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送一片溫柔給你

出自KMU Wiki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編輯] 一、 作者簡介

1. 策劃∕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簡稱「家扶基金會」) 於民國 39 年開始在台灣推動兒童福利服務工作,秉持 著「及時的幫助、溫暖的關懷、基督的愛心、社工的 專業」之精神,透過認養制度扶助 18 歲以下家庭遭逢 變故貧困失親的孤苦兒童,提供經濟扶助、心理輔導、 成長團體、育樂活動等,豐富兒童生活經驗,並協助 改善家庭環境,助其早日脫貧。 家扶基金會的扶助工作廣泛,從基本的弱勢兒童 家庭急難救助、經濟扶助、獎助學金、團體輔導、營 養改善、親職教育、才藝培訓、脫貧自立,到關懷受 虐兒童的保護安置服務、心理創傷復原服務、家庭寄 養服務及遲緩兒早期療育,以至推動民法繼承編修法免除揹債兒惡夢等。 家扶基金會在全國各縣市設有 23 所家扶中心、31 所偏遠地區服務處、附設 11 所身心障礙機構及兒童少年安置機構與大同育幼院,以及 2 所海外分事務所。


2. 李威龍(總編輯.主筆)

可以為自己所愛的優秀作家和創意人,拋頭顱灑熱血的怪怪創業人;總是喜歡找 比自己厲害 N 倍的人才合作,然後在旁打打雜,也甘之如飴;透過各種專訪及合作, 和各界前輩高手聊聊天,是他最愛做的事之一。 懂一點企劃、參與過一些大家叫得出名字的企業廣告案、辦過藝術展、做過動畫 也跑過工廠最前線,跟夥伴們從無到有地打造「飛行貓」這個設計雜貨品牌,偶爾寫 寫字,更愛看別人的好文章和漫畫,目前在自家創辦的公司掛名「總監」,自知畫畫、 設計、寫小說等等天份不如人,而對內盡「啦啦隊長」打氣之責,對外行哈啦氣質公 關之實。 著有《前進中國的十堂必修課》(博客來網路書店商業管理類第七名)等書,企劃 創辦《想太多》創意 MOOK,並擔任總編輯,公餘亦兼任勞委會中彰投多元開發輔導 方案行銷與設計諮詢委員,及青輔會青年創業競賽評審業師。3. 蔡美玲 家扶基金會前同工、翻譯作家


3. 蔡美玲

家扶基金會前同工、翻譯作家


4. 王文華

畢業於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一邊在台灣唯一不靠海的地方當老師,另一邊 在群山的懷抱的小學裡寫故事。曾獲第四屆牧笛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首獎、金鼎獎。 著有《首席大提琴手》、《可能小學的愛台灣任務》系列、《歡迎光臨海愛牛》、《青 蛙青蛙呱呱呱》、《阿嗚國王的兒童節》、《歡喜巫婆買掃把》、《做孩子的學習好 夥伴:請問超級老師的 20 道學習難題》等書。


5. 謝玲玉

文字工作者、前聯合報記者


6. 游繡華

文字工作者


7. 林國賢

文字工作者

[編輯] 二、 本書摘要

1. 貧童家庭經濟扶助篇

經濟扶助包含貧童經濟扶助以及家扶愛心小舖等等,像是一個單親媽媽獨自養育 四個孩子,社工除了經濟扶助的介入同時也扮演辦者與傾聽者、傾聽他們的生命 故事,案主從抗拒到同意並接受資助,個案和社工也都因此找到了自我價值。另 外,社會企業概念的形成也讓更多需要資助的案主有了自力更生的能力,他們也 更加有自信,能和家人一起努力並過更好的生活。


2. 兒童少年保護篇

家扶幫助許多遭受困難的年輕個案,像是被性侵、棄養、虐待或是家暴等,提供 創傷復原機制、緊急安置和監護權轉移之類的方法,雖然可以改變小孩,但家長 才是最難改變的,常常有問題的小孩是因為家庭先出了問題,家長會因為面子或 是社會大眾的眼光,而逃避獲得資源,但社工會用語言和新點子去面對這些家 長,完成幫助的任務。3. 國際服務篇 這個單元其實主要就是讓大家都可以直接入新計動,家扶社工在服務過程中,首 先應該要先評估國外的情形,做行前統整,該書有提到蒙古、烏干達、吉爾吉斯, 這幾個偏遠地去進行家扶計畫,且他們大部分的服務內容,主要是希望落實兒童 教育。


3. 國際服務篇

這個單元其實主要就是讓大家都可以直接入新計動,家扶社工在服務過程中,首 先應該要先評估國外的情形,做行前統整,該書有提到蒙古、烏干達、吉爾吉斯 ,這幾個偏遠地去進行家扶計畫,且他們大部分的服務內容,主要是希望落實兒 童教育。


4. 其他類型服務篇

此單元談到的是比較特殊的服務。在社區服務中加入遊戲的元素,讓小朋友有個 遊戲據點可以待著,讓孩子發現自己的長處,找回信心,追求夢想;在災區重建 服務談到九二一大地震發生的那年,南投家扶中心如何依靠社工和童工的力量幫 助災民心理重建以及災區重建,或是在其他的天災發生後,幫助當地痛失親人的 家庭;以及張社工對於帶領「家扶之友會」多年獲得的感動;最後談到社工危機 處理,指社工處理父親攜子自殺或兒童在寄養家庭猝死等危機事件。

[編輯] 三、 佳句摘錄

1. 貧童家庭經濟扶助篇

1. 成功並非一朝一夕,要案主脫貧先要讓他們擺脫不安、擺脫依賴。

2. 從事經扶工作,看到的多是家庭經濟狀況需要協助和支持部分,但對於家長個人故事、需求和夢想,就較少去看見。

3. 理論是死的,個案和經驗是活的。

4. 給孩子機會,改變就發生在瞬間。


2. 兒童少年保護篇

1. 生命會自己找出口,這些孩子無法選擇親生父母,社工員能做的就是點一盞 燈幫他們找到生命的出口。

2. 這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卻是最有意義與價值,因它也豐富了我的生命。

3. 個案因看見而相信,社工因相信而看見,相信是有力量的。

4. 這三千多個日子,就像慢火熬燉很久很久的佛跳牆,每個個案就是不同酸甜苦辣的材料,溶入在社會工作這個大甕中慢慢地熬,成就了飽滿又具多層次 的一道菜,每一口(每個個案)都充滿不同的味覺。


3. 國際服務篇

1. 在推動海外認養的公益路上,有朝一日若能讓那些孩子載他們未來的人生脫 離貧困、展翅高飛,那是我的使命,也是最大的喜悅。

2. 社工對於人的幫助已不再是「我可以為你做什麼」,而是「我陪你一起成長。」 快樂的員工才能心向機構,並提高工作效能。

3. 社工專業訓練提醒我們,你的存在不是為了發洩你的個人心情,而是被賦予 任務,去發現需要幫助的人。


4. 其他類型服務篇

1. 前往目標的路,往往不是直線而是曲線,或是需要很多的岔路,我們要能提 供不同的路讓不同的人可以選擇。

2. 我希望在服務弱勢家庭及兒童時,能更加用心耕耘這塊幸福的稻田,希望每 戶家庭及孩子,都可以在狂風暴雨後,再次遇見璀璨光輝的陽光。

3. 看見孩子的獨一無二,啟動善的循環。

4. 面對危機,我不曾停下腳步。

[編輯] 四、 心得感想

1. 102020057 何亞芸

「我們的生命是天賦的,惟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爾。 家扶中心的社工員會第一線和孩子接觸,同時也代表要和父母溝通,和學校老師合 作。早期在家扶中心社工員常需要在三更半夜出勤,但這都不是最辛苦的事情,而是要有足夠的寄養家庭。寄養,除了繁複的行政手續,有時更需要面對鄰居的眼光。所 以常常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在找尋寄養家庭上面,面面俱到才能順利地拉近個案和庭的距 離。看完這本書才驚覺社工的偉大,我們應該要更重視社工員,是他們讓我們的社會繼續 保有溫暖,為弱勢的一方提供更好的選擇。


2. 102020015 楊雅玲

這三篇故事主要在說家扶中心對國外認養計畫的發展和心得分享,我看到很多 位社工,都是秉持著要幫助他們的心出發,雖然一開始他們是由長官指派,但是到 最後都很開心、驕傲於自己所做的工作。尤其,出國之後視野變得不一樣,自然而 然的會和台灣比較,我發現身在台灣的小孩們真得幸福很多,不但有食物可以吃, 上課的地方不是用幾片鐵皮所搭建,而是磚瓦房,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內容是,有 一位社工,他從飯店偷偷多拿兩顆蛋,想要拿給他要去家訪的家庭,然而,那個家 庭總共有八個小孩在家,還有兩個小孩在工作,兩顆蛋根本不夠,不過他仍然把那 兩顆蛋給了婦人,低一個小孩咬一小口,第二個小孩也很客氣的咬,但是第三個小 孩卻咬很大口,因此被媽媽教訓,而把嘴裡的蛋黃吐出來,但是他卻把掉在沙子上 的蛋黃簡回來吃。這一幕我很衝擊,因為我們去便利商店買就有的東西,卻對他們 來說彌足珍貴,貧富差距的情形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3. 102020054 趙柏雅

我覺得社工這個工作真的很偉大,不只要承受個案的壓力,還要擔心個案家庭 的問題,而且連人身安全也有危險,但他們依然為了個案想盡辦法,不只是侷限在 已知的服務方法,仍繼續開闢新疆域,找出更有效的方案去協助個案,當他們遇到 選擇時,雖然會猶豫這是否是最適合的方法,會想到要是當初怎樣是否結果會不 同,但他們把這些經驗用在下一個挑戰上,掌握每一個獨特的個案所需要的資源, 並且和案主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就算已經結案後也會聯繫感情,代表這位社工已經 深得案主的心。


4. 102020033 邱薇嬛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看到了「新貧家庭」這個名詞,也就是因為整體社會問題 而導致家庭缺乏機會、被資源排拒、資產或能力有限的家庭。改變了我對於清貧家 庭的印象,很多家庭不是不努力工作或是好吃懶做才導致生活上的不足,他們是沒有邁向更好的生活的機會。現代社會的變遷或是結構的不友善,讓很多生活在底層 的人們很難翻身,社工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我們需要更好的敏感度與訓練更好的 能力以應變各種不同狀況的家庭或是案主的需求,而我們也應盡量滿足案主真正的 需求而不是把我們有的資源直接給他們,「充權」才是最重要的資源。


5. 102020010 張勁涓

閱讀完這本書後,我更加認識家扶中心這個機構的服務內容,以及看到許多生 在社會上不曾被注意的事件,也讓對社工這個行業更加尊敬。在就讀醫社系的兩年 間,我一直尋找的是社工這個角色在幫助他人上的意義,而藉由這本書,我對實務 工作了解到非常多,包含實務技巧與處理個案的不同經歷過程,而我本身也有在家 扶中心擔任志工,服務的對象是受助家庭的兒童,藉由服務的過程中看到弱勢家庭 的困境,想去幫助更多家庭。有一位社工對我說過:「在服務的過程中,你會看見 一個家庭是有多大的韌性,就算環境、經濟再差,但他們都非常努力地向存活下去。」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書中這麼多位社工曾經想辭去這個辛苦的工作,但卻捨不得放 下的原因吧!



[編輯] 五、 問題討論

1. 關於社工人員的訪視安全,該如何做到更好?讓社工能放心進行居家訪視。

社工人員訪視避免單獨訪視,如果在訪視之前就已經得知有可能有人身安全,那應 該由警察陪同,另外,機構也可以安排一些課程,讓社工人員學習基本防身技巧, 萬一遇到突發狀況,社工也可以救自己。 對社工員進行人身安全認知教育,教育之後要教授的是,如何自保、防身,除了身 體,心理上的傷害亦要注意,如毀謗、迫害、誣賴等,也都需要協助社工應對。 社工員的安全需要得到保障,可以讓員警陪同保護社工,或是在家訪時由兩兩一組 去拜訪案家,若社工獨自一人前往,不敢進入家裡也可以在門口訪視,進入家裡也 應該選擇離門口最近的位置,方便逃跑。


2. 如果是你,會願意參加國際服務嗎?

何亞芸

願意,國際服務並非只有服務人群,在準備的過程中更需要學習更多東西,才能幫 助別人。此外透過國際服務能學習國外的服務技巧和態度,亦可以認識國外的風俗民情,拓展視野。 楊雅玲

如果是我,我會願意參加國際服務,我覺得國際服務可以幫助我拓展我的視野,也 可以從和國外人員配合,學習到各個國家再助人專業的地區性和文化性,再者,幫 助別人的工作應該不可以分區域性的。不過以上的考慮都只是單身時期,假如我今 天是一位母親,我可能就不會願意參與國家服務,可能考量的層面會因為我的環境 不同而不同。 趙柏雅

我知道國際服務實在是一大壯舉,所以在年輕時我願意勇敢去嘗試一次,因為下 一次永遠不會知道要等多久,雖然自己祖國就服務不完了,但我覺得可以去見識 一下別人對待國內弱勢者的照顧,在比較自己的國家是否已經做得夠多了。


3. 看完這本書後,對於你以後在課堂上的學習有甚麼幫助?

A. 認識到社工在社會上會遇到各種情況,他們將理論和技巧熟練的運用在實務 上。有了案例之後,看到課本有相關的理論時能更具體化地學習。

B. 看到更多在實務上服務者的心情,以及工作中的他們是如何排解困難或是調適 自己的心情,這可以幫助我在日後上課可以更快速的看見困境,釐清處遇方法, 學習前人走過的路視必要的。

C. 更加認識了機構和機構裡的社工,他們實際所接觸到的為何,而不是像課本 的理論只是紙上談兵,講了一大堆的理論觀點,但若無法應用在現實那也是 浪費時間。



[編輯] 六、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