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男孩 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在2011年4月27日 (三) 04:01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Hacaten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 一、作者簡介 = 大衛‧薛夫(David Sheff)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作者豐富的文章與訪問紀錄散見於《紐約時報雜誌》、《滾石》雜誌...)
←上一個
在2011年4月27日 (三) 22:33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撤銷)
Hacaten (對話 | 貢獻)
(二、書籍內容摘要)
下一個→
第5行: 第5行:
= 二、書籍內容摘要 = = 二、書籍內容摘要 =
 +本書作者坦率地紀錄了其兒子──尼克,染上毒癮與艱辛嘗試戒毒的旅程,而於這痛心的旅程中,質疑自己、兒子與家庭的想法不斷出現,而本書真切的刻畫出父母愛著似乎無藥可救的子女時,其情感如乘坐雲霄飛車一般,起伏劇烈。
 +
 +'''序'''
 +本章節交代主要角色(大衛‧薛夫、尼克、生母維琪、後母凱倫、同父異母的弟妹,傑斯柏與黛西)之間的互動。並說明尼克斷斷續續地嗑藥超過十年,作者簡單敘述其在這段時間內,他盡了一切努力去做任何事,以阻止尼克陷入甲基安非他命毒癮中,然而在協助尼克的過程中,大衛也變得相當執迷,而失去生活重心。此段作者痛心的提示:當孩子出生時,沒有人會預期他後來會受苦,甚至認為這種事不會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然而──上癮者也可能是你的孩子。
 +
 +'''第一部 熬夜'''
 +此章節作者仔細交代尼克的成長背景與其個人特質,以及揭露自己吸毒的紀錄,而這些可能為影響尼克的潛在因子。內文描述尼克幼時父母離異,雖然採共同監護,但因為父母又各自婚嫁,使尼克幼時有寂寞與不安定的感受。尼克是個聰明、善良、具有領袖魅力的人,其成長過程,一向走在流行風潮的尖端,使其擁有豐富的表達能力、對文學有高敏感度、喜愛欣賞音樂,尤其是搖滾音樂。然而這樣的美麗男孩,卻在12歲初次接觸大麻,而開始接受心理治療,於18歲第一次的離家出走、第一次的被逮捕,揭露尼克服用甲基安非他命已成癮,而開啓未來混亂生活的連鎖效應。
 +
 +'''第二部 他選擇的毒品'''
 +記述作者自身吸食大麻與甲基安非他命的經驗,與分享甲基安非他命的研究。甲基安非他命於1887年合成,具有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之效,可使人保持清醒,為興奮劑之一種。而後來發現其會引發精神異常症狀,會使人產生幻覺、咆哮怒吼,甚至有暴力行為。1915年美國將其列入管制藥品,而因為甲基安非他命容易製作,至2006年政府雖然試圖淡化一項調查,但最後仍揭發甲基安非他命的濫用範圍已擴展至各階層與種族,這項令人震驚的事實。而其症狀,如:幻覺、被害妄想、高度焦慮、暴力等,促使上癮者犯罪行為增加。另外,其戒斷期間會使人憂鬱,自殺傾向較高,吸食甲基安非他命會產生更多其他健康風險,其提煉過程也會增加環境污染。
 +
 +'''第三部 無所謂'''
 +尼克第二次的失蹤,讓大衛心急如焚,也極度哀傷,瘋狂似閱讀著吸毒孩子的故事,其情緒不斷的變動,在其他孩子前努力維持著正常的樣子,然而內心卻極擔心害怕尼克的生命安危,而在凱倫面前卻又痛哭失聲。直至尼克於第七天回家,他決定要讓尼克進入戒毒中心。
 +而研究顯示,甲基安非他命會造成癮者更多的神經損傷,使其多巴胺興奮的神經傳導物質幾乎完全消耗掉,使其成癮者吸毒衝動增加,成癮者復發率極高,這讓大衛也更加難過與擔憂。在家庭團體治療中,作者與尼克接觸到許多相似經驗的成癮者後,似乎逐漸回復往常,大衛為尼克找藉口,安慰著自己。然而尼克卻在此時又再度失蹤,大衛再度陷入恐慌中,找遍了各醫院與警察局,甚至是吸毒者聚集的街頭。這期間,大衛不斷的自我責備,思索自己是否哪裡做錯。
 +最後又再找回尼克,換了醫院與新的復健計畫。計畫結束後,尼克看似已康復,且決心要再上一次大學,然而第一學年結束回家不久後,尼克坦承他整個學期都持續在吸毒,以無所謂的態度,再度離開了家,這次大衛又再度陷入痛苦又熟悉的疲憊狀態中,分分秒秒都感受到尼克不在的事實,再度讓他無法動彈,陷入焦慮恐慌之中。
 +
 +'''第四部 如果'''
 +處於極度哀傷的大衛,開始與凱倫一同參加上癮者家屬的團體治療聚會,在其中得到短暫的紓解,結束後卻又不斷思考自己可以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身為父親的大衛不知道該怎麼放手,讓尼克交由命運去管理。大衛思索著自己如果沒有離婚是不是對尼克比較好、是否自己太寵他、是否自己曾有吸毒的紀錄害了尼克等,不斷的責備自己,但是他也無法停止的責怪尼克,儘管知道他是生病了。而在尼克失蹤期間,家庭氣氛也緊繃到了極點,與凱倫、傑斯柏、黛西的相處總是陷入在不安與憤怒中,儘管有時有尼克的消息或身影,但是尼克還沒有決定要回家,甚至開始出現偷竊家裡金錢的行為,將近四、五個月的折磨,最後尼克因病情嚴重,被送入急診室,尼克才決定再次進入戒毒中心。
 +終於,尼克遇到一位其很喜歡的治療師,維持了一年的清醒,正當以為一切逐漸回歸正軌時,一切卻又再度重演,尼克復發、離家、吸毒、回戒毒中心。
 +
 +'''第五部 永遠不知道'''
 +在尼克又回到歸社會,開始工作時,大衛的文章〈我的嗑藥兒子〉刊登於雜誌上後,收到許多的回饋,當大衛與尼克生活開始重溫希望時,大衛中風了。然而儘管大衛無法精確的回憶自己的姓名或身在何處,卻遲遲無法不去擔心尼克,擔心他在哪裡,有沒有保持聯絡等。當大衛康復後,開始醒悟自己該改變生活重心,要活在當下,珍惜其他的家人,於是開始增加與其他家人相處的時間,以及開始再次走出戶外。
 +此時,尼克又再度失去聯絡,聽著尼克口齒不清的留言,大衛依舊變得猜疑與瘋狂,雖然仍無法放手,但相對於以往,大衛充滿感激,感激兒子還活著,只要尼克仍願意接受治療,大衛就不放棄,願意付出一切。儘管又再經歷了兩次尼克的消失,與再回到戒毒中心的過程,這次大衛讓其他兩個小孩了解所有真相,也與前妻合作,和尼克三人進行家庭治療,而這次尼克完整參與了治療課程。
 +
 +'''結語'''
 +尼克繼續新的療程,也有了工作與開始擔任志工,而大衛開始回歸他的寫作工作,與家人的活動也更多了。面對未來,大衛抱持的希望,不管再度遇到什麼,就看著辦吧!
= 三、佳句摘錄 = = 三、佳句摘錄 =

在2011年4月27日 (三) 22:33所做的修訂版本

目錄

一、作者簡介

大衛‧薛夫(David Sheff)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作者豐富的文章與訪問紀錄散見於《紐約時報雜誌》、《滾石》雜誌、《花花公子》、《有線》(Wired)雜誌、《財星》雜誌等。著作包括:《遊戲結束》、《中國黎明》、《我們所說的:約翰‧藍儂與小野洋子的最後主要訪談》。他在《紐約時報雜誌》發表的〈我的嗑藥兒子〉贏得美國心理學協會的「增進上癮症了解之傑出貢獻獎」。於2009年獲選為《時代》雜誌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與希拉蕊、歐巴馬、湯姆‧漢克等人並列。

二、書籍內容摘要

本書作者坦率地紀錄了其兒子──尼克,染上毒癮與艱辛嘗試戒毒的旅程,而於這痛心的旅程中,質疑自己、兒子與家庭的想法不斷出現,而本書真切的刻畫出父母愛著似乎無藥可救的子女時,其情感如乘坐雲霄飛車一般,起伏劇烈。

本章節交代主要角色(大衛‧薛夫、尼克、生母維琪、後母凱倫、同父異母的弟妹,傑斯柏與黛西)之間的互動。並說明尼克斷斷續續地嗑藥超過十年,作者簡單敘述其在這段時間內,他盡了一切努力去做任何事,以阻止尼克陷入甲基安非他命毒癮中,然而在協助尼克的過程中,大衛也變得相當執迷,而失去生活重心。此段作者痛心的提示:當孩子出生時,沒有人會預期他後來會受苦,甚至認為這種事不會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然而──上癮者也可能是你的孩子。

第一部 熬夜 此章節作者仔細交代尼克的成長背景與其個人特質,以及揭露自己吸毒的紀錄,而這些可能為影響尼克的潛在因子。內文描述尼克幼時父母離異,雖然採共同監護,但因為父母又各自婚嫁,使尼克幼時有寂寞與不安定的感受。尼克是個聰明、善良、具有領袖魅力的人,其成長過程,一向走在流行風潮的尖端,使其擁有豐富的表達能力、對文學有高敏感度、喜愛欣賞音樂,尤其是搖滾音樂。然而這樣的美麗男孩,卻在12歲初次接觸大麻,而開始接受心理治療,於18歲第一次的離家出走、第一次的被逮捕,揭露尼克服用甲基安非他命已成癮,而開啓未來混亂生活的連鎖效應。

第二部 他選擇的毒品 記述作者自身吸食大麻與甲基安非他命的經驗,與分享甲基安非他命的研究。甲基安非他命於1887年合成,具有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之效,可使人保持清醒,為興奮劑之一種。而後來發現其會引發精神異常症狀,會使人產生幻覺、咆哮怒吼,甚至有暴力行為。1915年美國將其列入管制藥品,而因為甲基安非他命容易製作,至2006年政府雖然試圖淡化一項調查,但最後仍揭發甲基安非他命的濫用範圍已擴展至各階層與種族,這項令人震驚的事實。而其症狀,如:幻覺、被害妄想、高度焦慮、暴力等,促使上癮者犯罪行為增加。另外,其戒斷期間會使人憂鬱,自殺傾向較高,吸食甲基安非他命會產生更多其他健康風險,其提煉過程也會增加環境污染。

第三部 無所謂 尼克第二次的失蹤,讓大衛心急如焚,也極度哀傷,瘋狂似閱讀著吸毒孩子的故事,其情緒不斷的變動,在其他孩子前努力維持著正常的樣子,然而內心卻極擔心害怕尼克的生命安危,而在凱倫面前卻又痛哭失聲。直至尼克於第七天回家,他決定要讓尼克進入戒毒中心。 而研究顯示,甲基安非他命會造成癮者更多的神經損傷,使其多巴胺興奮的神經傳導物質幾乎完全消耗掉,使其成癮者吸毒衝動增加,成癮者復發率極高,這讓大衛也更加難過與擔憂。在家庭團體治療中,作者與尼克接觸到許多相似經驗的成癮者後,似乎逐漸回復往常,大衛為尼克找藉口,安慰著自己。然而尼克卻在此時又再度失蹤,大衛再度陷入恐慌中,找遍了各醫院與警察局,甚至是吸毒者聚集的街頭。這期間,大衛不斷的自我責備,思索自己是否哪裡做錯。 最後又再找回尼克,換了醫院與新的復健計畫。計畫結束後,尼克看似已康復,且決心要再上一次大學,然而第一學年結束回家不久後,尼克坦承他整個學期都持續在吸毒,以無所謂的態度,再度離開了家,這次大衛又再度陷入痛苦又熟悉的疲憊狀態中,分分秒秒都感受到尼克不在的事實,再度讓他無法動彈,陷入焦慮恐慌之中。

第四部 如果 處於極度哀傷的大衛,開始與凱倫一同參加上癮者家屬的團體治療聚會,在其中得到短暫的紓解,結束後卻又不斷思考自己可以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身為父親的大衛不知道該怎麼放手,讓尼克交由命運去管理。大衛思索著自己如果沒有離婚是不是對尼克比較好、是否自己太寵他、是否自己曾有吸毒的紀錄害了尼克等,不斷的責備自己,但是他也無法停止的責怪尼克,儘管知道他是生病了。而在尼克失蹤期間,家庭氣氛也緊繃到了極點,與凱倫、傑斯柏、黛西的相處總是陷入在不安與憤怒中,儘管有時有尼克的消息或身影,但是尼克還沒有決定要回家,甚至開始出現偷竊家裡金錢的行為,將近四、五個月的折磨,最後尼克因病情嚴重,被送入急診室,尼克才決定再次進入戒毒中心。 終於,尼克遇到一位其很喜歡的治療師,維持了一年的清醒,正當以為一切逐漸回歸正軌時,一切卻又再度重演,尼克復發、離家、吸毒、回戒毒中心。

第五部 永遠不知道 在尼克又回到歸社會,開始工作時,大衛的文章〈我的嗑藥兒子〉刊登於雜誌上後,收到許多的回饋,當大衛與尼克生活開始重溫希望時,大衛中風了。然而儘管大衛無法精確的回憶自己的姓名或身在何處,卻遲遲無法不去擔心尼克,擔心他在哪裡,有沒有保持聯絡等。當大衛康復後,開始醒悟自己該改變生活重心,要活在當下,珍惜其他的家人,於是開始增加與其他家人相處的時間,以及開始再次走出戶外。 此時,尼克又再度失去聯絡,聽著尼克口齒不清的留言,大衛依舊變得猜疑與瘋狂,雖然仍無法放手,但相對於以往,大衛充滿感激,感激兒子還活著,只要尼克仍願意接受治療,大衛就不放棄,願意付出一切。儘管又再經歷了兩次尼克的消失,與再回到戒毒中心的過程,這次大衛讓其他兩個小孩了解所有真相,也與前妻合作,和尼克三人進行家庭治療,而這次尼克完整參與了治療課程。

結語 尼克繼續新的療程,也有了工作與開始擔任志工,而大衛開始回歸他的寫作工作,與家人的活動也更多了。面對未來,大衛抱持的希望,不管再度遇到什麼,就看著辦吧!

三、佳句摘錄

四、心得感想

五、討論分享

六、活動照片

七、相關連結

對尼克與大衛的訪談 [1]

八、成員

夏允中 黃思捷 周于文 崔珺甯 李羿潔

陳沛緹 張湘凌 李芝瑩 王詩婷 蕭惇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