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美---墾丁國家公園

出自KMU Wiki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編輯] 關於墾丁國家公園

★簡介   墾丁國家公園於1982年9月公告成立,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成立於1984年1月,是我國第一座成立的國家公園,三面臨海,為我國少數同時涵蓋陸域與海域的國家公園之一,海域面積15206.09公頃、陸域面積18083.50公頃,合計共33,289.59公頃。

  由於百萬年來地殼運動不斷的作用,陸地與海洋彼此交蝕影響,造就了本區高位珊瑚礁、海蝕地形、崩崖地形等奇特的地理景觀。特殊的海陸位置加上熱帶氣候的催化,此孕育出豐富多變的生態樣貌,海岸林帶的植物群落尤其特殊罕見,每年還有大批候鳥自北方飛來過冬,數量之多蔚為奇觀;海底的珊瑚景觀更是繽紛絢麗,為墾丁國家公園妝點出卓絕風貌。

[編輯] ★歷史文化

  公園內目前發現70處史前遺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墾丁史前遺址與鵝鑾鼻史前遺址。墾丁遺址位於石牛溪東畔,距今4000年歷史,遺物包括新石器時代的細繩紋陶器;鵝鑾鼻遺址則位於鵝鑾鼻燈塔西北面緩坡上,文物代表了舊石器時代的先陶文化,和新石器時代的細繩紋陶文化。

  近代歷史而言,本區原住民以排灣族人為主,以山地旱田農業為主,另外的阿美族人居住在海岸及平原,後則有平埔族的西拉雅馬卡道人移入。至於漢人的定居,則可遠溯至1661年鄭成功來臺灣後,向南屯兵移民,由今車城登陸,拓墾荒地,奠定漢文化基礎。原住民、漢族的多族群移入,長期為本區帶來文化刺激,並因交流與深度的融合,為此區人文歷史添加豐富性。

  墾丁國家公園,是個從空中穿梭至海洋的美麗立體空間,更是貫穿古今的人文天地,候鳥過境度冬的樂園。這裡有著臺灣僅見的熱帶森林,而嶙峋粗獷的珊瑚礁岩,則孕育自溫暖的海洋,地殼運動將抬升為陸地,見證了「滄海桑田」的美麗傳說。而今珊瑚的後代仍在海洋裡生息繁茂,守護著成群魚蝦蟹貝。這美妙的海底世界自遠古即陪伴著墾丁漁人,石器時代先陶人、排灣族人、漢人編織出豐富的小宇宙。

  墾丁國家公園目前劃設有陸域生態保育區5處,分別為香蕉灣、南仁山、砂島、龍坑及社頂高位珊瑚礁;海域生態保育區4處,位於西側與南側海域,9處生態區保留著原始環境,也顯現國家公園的保育決心與成果。環顧這個臺灣最”資深”的國家公園,地貌奇麗、動植物繁美、人文丰彩煥發,讓臺灣南端雙岬有如皇冠般的墾丁,鑲滿永不褪色的寶石,閃耀著令人激賞的光芒。 交通資訊


[編輯] 交通資訊

A. 搭乘飛機:

1.節省時間可搭乘 飛機 、直接到達恆春機場(班次較少),轉搭 客運 到墾丁。

2.亦可搭乘 飛機 到高雄小港機場,由 小港機場右側 轉搭 客運 到墾丁(班次較多)。

 (注意:由於雙園大橋修復中,公車已不經過,中途 需轉搭免費接駁車。)

3.另有飛機直達恆春機場,不過班次少,一週僅三班,都是接近中午到恆春,下午一兩點則是回航班次。

B. 自行開車:

1.可以多利用南二高到南州交流道下,順著指標直走到墾丁(從南州到墾丁沿途都有指標)。

2.高雄市區可由88快速道接二高從南州下,沿途沒有收費站喔。

3.也可以從中山高走到底,接17號省道往墾丁,不過比較塞,時間也比較久。

C. 搭乘客運:可以搭統聯或其他客運到 高雄車站 ,再到車站前轉 客運 到墾丁。

D. 搭乘火車:坐火車 高雄站 ,再轉 客運 到墾丁。

(別坐到屏東站喔 ! 從屏東搭屏東客運貨國光客運都只到恆春站,沒有到墾丁大街。)

[編輯] 墾丁國家公園-珊瑚

生長條件:

1. 海水溫度:在23-28℃之間。

2. 光照強度:大於1%~5%表面光照度( 因此

   珊瑚通常生長於水深20~30公尺)。

3. 底質:堅硬的底質。

4. 水質:清潔的海水。

5. 鹽度:海水的鹽度33%~36%。 Image:123123123.jpg



[編輯] 生態之美

地形地勢 Image:@3@.jpg

地形以低山及丘陵台地為主。其地勢大體上以200號縣道及台26號省道劃分為三部份。

屏200號縣道以北,港口溪以東地區,除港口溪兩岸之長樂、滿州一帶為一河谷平原外,全部為低山丘陵綿延,如太平山、南仁山、埤亦山、出風山、豬嶗束山等,海拔高度約在400尺左右,坡度多在30%以上,係屬中央山脈之餘脈。

屏200號縣道以南,台26號省道以東,屬珊瑚礁石灰岩台地,海沷高約200公尺,坡度以25~30%之間者居多。保力溪至馬鞍山間台26號省道以西一帶,地勢低平,為恆春縱谷平原,再向西為恆春西部台地,海沷高約150公尺,台地西側為台地崖、隆起海階、海岸珊瑚礁。

鵝鑾鼻及貓鼻頭為恆春半島最南端突出海域之兩個半島,中間為南灣,海岸線曲折,形成許多小海灣。

地質土壤

恆春石灰岩、外來岩塊及鵝鑾鼻台地之太平層;西區主要為大平頂台地之沖積層、恆春石灰岩、貓鼻頭半島之太平層、階地堆積層、沖積層、以及海岸線之沖積層與珊瑚礁。

本地區之土壤,在山區部分多為石質土壤,石質土壤因地勢陡峭且雨水豐沛沖刷嚴重,而發育不良,大多包含 碎石塊。

其土地利用,主要是生長森林,間有雜草,少數地區已被濫伐闢為農田。沿海平原、河岸平地及盆地則均屬沖積土,除少數礫石沖積地外,皆為農田,為恆春地區之主要農業地帶。

本計畫區之土壤主要有: 【紅棕色磚紅化土】其分佈地區僅限於海拔五OO公尺以下之台地與丘陵地,如龜仔角〈墾丁公園附近〉、船帆石及丘陵地、低山岡一帶,此一地區尚可見熱帶闊葉林存在,其他地區如上水泉、紅柴坑、射寮等地均成為農耕地帶,已無樹林存在。紅棕色土壤之組織大體粘重,呈強酸反應。

【黃棕色磚紅化土】主要分佈於東北端之低山丘陵地區,表土多呈黃棕色,此一區域內有生長良好之天然林存在。

【沖積土】主要分佈於長樂、滿州、港口溪沿岸一帶,分佈面積小,多為農耕地。

【石積土】主要分佈於龜山、萬里桐、白砂之海岸及啞狗路至坑頂之東海岸一帶。

【盤層土】主要分佈於埔墘及龍鑾潭附近地區。

南灣附近一帶之山勢雖較緩斜,惟滾落崩塌比山地還 要厲害,過去火燒山輪耕,隨意墾植利用,加上風雨劇烈侵蝕,大部分地區僅殘留淺薄之土層,形成較易鬆動之紅棕色或黃棕色磚紅化土。鵝鑾鼻一帶,全貌低山渾圓,坡度微斜,終年濕潤,除排水不完全之草原地帶發育成草原土外,其餘均為紅棕色之磚紅化土。

本地區之土壤反應為:恆春及龍鑾潭一帶為微鹽基性土壤,南灣、墾丁一帶為微酸性土壤,最南端鵝鑾鼻一帶 則為中性土壤。


動物生態

Image:5151515152.jpg Image:1241241246.jpg

在動物生態上,因墾丁國家公園有著繁複的植物生態環境,故孕育出種類豐富的野生動物。

其中,哺乳類約有15種、鳥類約有316種、爬蟲及兩棲類約有59種、蝴蝶約216種,還有種類與數量繁多的昆蟲生態。

至於動物景觀也深受季節變遷的影響,每年秋天到翌年春天,都會有大批候鳥過境或在此過冬,如社頂、滿洲的鷹鷲、山坡地的紅尾伯勞、龍鑾潭的的雁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