,丈夫社必須高於老婆。

但隨著教育體制的完善,台灣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現代台灣女性的社會經濟

地位隨之提升,外加上經濟獨立的優勢下,女權思想興起,使得現代女性結

婚意願下降,因此社會的基層勞工階層的男性,相較過去,不易找到合適的

終身伴侶,這些男性在傳宗接代壓力下,向鄰近東南亞國家或外國尋找伴侶

,以延續傳統的使命。


[編輯] 適應性問題及協助

  1. 嫁到台灣以後,一開始語言不通、生活不習慣。
  2. 在台灣生活八年,但先生收入因為大環境的關係而不穩定。他是殘障人士,我是外籍新娘,常聽到有人指指點點;加上我們兩個人的脾氣都不太好,吵架反而成了我學好中文的最快方法。
  3. 在台灣,不但為我們這些南洋姊妹開設了識字班、生活適應班;連打開電視,都有各種讓我們能增廣見聞的電視節目。各類談話性節目,都成了我求知的來源。
  4. 台灣人真的是很好客,雖然仍有少數人會歧視我們這些來自東南亞的移民,可是大多數人對我們還是很友善的。

[編輯] 理論架構

  • 六個有關職能表現和人類調適的的假設:
    • 職能的勝任是不斷在適應內在和外在對於表現的要求,且是一生的過程。
    • 表現的要求的發生是很自然的發生在情境(人和職能環境的互動)中,並且是人類職能角色的一部分,
    • 當表現的要求並不達到令人滿意的狀況時,個人的適應能力就會遇到挑戰,而失能就此發生。
    • 個人的”適應能力”可能會因為失能、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失能和生活事件充滿壓力,而超出負荷的容量。
    • 失能的程度越高,則個人調適的過程被要求改變的程度就越大。
    • 職能表現成功,直接的影響於個人對於使自己和他人滿意上有足夠的勝任程度的調適。
  • 這六個假設提供一個職能表現和人類適應之間的關係準則,提供了一個方法去他們展現的問題。

[編輯] 導論

  1. Occupational adaptation process→描述人、環境、內在調適過程中三者的互動,其內在調適是發生在個人從事於每天生活的職能當中。
  2. 這動態自我組織過程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達到永遠的平衡,OA理論假設,如果達到平衡(靜態)了,則是因為失能所產生的結果。OA理論提到,個人的適應是一個order和disorder和reorganization的持續(動態)的過程。
  • 個體(Person)
    1. 是內在因子,發生在人身上的。
    2. 整個過程的開始於想要勝任的渴望!(desire for mastery),是一個不變的因素,會一直存在於OA process裡,追求對於環境的勝任是人內內在的一種狀況。
    3. 由個人特有的感覺動作、認知和心理社會的系統所組成,每個人都是獨特和別人不同的,每個occupation都包括了這三個系統,而每個人的這三個系統都會被個人的基因、生物因素、生理現象所影響。
  • 職能環境(Occupational environment)
    1. 是外在的因素,會影響人(內在因素),與內在因素相對應的一開始最右邊即是勝任的要求(demand for mastery)。OA認為任何事情的表現都有基本最少程度對於勝任的要求。
    2. 職能環境(occupational environment),不只包括職能環境對於個案的期待,還包括對於個案直接的影響,而這樣的影響是外在的。
  • 互動(Interaction)
    1. 個人對於勝任的欲望,以及職能環境對於勝任的要求不斷的交互影響而形成了:the press for mastery(迫使要勝任)。
    2. 而這press for mastery產生了occupational challenge(職能挑戰)。
    3. 對於人和職能環境的Occupational role expectation(職能角色期望)與個人根據自身的經驗而對於職能挑戰產生的反應,相互的交叉影響。
    4. 當調適發生了,個人因應於刺激的內在調適反應產生了occupational response(職能反應)。而職能反應是整個調適過程的最終產物。

[編輯] 內部和外部因素的相互影響(The OA process: Intera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1. 在職能適應的過程中,內部因素和外在因素持續地相互影響。
  2. 內在因素(個人欲望)和外在因素(職能環境要求)創造出press fo mastery.
  3. press for mastery產生occupational challenge.
  4. 為回應occupational challenge,來自個人和職能環境的occupational role expectation互相交錯。於是個體內部產生調適性回應,並產生occupational response.
  5. occupational response是個體對occupational challenge所表現出的行為或態度。

[編輯] 研究

  • 有好幾個以OA為介入方法的研究,想來了解職能調適理論(OA)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大致上可以總括為兩個結論:
    1. 在功能性獨力方面(functional independence),以OA為理論基礎的介入,會比用一般傳統日常活動的效果更好。
    2. 相較於傳統職能治療復健模式,用職能調適理論介入會有更大的類化技巧(generation of skills)。

[編輯] 討論

  • 語言方面

外籍新娘剛來台灣,雖然說會基本的辭彙,但是對於未來的生活是不夠用的,藉由參加姐妹會或是識字班,由專業 老師教導國語,再經平時多方傳播媒體的收集,和家人的互動,可以給善此問題。

  • 生活環境

雖然說台灣的自然環境和東南亞差不了多少,但是在城市的建築、居住環境大相逕庭,台灣的環境對剛來台外籍新 娘產生很大的不適應,對生還產生極大的壓力,在適應上,可由時間上的調適,夜間相較於早晨車多擁擠的情形緩和 ,慢慢來適應生活環境。

  • 文化互動

生活習慣、語言、扮演角色、習俗和以往都不相同,對於這些新的東西,產生出生活的問題,參加姐妹會或是多和 鄰居互動,都可以減少適應問題的產生,互相經驗的教導,可以加快適應的腳步,讓生活更容易步上軌道。

[編輯] 總結

  • 職能調適理論(OA)包含了較廣闊的觀點,而介入則是關注在增加外籍配偶調適的能力。

[編輯] 心得感想

  • 一群職能治療學系各年級的學生,因為對外籍配偶的好奇聚集在一起,原本對外籍新娘有一些刻板印象,但在更多的深入的探究以後,轉變了我對他們的看法,也對他們難為的處境與立場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這一段時間我們分享了不少書與期刊,甚至還討論要如何找資源去訪問他們,想要對他們有更多的了解。在<不要叫我外籍新娘>這本書當中,所有的故事都是由外籍配偶們所寫的生命故事匯集起來,由這些敘述看見他們對嫁來台灣的認命與努力。以前經由媒體的宣染與汙名化,會覺得外籍配偶是為了錢才嫁來台灣,也有發生逃走等的情形,但其實是少數社會案例。透過書的閱讀,才知道他們很多人都很用心地想融入台灣生活,甚至成立了互助會、學習班等,嫁來台灣多年他們也自許是台灣土地上的一份子,反而是台灣的環境給他們的支持太少,台灣人對外籍配偶也以不平等的態度以待,台灣仍有一些學者在支持這一群弱勢族群,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一個比需要正視的社會一部分。


我覺得真的是團結力量大,一群人一同或分工合作來閱讀,再透過讀書會來分享不同的觀點,學習到的是更多的東西。讀書會讓大家聚在一起,我們的讀書會仍持續進行著,期待下一次相聚囉!


  • 參加此讀書會,讓我對於本國外籍配偶的情況有更深刻的了解,之前的片面印象都覺得,來到台灣之後,他們可能會遇到很多文化上的差異要適應,可能會因為文化差異而忽略孩子的教育,但經由研究指
    出,台灣的外籍配偶,其實就像一般的媳婦,對於長輩的照顧和孩子的教育問題也相當的關注,且由於大多外籍配偶在祖國有受過教育,來台後也會積極的參與識字班和正音班等社區教育,因此對於文化差異是付出許多心力積極去適應,打破社會大眾對於外籍配偶普遍教育程度較低及對於子女教育較不用心的偏差概念。


因此閱讀這些文獻之後,或與以後政策可以朝向協助外籍配偶適應台灣文化的方向努力,多開設正音班、識字班,也可教導外籍配偶基本的電腦文書處理等能力,不僅讓他們能在教育子女及文化適應上有更多的資源,也可協助他們學習基本技能,提供管道協助尋找到穩定的工作。


  • 外籍配偶在台灣逐年增加,我們想對這些新移民多些認識,所以排定了解他們的適應狀況、探討幫助他們的管道及方式和對他們付出關懷作我們的主題。


台灣以中國、東南亞族群為主的外籍配偶多達四十萬人佔全國人口1.7﹪,子女就讀國中小學生人數佔全國國中小人數近2﹪,近幾年來還會持續的增長。對於政府而言,可以建立外籍配偶的學習體系,讓外籍配偶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臺灣文化及環境,並且藉由教育學習體系之輔導及協助,培養他們對臺灣文化的了解進而認同,甚至可以藉由教育體系的訓練獲得各種技能知識,讓「新臺灣之子」有良好的成長環境。


新移民的加入,反映很多平時不易被社會注意到問題,而我們面對這些文化衝擊的問題,應該
平等且慎重看待他們。現今臺灣缺乏多元文化的素養是目前社會接納她們的最大阻礙,這導致了文化多元豐富性的降低,影響更深的恐怕是我國社會內部的更多緊張與衝突。而要協助這群新移民能適應於臺灣社會當中,並且具備跨文化的能力,跨國婚姻移民教育。而我們也希望相關單位及社會能正視新移民現象,並為多元文化的接納做準備,如此才不會在全球化的腳步中,失去了台灣的競爭力與方向。


  • 過去,對於外籍配偶的認識,都僅只於傳播媒體,從來沒有機會認識外籍配偶,也沒有機會親自驗證一些大眾給予外籍配偶的印象是否為真。在親自接觸這些外籍配偶後,發現,其實每個外籍配偶的身後都有一個令人動容的真實故事。也許是為了養家,也許是為了愛情遠渡重洋,有許多可能的原因使她們來到台灣這塊土地。但是,她們在這兒,都是真真實實地生活著,認真又踏實的渡過每一天。除了照顧自己,照顧家庭,較有能力者便努力賺得一份薪水,更有能力者還能一星期撥出一至兩天,到社區上上識字班,增進自己的語文能力。也許,不論她們怎麼努力,總會有人用著不同的眼光看待她們,但是,對我來說,她們是好榜樣,努力又勇敢,看著她們在陌生的環境裡奮力地過每一天,自己還能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編輯] Referance

  • 記錄片:我的強納威
  • Willard and Spackman’s Occupational Therapy
  • 嫁來天堂的新娘
  • 不要叫我外籍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