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實驗法第三講:科學與科學的心理學基本假設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 在2008年11月20日 (四) 19:52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9420058 (對話 | 貢獻) 小 (→基本假設之三) ←上一個 | 在2010年4月17日 (六) 17:27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撤銷) Sakurai (對話 | 貢獻) 小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下一個→ | ||
| 第194行: | 第194行: | ||
| ** Daimler | ** Daimler | ||
| *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 *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 ||
| + | |||
| + | [http://wiki.kmu.edu.tw/index.php/%E5%BF%83%E7%90%86%E5%AF%A6%E9%A9%97%E6%B3%95 回到心理實驗法] | ||
在2010年4月17日 (六) 17:27所做的修訂版本
回到Aristotle與Galileo
- 為什麼不能光用想的?
- 那可不可以不用想的?
-  希臘三賢:Socrates, Plato, Aristotle 
- 對於西方(或是現代來說全球)學術發展奠基
 
-  Galileo勝於Aristotle 
- 好奇心、從基礎出發、細心觀察
 
Galileo之後
-  其實歷史的發展不是直線的 
- 有人說歷史像鐘擺
- 有人說歷史像旋轉梯
- 有人說歷史會重演
 
- 但還是在進步
-  尤其在Galileo之後的科學 
- 穩定累積了很多很有用的東西
 
科學之光
- 讓我們人類登陸月球
- 讓我們能夠一天之內到達世界任何一個地方
- 讓我們可以立即與遠方的朋友聊天
- 讓我們的黑夜像白天一樣亮
- 讓我們輕易留下影像紀綠
- .....
科學之影
- 中學生要學更多的東西(尤其在東方)
- 人口增加太快了
- 少數人浪費過多的資源
- 全球汙染
- 暖化、沙漠化(沙塵暴)、公害
- .....
每一件事都要Science?
-  未必 
- 藝術創作用science?
- 每一個人的談情說愛要都用science?
 
-  有些事可以用,但.... 
- 政治(無法扭轉大局)
- 經濟(有錢才是王道:p)
 
-  有些事應該用,但.... 
- 醫學(救人第一)
- 教育(......無言:()
 
Science是最好的嗎?
-  難說 
- 在不少情境之下,用科學的手段或許是較佳的
-  但也有不少情況下,用其他的方式才是較好的 
- 如:了解災難發生時的反應及其後的調適
 
-  沒有用科學不見得不好或不對
 科學不是宗教
 科學也不是教條
 
-  但是 
- ............
 
我們真的需要Science?
-  作「對的」事比作「完」事重要
 M$ vs OSS
-  有些事在個人有限觀察中看不出問題
 重金屬入中藥問題
 overwrapped syndrome
-  而且 
- 以現代的觀點,大多數心理學問題仍以科學方法解決是較佳的解決方法
 
那來談Science
-  要談科學前: 
-  要必備一些東西
 理性思考(The 'Logic' not a commonsense logic)
 柔軟的心(請丟掉「本來就是....」)
 基本語言(行有行規,科學有科學「話」)
 
-  要必備一些東西
-  基本語言 
- 一堆專有名詞(以及它的定義*)
- 基本假設
 
科學的討論
-  理性 
- 不要訴諸情緒
- 「真理愈辯愈明」
- 但目的是找「真理」不是要辯倒人
 
-  謙虛 
- 愈成熟的稻子愈低頭
 
-  負責 
- 自己說過的
- 對—要讓別人知道為什麼對
- 錯—有錯就要改
- 如果萬一傷到人—要記得誠意地道歉
 
科學的基本假設
-  為何需要基本假設?
 歐氏幾何
 由五條基本假設(公理)出發,去「證明」
 如果不同意其基本假設,不必證明
- 非歐氏幾何
- 不同意歐氏的第五條基本假設
- 在線外一點只有一條平行線
心理實驗法的四個基本假設
-  Assumption 
- Order(規律性)
- Determinism(決定性)
- Empiricism(實徵性)
- Parsimony(簡約性)
 
基本假設之一
-  Order(規律性) 
-  期望人類行為或心理現象背後有一定的規律 
- 例如,幼兒在行走之前先爬行
- 飢餓的動物攻擊性較飽足的動物強
- 賀爾蒙與特定行為之間的關係
 
-  有規律的好處 
- 可觀察
- 可預測
- 找出通則
 
 
-  期望人類行為或心理現象背後有一定的規律 
基本假設之二
-  Determinism(決定性) 
- Psychological determinism
- 心理現象的產生或行為是由先前發生過的狀況或事件所造成
 
-  Superstitious cause(迷信因果) 
- 在某一事件之前發生的事件不必然為因
- 自我中心思想
 
-  Naive Scientist 
- 尋求歸因
- 想知道以後在同樣情境會發生什麼
 
Case study—Astrology
-  星象為何不科學? 
-  決定性 
- 以出生年月日定出一生的命運與個性
 
-  規律性 
- 不同星座各自的說詞
 
 
-  決定性 
About “Chaos”
-  Chaos(混沌) 
-  是科學研究的對象? 
- 有規律?
- 可預測?
- 決定性?
 
 
-  是科學研究的對象? 
基本假設之三
-  Empiricism(實徵性) 
- measurement->express as data
- 依靠觀察和實驗的實踐去測量各不同的參與因子
 
-  Not all data are Valid 
- 如果有預設立場(preconceived)的選取
- 忽略問題的重要傾向時
 
基本假設之四
-  Parsimony 
- 讓結果可以generalizations
 
-  Law of Parsimony 
- Morgan's canon
 
Morgan認為好理論須具下列特徵 :
1.Parsimonious - 簡明,用最精簡的文字包含最多的觀念。
2.Falsiable - 可否證,可以經由研究或實驗加以證實或推翻。
3.Heuristic - 具啟發性,對整個研究領域有所貢獻。
Case study(p.15)
-  Hormone 與 行為 
- CAH(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
- Sex-Typed Toy Preferences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
-  Manipulation of Variables 
- 主動去變化刺激
 
-  有時可以是選擇的 
- 如前面的case study
 
- 可以找到consequences(cause and effect)
Scientific Methodology
- Controlled condition
- Tyranny of the senses
- Model—structure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  汽車是誰發明的?
- Karl Benz
- Henry Ford
- R.E. Olds
- Daimler
 
-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