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藝文 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 在2009年11月30日 (一) 01:12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97001080 (對話 | 貢獻) 小 ←上一個 |
在2009年11月30日 (一) 01:16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撤銷) 97001080 (對話 | 貢獻) 下一個→ |
||
| 第2行: | 第2行: | ||
| == 讀書會成員 == | == 讀書會成員 == | ||
| [[Image:Nan1.jpg]] | [[Image:Nan1.jpg]] | ||
| - | + | == 討論時間 == | |
| - | + | == 內容簡介 == | |
| - | ** | + | {| border="1" style="border-collapse;" |
| - | *** | + | |- valign="top" |
| + | !書籍「納棺夫日記」 | ||
| + | |} | ||
| + | ** 本書為日本最著名的「送行者」——青木新門先生,將其從事納棺工作三十年以來所遭遇的點點滴滴,以及從中所體會的,對生死的深刻體悟,透過詩人般溫柔而感性的筆調,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所完成的最高傑作。 | ||
| + | **跨越了生與死的界線,青木先生以佛陀般的慈悲,注視著每一位離去的往生者。對他而言,死亡並非終點,而是踏上與「不可思議之光」相遇的嶄新旅程的重要起點;生死並非對立,而是如同雨雪交融的「霙」一般,歷經數千萬年,永不分離的存在。站在離去與出發的交會點,青木先生以最敏銳的觀察,和最細膩的文筆,為我們這個重視「生」而忌諱「死」的社會,注入了一股發人省思的清流。 | ||
| + | * 書影 | ||
| + | [[Image:Book.JPG]] | ||
| - | + | ||
| + | [[Image:Movie.jpg]]電影海報 | ||
| # 這是第一種 | # 這是第一種 | ||
| ## 第二層 | ## 第二層 | ||
| 第28行: | 第35行: | ||
| ||(07)111-3334 | ||(07)111-333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內容簡介 == | ||
| - | * {| border="1" style="border-collapse;" | ||
| - | |- valign="top" | ||
| - | ||書籍「納棺夫日記」 | ||
| - | |} | ||
| - | ** 本書為日本最著名的「送行者」——青木新門先生,將其從事納棺工作三十年以來所遭遇的點點滴滴,以及從中所體會的,對生死的深刻體悟,透過詩人般溫柔而感性的筆調,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所完成的最高傑作。 | ||
| - | **跨越了生與死的界線,青木先生以佛陀般的慈悲,注視著每一位離去的往生者。對他而言,死亡並非終點,而是踏上與「不可思議之光」相遇的嶄新旅程的重要起點;生死並非對立,而是如同雨雪交融的「霙」一般,歷經數千萬年,永不分離的存在。站在離去與出發的交會點,青木先生以最敏銳的觀察,和最細膩的文筆,為我們這個重視「生」而忌諱「死」的社會,注入了一股發人省思的清流。 | ||
| - | * 書影 | ||
| - | [[Image:Book.JPG]] | ||
| - | |||
| - | |||
| - | [[Image:Movie.jpg]]電影海報 | ||
在2009年11月30日 (一) 01:16所做的修訂版本
電影藝文 讀書會
讀書會成員
討論時間
內容簡介
| 書籍「納棺夫日記」 |
|---|
- 本書為日本最著名的「送行者」——青木新門先生,將其從事納棺工作三十年以來所遭遇的點點滴滴,以及從中所體會的,對生死的深刻體悟,透過詩人般溫柔而感性的筆調,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所完成的最高傑作。
- 跨越了生與死的界線,青木先生以佛陀般的慈悲,注視著每一位離去的往生者。對他而言,死亡並非終點,而是踏上與「不可思議之光」相遇的嶄新旅程的重要起點;生死並非對立,而是如同雨雪交融的「霙」一般,歷經數千萬年,永不分離的存在。站在離去與出發的交會點,青木先生以最敏銳的觀察,和最細膩的文筆,為我們這個重視「生」而忌諱「死」的社會,注入了一股發人省思的清流。
- 書影
- 這是第一種
- 第二層
- ~
- 再到第三層
- 還是第三層
| 姓名 | 單位 | 電話 |
|---|---|---|
| 注音台 | 客服處 | (07)111-3333 |
| 涼山坡 | 人事處 | (07)111-33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