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情緒 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編輯] 別讓情緒控制你的生活

一、作者簡介

Soctt Spradlin

一位使用辯證性行為治療法(DBT)治療「過度情緒反應」病人的專家。他在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的行為技術改變團體(Behavior Technology Transfer Group,BTTG)完成了DBT密集訓練。現在他在堪薩斯州Wichita市主持並執行堪薩斯DBT計畫,在當地治療病患,以及訓練學生與專業人士學習DBT之理論與實務工作。目前於Wichita州立大學擔任輔導系副教授。

二、譯者簡介

鍾志芳(第一章至第八章)

學歷: 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地理學碩士

經歷: 曾任高中教師、環保顧問公司。現居住於美國聖地牙哥。

曾擔任中英文口譯與學術文件翻譯。對於心理諮詢頗有興趣,本書為第一本譯作。


蔡素玲(第九章至第十四章、附錄)

學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

經歷:

桃園縣永豐高中輔導老師
台中縣大明高中輔導教師
花蓮縣立國風國中輔導教師

資格: 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

現任: 台北市立復興高中輔導教師

著作:

高職心理學導論教科書、高職生涯規劃教科書、綜合高中生涯規劃教科書

合譯:

焦點解決取向的教師效能(心理)


三、本書摘要

許多人都會覺得自己困在情緒失控的反應裡,這樣的情緒反應未必嚴重到臨床上所說的「發瘋」,但是仍可定義為「過度反應」。這種令人無法忍受的感覺讓我們失去平衡、沉沒在意志消沉之中、讓我們勃然大怒或是在沒有預警之下,讓我們幹到莫名的害怕。當我們習慣性得不去處理情緒問題時,將會讓我們的人際關係受到破壞、陷入困境之中,以及自我傷害或是生病。了解情緒的定義以及辨識情緒,有助於我們了解自己,還有覺察他人的問題。

四、佳句摘錄

1. 情緒是行動之前的想法、感覺與佈署安排。有情緒才會有想法,沒有了情緒,也就不會有想法的存在。

2. 我們對事物的認知過程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情緒,而直覺的情緒反應也直接影響到我們對事物的認知與思考的過程。

3. 次級情緒是複雜的、非適應性的情緒,這些情緒經驗我們腦中種種思考方式過濾而成、我們思考的方式包括自動化想法、評斷、假定和種種不合理的信念。

五、心得感想

鄭鈺霖:

今天讀書會就情緒的主題做了一些討論,首先提及了基本情緒和其核心意義,一般來說,人們言談間的情緒都可被化約為喜、怒、哀、懼四種基本情緒,如何辨別這四種基本和心情緒可以說是同理人最基本的功夫,畢竟得先懂一個人對某事的感想才有辦法切入其情緒近一不同理,哪怕是隱藏在很深層或難理解的情緒。分辨完情緒接著就是在細分初級情緒和次級情緒,最後舊情緒生成的歷程進行調節和反思。總體來說,有時初學這種以認知方式調事情緒的技巧可能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覺察的能力,更進一步才有辦法幫助別人處理情緒。

陳沛緹:

這次,我們學習到了一些關於基本情緒的辨別方式及應對技巧。人們往往會在說話的過程中,不經意地透露出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情緒反應,此時,我們就可以將對方所傳達出的訊息分類成「喜、怒、哀、懼」四種基本情緒。而有時候,除了單一的初級情緒表達外,也可能會有次級情緒的產生,這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甚至是我們自己也時常會產生次級情緒來干擾內心想法。如果能夠善加利用情緒的辨別方法及一些相關的技巧的話,不只是對學習上有幫助,平時與他人相處上也會獲益良多。

邱伊平:

參加這次的讀書會呀~真的學到很多東西。每次討論,都能聽到很深層很有深度的意見或問題,也能聽到很有技巧的回答。尤其是那個從對方的回答,判斷對方的情緒的那一次討論,真的是學到很多看事情或回答的角度,猛然看到很多不同於以往的切入點,從這幾次的討論,也學到了同理心,如何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從對方的立足點看一件事情。

趙彥如:

同種情緒對不同人有不同意義,同種情境也可能讓不同人產生不同的情緒,而且人們表現情緒的方式有很多種,某些人的情緒表現可能比較外顯,有些人則可能比較不明顯,這時如果本身或旁人想要了解自己或某人的情緒,就可以藉由對於情緒的了解,推估某個情境會引起怎樣的行為反應與想法,接著就可由這些訊息推測引起某人情緒的事件對於他的意義是什麼。如果發現與辨別情緒意義的能力應用到治療者與個案的互動中,當治療者可以有效接收個案的情緒訊息,並作出符合個案真實情況的推估,這樣可讓治療者在和個案互動時更有同理心,因為他可以由個案描述中的情境、當時的行為,與他對事件的想法…等情緒相關訊息推估個案的情緒。治療者就可以用同理心去了解個案心中的想法,進而可使個案感受到治療者可以懂得自己的想法,覺得他和自己在同一國,而比較容易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接著治療者就可以藉由觀察個案細微的情緒訊息,以及發覺事件對於個案的核心意義,評估對於個案比較適當的互動、對待方式或治療類型。

林紀宇: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情緒具有功能性亦具有毀滅性,且我們亦可以藉由了解他來幫助別人。我們可以藉由了解核心意義,真正同理到他人情感。此外,知道了情緒的目標與功能,並連結情緒生成,可以使我們了解生成過程具有認知、情緒、行為得成分。最後,情緒又分成初級與次級,更讓我們了解,有時候有些情感,是具有防衛的可能性,而非真實內在情緒,因此,但從其行為、想法中仍可以做出判斷。而若能同理到其初始情緒更能在治療中有進展。學習到情緒的功能與核心,不僅對我們本身情緒管理有幫助,更能在專業領域中有所發揮。

葉紀妤:

強烈的情緒會讓人感到不適,甚至有時候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判斷和決策,有情緒並非壞事,但不能讓情緒掌控或干擾生活。而書中具體介紹了改變強烈情緒的四個步驟:一、觀察與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經驗,瞭解自己的情緒後才會知道後續該如何做;二、改變肢體語言,藉由外在線索改變大腦的經驗;三、改變臉部表情,和前一個步驟相同的是,藉由外在線索改變大腦的經驗;四、最後則是採取與情緒相反的行為。這些步驟乍看之下簡單,但還是需要經過練習,才能適時的幫助自己,避免強烈情緒干擾自己的生活。

陳櫻双:

情緒經驗存在於每個人的生活之中,但是有些人未必能夠覺察情緒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其代表的意義,透過了解情緒功能,分辨情緒有喜、怒、哀、懼,並了解其核心意義,有助於我們了解自身表現的情緒透露出麼訊息,調整我們面對情緒事件的因應策略,因為情緒的出現通常背後有一個不自覺的想法在主導,透過覺察情緒可以進一步了解我們背後的想法,有助於提升自我的了解。除了自己的覺察之外,藉由他人的情緒經驗或是行為,可以以這些情緒核心意義加以解讀,提升同理心的認同,這對平常或是心理專業情境都有所幫助。

謝宜恬:

參與讀書會的活動討論,針對書本的內容進行分享和討論,大家都非常積極的根據書中的主題提出很多的建議和意見,之後便共同討論,整個氣氛都非常融洽,難得有機會可以大家聚在一起一同自我成長,提升專業知識的能力,大家也可以對於讀完這本書有很多的感觸和心得,藉此可以聽聽每位成員的想法和感受,也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此次所參與之讀書會內容非常豐富和充實,也讓我有很多的收穫和成長,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可以繼續參與和執行。

李羿潔: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表情或肢體語言,包含著許多情緒,人的情緒表現有麼多,從中,我們基本上可分析出四大情緒:喜、怒、哀、懼。我們可以藉由了解對方真正的情緒來同理他的心情,然而,有時並不會如此順利。當對方築起高牆或透過各種方式,可能是以相反的情緒壓抑真實的情緒,也可能是直接逃避去面對它,將自己真正的情緒埋藏起來,那麼可能就要花些功夫去幫助他炸碎那堵牆並用較為積極的態度去面對。要真正同理出對方的情緒是非常困難的,除了要具備許多的專業知識、洞察技巧外,經驗的累積也是非常要的一環,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