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恩蛋白

出自KMU Wiki

在2008年3月17日 (一) 09:59由Jw1031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來自於: [1]

科學家發現新方法,可以更敏銳地去偵測導致狂牛病(BSE)及庫賈氏症(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病因,一種叫做普恩蛋白(prion)的蛋白質的存在。庫賈氏症是一種人類海綿狀腦病變,所謂的人類海綿狀腦病變是因病患的腦部及中樞神經系統中會出現海綿狀的組織而得名。庫賈氏症主要是一種遺傳性疾病,不過最近研究也發現,某些庫賈氏症是與普恩蛋白相關。一般來說賈庫氏症的典型臨床症狀包括快速進行性的早衰老性癡呆症,、肌陣攣病以及進行性運動官能障礙等症狀。對於庫賈氏症現在尚未有有效的治療與檢查方法,而且病人的症狀跟阿滋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有所重疊,增加了檢查的困難度。目前大多以臨床症狀、腦電波及神經病理試驗等來鑑定。

現在的檢查方法並不能有效區別庫賈氏症患者的病因是否來自於普恩蛋白,但最近科學家以一種改良的方法去檢驗死於庫賈氏症的病人的遺體,發現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他們的脾臟或肌肉組織中居然有普恩蛋白的存在。因為目前為止普恩蛋白於人體之中只在中樞神經及嗅覺神經組織中發現過,所以這個發現開啟了發展另一種更方便及敏銳度更高的普恩蛋白檢測方法的可能性,而且有機會可以用在檢查食物中是否含有普恩蛋白的存在。

另外這些體內在神經系統之外帶有普恩蛋白的病人,其病程比一般的庫賈氏症患者還要長,由於現今的研究結果指出普恩蛋白可能藉由醫療器械而傳染,所以這些病患可能在還沒有明顯症狀之前就藉由手術等醫療行為將體內的普恩蛋白傳播出去。若能有更簡單而敏銳的方法來檢測普恩蛋白的存在,便可以幫助鑑別不同病因的賈庫氏症患者以及與阿滋海默症患者作區別。於是我們就可以在普恩蛋白傳播出去之前就進行預防的手段,例如將接觸過該病患的手術器械銷毀或是進行更嚴謹的消毒手續,都可以在普恩蛋白釀成大禍之前便做了有效的控管。

原始論文: Glatzel, M.G., Abela, E., Maissen, M. & Aguzzi, A. Extraneural pathologic prion protein in sporadic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9, 1812 - 1820, (2003).

超越你我想像的致病因子------PRION
CJD小檔案

[2]
狂牛症 - 可怕的傳染性海綿樣腦病變 1997.12.26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普西納醫師(Stanley B. Prusiner)是個很具爭議性的人物。在1997年10月的「科學」雜誌對他的介紹專文中也提到某些學者認為這個獎是給了早了一點。然而,普西納醫師 20年來致力於研究庫賈氏病的致病原因,發現感染性蛋白粒子,是功不可沒。當他在1983年正式把這個感染性蛋白粒子命名為普利子蛋白(prion)時,筆者也正好在其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當研究員,曾聽過他的演講。那時他報告將近10年來致力於庫賈氏病的研究結果,非常精闢,具有說服力,有大師之風。後來一位同事帶我去他的實驗室參觀,只見偌大的實驗室中因為擠滿了幫他做研究的博士研究生、博士及博士後研究生等,再加上被作實驗的倉鼠,顯得非常狹小而擁擠。當時雖然對普西納醫師由衷敬佩,但也覺得作這個具有感染力腦病變的研究未免太危險了。誰知道,事隔十多年,普西納醫師期間仍然鍥而不捨,越作越起勁,終於得到諾貝爾獎。

1996年是英國牛肉的恐慌年。這是因為自1993年來在英國共發現了21位新型的庫賈氏病患者。一般的庫賈氏病大都是(約90﹪)散發性的,發生於中老年人,以失智症、肌躍症及腦電波的棘波為主。而新型的庫賈氏病則發生於年輕人,平均29歲(16~48歲),以精神症狀(如憂鬱,焦躁,妄想等)為最初表現,然後才是走路不穩及智力減退。其腦部病理變化除了與庫賈氏病同樣有海綿樣腦病變外,而特有許多含普利子蛋白的類澱粉斑,此變化與發生在新幾內亞的克魯症非常相似。目前由流行病學及實驗室中的證據,顯示很可能與狂牛症有關。

狂牛症也是一種傳染性海綿樣腦病變,於1986年在英國發現後,至少造成16萬5千頭牛的死亡。經過多年的研究認為牛隻可能是吃了感染了羊搔癢症(也是一種傳染性海綿樣腦病變,於1930年被發現)的羊隻所作成的肉骨糜的飼料之故。因為狂牛症與新型的庫賈氏病的關連,使得英國牛肉人人避之唯恐不及。餐敘社交時,狂牛症及海綿樣腦病變是常被提到的話題。因為海綿樣腦病變的名詞非常嚇人,使人以為是整個腦子變得像海綿般。其實患者的大腦外表看起來只是有點萎縮,主要是其大腦切片在顯微鏡下顯示神經細胞大量死亡,而存活的神經細胞之間有許多的空隙存在,因為沒染上色,看起來如同海綿的空洞一樣。 1996年4月我剛好要去英國愛丁堡開醫學會。行前,親朋好友,尤其是年老雙親,一再叮嚀「在英國不要吃牛肉喔!」。大有風瀟瀟兮易水寒之味道。及到了英國,牛肉幾乎不見蹤跡。大會盛宴的主菜是羊肉,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證明羊搔癢症之普利子蛋白可傳染於人。在我離開英國的那天早上,有一家報紙的醒目標題竟然是「患庫賈氏病的女孩“因吃漢堡而感染”」,令人悚然。

普西納醫師是第二位因海綿樣腦病變而得到諾貝爾獎的學者,第一位是加德賽克醫師( Carleton Gajdusek),早在1976年10月因其對新幾內亞所發生的克魯症之研究而得獎。克魯症也是一種傳染性海綿樣腦病變,當地的女人及小孩因傳統習俗的吃食親人死後的腦子及內臟而感染的,男人因為不吃或只吃肌肉的部分,所以極少感染。1976年剛好是筆者到美國波士頓做神經科住院醫師的第一年。當時懵懵懂懂,英文還不甚靈光時,就遇到當紅的加德賽克醫師來醫學院演講。看到他在新幾內亞所拍攝的土著患者之影片,顫抖、走路不穩等,令人印象深刻。新幾內亞後來因這種食人習俗的消失,克魯症也就逐漸絕跡了。

傳染性海綿樣腦病變是一種由普利子蛋白所引起的病症,發生在人身上主要是庫賈氏病及克魯症,在羊為羊搔癢症,在牛為狂牛症,在貂為傳染性貂腦症。庫賈氏病在1920年即被診斷出來。1972年普西納醫師因為其病人死於庫賈氏病才致力於此症之研究,到了1983年,才發現是普利子蛋白所引起的。克魯症在 1957年是加德賽克醫師由澳洲飛回美國時,在新幾內亞停留時的期間所發現,但是其致病原因(食人習俗)經過將近十年才被理出頭緒。普西納及加德賽克兩位醫師的得獎,固然是因緣際會,但主要還是因為個人的努力。普西納因為其病人庫賈氏病死亡,而激起研究動機。加德賽克是因偶而佇足新幾內亞,而觀察到克魯症。但是重要的是兩人專心致志,數十年來鍥而不捨,建立研究小組,並且廣伸觸角,與各國有關專家合作與請教。最近剛由時報文化出版的「致命的盛宴」(作者為理查‧羅德斯) 中對所有致力於傳染性海綿樣腦病變的專家學者之工作,時空交叉,交代地非常詳盡。尤其是對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個性,體型,穿著等有生活化的描寫。書中提到普西納醫師1980年到新幾內亞的村子與加德賽克討論。因為不善於健行,而被抬著翻山越嶺,令人莞爾。

庫賈氏病的感染力並不是很強。但是患者的大腦,內臟、血液等均具有傳染力,而且潛伏期很長,甚至可達數十年。筆者曾在1981年的聖誕夜因為有位庫賈氏病患者當夜死亡,而協助病理教授做大腦解剖。又曾於1984年為台北榮總的一名庫賈氏病患者做腦部解剖。解剖時除了穿上手術衣,戴上兩雙手套外,也儘可能的做了必要的預防措施。而今筆者尚能思考,提筆寫作,希望來年仍能安全地渡過潛伏期。

台灣每年新增加的庫賈氏病患者與西方國家相同,約每一百萬人口即有一位。衛生署防疫總所正在著手擬定庫賈氏病的標準手冊,並且也要求醫師須通報病例。

傳染性海綿樣腦病變雖然已大致塵埃若定,但是仍有許多重要問題尚未解決。比如說是什麼樣的因素使正常人都有的普利子蛋白變為可致病的普利子蛋白呢?又狂牛症所造成的新型庫賈氏病之真正機轉又是什麼呢?有關研究如火如荼,日新月異。會不會幾年後,又有第三位科學家因為此種腦病變而得到諾貝爾獎呢?這也是我們所期望而拭目以待的事。

[3]
新聞小辭典/狂牛症 2003/12/24 15:46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狂牛症就是牛海綿狀腦病變,學名是BSE。狂牛症是一種傳染性、會致死性之腦神經疾病。1986年在英國首先出現,畜養的牛隻搖搖晃晃站不穩,不能向前直走,好像發狂一樣,而且一旦發病必死無疑。

根據醫學研究顯示,狂牛症有可能會影響到其他包括豬、羊等動物,進而傳染給人類,造成致命性的腦部病變。曾經在英國醫藥研究報告中,科學家表示,理論上來說,經由飼料感染的狂牛症病毒,可以潛伏在其他動物體內,再藉此傳播到人身上,對大眾的健康造成威脅。

[4]
狂牛症/新型庫賈氏症狂牛症同源 學者:無確切科學根據 2003/12/25 17:45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狂牛症爆發近20年,仍有許多謎團待解。
近日美國出現第一起狂牛症案例後,發生在人身上的新型庫賈氏症(new variant CJD,nv-CJD)是否與發生在牛身上,俗稱「狂牛症」的牛海綿樣腦症(BSE)有關,也再度被引起熱烈的討論。對此,台大獸醫系教授劉振軒25日表示,雖然目前有相關的生物分子研究推測,狂牛病和新型庫賈氏症是來自同一病源,但學界至今仍無確切的科學根據,因此呼籲大眾勿過度恐慌。

「新型庫賈氏症」和「狂牛症」到底有沒有關係?劉振軒指出,全球第一起狂牛症病例,發現於1986年的英國,之後過了8年,1994年同樣也是在英國發現首例的「新型庫賈氏症」病例。但,劉振軒表示,直至今年12月1日為止,全世界發生新型庫賈氏症的病例卻僅有153例,其中英國143例、法國6例,其餘 4例則分別發生於冰島、美國、加拿大、義大利,而當中發生在美國的病例,還曾經在英國居住過。

劉振軒表示,倘若「新型庫賈氏症」和「狂牛症」有關,人類吃了身上有狂牛症牛隻即會罹患「新型庫賈氏症」的話,那麼這近8年來的病例數字應該是一直飆高,況且吃牛的人那麼多,再說一頭牛少說1千公斤,如果真有關聯,不會只有這1百多人有問題。

劉振軒並指出,「新型庫賈氏症」和「狂牛症」同樣都發生在英國,除了是地點的巧合外,由於這二種病症的潛伏期都相當長,至少都將近10年,因此也有時間上的巧合。劉振軒也進一步指出,罹患上述二種疾病,多少也與遺傳基因有關,美國人和英國人的基因比較接近,但台灣則是非常遠。因此,台灣人要得到「新型庫賈氏症」不是那麼簡單。

此外,劉振軒也表示,台灣牛肉進口的大宗主要來自澳洲,台灣很少吃美國的牛肉,雖不可輕忽此次的美國狂牛症案例,卻也不必過度恐慌。  

[5]
庫賈氏症治療大突破 新藥讓患者病況大幅改善 2001/8/14 16:11 記者何世煌/外電報導

在歐洲造成恐慌的狂牛症,不僅會造成牛隻死亡,人類也有可能感染產生庫賈氏症致命,不過現在醫學界,已經研發出新藥,幾乎可以確定,能夠治療人類狂牛症。

諾貝爾獎得主普西納利用抗瘧疾藥物奎那克林以及治療精神分裂的藥物,對一名罹患人類狂牛症(庫賈氏症)患者進行治療,結果在19天內,這名年僅20歲的女性患者瑞秋恢復行走能力,連原本失去的說話能力都幾乎回復原狀。

由於過去,狂牛症(BSE)幾乎就是絕症的代名詞,1986年在英國首度發現,當時只知道牛隻感染之後,腦部會逐漸海綿化最後導致牛隻死亡。1993年醫學界發現,人類也會感染狂牛症,稱為庫賈氏症(CJD),過去10年英國有99人因為庫賈氏症死亡。

雖然普西納教授已經發現「可能」治療狂牛症的新藥,但由於醫學界對其效果仍然存疑,因此想要狂牛症完全絕跡,可能還要等上一段時間。

[6]
狂牛症-歐洲21世紀黑死病隱然成形 2000/12/15 13:32  記者管淑平/外電報導

狂牛症於1986年首度被證實,1992年達到高峰,當時英國每1000隻牛當中,就有3隻感染狂牛症,英國畜牧業遭到嚴重打擊。沈寂一段時間,近兩年狂牛症死灰復燃,而且跨越英吉利海峽,到今年12月,除了法國外,包括德國、比利時都傳出牛隻遭到感染。(圖/美聯社)

若狂牛症僅限於牛隻感染,還不是最棘手的問題,1995年第一例「庫賈氏症」死亡病例傳出,1996年科學界發現庫賈氏症與狂牛症有關,疑似為人類吃了受狂牛症感染的牛肉引起的疾病,亦即證實了狂牛症會跨物種感染,人類才驚覺狂牛症的嚴重性與難以應付。

狂牛症學名為「牛腦海綿狀病變」(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由名為「普里昂蛋白質」(Prion Protein )引起,科學界懷疑可能由動物肉骨飼料傳播;庫賈氏症(Crutzfeldt-Jakob disease, CJD)是一種退化性的腦部疾病,通常影響老年人,但是後來在年輕人身上也傳出感染此疾,稱為新型庫賈氏症(vCJD),患者腦部組織會出現一個個的空洞,最後因併發症而死亡。

狂牛症不止威脅有形的人、畜生命,還動搖無形的政府聲譽。

狂牛症爆發之初,是否會影響人類健康曾一度引起討論,但是當時英國政府一再堅稱狂牛症只對牛隻造成威脅,然而庫賈氏症的出現,與科學界的證實,英國保守黨政府才不得不承認狂牛症也會對威脅人類生命,

今年10月26日,英國布萊爾政府發表狂牛症官方調查報告,指出政府官員有意蒙蔽狂牛症對人類的危險性及英國肉品安全,再三誤導民眾,這項報告讓英國政府面臨巨大賠償壓力,每位狂牛症受害者可望獲得至少100萬英鎊(約新台幣4600萬元)的賠償,民眾對英國前保守黨政府的批評聲浪隨之而來。

病毒潛伏期長,狂牛症風暴才剛開始。

醫學界至今對庫賈氏症束手無策,英國1998年有18個死亡病例,但是今年的前6個月,就已經有14個人死於狂牛症,目前已有超過80人死於庫賈氏症,英國「賈庫氏症偵測單位」(CJD Surveillance Unit)今年8月的報告指出,從1995年到現在,英國死於狂牛症的人數逐年增加1/3,法國也傳出2起死亡病例。

由於庫賈氏症病毒潛伏期達20年之久,究竟有多少人受害,英國政府無法估計,今日爆發的死亡人數恐只是冰山一角。狂牛症已經不是1986年當時一國的單一問題,整個歐洲恐將無法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