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The Beginnings of Perception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 在2013年10月10日 (四) 21:55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Woody (對話 | 貢獻)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上一個 | 在2013年10月10日 (四) 21:57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撤銷) Woody (對話 | 貢獻) (→年齡與視力) 下一個→ | ||
| 第51行: | 第51行: | ||
| *視力變化與年齡 | *視力變化與年齡 | ||
| **與lens的彈性有關 | **與lens的彈性有關 | ||
| - | ***accommodation | + | ***[http://en.wikipedia.org/wiki/Accommodation accommodation] | 
| *另外,與經驗與遺傳有關 | *另外,與經驗與遺傳有關 | ||
| **遠視hyperopia | **遠視hyperopia | ||
| 第58行: | 第58行: | ||
| ***軸性 | ***軸性 | ||
| **far point, near point | **far point, near point | ||
| + | ====圖2.6 (p.25)說明==== | ||
| + | *平行光進入近視眼 | ||
| + | **a.焦點落於視網膜之前,造成物體模糊 | ||
| + | **b.當光線移近眼睛直到焦點可以落在視網膜上,事也變的清晰 | ||
| + | **c.配戴眼鏡後,因為折射落在視網膜上,變的b和c的角度一樣 | ||
在2013年10月10日 (四) 21:57所做的修訂版本
| 目錄 | 
The Beginnings of Perception
心在哪裡?
- 歴史典故
- 以下是用西方的典故
- 其實早期東西方想得差不多:)
- 心在「心」上
 
- 由「心」開始(Aristotle)→再想到「靈魂」(Galen)→變成「小矮人」(Descartes)→最後才到「腦」
給神經照個像
- 用Golgi染色的大腦一些神經元形狀
- 箭頭指的是神經原細胞體,細線條是樹突或軸突(示意圖見圖2.22)
大腦的大結構《P.26 Figure2.3》
- 初級感覺接受續位於大腦的顳葉、枕葉、頂葉和額葉,額葉包含了整合感覺的功能
- 其中視覺:枕葉
- 聽覺:顳葉
- 觸覺:頂葉
Light
- 這兒首先有光!
- 光是什麼?
- 為什麼是光?
- 光如何變成可見?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電磁光譜
- 可見光
- 紅、橙、黃、綠、藍、靛、紫
 
- 電磁波
- gamma rays, X-rays, Ultra-violet rays, Visible light, Infrared rays, Radar, FM, TV, AM, AC circuits
 
 
- 可見光
The eye and Image
- 眼睛
- 光學成像
- cornea, lens, pupil, retina
 
- transduction
- receptors
- rods, cones
 
- visual pigments
 
- receptors
 
- 光學成像
圖2.4 (p.24)說明
- a.光射線從20英呎以外的平行線過來
- b.當移動物體靠近放鬆的眼睛,焦點往後移,光線具焦在眼睛後方
- c.水晶體增加厚度,增加趨光性,以致於把焦點調節回視網膜A上
成像
- 其實是純物理的事
- 1/f = 1/v +1/u
- 所以下面的圖,由近視點(near point)可計算眼睛最短焦距
- 如:near point 20cm 眼球長度2.4cm
- 焦距:2.26cm
 
年齡與視力
- 視力變化與年齡
- 與lens的彈性有關
 
- 另外,與經驗與遺傳有關
- 遠視hyperopia
- 近視myopia
- 假性
- 軸性
 
- far point, near point
 
圖2.6 (p.25)說明
- 平行光進入近視眼
- a.焦點落於視網膜之前,造成物體模糊
- b.當光線移近眼睛直到焦點可以落在視網膜上,事也變的清晰
- c.配戴眼鏡後,因為折射落在視網膜上,變的b和c的角度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