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吧!!一群人的閱讀之旅 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編輯] 電影介紹

第11個小時

Image:the11hour.jpg

呼籲世人:在最後一刻做出改變!這部電影探索人類為何走到毀滅的一步?──我們是如何生活?是如何破壞生態系統?以及我們該如何改變人類的命運?片中訪問了 世界各地的專家,包括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前中情局局長詹姆士伍爾西、永續設計專家威廉麥唐諾與布魯斯莫,以及 超過50位的頂尖科學 家、思想家和領導者,他們都道出真相,並提出我們星球面對的生死攸關議題。

「乾旱」、「洪水泛濫」、「龍捲風」、「酸雨」、「史上最高平均溫度」……等,這些晚間新聞播報的災難都被視為獨立事件,然而,這些災難真的毫不相干?還是 集結成為一個更大的全球謎團以警告我們人類未來的危機?

從這個星球的歷史看來,人類存在地球上的時間雖然很短但影響很大。人類試圖確保自身的生存,並隨著工業、科學、飲食和醫療方面的革新,生活品質與日俱增。 不過,這一切也造成地球生態平衡產生前所未有的改變,而這個平衡正是讓地球生物得以存活的關鍵。

然而,地球上的這些改變是永久的嗎?或者這些改變是想藉由各種災難警告我們,讓我們瞭解人類的故事,關於我們是誰及我們跟地球(人類唯一的家)的關係? 不論 個人喜惡,我們都身處在一個環境至關重要的時代。

人類該何去何從

Image:人類該何去何從.jpg

全球人類數量應該維持在一億八千萬左右,這是根據人類所存在地球上大部份陸地所計算而出的,而事實上我們人類的數目,則是公式結果的三十部,56億的人口正 在浪費大量的能源,破壞全球的環境,而且也快用完大自然花了很久的時間所產生出來的珍貴資源,地球將很快的失去能力供養所有的人。現在我們就要離開我們 的地球 家鄉,而向太空躍進探險了,人類正在描繪著一個宏觀的計劃,要將火星轉化成為第二個地球。

餵不飽的地球

Image:餵不飽的地球.png

維也納每年有兩百萬公斤的麵包滯銷,換算起來每日丟棄的數量,足供奧地利第二大城葛拉茲三十萬居民所需;西班牙南部種植蕃茄的菜園面積,為荷蘭與比利時國土總和 ;有四分之一人口處於飢荒的巴西,卻是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國;聯合國估計可養活120億人口的全球農產工業,卻造就每天十萬人死於飢餓!

在糧食過剩的這個年代,我們「餵不飽」的地球,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奧地利導演艾文瓦根霍夫(Erwin Wagenhofer)橫跨兩大洲,走遍法國、瑞士、西班牙、羅馬尼亞 以及巴西,深入探索自由貿易旗幟下,全球食品物資的移動與重整。

當歐洲的「糧食儲存計畫」聲稱拯救了全球的糧食短缺,南美洲遭砍伐的雨林卻造就了另一個生態危機!

[編輯] 電影心得

第11個小時

  • 群芝:

政府和人民都在追求經濟的成長、物質的享受,而和我們一起生存在這世上的生物、環境就變成支持人類欲望的犧牲品。環境破壞不單只是科技的問題,問題的根本或許是我 們的內心,廣告行銷不斷的吸引我們消費,一但有人消費勢必會造成更多的工廠和產品產生,不可避免的一些廢棄物、汙染物也隨之而生,人類的心態和私慾 就不間斷的對 這世界造成傷害。但大多數人擔心的事情不是我們生存的環境而是自己的競爭力夠嗎?賺的錢夠花嗎?事情這麼多,時間夠用嗎?很少會有人停下腳步 看看這世界,聽聽他們的 聲音,我們到底對他們做了什麼?人類自私的認為自己是萬物之主,擁有支配這一切的力量,但當大自然開始反撲時,我們才明白自己只不 過是脆弱又渺小的物種。地球可以 沒有我們,沒有我們的地球會過得更好,但沒有地球的我們卻無法生存!或許憑一己之力能做的事情並不多,但累積眾人之力能做 的事情卻足以改變我們的環境。我們生存的 環境必須由每個人來守護,只要每個人以身作則,我們就能改變這世界。

  • 詹淨:

「第十一個小時」在片中給了我許多改變我原有觀念的思考方式,也讓我對目前地球環境的現況有了更多的認識。片中提到,人之所以一開始會對環境漠不關心,是因為他們認 為「人」和「自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事物。但其實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只要理解到這一點,那就能體認到無限制地從大自然「索取」是對彼此都造成傷害的行為。這些情形都 表現在狀況日趨惡化的地球上。除了這些觀念以外,片中還提出許多建議,提供了許多希望,這和我之前所見的指會敘述換消息的媒體大不相同。

距離本片上映的2008年已經過了3年,最近在台灣的新聞中已經不時會看到與環保相關的消息,企業、店家的廣告噱頭也經常包含有「綠色、環保」的元素,即使 仍脫離不了資 本主義,利益導向,但對環境應更加友善的觀念已經廣布人心。只是知易行難,要確實落實在生活上,眾人沆瀣一氣,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吧!

人類該何去何從

  • 宜儒:

「不管我們是否喜歡,人類都會變成管理這個生物圈的負責人,我們已經對整個生物圈造成了重大的影響,我們不能夠再袖手旁觀,期待他能自己照顧自己,我們必須要開始決 定要做些什麼,要怎樣好好管理。」這段話擷取自影片中,我想就以其他的生物的眼觀來看,這是多麼的自大與霸道!我們人類自從向草原踏出第一步,開始 發展大腦以來, 便一直以萬物之靈的姿態生活在地球上,恣意破壞,濫用資源。

在一個生態系中,動物所分配到的資源和體型成比例,而人類的體型大約和羊相同, 但是在資源的使用上卻遠大於一隻大象,而且現今全球人口數已經到達六十五億,平均每一 年世界就增加八千萬人,相當一個德國人口數,成長速度相當驚人。到目 前為止,我們已經對地球造成極大的傷害,所以我們必須決定的不是該如何管理地球,而是管理自己, 也就是人類的時候,我們需要放下身段向大自然學習,學習如 何使人口與資源達到平衡,學習如何將「藍星」回歸到萬物和平共存之時。

  • 達健:

從影片看出來,人類在地球板塊還沒分裂的時侯已經存在,從獸獵到農業生活,工業也是讓人類找到正確方向,從以得到大量繁殖,遠遠超過其他物種,地球帶給我們 的資源,從幾萬 年前一直累積,到現在被繁殖超出常態的我們消耗的很快,試想想,其他動物在地球上只是為了生存才會用到地球的資源。我們,就被欲望所控制, 核電,採石油,排放工業廢料等等......

這一切都只有我們才會造成的地球傷害,大部分很自私,不想讓其他物種的繁殖到會影響到我們的數量(當然還有其 他因素),就殺害,不會往共存的方向去想,令現在生物圈 出現不平均的狀態,在科技的發展,人類的好奇心和欲望下,現在已經在探索其他星球,來代替將來可能 會滅亡的地球。我希望人類在進行太空探索的同時,也為地球做一些事,把保育的思想帶給下一代,至少希望可以減少對地球的傷害。

餵不飽的地球

  • 宜軒:

欣賞了這部影集後,心裡感觸頗深,集結了許多的無奈卻無法說出口。看見偏遠地區的人們有一頓沒一頓的,總是得欺騙孩子們正在煮食著豐盛的美食,其實,卻只是滾燙的水與一大堆燒紅的石子,等他們哭累了睡去,父母親才可暫時消除對孩子們殘忍的心。想想無法給孩子們最基本的溫衣飽食,是多麼的椎心…。

這一切並不是因為他們有所好吃懶做,僅僅是因為社會上,講求的是學歷、知識與智慧的並用,現在的科技進步之神速,以至於簡單的技術工作只需藉由一台機器運作即可,不需 要多餘的勞力,也不需要支出多餘的費用。這對他們較落後的國家導致了種種的生存難題,沒有了收入,無法買食物,亦無法求溫飽 !

相反的,在我們豐衣足食的世界裡,有著吃不完的麵包,吃不完的一切,對他們都是一種奢求呀!然而,我們寧願放任食物的自由腐敗,卻絲毫都不願將這些食物分送給需要的人。我想,這部影片的問世,是為了讓我們看清真相,並希望我們能夠關懷那些處於無助的人民吧!

  • 彭凱: 

看此部影片的中途,心中的情緒很複雜,當中探討到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情。時物資源的利用和利益的考量。身處於台灣的我們是非常幸福的,並不會因為食物缺乏而感到煩惱,但這點常常隱藏著另外一個問題的存在,有許多人們卻因此浪費食物,台灣街頭到處很多吃到飽的餐廳,吃到飽讓我們需要去省思一件事情,我們有需要這樣嗎?這樣對我們的身體是否是健康嗎?這答案我們早就已經知道了,這樣的吃法對身體是不健康的,但是每個人卻抱著都花了錢,要拼命吃的心態踏入餐廳,離開的時候,桌上滿滿都是吃不完的食物。假如有一點良心,我們是該盡量少去這類型的店家消費。我們並不能真正幫助在落後國家中很機餓的人們,我們能做的是,珍惜身邊的資源,不要浪費食物。

片中提到很特殊的一部分,當運輸帶上運輸得不在是沒生命的物品,卻是一隻隻有生命的動物之時,我們應該要公德心不去殺害牠嗎?我們是要愛惜小動物般的保護他們,還是要放任商人們販賣,假使我們都不傷害那些動物做為商品,那麼全世界卻有幾十萬的員工準備失業了。這是一個很值得我們深入去思考的問題,我們極需要在這當中找到一個平衡點。當人類自以為可以控制自然界的力量並且當其牠生命的主宰者,我們卻不知道大自然哪一天會無情得反撲向我們。


[編輯] 佳句摘錄

第11個小時

  • 在人類歷史的關鍵時刻,我們這一代必須彌補過去的錯誤,這也是人類演進該有的重要時刻。每個人都有責任拯救這個地球,為了我們的下一代。

群芝: 如果大家都有意識到人類對地球造成的傷害,那我們就得以身作則動手開始改 變,並感染更多人一起努力,而不是光說不做

  • "對我來說,拯救地球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讓自己療傷,或者只是解決全球暖化的問題,也不是擺脫對石化燃料的依賴,更不只是解決土壤沖蝕的問題,或是消除土地和水源的污染,更不只是人口過剩的問題,其實都不是以上這些。地球環境的惡化,其實反映了我們的內心,我們更應該反省自己,這才是真正的自我覺醒。

詹淨: 因為我一直認為,人在思考事情時應該要回歸自我,知道現在所了解的世界其實是自己構築而成的,知道別人也有他們自己構築的世界,除了會思考的人之外,還有同樣流著血液、同樣在運轉著生命能量的生物,除此之外還有不會思考的事物,而這些又全部構成這個世界。這諸多的元素中,一個人真的能夠控制的不多,而真的想 要改變什麼,都要從自己的內心做起。

人類該何去何從

  • 第一位人類的能力只不過跟猿猴差不多而已,不過人類卻願意走向草原和開展他們的大腦。
  •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控制以及操縱自然環境的一連串過程。
  • 有主見的人類已經了解到那曾經被認為無窮盡的世界─我們的地球,只不過是像顆在茫茫宇宙大海中的小水滴。
  • 當我們認真的思考人類的未來時,我們必須將眼光放到地球以外的地方
  • 我們代表了地球上發展了四十億年生物歷史的結果,看起來展開在我們面前嶄新的道路起點,是從了解地球和生存於這個星球上的生物其中最深奧的道理以及知識開始的吧!

宜儒:人類在大自然的競爭中明明比其他生物更聰明(就以生物的進化觀點來說),但卻不懂利用這份優勢是好好保護自己的「家」,位於生態鏈的最高點就自以為已掌握了地球,殊不知宇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倘若我們能向第4和第5點所寫的,主動去了解的地球,仔細去探索外太空,相信我們人類才得以永續發展。

餵不飽的地球

  • 幸福不需要賺很多錢

宜軒: 所謂的幸福,其實很簡單。儘管只是小小的事物,也能產生大大的滿足,這一切都只歸因於心的感受,當心中的滿足價值大於真正的實質時,金錢的多寡變得一點都不重要了!

  • 我們不能阻止文明進步,我們也不打算阻止文明,因為事情的演變就是這樣的,只會一直往前走,直到盡頭的那一天...

宜軒: 我們不能否定文明的出現、科技的發展,這些使我們的日常生活變得便利許多。從遠古的用火發明至今日的電燈,而且還是LED燈的新科技。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進步,也不想回至從前的日子...。

  • 今日死於飢餓的孩童,都是被蓄意謀殺的。

彭凱: 台灣社會環境遠比非洲難民好很多,我們更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並且思考我們能為那些受飢餓的孩童做些甚麼。

  • 飢荒難民的死亡,我們都是共犯結構下的殺人兇手!

彭凱: 我們正在享受豐衣足食的生活的同時,在地球的另外一邊的小孩,卻每天再忍受飢餓的痛苦,雖然我們的能力不足於為那些小孩做些甚麼,因次我們必須更惜福,不要抱怨現在的生活,而是要報著感恩的心再過生活。


[編輯] 問題討論

第11個小時

影片中最主要呼籲的對象是美國,那麼台灣的環保議題有真正受到重視嗎? 身在台灣的我們除了日常生活的環保行動之外,還能做什麼來表達我們對環境的關心?

  • 群芝: 我覺得環保議題並沒有受到真正的重視,政府和人民對環保議題的重視常常都很短暫、就算有人重視但那也只佔少數,還有許多人不把它當一回事,認為事不關己。有時候環保議題還會變成選舉的一個手段,政治人物大多只會講好聽話,或是訂定一些很表淺的環保政策,沒有深入問題的核心,等到真正面臨環保和經濟的兩難時,卻無法做出正面的回應。除了日常生活的環保行動之外,我們能做的事還有讓更多人瞭解人類對 地球造成的破壞,讓更多人改變對環境予取予求的心態,時時提醒周圍的人環保的重要,每個人要都盡自己的力量為環境出一份力,這樣聚集眾人之力後我們就能改變現況。
  • 詹淨: 最近在政府的政策,或是商店的廣告等,都可以看到「愛地球」的影子。我想最近的「奢侈稅」多多少少也有顧及到地球環境的影子,許多企業的領導者也呼籲環保的重要,更多的是在民間有許多任勞任怨的志工,不求報酬地維護我們的環境。我想我們平常除了做好垃圾分類,不浪費、盡量不污染環境之外,還可以多響應許多有心人士倡導的環保活動,眾人聚少成多、積沙成塔,不要忽略了一點小小的力量。
  • 宜軒: 早在前幾年,政府就推動環保愛地球的活動,像是:垃圾不落地之類的;不用免洗碗筷及塑膠袋等。透過新聞媒體來關心目前的社會動向及一些環保的議題,但也有比較激烈一點的活動,如:遊行抗議等。
  • 彭凱:台灣政府一直所倡導的環保,我認為大多都只是表面工作,很多都只是三分鐘熱度,當政府一直強調的時候,理所當然我們會有在實行,時間一久,許多環保的細節又 被我們忽略。像是新北市的垃圾袋政策,假設沒強制規定,實行的人就會相當少,一有政策規定,大家就得真的做起環保。需要倡導的是能隨手做環保,從生活中的 小細節著手,例如:隨手關燈.垃圾分類...等等。
  • 宜儒:台灣的總排碳量在全球的排名雖然不高,但如果依照土地比率換算台灣的排碳量是世界第一,所以我認為台灣人對環保議題的不太重視。對環境的關心不需要大費周章的搞遊行,平時隨手關燈就是給環境一個最棒的禮物。
  • 達健: 我覺得應該拍一些有關台灣的環境的影片,讓大家知道大自然的美,如何去保護屬於台灣的大自然。

環保議題逐漸受到重視,現今已發展出許多替代方案來減少對地球的破壞和能源的浪費,就你所知的有哪些呢?

  • 群芝: 綠建築、太陽能、水力發電、潮汐發電、透過動能產生電力,例如:有飯店健身房儲存民眾騎腳踏車產生的動能將其轉變成電力來提供飯店的供電,並以餐點來獎勵民 眾。舞廳的地板利用"壓電原理"的效果,將跳舞時地板的上下震動轉換成電力。除此之外,我們平常能做的還有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資源回收、少吃肉、少吃吃 到飽餐廳、節能減碳等,減少不必要的需求和花費,因為只要人類有大量需求的產品,就會有更多公司去投資設廠,不僅加速對土地的破壞,排放的廢水、汙染物還 會增加環境的負擔,例如對化妝品的需求,可以減少使用的次數或減少一次所需用的瓶次來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 詹淨: 有時候在報紙上會看到太陽能環保車的競賽,就是為了要鼓勵研發不使用石油發動的車子吧,現在在發電上,也多方面開發各種不同的發電方式。有的替代方案開源,有的替代方案節流,都是為了要讓我們能世世代代生活在我們的家鄉地球上。
  • 宜軒:目前的科技發展出一種"生物質能"簡稱是"生質能"。其中最常見的是由植物所製造,例: 大豆、玉米等...,生質能當然還可有其他用途除燃料之外還可以建材和堆肥。就此我們可以多加利用它們以減少石油的使用及造成的汙染。
  • 彭凱: 從生活當中就有許多例子:1.減少使用免洗餐具,自備餐具 2.廢電池回收 3.購買過多包裝的產品 4.學校冷氣限制使用,未達25.5度和空堂皆不提供冷氣,以免過多能源耗費。
  • 宜儒: 光是在電力方面就有很多,例如太陽能、水力發電、地熱發電等等,我覺得利用太陽能做成伏打電池很實用,只要將陽光(地球上除了深海應該很少有沒太陽的地方吧)照射在光電半導體上,利用自由電子的移動造成電位差,很輕易就能獲的電力。
  • 達健: 我印象中比較深刻的是有部分城市都已經開始禁止騎機車,提倡大家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騎腳踏車。


人類該何去何從

一萬年前,人類因為農業生活而在歷史中找到正確方向跨進一大步,現在我們也能找到新的方向而指引我們跨越更大的步伐嗎?

  • 群芝: 如果人類都能意識到我們無法支配世界、支配自然,並學習與環境、其他物種和平共存,那我們就能找到平衡點繼續往前邁進,否則我們將走向滅亡。
  • 詹淨: 如今人類已經離開原本只倚賴人力的社會,經過工業社會進入資訊社會,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但未來的方向應該不會是改變自然,而是回歸自然。順其自然是很好的一個想法,人類不應該只想征服,而是要思考如何相處。
  • 宜軒: 在現今的社會裡,能帶領我們的就是高科技的發展了,發展不斷的更新、進步,朝著我們所天馬行空的想像邁進。儘管以前古代人認為人是不可能在天空飛行的,如今,你想的到的都有可能實現! 但前提是要不再恣意破壞大自然為主,不然再進步也只是枉然...。
  • 彭凱: 現今我們未來的路一定是有關科技發展,我們要衡量的是科技發展的同時,不要去傷害地球的環境,並且利用我們所擁有的高科技技術來幫助地球的環境。不要一再得認為,高科技只能賺進滿滿的荷包卻傷害了地球,真正的綠色高科技,是商人能得到利益,卻能幫助地球的環境。
  • 宜儒: 我們現在身處於科技時代,新的方向早已明朗,科技已經為我們指引一條道路,只是不知道這條道路的盡頭是好是壞,是通往光明的未來還是重蹈覆轍(對大自然再次傷害)?
  • 達健: 除了農業生活,工業也是讓人類找到正確方向,現在在這種科技先進的年代,人類會尋求向外太空發展,從而指引我們跨越更大的步伐。

片中提及地球資源大量消耗,將來可以要到火星居住,假設現在你可以到別的星球去居住,你願意嗎?

  • 群芝: 不願意。要在火星生存得克服許多不利生存的條件,而且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在那生活應該會很艱辛又無聊,畢竟我們已經習慣現在的生存環境和模式,要重新適應並改變會很困難。
  • 詹淨: 我願意。我對接觸新事物有興趣,而外太空一直是我們沒有辦法深入探索的地方,如果有機會能去認識,那將會是非常好的。但是我知道如果真的要去,會伴隨著很多困難,也會面臨很多挑戰,所以夥伴、毅力和心靈的慰藉也將會非常重要吧。
  • 宜軒: 不願意,我覺得這好像是我看到一部電影動畫--瓦力 的省思。看見了地球被測出汙染,且已不適合人類居住,但移居至其他星球的人們,過度地被保護著。殊不知自己的生活,竟是被科技所操弄,過著一切E化的生 活,明明是在隔壁的兩人,卻得透過視訊來聊天,忘了被觸碰手的那種溫暖感覺是怎麼一回事了,到頭來還是只有地球最適合給人們居住吧。
  • 彭凱: 不願意,人類是在地球上發展出來的生物,理所當然地球的環境是最適合人類。儘管發現有些星球生存環境類似地球,也不代表能百分之百是地球的環境,我們一去之後可能會發現身體機能會適應不了。加上我只能活幾十年,或許在適應階段就已經被環境所淘汰,發現我並不適合。
  • 宜儒: 我願意。在前人對環保無知的觀念(環境破壞)與現代科技的進步神速(人口激增)下,地球因無法負荷早已遍體鱗傷,所以人們應該會將其經驗作為借鏡,好好保護火星,得以永續發展。如果能活在人人都環保的世界,我想這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所以我願意移民到火星。
  • 達健: 不願意,就是因為人類的這種心狀態,令地球變成一個消耗品,因為人類只會住前衝,沒有發現地球正陷入隱藏的危機中,我覺得除了發掘新的東西以外,我們更應該重視保育,推行環保,讓地球可以生存久一點。

餵不飽的地球

影片中提及到"基因改造食品"的議題,在我們的生活例子中,也有很多是基改食品嗎? 你認為若食用它們會危害我們人體的健康嗎?

  • 群芝: 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有很多產品,例如:玉米、番茄、馬鈴薯、沙拉油、醬油、豆漿、豆干、豆腐等。我覺得基因改造的食物是不好的,雖然短期可能看不到他造成的影響,但長時間累積下來,非自然的產物可能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
  • 詹淨: 我 在報章雜誌上或課本中得知,目前有許多農產品已經是基因改造食品,黃豆就是很知名的一個例子。就我所學的知識來想,基因改造的作物是改變植物基因體的基 因,違背了生態的自然法則。但是是否對人體的健康有危害,我想不是那麼輕易就能斷定的,也許改變的基因的產物對人有益處,也許有壞處,也許還有些因素或是 影響,科學家還沒有發現。
  • 宜軒: 我覺得現在市面上的產品,很多都是有經過基改後的了,最常見的應該是一些豆漿、豆腐系列的產品。因為不曉得吃了這些基改食物,過了數十年後,身體是否仍然安好健在,因此在選這些食品時,應當多注意是否標誌上有標示: 非基因改造才是!
  • 彭凱: 現在生活當中,有許多都是基因食物,有人曾說:基因改造食品是未來的趨勢。但基因改造食品是違反自然法則所製造的商品,儘管目前尚未有對身體為害的事件發生,或許早就在傷害身體機能了,只是我們尚未發現。
  • 宜儒: 我認為GM食品的發展是未來的趨勢。要培養一株〝漂亮〞的食用植物,需要大量的人力照顧或殺蟲劑,但是經由基因改造讓植物不怕蟲咬,便可節省成本,因此GM 食品在市面上算多吧。大部分的人都怕其對人體有害而不敢食用,不過目前沒有研究證明這件事的真實性,所以...我相信科學!
  • 達健: 我認為有好有壞,有一些基因改造食品原意是想解決世界飢荒問題,當然可能食品當中有一些對身體有影響的成份在,但我覺得如果可以影響不大的話,基因改造食品可以對世界飢荒的人民帶來很大的幫助。

影片中因飢餓而垂死的人,全球有十萬人左右,你認為我們可以從那些小事著手,盡我們的一份心力呢?

  • 群芝: 這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沒有東西可以吃,我們應該要減少食物的浪費,少去吃到飽餐廳,食物只要能維持生體所需的能量就好,不要因為想要撿便宜而吃一大堆東西,若有能力就捐錢幫助受天災摧殘、戰爭迫害、資源缺乏而沒東西吃的人。
  • 詹淨: 我記得曾在報章媒體上看過,台灣有派遣技術團隊到非洲分享農業的種植技術,如果那是國家的外交政策之一,那麼納稅人就確實有盡了一些心力。有時候會看到聯合國援助饑荒國家的新聞,但那樣都是治標不治本。
  • 宜軒: 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慈濟的團體,藉由他們把我們手中的愛心送出去,捐出我們的金錢、乾糧、不需要的衣服...,送至第三世界,來幫助他們。
  • 彭凱: 我們可能無法真正為了他們做出什麼貢獻,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食物浪費。因為當我們正為了食物吃不完而傷腦筋,請想想有很多人卻是有沒有下一餐都不知道。
  • 宜儒: 我們可以藉由吃素來為世人和地球盡一份心力,因為吃肉很耗費地球資源,從飼養、屠殺、運輸到市場,所消耗的飼料是由人類的主食玉米、穀類等等來的,以及排放的CO2是造成溫室效應的元凶,溫室效應加劇,糧食產量就會減量。
  • 達健: 我覺得飢荒的人問題最大是因為他們沒辦法自力更生才會成這樣,所以給他們援助的同時,我覺得應該教他們一些可以自給自足的技能。像:耕種或當地有用的資源加以用來換取金錢。

在輸送帶上的不在是農產品,卻是數萬隻即將被斬殺的雞。我們明明知道要愛惜小動物。在企業家眼中,利益遠大於那些雞的生命。這樣的行為,在大家眼中是否覺得合理?為什麼?

  • 群芝: 不合理,人類沒有權力支配其他物種的生存,我們不該對其他生物予取予求,這樣只會加速對生態平衡和環境的傷害,最後人類也會遭到反撲。
  • 詹淨: 這樣是不合理的,動物也會感受到痛苦。記得在電影「阿凡達」中,殺害動物做為食物的納美人,每殺害動物時,都會表達自己的感謝,雖然如此,動物的痛苦仍不會改變,所以有些人才會主張吃素吧。
  • 宜軒: 不合理,看見一群小小的動物們,被關在裝水果的籃子內,一箱箱的堆疊著牠們,似乎沒有再多餘的空間可以活動,真的是還滿殘忍地說。為了謀圖暴利而做出如此的事,實在是有點不應該。因為就算是小動物,也有他們生存的權利,儘管他們沒有發表權,但並不代表我們可以不尊重牠們
  • 彭凱: 不合理,動物與人類僅差在發展的順序,但人類卻只為了眼前的利益,無視於動物的生命。假使有一天,有比人類更高智慧的物種出現,人類變成高物種所販賣的物品,這樣是合理的事情嗎? 人類不該自以為有權類掌控其他生物的生存。
  • 宜儒: 為了少數人(吃葷者)的利益而殘殺動物當然是不合理。既使我們位在生物金字塔的頂端,我們也應該遵守大自然的法則─足夠就好,但是我們往往為吃而吃,常常吃過量,動物也越殺越多,就這樣越來越不懂滿足。
  • 達健: 很多時候這種情形都是因為人類過分的需求才會變成這樣,像美國,台灣這些地方的食物文化(炸雞,雞排等等…),所以并不是合不合理的問題,是習慣讓人們沒辦法停止這些行為.

[編輯] 讀書會感想

  • 群芝:

參加讀書會讓我可以強迫自己挪出時間吸收其他課外的知識,並透過和大家的討論從中學習不同的觀點和想法。這次讀書會的主題是環保議題,雖然自己只看了一部影片,但透過 其他組員的影片介紹、心得分享和問題討論,從中吸收到不同影片的觀點和討論議題。

雖然這次不像之前的讀書會以面對面做分享討論的方式而是透過 FB來討論,但我覺得這樣很方便,因為大家來自不同年級和系所很難約一個共同的時間出來討論,我覺得這次利用網路來做讀書會很棒。

  • 詹淨:

這次會參加圖書館的讀書會,是因為無意間看到傳單所致。我本來就對環境的議題抱有興趣,因此看到討論的主題是環境,我是相當期待的。

原本我很好奇討論的形式會是什麼,結果很令我意外的是竟然是用時下最流行的Facebook來進行。當然這樣的形式運作起來方便許多,不過也許會少一點你來我往的交集吧。但整體運作下來,感覺仍然是很不錯的。

這次的讀書會主題是環境,內容是記錄片。對於平常不太看記錄片的我來說,這是一個可以接觸新事物的機會。我的小組換過影片,所以這次我看了兩部紀錄片。記錄片是關心各種議題的人所拍攝的,看到那些人想盡辦法想要改善當前令人煩擾的狀況,那會讓人也想要起身做一些什麼,同時也會慶幸自己得知了那件事,同時更會 懊惱自己為什麼不早一點知道。

看到眾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去達成某件事,讓人有種滿足的感覺。同時我也很感謝我的組員及參與讀書會的每個人。

  • 宜軒: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讀書會,原本以為是人與人的面談及討論,但沒想到卻是很另類的讀書會,可以自由地調配時間來參與討論,而且,還運用了熱門的 facebook來進行討論,這真的是打破了我對讀書會應該是枯燥的看法。以人們最關心的環保議題來進行討論,真的是很發人省思,因為人們總是只知道要環 保,但真正實踐的人又有多少呢?

我們透過電影的拍攝角度切入,正視環保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層面,紀錄片紀錄了社會的殘酷,而我們從中發掘更多的問題去探討, 這讓我也發現原來每個人的思考角度都不盡相同,明明是同樣的東西,卻因站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感觀。讀書會不僅是可以讓我們獲得知識與資訊的地方,更是讓我們與人互相交流與結交不同朋友的好場所。自從,我進入讀書會後真的有很大的收穫呢!

  • 彭凱:

每次參加讀書會都有不同的收穫,這次我們將討論的方式以在facebook平台上面。我們各自挑選自己對於環保有興趣的影片觀看,將自己所看的影片加以介紹 給讀書會的其他成員,並且提供幾個有關環保的問題,讓大家能深思。這點就是讀書會最有趣的部分,也是吸引我每次參加的原因,由於大家丟出來的問題都不一 樣,能讓我發現大家對於環境保護議題,切入的方向也都不同。

經由一連串的問與答討論,發現大家對於某一個問題卻都有不同的觀點。這就是一個人讀書與參加讀 書會差別所在了,往往一個人讀書的時候,我們的觀點都是單方面,很多地方是能讓我們更進一步思考討論,參加讀書會這一部分就能發揮出來,看大家對於相同的問題,卻有很多令我從來沒有想過的答案。相信下次要組讀書會,我依然會在參加。

  • 宜儒:

第一次參加這種類型的讀書會,透過網路聯繫、討論,不用特意把大家聚集起來而是按著自己的步調來進行讀書會,可以省下很多時間,我覺得挺不錯的。這次讀書會的收穫不是只有對環境意識的提升,還認識了來自各級各系的成員,不但擴大了自己的視野,也學習到如何利用不同的平台(facebook)與不同系的人討論相同的議題,如何激盪出不同思維的火花,這種感覺真的很棒!

或許大家對環保都有興趣,但透過讀書會分享,可以把小小的意識昇華為實際,我想,這就是這次的讀書會給予大家的主要的禮物吧!


  • 達健:

很高興可以參加這次讀書會,每次讀書會都會討論到跟現在社僧息息相關的話題,尤其是這次的主題是跟環保有關,令我們知道隱藏著的環境危機,透過一些影片,廣 告來帶出我們這次的主題,跟以住要拿住書一頁一頁來看有點不一樣,透過眼睛所看到的事實,是沒辦法用文字來表達,眼見影片裡一幕一幕震撼的畫面,當時真的沒辦法說出話來,同時帶給我們很大的反思。與組員們互相討論也帶給我很多之前沒有想過的問題,令我視野擴大的很多。還有現在讀書會也隨著科技的進步改成以 線上討論的形式來討論,感覺蠻不錯的。

[編輯] 討論會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