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

出自KMU Wiki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編輯] 失智症

[編輯] 前言

   台灣社會人口結構於九O年代初期已步入高齡化時代,由金字塔型變成倒金字塔型,老年人口會突然的上升

其原因可能是生產率的下降而導致之。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罹患失智症的比率也因而提高,根據統計,

在美國65歲的老年人發生率為1%,但8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發生率為47%,國內老人失智症之盛行率

在恆春為2.7%,在台北市65歲以上為5.7%,若以此盛行率來推算台灣約有5~6萬的失智病患。

在1999年公佈資料指出,目前台灣社區老人失智症盛行率約2~5%(葉,2003)。依行政院內政

部統計指出2002年老年人口已達201萬3千人,所以估計目前可能有超過4萬人的失智老人。由於現

在的老年失智人口在台灣逐漸攀升,故失智症之患者護理人員該如何照護他們將成為一大重要的課題。

[編輯] 文獻查證

[編輯] 失智症定義

  失智症名稱來自拉丁文,標語「遺忘」又名老年癡呆症及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兩種,

因為這種病常發生於老人家,但這絕非老年人專利,為了避免「癡呆」給予人的負面印象,國內醫界近年以

「失智症」來取代原來的名稱,它不是一種疾病名稱,而是指ㄧ群因為後天的器質性疾病或進行性退化,產

生非正常的老化情形,簡單來說是一種腦部疾病,會造成腦部神經細胞逐漸喪失。老年失智症通常發生於65

歲以上的老人,有時在65歲以下也會發生。根據統計,女性比男性罹患者為多。這類疾病的表徵或症狀可能

因人而異,需要提醒照顧者特別注意,老年失智症的病程是漸進的,初期可能只有短期記憶喪失,也就是只

記得過去的事而忘記了眼前的事,漸漸地才喪失思考及判斷能力,無法自理日常生活。ㄧ般而言,失智症

患者極少有併發症發生,但因患者無法清楚表達身體的病痛,若有其他疾病,可能因而延誤治療的時機,

特別是疾病剛開始發生的時候,其中又分為兩大部分:#認知功能障礙:為記憶喪失、定向感、判斷力及學

習能力出現異常,例如:個案會重複話題,最近事情記不住,或忘記東西擺哪,常迷路回家,語言部份無

法適當字句表達,進而影響日常生活的工作及照顧(廖,2003) 。

[編輯] 失智症的分類

失智症病因又可分為兩大類,原發及續發性:

  1. 原發性失智症
  • 阿茲海默症:主要為大腦退化的老年失智症,又稱為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 AD),

約佔60﹪,此為一種不明原因的進行性、神經退化性疾病。又可分初老期40-60歲及老年期65歲以後兩

種,病因皆相同,都是不明原因,導致腦部進行性退化,使神經細胞死亡及傳導功能消失,尤其以大腦

皮質功能之退化最為明顯,導致思考、記憶、學習、語言能力,皆受影響,甚至影響行為、心智功能及

日常生活能力。此種疾病的發生是漸進地,同時病情也是慢慢的變壞,此病是造成老年人生活障礙最大

的疾病之一。

2.血管型失智症:又稱為多發性腦梗塞,占20-40%,由腦血管疾病後所導致的失智症,占所有失智症的

第二位,在東方國家中如:日本、中國等,由於腦中風的比例較西方世界各國來得高,故相對的血管性

失智症的比例也較高。原因是中風造成的局部腦神經缺氧性損傷,腦部血液循環不良,而導致腦細胞死

亡,造成智力減退。此種疾病的演變較迅速與突發,智力變化時好時壞。其它如硬腦膜下腔出血、良性

腫瘤、甲狀腺功能過低、抑鬱症、巴金森氏症…等,均可能造成失智症。

  • 亨汀頓氏舞蹈症:是遺傳疾病,常於45歲前,呈現出認知障礙、非自主性活動發生率小,不到5%。
  • 庫賈氏病:經由過濾性病毒感染,引發一種亞急性海綿狀腦病變,使個案會產生記憶、肌肉障礙,

容易快速死亡。

  • 畢克失智症:年齡好發於40-60歲之間,與阿茲海默症難以分辨,在腦中可發現許多畢克氏體,非

神經纖維纏結,且發現也有許多局部對稱性腦萎縮。

 3.續發性失智症
  1. 憂鬱假性失智:約失智個案1-5%,指那些失智症狀的憂鬱老人,卻無失智老人應有的功能退化行為,

其中病人會快速出現功能障礙,但是病情很少惡化,這類型病人常說「不知道」並且情緒激動無法配合

,不像失智症會掩飾自己的缺點,會有以下症狀:精神運動過緩、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疲累、心境

低沉及興趣缺缺。

  1. 正常腦壓水腦症:占續發性的1/4,建立腦室引流管或早期施行手術治療可改善病情,常伴隨著失智

個案步態不穩及尿失禁的情況產生。

  1. 顱內腫塊:主要由頭部外傷,所引發的顱內出血、蜘蛛膜下腔出血或腫瘤,所造成的腦損傷,常見於情緒不穩及憂鬱表現。
  1. 新陳代謝障礙引發失智(酒精性失智,重金屬中毒,尿毒症)。

[編輯] 相關危險因素

  1. 年齡:為主要因素,常見65歲以上老年人。
  1. 性別:女>男,推估女性在50歲以後停經的關係,荷爾蒙無法保護腦部,另ㄧ方面可能女性較男性長壽的原因
  1. 基因:有遺傳情形占5-10%多半為早發性,從小就有智能障礙,長大後其產生腦部病理變化,同阿茲海默症。
  1. 教育程度:台灣研究發現教育程度越低失智比率越高。
  1. 失智症早期症狀模糊不清不容易被察覺出來以下十大警訊提供老人作為失智症參考指標。
  1. 近期內記憶力喪失影響到工作及技能:經常忘記事情或剛說完話馬上就又忘記了。
  1. 很難去完成家庭上的任務,可以做些簡單的工作例如:打掃家中,但可能過一下子就忘記已經掃過,又掃了ㄧ次。
  1. 有言語表達困難的問題產生:出現言語表達障礙,可能會說不出一些簡單的字句,而用別種字句帶替,導致表

達出不明確、令人聽不懂的言語。

  1. 對於時間及地方沒有現實感:對於時間上沒有概念,常忘記今天幾月幾號,也有在家附近走失的情形產生,常常

搞不清楚自己身在何處,先是時間的辨識問題、其次是空間與地點的分辨問題,最後才是人物上的分辨問題。

  1. 判斷力降低:可能常常忘記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例如:照顧小孩及穿上小孩的衣服。
  1. 抽象思考的能力降低:無法做一些比較複雜性的工作例如:計算、算帳
  1. 忘記東西的擺放位置:常常忘記東西應該擺放的位子。例如:牙刷放在廚房裡。
  1. 表情和行為上的改變:行為上變化很大,原本開心平靜的心,ㄧ下變的很暴躁。
  1. 人格方面的改變:個性上面產生很大的改變,原本溫和的脾氣會變得很暴躁。
  1. 對事務喪失興趣,並且生活活動力減低:失去對遊戲的熱心,變得非常被動,需要人鼓勵、鞭策,才肯參加日

常活動。

[編輯] 失智症的症狀與病程

失智症又稱癡呆症,是一種臨床症候群,意即致病原因有很多種(劉,2001)失智症個案普遍有記憶、智能、

人格的缺損及其他高級皮質功能缺損,而使其解決日常生活問題能力受損,在使用社會技巧上發生困難及產

生情緒控制上的障礙,隨著病情的進展,個案從最初的近期記憶力下降、退縮、對事物不感興趣、逐漸退化

,發展至疾病末期的大小便失禁及體重明顯下降,終至無法活動而完全臥床,甚至呈現昏迷狀態。以下為失

智症個案的各種主要症狀語病程的描述:

  1. 症狀方面:
  • 認知能力下降:認知功能持續的變差就會造成慢性混亂的現象(高,2002)病人的智能下降、解決問題的能

力下降、反應能力下降、無法處理複雜的問題、無法做抽象思考及邏輯推理,無法專心,可能因判斷力下降

,而導致受傷,嚴重時連自己都無法辨識,臨床上常用MMSE來評估失智症(劉,2002)。

  • 神經肌肉功能下降:肌肉張力增加,使的肌肉呈現僵硬的狀態,導致臉部表情冷淡,走路成癡呆症步態,

若有小腦功能的障礙,則易產生平衡與協調上的問題,這些缺損都容易使病患有跌倒的危險,疾病末期,

病患可能完全喪失運動能力,導致長期臥床。

  • 行為問題:病人可能發生異常行為有拒絕、躁動、重覆要求、穿著隨便、穿著不合時令、自殺及攻擊行為,

攻擊行為使這類病人的照護工作更加困難,使病患的社會支持系統減少,布立基─帕利調查痴呆病患的攻擊

行為主要可歸納兩類:身體性攻擊及語言性攻擊。

  • 記憶能力下降:痴呆病患最早發生的症狀是記憶能力變差,尤其是近期記憶,其表現是不相信自己有問題,

在病程的後期,病患的長期記憶亦受損,病患可能在住家附近或甚至在家中都會迷路,疾病末期,甚至忘了

自己的伴侶或兒女。

  • 定向感受損:定向感障礙先由對時間發生障礙開始,其次是地點,最後是人物,當疾病進展到中、後期,病

患可能嚴重到完全失去定向感。

  • 語言能力下降:記憶力下降是語言能力下降的導因之一,病患常重覆言語或同樣的問題,對語言的聽、讀及

發生障礙,在疾病末期,則可能完全無法有語言活動。

  • 情緒不穩:病患常因情緒不穩而看精神科醫師,有1/3的病患有憂鬱的現象,憂鬱也使的痴呆病患的自我

照顧能力及認知功能均比較沒憂鬱之痴呆患者來的低。

  • 感覺功能障礙:多數失智症個案都有感覺及知覺障礙,其中尤以視覺及聽覺的影響最大,中度失智障礙的個

案,也常發生妄想、幻覺及錯覺。

  • 黃昏症候群:病人出現黃昏症候群的原因可能由於控制睡眠的神經路徑受損,導致個案的睡眠型態發生紊亂

,這種現象,隨著病情的進展而越來越嚴重,因這種障礙,使的個案分不清楚日、夜,在夜間產生精神混亂、

失眠、游走、躁動不安、吵鬧的現象。

  • 人格改變:個案記憶及判斷力的缺失,使其缺乏安全感,而有焦慮、退縮,對活動不感興趣或對別人產生懷

疑、敵意或無理由的依賴,疾病晚期,個案則表現沉默,表情冷淡,這些對人際關係的負向影響,使個案社交

隔離的情形隨病情的進展而越加嚴重。

[編輯] 失智症的病程分期

  1. 早期痴呆:病患自覺認知功能衰退,最常見的是操作型記憶和注意力障礙(鄧、劉,1994)有病識感,工作能力大減。
  1. 輕度痴呆:病患無病識感,日常稍複雜之事物已無法處理(鄧、劉,1994),例如:算錢、買東西、外出易迷路。
  1. 中度痴呆: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協助,偶而出現『黃昏症候群』不會選擇適當的衣服穿,要提醒才會洗澡。
  1. 中度嚴重痴呆:自我照顧行為完全喪失,不會穿衣、怕洗澡、大小便完全失禁(鄧、劉,1994),偶而會出現激躁行為。
  1. 嚴重度痴呆:從少許到不語,不會做、不會笑以及完全癱瘓無知覺。

[編輯] 失智症的護理

  1. 日常生活之護理:

老年失智症的日常生活照護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因為是老年人又失智就覺得日常的照護不重要,就輕易忽略

掉個案本身的感受,應該要像其他人一樣不要把他們當作很奇怪的人,也有人覺得失智症就像精神病一樣,

感到很可怕。其實,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注意他們,多多協助他們,一樣可以很快樂的,不要對他們另眼

看待。雖然個案會因為疾病本身的問題,而造成一些日常生活功能喪失,但是護理人員或照顧者也一樣要維

護個案本身的自尊,讓一些日常生活功能能免於退化,讓個案本身不要對他人產生依賴,試著讓個案維持最

基本的日常生活功能。

瞭解失智症者失常行為產生的原因之後,在照顧上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規律化、簡單化並避免過多的刺激。例

如:環境噪音的減少或是訪客的限制,但亦避免太過單調的環境,因如果完全沒有刺激,病患亦有知覺剝削

的情況甚至會退化的更厲害(邱、何、陳、徐,2004)。

日常生活的照顧,如進食:因為失智症患者常忘記自己是進食,導致營養攝取不足或過多,因此要有規律的

進食習慣,可以每天都準備好足夠的食物,並且觀查是否有再進食,可以紀錄好用餐時間,才不會攝取過多

或不是的量,並注意飲食是否均勻。沐浴:照顧者必須與個案建立良好的關係,才能順利的協助失智症個案

完成沐浴的工作。穿衣:協助各案穿衣可以給各案簡單又容易完成的指示,如:[把左手伸進來],盡量讓

病人參與,以維持日常生活功能。如廁:護理人員要先熟悉病人的如廁訊號、如:扭動身體、坐立不安的樣

子,才能知道個案是否想如廁,也可以在廁所前貼上指示大的紙張,方便他們辨識,也可以訓練他們的辨識

能力,若不小心失禁、應避免責罵,否則病人會感到害怕、焦慮,而不取悅說出自己是否想如廁,因為怕被

責罵。活動與休息:研究指出每日規律的運動,可以促進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維持肢體關節的活動度,雖然

運動不能使失智症好轉,但也必須要保持身體的活動度,提升老人的身心和機能也要注意個案是否有其他病

史,如:心臟、高血壓等可以做一些簡單的音樂,如:散步甩手、走樓梯、可以訓練心肺能力及肢體活動關

節。而失智老人也可以視病情,參加一些活動。可以訓練身體的活動能力及記憶力,而在休息方面、白天盡

量不要讓失智症個案都待在床上、應該要鼓勵個案多下床走動提供適度的運動量可以幫助個案在夜間睡眠,

減少夜間混亂的機率,休息與運動間必須取得協調,才不至於使老人過度勞累,或日夜顛倒,反而會吵到其

他人。睡前排尿及舒適的床鋪和適當的室內,溫暖可以促進老人的睡眠品質家人或朋友也應該多多關心失智

老人,要以接納,關懷的態度去了解各案的需求。定向感障礙是失智症者常見問題,護理人員最重要是誘導

產生正像行為改變,隨時糾正或提醒正確的人、時、地概念,減少因定向力錯誤而引起恐慌、不安﹙李,2003﹚。

  1. 對失智症各案的溝通:由於失智症各案在語言方面會出現記憶力減退,重複語言,定向感差,所以護理人員

及照顧者應有耐心,不要馬上否決他的話,說話態度要沉穩、與各案說話,視線應保持平行,要表先出關心及

興趣,要注意說話的言調適當的使用非語言、給予現實感,若聽不懂個案話時要讓他知道、並鼓勵他說,以減

輕各案的挫折感,也要適當的的表現出對個案的關心,而非語言的溝通,可以利用肢體語言、微笑、臉部表情

、握手、擁抱都是很好的方式,也可以搭配語言及一些非語言的動作讓個案更能了解這句話的意思。

  1. 失智症的飲食:

飲食均衡以獲得適量的各種營養素,對於維持心智功能全極為重要。世界各地的失智症發生率不同,此之所以

不同的部分原因可歸諸於各地營食型態的不同﹙蘭,2005﹚。所以我們應該要多多關心失智老人的飲食狀況,

要注意飲食營養方面的攝取。低油脂、低膽固醇、高醣類、高纖維、豐富維生素(葉酸、維生素C、E與B-胡蘿

蔔素)與豐富礦物質如鐵與鋅之飲食,不僅有益於老人的一般健康狀況,也有益於維持健康的智能狀況﹙蘭,2

005﹚。藉由食物的攝取、飲食的均衡、來預防失智症的發生。也應該要多多注意失智症個案的飲食,因為個

案會出現多食及忘記是否以吃過了的症狀出現,照顧者應要多多注意要注意個案的血糖及膽固醇控制。要採用

低油飲食,避免膽固醇含量高食物:如內臟、肥肉、豬油、蛋黃、蝦卵、蟹黃、牡蠣等。選擇植物油烹調,如

玉米油、大豆油、葵花子油、橄欖油。增加纖維量如:蔬菜、水果全穀類及其製品,如:全麥吐司(饅頭)、糙

米、燕麥片飲食宜清淡:調味及烹調宜清淡,太鹹及味道太濃重宜避免。為了減少鈉的攝取,食鹽、醬油減少

用量;味精、罐頭及加工食品宜避免使用。若有咀嚼、吞嚥困難的問題要調整食物質地如蒸蛋、布丁、優格。

避免太黏的食物,如年糕不要太大塊或易碎的食物,每次給一口的量。若是攝食量無法達到需要量的三分之二

,應考慮插管灌食。

而疾病營養照顧上的重點有分為:阿茲海默氏症是一種退化性的腦疾病,應避免攝取過高的熱量及油脂,以免

產生過多的自由基。攝取足夠量之含有抗氧化效果的食物(一天最好有三份青菜兩份水果)。維持適當、均衡

的營養,避免因營養不良而使退化加速。及對於血管性失智症的發生,可藉由預防腦中風來減少其發生率,經

由低油低鹽食物的攝取、體重控制、菸酒的節制、適當的運動及規律的生活等來預防高血壓的發生,減少腦中

風的機率及發生次數。

總而言之,照顧失智症個案時,要多注意飲食營養方面的問題,才不會使個案因飲食方面的問題而加重了疾病

的症狀。

  1. 失智症的復健

[編輯] 懷舊療法

  又稱回憶療法(reminiscence therapy)或人生回顧治療(life review therapy )係引導老年人經由

對生活的回顧,重新體驗過去生活的片段,給予新的詮釋,協助老人將一生視為一個整體,藉以達到促進老人對

自我的了解,減低其失落感,及增進社會化目標的治療活動(李,2004)。

  1. 懷舊治療主要包括下列三個部分:
    • 參與經特殊安排之活動

  護理人員可以針對病人的個別經驗背景與可用的資源再加上利用一些物品(例:相片、紀念冊等)及情境或

活動,來引導病人回憶過去的生活。

    • 回憶

  

  護理人員可以協助病人以口數或寫作的方式,將往事呈現出來。由於在回憶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副產物,如絕

望、罪惡感、敵意等。所以在回憶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給予病人情緒的支持及時間處理。

    • 體驗

  懷舊治療除了回憶外還可以協助病人在中省察與表達對過去事件或情境的內在感受,說明其中的意義。老年

人要有充分的自我統合趕集適度的失望感,才能在死亡來臨之前,仍願意接受需要的改變。相反的,一個絕望的

老年人對自己以前走過的路及目前要繼續的生活方式都不願意,常慨嘆時間太短,不再有機會尋得另依條可行的

人生路徑,且對個人的生命會有毫無實質意義的感覺。

  1. 懷舊治療之禁忌:
    • 對記憶嚴重缺失
    • 有強烈自殺企圖的憂鬱症患症
    • 急性精神病發作發作期的患者
    • 防禦或批評型的回憶者
    • 對回憶非常反感或會痛苦的患者
  1. 懷舊治療有以下一些功能:
    • 減低孤寂與失落感
    • 增進對自我的了解
    • 增進各種感官的功能
    • 集中注意利於周遭有意義工作

[編輯] 增強社會化

  1. 增強面對死亡的能力(葉,2003)。
  1. 環境塑造
   由於失智老人適應環境的能力逐漸出現障礙,因此近兩年陸續有長期照護機構加強在建築與環境設計

,如便利日常生活與尋路、可以同時考量老人們個別性隱私或社交需求,和市內或戶外庭院規劃安全的遊

走徑道,避免不必要的人員進入環境中(如拒絕過多的參觀人士),成立特殊環境設計的失智老人病房(葉

,2003)。

  1. 聲音療法

  又稱音樂療法。此療法是運用音樂療法於長期照護場所(如護理之家、養護中心),驗證音樂治療對

老人的認知障礙、問題行為或長期性記憶力缺損皆有正向療效。

    1. 音樂選擇宜考慮七個原則:
  • 放鬆、緩和、古典、傳統、或具宗教性為基本原則
  • 可嘗試不熟悉的音樂,但非流行快節奏,而是安靜、平和與旋律清楚的音樂
  • 避免突然或快速改變的節奏或音量
  • 須具足夠的變化以避免無聊乏味的情緒產生
  • 演奏或傾聽熟悉的搖籃曲或童謠
  • 自然界產生撞擊節率的海潮聲等,具安撫效果的音樂
  • 大自然聲音可有效減低病患的吵雜程度,更可增加食物攝取食物攝取量和縮短餵食時間(葉,2003)。

[編輯] 光線療法

  此療法是針對具有落日症候群與睡眠紊亂的老人進行光線療法,其步驟首先找10位具有落日

症候群與睡眠紊亂的老人,在傍晚(7~9pm)提升室內燈光亮度,觀察期與執行期各一週,經分

析老人連續二天共48小時活動節律監測器,其中有8位老人證實有正向性療效,而且落日症候群

改善程度與症狀嚴重度呈正相關(葉,2003)。

[編輯] 失智症病人的安全防護

為了保護個案免於意外傷害,護理人員及家庭照護者應:

  1. 預防個案跌倒:地板防滑、避免會滑的小地毯、樓梯走道明亮、顏色對比鮮明、家具固定、尖銳角

包起來、有扶手、門檻 、走道上不堆積東西。

  1. 做好癲癇的護理
  1. 隨時準備好抽溪及急救準備
  1. 移除可能具有傷害性的物品(如玻璃杯、鏡子、刀子等)
  1. 盡量坐著進食,並提醒個案吞嚥的動作:進食後檢查個案是否口中仍含有食物;飯後做1小時後在躺下

[編輯] 預防自殺

  1. 預防走失:申請預防走失手鍊、配戴自製美麗手鍊、衣服上繡姓名電話、印製名片隨身攜帶、常帶隨身用

品上註明姓名電話( 如鑰匙扣、香煙、打火機)、加裝複雜的鎖、以畫或窗簾摭蓋門、門上加裝風鈴、準

備近照以利走失時找尋、至大醫院看診時最好兩位家人陪同。

  1. 預防誤食藥物及過期食物:服藥由照顧者協助、平時藥物上鎖、清潔劑放在長輩拿不到的地方(如果會誤

食)、定期清除過期食物、餅乾盒中的乾燥劑預先清除。

[編輯] 預防火災

  關掉瓦斯總開關、瓦斯爐加蓋、必要時廚房上鎖。

[編輯] 結論

     綜合以上文獻得知,老年失智症雖然是不可逆的疾病,但照護者及護理人員應該要好好照護個案,

應努力維持最基本的日常照護能力,避免疾病急速變化,而政府耶應多費心思在失智症老人的身上,給予

照顧者更多信心與力量在照護上,盡量給予個案過正常人的生活,照顧者只要多一點心思與關愛在個案身

上,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所以照護者在失智症的個案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雖然個案會出現許多症

狀(例:躁動、胡言亂語、答非所問及許多的幻覺等),我們也不能馬上否決掉,會使個案產生自卑感與退

縮,進而導致個案的病情更快速退化,所以我們對個案應該要有耐心去聆聽個案的感受並給予現實感,這

樣才能使個案維持自尊。在社會大眾上,希望大家也能給予個案多一些關愛的眼神,不要吝嗇給予援手,

不要讓失智症老人成為社會的負擔、社會的邊緣人。

[編輯] 參考文獻

蘭淑貞(2004)‧失智症的飲食與營養‧長期照護雜誌,9(1),5-23。

廖千惠(2003)‧一未失智症住民慢性混亂的護理經驗‧長期護理雜誌,7(1),61-71。

李懷芬(2003)‧護理失智病患及其主要照顧者之經驗‧榮總護理,20(3),262-268。

邱逸榛、何玉婷、陳婉庭、徐亞瑛(2004)‧簡介阿茲海默氏症與其照護‧長期照護雜誌,7(4),289-299。

李昭螢(2004)‧老年護理學四版‧台北:華杏。

葉淑惠(2003)‧老人照護指引‧台北:華杏。

方月堯(2001)‧慢性病護理學‧台北:華杏。

李引玉(2004)‧當代精神衛生護理‧台北:華杏。

吳麗芬(2001)‧當代老年護理學‧台北:華杏。

台灣失智症協會(2005,9月3日)‧日常生活照顧‧摘自

http://www.tada2002.org.tw/~t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