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顎裂

出自KMU Wiki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一、 唇裂?唇顎裂?顎裂?
       在胚胎早期發育時,嘴唇部份是由兩側組織漸漸往身體中線連結起來。如果在連結的過程中有一些差錯,而不能按照預定的進度達到連結時,就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裂縫。若單純只是上唇的地方有裂縫,稱為唇裂;若裂縫延伸至口內硬顎或更內部的軟顎部位,稱為唇顎裂;有時僅口腔內之上顎或軟顎裂開而外表正常,則稱為顎裂。

Image:ClEFT.jpg
       在胚胎早期發育時,嘴唇部份是由兩側組織漸漸往身體中線連結起來。如果在連結的過程中有一些差錯,而不能按照預定的進度達到連結時,就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裂縫。若單純只是上唇的地方有裂縫,稱為唇裂;若裂縫延伸至口內硬顎或更內部的軟顎部位,稱為唇顎裂;有時僅口腔內之上顎或軟顎裂開而外表正常,則稱為顎裂。
  可分為單側或雙側之唇或顎裂,依其程度可分為全裂或部分裂。而唇顎裂患者除了患側唇及 / 或顎分開;常伴隨患側的鼻翼變形塌陷及鼻部歪斜,原因主要來自患側組織不足及肌肉張力不對稱。
       除了外型、牙齒,在發音功能上也會造成障礙,如有長期中耳積水導致聽力受損者,甚至聽力也可能受影響,需要語言治療師協助。另外,日後成長過程中,顏面骨骼的生長也有所影響,如果影響程度嚴重,則須藉由手術改善。顏面骨骼的異常生長,會不會造成孩子心理問題?幫助孩子面對、克服,父母是責無旁貸的,適當的時候,還需要尋求心理醫師專業輔導,並且配合學校老師的留意、幫助。無論生理、心理,唇顎裂病童需要完整的治療團隊,國內的「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就是一個發展健全的相關協助機構。

二、 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大部份致病原因未明,部份是受到遺傳或環境因素的影響。遺傳因素係指染色體中多種不良基因所造成的。環境因素則包括:
(一)病毒感染,如德國麻疹。
(二)服用藥物,如抗癌、抗癲癇、類固醇等藥物。
(三)X光輻射線照射。
(四)營養不平衡。
民間傳說母親在懷孕期間因拿剪刀、釘釘子、搬家、移動櫥櫃等因素純屬臆測,不足採信。

三、發生率?
根據統計,約每六百位新生兒中就有一位唇顎裂患者,因此台灣每年就有五百至六百位「新病人」出世。

四、遺傳問題?
(一)若雙親都正常:生育第一位唇顎裂子女的可能性為一比六百。
(二)若雙親都正常且一位子女有唇顎裂:生育第二位唇顎裂子女的可能性為一比二十。
(三)若雙親都正常且第一及第二位子女有唇顎裂:生育第三位唇顎裂子女的可能性為一比四。
(四)若雙親中有一位唇顎裂患者:生育唇顎裂子女的可能性為一比二十。
(五)若雙親中有一位唇顎裂患者且一位子女有唇顎裂:生育第二位唇顎裂子女的可能性是一比四。
(六)若雙親是唇顎裂患者:生育一位唇顎裂子女的可能性為一比四。
       家族史遺傳固然是可能因素,但是,唇顎裂的發生並非單一因素而成,有可能某個單一基因所導致,然而基因問題目前醫學上尚未得到充分的瞭解。環境因素特別須要重視,譬如懷孕期間服用抗癲癇藥物,可能就會造成母體內產生變異;另外吸菸會使體內胎兒缺氧,嘴唇可能使無法順利連合在一起。雖然體質基因也占一部份因素,但是環境因素和孕婦的生活習慣,卻是本身可以控制的。
       唇顎裂兒的產生是一個機率問題,因為胚胎發育的過程中,有很多方面是醫學技術沒有辦法預防或偵測的。有了唇顎裂子女並不是任何人的過失,也不是父母做錯了什麼事。更何況,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不完美的,在醫學研究還沒有找出真正原因以前,父母親不需要為了有這樣的子女而懷有罪惡感。
 

五、於不同時期作適當矯正
       出生三個月後,先開始作唇修補,接下來關於內部齒列,由於不完整,須要幫助維持適當寬度,日後等到醫生認為適當時,再請整形外科醫師植骨,也就是把骨頭放入缺損部份中。年紀再大一點,則可以開始考慮矯正問題,當然其中有些例外情形,例如有些患者牙齒會反咬,這種情況就要等到九、十歲再考慮;屆時,整形醫師可能會再作一次植骨,以便日後長出的牙齒能有骨頭支撐固定。

Image:ClEFT3.jpg
       原則上,孩子小的時候,會先作軟組織的修補,大一點才作骨頭的修補和牙齒的矯正。十二、三歲後,要繼續追蹤觀察牙齒和骨骼的發育,比較嚴重的,還要再作顏面手術,需矯正與外科醫師共同配合來改善,所以可能不只動一次刀,而是持續的過程,從出生到成年,這些工程都要連續進行,保持長期性觀察。
       後遺症方面,矯正可能造成蛀牙率提高或者牙周病,因此,戴矯正器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牙齒的清潔工作。多付出耐心、細心,配合現代醫學,只要以愛心對待,唇顎裂不再是永遠的缺陷,治療唇顎裂的名醫羅慧夫的名言即「愛能彌補」,在醫療團隊完整治療的提供下,即使缺陷,一定能得到更美的彌補。


資料來源:


1.愛能彌補—克服唇顎裂陰影<http://www.goodtv.com.tw/mag_article.php?id=753&cat_id=15>

2.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1]>

3.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