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旅行

出自KMU Wiki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編輯] 作者簡介

伊莉莎白.吉兒伯特(Elizabeth Gilbert)具備美國文學作家、廚師等多重身分。她最出名的是她2006年的回憶錄,吃,祈禱,愛,並且在2010年還被拍成了同名電影。《斷背山》作者安妮.普露譽其為:「一個閃閃發亮的作家」。


[編輯] 本書摘要

作者在義大利、印尼、印度等三個不同國度之間尋找自己。108個短篇象徵了靈魂探索、自我發現之旅:到義大利品嘗感官的滿足,在世上最好的披薩與酒的陪伴下,靈魂就此再生。她再到了印度,與瑜珈士的接觸,洗滌了她混亂的身心。峇里島上,她尋得了身心的平衡。這是有關108則享樂與平衡的故事,是享受人生,體驗人生,更是熱愛自己人生的歷程。


[編輯] 佳句摘錄

  • 我聽見一個聲音。別慌─不是好萊塢老片中的磁性男聲,也不是那種叫我在後院蓋棒球場的聲音。那只是我自己的聲音,從自己內心說出的聲音。卻是我過去未曾聽過的自己的聲音。那是我的聲音,卻很明智、平靜、悲天憫人。倘若我在生命中曾體驗過愛與堅定,聽起來正是這種聲音。該如何描述那聲音所流露的溫暖之愛呢?它賜予我的答案,永久決定了我對神的信仰。
  • 這些看上去很正常的人士在歌頌神,並未把我嚇著,反而讓我覺得自己的靈魂隨著吟唱輕盈飄升,那天晚上我走回家時,感覺空氣穿透我,好似我是一條在晾衣繩上迎風飄揚的乾淨麻布,好似紐約本身成了紙絹做成的城市─使我輕盈地跑過每一戶人家的屋頂。
  • 有時我覺得自己了解這世界的神靈,然後卻因為一些小小的欲望和恐懼而分心,於是喪失了祂。我想一直與神同在。但我不想出家,或完全放棄世俗享樂。我想學習如何活在世上享受生活樂趣,卻同時能為神奉獻。
  • 妳必須堅定地踩在地上,就像妳有四條腿,不是兩條。這樣才可能待在世上。但妳不能透過腦袋看世界,而是透過心去看才成。如此才可能了解神。
  • 旅行仍是我生命中的一大真愛。打從,十六歲我用打工存下來的保母工資第一次去俄羅斯開始,我總覺得旅行值得付出任何代價或犧牲。我對旅行的愛忠貞不渝,正如我對其他的愛戀不見得忠貞不渝一般。
  • 我對旅行的感覺,就像初為人母的快樂媽媽面對她那難以應付、罹患疝氣、躁動不安的嬰孩懷有的感覺一樣─我偏不在乎自己必須經歷的嚴格考驗。


[編輯] 心得感想

丁冠之

離婚!多麼禁忌的字眼,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提出?以為自己已經擁有了想要的一切,丈夫、房子、職涯,然而她卻感到更困惑,發現自己漸漸的失去真實的自己,發現他原來不適合,不適合她所夢幻想有的一切。她總是不留任何和自己獨處的時間,所有事情(包含戀情)都排滿她的生活。於是她出發,一個人的旅行,找尋自己的旅行。 他走過義大利,學習到地的語言,認真自適的慢生活。他走過印度,開始閉上眼睛什麼也不想是多麼難呀,但冥想卻也成為她靜下來好好面對一切時的最佳方式。她不再躲避那些總是令她難受,心裡最想隱藏的脆弱,最後,由內心擴展的平靜包圍著她。 看完這部電影,我十分的激動,不斷的質疑自己,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嗎?這就是我所追求的成就嗎?為什麼我如此的忙碌,無法得到片刻的休息,內心的聲音只剩下「還得忙呢!快做完這件事吧」。我真的了解我自己嗎?和主角問了自己一樣的問題後,她決定旅行,借由旅行尋找自己,借由冥想與自己對話,面對自己的脆弱,最後找到內心的平衡。我呢?屬於我的方式會是什麼呢?我開始將自己其實沒這麼重要的事情放下,我空出時間和自己獨處,寫日記,學習冥想,希望也能像主角般,找到我內心的平和,切實的感受內心平靜所帶來的能量。


林沛昀

「一個人的旅行」,聽起來是個迷人的點子,我超級想嘗試,也常常覺得年輕就該經歷過一次,但卻往往停留在「想」的階段,踏出去的那一步始終沒有出現,踏出去旅行得從原本的生活中脫離,也就是得放下原來的生活,片中,女主角認為原來的生活並無法帶給她快樂,而決定追隨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去旅行,女主角的勇氣讓我看到我多麼寧願安於變的生活,而害怕改變;女主角打開藏放已久的皮箱,裡面裝著小時候的憧憬:世界地圖,這讓我想起,如果我也有一個藏放已久的皮箱,裡面放著我從小就最珍藏的東西,那會是什麼呢?答案也許我一下也無法回答。

女主角在旅行了義大利、印度、也回到自己心中的家,過程中不斷尋找自我、不斷探索,但依然沒有勇氣再去愛人,即使明明知道自己應該可以有更好的決定,那一幕,我真的覺得很貼切,我們總為了避免失去而選擇先放棄,但失去這個結果是我們自己預設的,我也常常在生活在這樣的懊悔中。但也發現瞭解自我到真的破除心中的障礙活得更自在的生活,這中間還有一段差距,人生真的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去嘗試。

最後我想到的是,我們得真正區分出我們去旅行,是為了讓增加自己的視野、尋找自我等,或只是為了逃避現在的生活,每天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令我們不如意或不愉快的狀況,如果從來沒有去嘗試欣賞、接納不完美的地方,那到每個地方不愉快的心情都可能會再次出現,因此,我想這是我們要出走前可能需要仔細想清楚的地方。


賴孟愉

女主角小莉擁有疼愛她的老公、穩定的房子與事業,在我們的眼裡看來,已經很完美了!但是小莉心中總有種說不出的失落感,總覺得她還少了些什麼,於是,她毅然決然離婚,整理好行曩到了她全然陌生的國度─義大利與印度,重新開啟她「一個人」的人生。

在義大利,她義大利文表達從隻字片段到能流利說出句子、結交很多朋友,在這趟義大利之旅中,她不再像以往拘謹,反倒採取順其自然的態度,例如令一般女孩子又愛又恨的披薩,雖然好吃,但是熱量很高,吃完的背後往往需要付出多長一塊贅肉的代價。然而,小莉不再顧忌這些,還順便開導她的女性朋友。時間過得很快,這趟義大利美食之旅即將結束,到了小莉預訂前往下一段旅程─印度。

在這趟印度之旅,小莉來追求的,是「心靈」層次的探索,亦即「為什麼她會在旁人看似幸福的人生,心裡卻有失落感」的原因。這趟印度之旅意義非凡,她開始聽到自己內心聲音的呼喚。和理查一起去參觀奧古斯丁神廟時,環視四處,建築歷經混亂,如此被後人改建、焚毀、掠奪,小莉感覺疑慮隨之消除,開始反思或許她的人生並非如此混亂,世界的原貌本來就是如此,真正的陷阱是在於自己逐漸依戀這個世界,「不願意」去做改變!

我很喜歡幾段對話,一、小莉:「我打坐的時候無法專心,因為我滿腦子都在想如何裝飾屬於我自己的冥想室。」理查:「要從心靈改變,這個冥想室即『自己的內心』。」我想,理查想要跟小莉表達的是,這個冥想室並非我們肉眼所見,這麼有空間上的限制,它只是個修行的媒介,探究其根本,其實是反映在自己的內心!二、小莉:「我以為我已經拋開他(前夫)了,但是我到現在仍然想他、愛他。」理查:「那就想他,每次想到他就給他指引與關愛,然後放下,如果妳能清出心中,用來迷戀這個男子及失敗婚姻的所有空間,妳就擁有開一扇門的空靈,知道宇宙會怎麼做,神會湧入,用更多妳夢寐以求的愛將妳填滿,且有朝一日有能力去愛整個世界!」我覺得這句話有很深的意涵值得討論,雖然已經離婚,經過這麼長的時間了,小莉仍放不下前夫,是因為她心中仍有對某種事、物,乃至於人的依賴,而理查回答地很有技巧,他叫小莉就去想他,但是在想他的同時,給他指引與關愛,然後再放下!起初我不能理解為什麼想他之後要放下,那不會在放下的同時更心痛嗎?既然要再心痛一次,一開始為什麼又說那就想他?後來聽完理查的話,才了解到他的用心,他要小莉放下,是因為他要小莉心裡能有多的空間讓她自己有神的湧入,讓這種大愛,將自己填滿,達到心靈的富足,而非只侷限於過往的舊愛,有了心靈上的滿足之後,看這個世界的角度也會變得很不一樣,心中的格局開闊,看這世界的面貌也會更寬闊!


[編輯] 問題討論

1.為什麼作者小莉在離婚過後,決定過一整年的單身生活?

答:因為女主角剛經歷一場失敗的婚姻、不愉快的離婚過程,如訴訟、爭執等,離婚後又來了一場沒有完好結果的戀情,這雙重打擊讓她遍體鱗傷,看淡了感情生活,於是決定放下。


2.神是很抽象的,但為什麼作者小莉又要向神祈禱呢?

答:因為小莉正面臨束手無策,又非常需要答案的狀況,獨自一人身處異國,只能不斷反覆祈禱神:「請告訴我該如何是好。」試想,不論古今中外,當人處於無計可施、絕望、無助、悲傷的時候,在沒有人可以一起討論解決的情況下,我們是不是也像小莉一樣,依照自己的宗教信仰,藉由呼喚神來相應自己,得到心靈上的慰藉呢?


3.呈上題,為什麼小莉內心一邊祈禱,一邊哭到不能自己時,卻忽然像聽到什麼聲音似的,停止了哭泣,那究竟是誰的聲音,能讓哭泣中的小莉停止?

答:當小莉哭泣時,她依稀聽到一種聲音,但她起初仍不確定是什麼,周圍也不見人影,但是,小莉卻強烈地感覺到有股「寂靜且安詳」的力量壟罩著她,小莉也小心翼翼,不讓這神奇的力量給消失。此時,她又聽見聲音了,出乎人意料的是,這聲音不是別人的,而是發自她自己內心的心音!她從未有過這種感覺,這聲音是充滿明智、平靜、悲天憫人的。


4.當小莉和大衛交往時,大衛向小莉介紹了他的「心靈導師」的存在,並邀請她到紐約的聚會看看,當小莉看到眼前的這一幕,給她什麼感覺與改變?

答:小莉聽到一群人在歌頌神,讓她覺得自己的靈魂隨著吟唱輕盈飄升,當晚走回家時,感覺空氣穿透她,好似她是一條在晾衣繩上迎風飄揚的乾淨麻布,好似紐約本身成了紙絹做成的城市─使她輕盈地跑過每一戶人家的屋頂。之後,小莉被這聚會深深吸引,每週前去吟誦,開始每天早晨沉思導師發給每個學生的古梵語經文。第一次聆聽導師親自講道,導師說的話使她全身發麻,甚至傳到臉上皮膚。當得知導師在印度有個道場時,她知道她得盡快去那兒才行。


[編輯] 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