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人生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在2011年12月4日 (日) 19:24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R991043 (對話 | 貢獻)
(人與自己《刺蝟的優雅》金魚缸外的人生)
←上一個
在2011年12月4日 (日) 19:26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撤銷)
R991043 (對話 | 貢獻)
(人與自己《深夜在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學生準備好,老師就出現)
下一個→
第16行: 第16行:
== 人與自己《深夜在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學生準備好,老師就出現 == == 人與自己《深夜在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學生準備好,老師就出現 ==
 +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只有當我們遇到瓶頸時才會去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也才會開始關注到「自己的內心狀態」。諷刺的是,「認識你自己」這個課題竟是希臘哲學裡最基本的一項。
 +
 +
 +         我們人經常會使用自動化的思考,也就是類似心理學中所謂的捷思法(heuristic)去看這個世界,總是將大多數的事情視為理所當然,但其實就像電影裡蘇格拉底說的:「從來不可能沒有事情發生,從來沒有平凡的時刻」。或許我們應該仔細地咀嚼生命中的每一個剎那,並問問當下的自己:「你知道你在做甚麼嗎?你知道你為什麼這麼做嗎?」我想當每個人可以堅定地回答這些問題時,便表示他們正活在蘇格拉底所說的「此時、此地、此刻」。乍看之下似乎很輕易的可以達到,事實上這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
 +
 +         生活在忙碌的現今,我們總是在留戀過去、為過去感到懊悔、期待未來、為未來感到擔憂,很少有人可以大聲說:「我正活在當下」。最弔詭的是,活在當下本是每個人現階段最急迫的事,但是大多數可以做到的人都是生命所剩無幾的人們。為什麼呢?在我看來,這都是因為我們得失心太重且又太在意別人了!原本就屬於你的東西,你會認為自己將永遠擁有它,沒想到當有一天它突然不復存在的時候,你的世界就像頓時失去所有的色彩一樣黑暗。「執著」是種過猶不及的東西,將注意太聚焦於某個點而忽略了周遭的一切,將會陷入耽溺的漩渦;對任何事物抱持無關緊要的態度似乎又有點與現實脫節。因此,書中作者向AB寶提到的「接納當下的一切變化,卻又不會隨著變化起伏」正是一種恰恰好的中庸之道。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時刻覺察到身邊人們的狀態,但不應為這些狀態所影響,如此我們不僅能保有最初的自我,又不至於與現實社會格格不入。這讓我聯想到在佛教中,得道的高僧們所達到的一種境界,即是能感知周遭所有事物的一動一靜,卻又常保個體獨立於周遭環境的主體性。影片中蘇格拉底曾說:「智慧就是去親自去實踐」,此語激勵我開始想嘗試去實踐上述的那種境界…

在2011年12月4日 (日) 19:26所做的修訂版本

人與自己《刺蝟的優雅》金魚缸外的人生

<電影觀後感>

          一個11歲小女孩拿著一台DV記錄著自己覺得虛偽社會的一切,平凡的影片搭配著自己的旁白,具有批判性毫不留情的說出自己的感受。在自己每天倒數的那165天中,透過DV鏡頭找尋自己對生命的答案,我不禁的想有時候人真的很寂寞。以為全世界都沒有人可以了解自己,拼了命的想要跳出那個無形的金魚缸中這樣令人窒息的命運,於是芭洛瑪和門房荷妮封鎖起自己的內心偽裝成別人以為的模樣。儘管偽裝的再完美,心理面卻依然藏著一絲渴望被了解的心。所以兩個同樣隱藏起自己內心的人心靈才會如此契合,儘管年齡、身分、背景極端不同,卻能像老朋友那樣有默契的交流。電影中有一幕的畫面讓我印象十分深刻,荷妮和芭洛瑪緊緊的擁抱然後哭泣,在那瞬間幾乎可以看見她被壓抑許久的心傾洩而出,因為終於能夠被了解的感覺,讓她在這個世界成了也能被認真在乎對待的人,想必那時候她的心情一定是十分複雜的吧。以及最後,當荷妮勇敢伸出手挽住小津先生,間接暗示著她已經做好愛人的準備。整部片的步調平緩,卻能讓人在腦海裡不斷重複一幕又一幕的畫面細細回味電影裡面的一切。

<讀書心得>

         看這本書的時候一直覺得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小時候的周末假日我常跟著爸爸看著電視上播放的電影,無論是甚麼樣的類型或是劇情,只要是劇情架構新穎有趣都會將遙控器放下,在沙發上花個一兩個小時享受電影帶給我們的新奇。趁著廣告時間,就會將剛剛劇情有疑問的地方拿出來和爸爸討論或是接著猜測接下來的劇情會是怎麼樣的發展,再緊接著等待電影的播放。全部播放完畢後再和爸爸互相分享自己的看法,有時候也會拿其他的議題、電影一起比較差異之處。不知不覺養成了看電影的習慣,如此輕鬆的過程中也學會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長大之後才發現,從電影中所學習到的批判及感受感性的力量對於自己生活中很多事情有許多隱形的幫助,可以比其他人容易用更多不同的角度看事情。而這本書裡面不少推薦的電影看過的我可以重新回味、沒有看過的也能讓我先預習一遍列入我的電影帶看清單,從中得到很多的樂趣。

<電影中最喜愛的一句話>

『幸福人家看起來都很類似,苦難人家卻各自不同』。

『荷妮小姐讓我想起刺蝟,渾身是刺,一做防守嚴密的堡壘。但我感覺她只是故意裝的懶散,其實她內心跟刺蝟一般細緻,性喜孤獨卻優雅的無以復加。』

人與自己《深夜在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學生準備好,老師就出現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只有當我們遇到瓶頸時才會去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也才會開始關注到「自己的內心狀態」。諷刺的是,「認識你自己」這個課題竟是希臘哲學裡最基本的一項。


         我們人經常會使用自動化的思考,也就是類似心理學中所謂的捷思法(heuristic)去看這個世界,總是將大多數的事情視為理所當然,但其實就像電影裡蘇格拉底說的:「從來不可能沒有事情發生,從來沒有平凡的時刻」。或許我們應該仔細地咀嚼生命中的每一個剎那,並問問當下的自己:「你知道你在做甚麼嗎?你知道你為什麼這麼做嗎?」我想當每個人可以堅定地回答這些問題時,便表示他們正活在蘇格拉底所說的「此時、此地、此刻」。乍看之下似乎很輕易的可以達到,事實上這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

         生活在忙碌的現今,我們總是在留戀過去、為過去感到懊悔、期待未來、為未來感到擔憂,很少有人可以大聲說:「我正活在當下」。最弔詭的是,活在當下本是每個人現階段最急迫的事,但是大多數可以做到的人都是生命所剩無幾的人們。為什麼呢?在我看來,這都是因為我們得失心太重且又太在意別人了!原本就屬於你的東西,你會認為自己將永遠擁有它,沒想到當有一天它突然不復存在的時候,你的世界就像頓時失去所有的色彩一樣黑暗。「執著」是種過猶不及的東西,將注意太聚焦於某個點而忽略了周遭的一切,將會陷入耽溺的漩渦;對任何事物抱持無關緊要的態度似乎又有點與現實脫節。因此,書中作者向AB寶提到的「接納當下的一切變化,卻又不會隨著變化起伏」正是一種恰恰好的中庸之道。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時刻覺察到身邊人們的狀態,但不應為這些狀態所影響,如此我們不僅能保有最初的自我,又不至於與現實社會格格不入。這讓我聯想到在佛教中,得道的高僧們所達到的一種境界,即是能感知周遭所有事物的一動一靜,卻又常保個體獨立於周遭環境的主體性。影片中蘇格拉底曾說:「智慧就是去親自去實踐」,此語激勵我開始想嘗試去實踐上述的那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