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症候群

出自KMU Wiki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顧名思義,學者症候群患者擁有一般人所沒有的特殊能力,如高度音感、立體空間概念和機械數字運算技巧,或是龐大的記憶能力。但儘管有如此高度的技能,但因為擅長的範圍太過狹隘,加之理解能力的障礙,常常使此種技能無法運用自如,簡而言之就是該病患者猶如一台電腦,雖然運算速度快,但缺乏人類的操作,依舊是無法順利運作的。
因為上述原因,學者症候群患者最廣為人知的技能就是隨聽隨彈的音樂天份,因為這是學者症候群的特殊才能之中,少數可以單獨使用的。但是儘管如此,擁有音樂天才的學者症候群患者只能演奏曾經聽過的音樂而無法創造新的曲子;若模仿的對象在彈奏曲子的過程中出現錯誤,則學者症候群患者也會分毫不差的把這些錯誤保留下來。
學者症候群常常被民眾和自閉症畫上等號,而誤以為自閉症患者都具有超高智商,事實上,自閉症患者中只有6%是高功能自閉症,具有正常或高智商而可以過接近於正常人的生活,10%甚至更少的自閉症患者具有學者症候。並且學者症候群的患者不見得都有高智商,也不見得是自閉症患者,相對的自閉症患者也不見得就具備學者技能。
伴隨著高度天份而來的,是學者症候群患者常有的人際關係和溝通障礙甚至是智能低下等問題,目前最為人接受的可能疾病成因是由與腦傷和補償,即當掌管普通語言能力等等的左腦受損傷時,右腦試圖掌管原本有左腦負責的事務而使腦細胞變的活躍,但右腦時常負責生活中藝術的部分,因此學者症候群患者多具有藝術天份。
學者症候群患者中男女性別比例大約是六比一,此一現象支持前文所述的大腦補償現象:Geschwind and Galaburda認為胚胎時期的左腦發育比右腦的發育還慢,因此左腦暴露的時間較久,而睪素酮,一種男性的激素被認為是在胚胎時期造成神經損害的原因,所以男性比女性易於得到這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