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gue of learning III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編輯] 一、 作者簡介

  • 約翰.亭布瑞(John Timbrell)

        倫敦國王學院藥學系的生化毒物學教授。他擁有三十多年的毒物學教學經驗,發表過一百三十餘篇文章及研究論文;著作包括《毒物學入門》(Introduction to Toxicology)及《生物化學毒物學原理》(Principles of Biochemical Toxicology),這兩本專業用書已普及各個國家,廣為世界各地教授及學生使用。

  • 林杰樑(1958年6月30日-2013年8月4日)

        臺灣嘉義縣朴子鎮(今朴子市)人,知名醫師暨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長期專攻於毒物學與腎臟科,是腎臟醫學、毒物學與臨床毒物科的權威。並常於媒體上宣導毒物學及醫學知識他是首位研發出農藥巴拉刈解毒劑的醫生,在台灣降低了因攝入農藥而致死的案例。這個治療方法並傳播到世界各地使用,印度原本因農藥中毒的致死率為90%,但在引進林杰樑研發的治療方式後,致死率已下降到60%。

[編輯] 二、 本書介紹

  • 毒物魅影: 瞭解日常生活中的有毒物質

第三章 沒有安全的用藥,只有安全的服藥 <姚又勤>

生活中所謂的藥物本質上是各種化學物質,無論是天然或是人造,不當的使用藥物就有有可能讓藥品變毒藥,相反來說、正確使用藥物的話,毒藥也能變仙丹。本章節從生活中各個方面最有可能接觸到的藥物舉例,從阿斯匹靈、搖頭丸、嗎啡、海洛因、古柯鹼都有詳細介紹。

第六章 天生殺手 <吳明哲>

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有毒動植物,都可能對人類構成危險。在植物中時常可以找到天然的毒素,而且毒性不弱。例如阿托品、莨菪鹼與蓖麻毒素等等。 有毒的動物也值得讓人恐懼。蛇、蠍、蟾蜍、蜘蛛等生物,人們並不陌生,因此我們可以抱著崇敬的心,去認識並了解他們致毒的機轉。

第七章 瘋狂帽商與令人不悅的粉刺—工業化學物 <王柏凱>

毒物真得非常可怕,但毒物不僅僅出現在大自然生物體中,很多人都不知道,期時在我們的生活中,許許多多用品也加入了很多致命的毒物,相信身為台灣人,最近有關用品安全的新聞真的是層出不窮,像之前的寶特瓶中的塑化劑,玩具理面含鉛等等,在第七章「瘋狂帽商和令人不悅的粉刺」提到了更多還未曾爆出問題的用品,如汞,氯乙烯,鎘等等有害物質,都充斥在我們生活之中。中國人從清朝就用汞來把人剝皮,我們現在生活中的溫度計,日光燈裡面還是有些許的汞,不知到哪天會對我們造成危害;氯乙烯更不用說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塑膠製品都是由他合成,本來氯乙烯被視為無毒的物質,沒想到後來研究才發現氯乙烯會造成肝癌,肝腫瘤等等可怕的疾病。在台灣鎘米事件也曾轟動一時,工廠排放的化學物質流入河川,汙染農地,種出來的米含有鎘,吃多了會讓骨頭變脆弱,產生痛痛病,而且難以排出體內。化學物質生產的場所也很重要,在印毒就曾經發生化學工廠爆炸,讓存放的異氰酸甲脂外洩,導致村莊三千多人死亡,幸運存活的人也飽受疾病所苦。在這個科技發達,物品隨手可得的年代,該如何不在生活中接觸這些有毒物品,將會是現代人很大一項課題。

第八章 廚房、車庫與庭院中的毒物 <游智傑>

化學物質常用來當作藥物和工業產品,但它們在我們家中也佔有也同樣重要位置;不過,有些化學物質也許是不必要的家庭汙染物,此書在這一章詳細討論家中使用的多種化學物質,並探討其中有哪幾種是我們可能暴露其中的。

第九章 拉普斯丁的復仇-殺人化學物 <王柏凱>

毒物真得非常可怕,但毒物不僅僅出現在大自然生物體中,很多人都不知道,期時在我們的生活中,許許多多用品也加入了很多致命的毒物,相信身為台灣人,最近有關用品安全的新聞真的是層出不窮,像之前的寶特瓶中的塑化劑,玩具理面含鉛等等,在第七章「瘋狂帽商和令人不悅的粉刺」提到了更多還未曾爆出問題的用品,如汞,氯乙烯,鎘等等有害物質,都充斥在我們生活之中。中國人從清朝就用汞來把人剝皮,我們現在生活中的溫度計,日光燈裡面還是有些許的汞,不知到哪天會對我們造成危害;氯乙烯更不用說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塑膠製品都是由他合成,本來氯乙烯被視為無毒的物質,沒想到後來研究才發現氯乙烯會造成肝癌,肝腫瘤等等可怕的疾病。在台灣鎘米事件也曾轟動一時,工廠排放的化學物質流入河川,汙染農地,種出來的米含有鎘,吃多了會讓骨頭變脆弱,產生痛痛病,而且難以排出體內。化學物質生產的場所也很重要,在印毒就曾經發生化學工廠爆炸,讓存放的異氰酸甲脂外洩,導致村莊三千多人死亡,幸運存活的人也飽受疾病所苦。在這個科技發達,物品隨手可得的年代,該如何不在生活中接觸這些有毒物品,將會是現代人很大一項課題。

第十章 薑傑克與西班牙毒油 <吳明哲>

本章介紹許多古今都發生過的食品安全問題。像是花生醬中可能含有的黃麴毒素;其他還有大型魚類:因為生物放大作用,使得大型魚類體內重金屬的含量遠超過其他海鮮;生鮮食品保存不良(如罐頭魚類、生魚等等),可能會孳生對人類毒性很強的肉毒桿菌。還有貝類與螺類,其中可能含有有毒的甲藻與寄生蟲。而經過炸、烤或是過熟的肉中都含有致癌物質,薯條與洋芋片等各種可口的炸物都可能含有丙烯醯胺等有毒物質。

第十一章 奶油黃與謝勒綠---有毒食物和汙染物 <姚又勤>

食品添加物即為在食物中加入沒有營養價值的物品,種類從防腐劑、抗氧化劑、食物色素、乳化劑(穩定劑、黏稠劑)、人工甘味劑(代糖)、營養劑……等。從古代羅馬時代把鉛糖誤以為是非常好用的代糖,還有阿斯巴甜到底對人體有沒有毒性的爭論,我們可以發現違法的食品添加物、即所謂的黑心食品不僅僅是現代的問題。

第十二章 危險的行業?------化學物風險評估<游智傑>

本章詳細說明了評估化學物質對人類、生態環境影響的評估指標,如風險的計算(勝算比、相對風險、絕對而外風險……等)、各物質毒性的計算、安平評估及安全評估帶來的好處,以及舉生活中實際的例子(食物、糖精)運用各種方法評估他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 生活中的毒

第一章 食物中的毒 <余文耀>

本章提到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所接觸的食品,會有哪些毒物出現,包含亞硝胺致癌物質、黃麴毒素、赭麴毒素、有機氯農藥和楊桃的神秘面紗,並詳細說明毒物的來源、毒性作用以及預防之道。

第二章 生活中的毒 <余文耀>

本章節提到生活中會有哪些毒物的出現,包含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低濃度鉛、一氧化碳、硫化氫和放射性氡,以及假酒內的甲醇中毒,並詳細深入說明這些毒物的來源、暴露途徑還有要如何預防。

第三章 藥物的毒 <王建鈞>

本章介紹如何預防中西藥傷害,強烈的毒藥─毒鼠強,以及搖頭丸。

第四章 動植物的毒 <王建鈞>

介紹虎頭蜂螫傷、毒蛇咬傷,以及曼陀羅花中毒。

第五章 生化武器的毒 <陳彥融>

本章介紹過去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列強所開發出來的生化戰劑,各種生物毒素包含:肉毒桿菌毒素(Botulism)、鼠疫(Plaque)、炭疽病(Anthrax)、神經毒氣,並解說如何在生活中阻絕並消去這些毒因子,當我國內遭受生化戰劑攻擊的時候。

第六章 其他的毒 <陳彥融>

本章量身為不同的病人介紹各種飲食法可能會造成的傷害,以及斷食療法(絕食)或極低熱量飲食對人體健康的傷害,試圖扭轉國人對生機飲食的看法。

[編輯] 三、 佳句摘錄

毒物魅影: 瞭解日常生活中的有毒物質

第三章 沒有安全的用藥,只有安全的服藥 <姚又勤>

  1. 所有物質都是毒物,沒有一種不是毒物,只要劑量正確,就可以把毒物變成仙丹。
  2. 對某些人來說藥是藥物濫用的同義字:對其他人來說,藥指的是醫師開給他們的處方,以及他們自己從藥房買回來的藥。

第六章 天生殺手 <吳明哲>

  1. 這些(有毒的)化學物當中,有些只會對某一特定目標的物種產生毒物反應,其他的則會對大部分的物種產生毒性。專門掠食這些植物的動物,則對這些植物產生的毒性具有免疫力,這可能就是物競天擇的道理。
  2. 這種極其聰明的細菌(指肉毒桿菌),以免疫系統和供血系統為攻擊目標,目的在減少血液供應,因此也就會減少氧氣,然後感染組織。為了增加自己生存的機會,它會設法使環境變得對它有利,並且減輕免疫系統的除菌能力,讓免疫系統無法除掉它。

第八章 廚房、車庫與庭院中的毒物 <游智傑>

  1. 巴拉塞爾士原則:「所有物質都是毒物,沒有一種不是毒物。只要劑量正確,就可以把毒物變成仙丹。」
  2. 酒精會使人對性不再那麼拘束,並且會更容易性衝動,不過,對男人來說,在這方面酒卻有個副作用。在莎士比亞所寫的<<馬克白>>中,那位腳夫說得很直接:「他會挑起慾望,但也會讓你表現失色」指得是所謂的「酒醉性陽萎」。

第十章 薑傑克與西班牙毒油 <吳明哲>

  1. 對於食物所造成的汙染,有的是天然造成,有的則是人為造成的。我們每天不停的吃食物,卻很少思考食物中可能含有哪些東西。
  2. 這揭示的另一項有趣的原則:就某些化學物來說,像是維他命和礦物質(例如像銅和鋅,它們對於身體健康是不可或缺的),有一個基本「窗口」(指致毒劑量)存在,超過這個窗口,就會產生毒性,低於它就是不足。

第十一章 奶油黃與謝勒綠---有毒食物和汙染物 <姚又勤>

大量使用食品添加物,已經開始受到毒物學家質疑,尤其是這些物質的長期效應目前都還不知道。

不過,對食品添加物無法接受的人,一萬人當中大約只有三個人,或者只占總人口的0.026%

第十二章 危險的行業?------化學物風險評估 <游智傑>

  1. 化學物質想要進入人體,並且造成毒性效應,就好像是幾名士兵企圖攻進防衛森嚴的堡壘:他們必須通過地雷區、翻越高牆、跨越壕溝、跨越更多高牆,才能進到神經中樞,而這樣的進攻過程中,他們會不斷遭到敵人攻擊,最後只有少數幾個會成功,或甚至有可能全軍覆沒。所以,事實上,如果是很少量的化學物,根本不太可能造成足夠的傷害,並導致癌症發生。
  2. 很奇怪的是,人們在吸菸、喝酒、開車時,一點也不會想到這些活動造成的風險遠遠超過我們所暴露的化學物:每一百萬人口中,約有二十萬名吸菸者和一百名汽車駕駛人,會因吸菸和駕駛車輛而死亡。

生活中的毒

第一章 食物中的毒 <余文耀>

  1. 楊桃及楊桃汁是相當受歡迎的水果與飲料,對於一般大眾而言,適量的食用應是安全的。對於腎功能不好,尤其是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應盡量避免食用。
  2. 中藥材使用前,最好先清洗乾淨。水煮第一次沸騰後,將水倒掉,如同泡茶般,因為第一次煮過的水裡面,可能含有高量的赭麴毒素。
  3. 優酪乳或養樂多與香腸或火腿、熱狗合吃,會增加亞硝酸鹽在腸胃道的濃度,增加亞硝胺的生成;但如果平常只喝優酪乳或養樂多,則會抑制腸胃道有害細菌合成亞硝胺,有降低血中亞硝胺濃度的好處。

第二章 生活中的毒 <余文耀>

  1. 不通風的密閉空間最為危險,不論何時,尤其是寒冬時,洗溫泉時一定要記得把門、窗、抽風機打開才安全。不要認為聞不到臭雞蛋味,就是安全的。因為較高濃度的硫化氫會麻痺嗅覺神經,反而聞不到味道。
  2. 最近多項醫學研究顯示,鉛的毒性是沒有安全範圍的,暴露多少極可能會有多少的毒性與健康傷害。
  3. 許多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多吃深綠色或深黃色的蔬果,如蕃薯、木瓜等,可降低肺癌的發生。因此,經常暴露於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中或抽菸者,應多吃這類蔬果以達預防肺癌的效果。

第三章 藥物的毒 <王建鈞>

  1. 多數人總以為中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這個錯誤的觀念,導致一般人輕易的使用中藥草,而忽略潛在的毒性作用。
  2. 消炎止痛藥引起的傷害往往是全身性的,而非一般所言,只會傷害腎臟而已。

第四章 動植物的毒 <王建鈞>

  1. 提醒過敏體質的人,一定要帶腎上腺素等急救藥物,才能上山。
  2. 相關單位宜全面清查草藥店的所謂瓊花製品,是否為真正無毒的曇花,或是其他有毒花類。

第五章 生化武器的毒 <陳彥融>

  1. 肉毒桿菌毒素,是人類已知最毒的毒素。只要一公克的肉毒桿菌毒素,即可使體重六十公斤的成年男子一百六十七萬人致死。
  2. 炭疽病菌當作生化戰劑已超過八十年,目前認定為全世界超過十七的國家擁有,其中包括伊拉克。一九九五年,恐怖份子奧姆真理教徒,曾在東京地下鐵以炭疽菌及肉毒桿菌攻擊民眾,至少八次,不知何種原因,均告失敗。
  3. 總計在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化學戰劑共造成一百三十萬人傷亡,其中包括糜爛性及窒息性等毒劑。

第六章 其他的毒 <陳彥融>

最近流行回歸自然的訴求,注重健康飲食的潮流下,生機飲食大為流行。但是在業者或是有心人士的鼓吹之下,變成了極端排斥所有藥物治療,甚至認為所有藥物事有毒的,有害身體健康,不要使用,甚至認為疾病都是藥物所致,即使生病了也不可以服用藥物,只需靠生機飲食生活調養,即可恢復健康,但是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

[編輯] 四、 心得感想

  • 毒物魅影: 瞭解日常生活中的有毒物質

第三章 沒有安全的用藥,只有安全的服藥

        「只有安全的用藥方式、沒有安全的藥物」、「在上市之前沒有絕對安全的藥物」:若是攝取超過安全劑量的藥物,藥物也能變成毒藥;即使做過動物實驗、臨床人體實驗,一旦投藥的範圍成為母數極大的病人時,也有可能對某小部分的人造成極為嚴重的過敏、甚至致死。所以醫生對於藥物的使用,是需要長期觀察投藥病人的反應、收集臨床資料……等,另外一方面對於病人來說、正確的藥品知識讓病人才能讓藥物發揮到最高的效果。

第六章 天生殺手 <吳明哲>

        在這個組成物質變化萬千、難以一一辨明的世界裡,普通人,或應該說是對物質變化沒有深入研究的人,其實很難對毒物有一個清楚的概念,或是觀念似是而非,容易被媒體或一些道聽塗說的街訪傳聞、小報誤導。閱讀完這本書,雖然不敢說對毒物有多深入的了解(畢竟這是科普讀物,無法擁有專業論文的深度和廣度),但是有很多平常不曾接觸到的觀念,或者曾被混淆視聽而產生的不當想法在這本書裡,可以有一個增加常識與辯證錯誤的機會。

        有一個很簡單的概念透過這一章一再澄清,就是「並非只有人造或存在在環境中的化學物才是有毒的,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有毒動植物,也可能構成危險。」很奇妙的是,這些毒物都是生物界透過物競天擇的過程所演化出來的天然武器,用以防衛自身或是保護自己的後代,而不盡然接觸到這些毒素的生物都會產生中毒的反應,因為牠們也在長期接觸之後產生了免疫力。可以說觀覽這一章時,彷彿在欣賞一場自然界精心策畫的一場化學攻防戰。

        在植物中時常可以找到天然的毒素,例如阿托品、莨菪鹼與蓖麻毒素等等。但是含有這些毒素的植物也不見得就是全然的毒物,例如莨菪鹼(天仙子胺)在少劑量的時候可能有鎮靜的效果,而劑量過高就會導致中毒甚至致人於死的現象。這就是這本書要傳達的另一個概念,如序言中所引巴拉塞爾士的想法:「所有物質都是毒物,沒有一種不是毒物;只要劑量正確,就可以把毒物變成仙丹。」

        但有時候,真正可怕的不見得是這些天然的毒物,因為人類也不見得會去主動接近。在歷史上實在不乏例子,早期常應用天然毒物以行刑、謀殺,到近代則是人工生化武器被應用在戰爭,恐怖攻擊等。因此值得讓人恐懼的還是利用這些毒物的有心人士。而有些例子更是令人無奈和心碎,例如在哥倫比亞,當地婦女如果想殺死不想繼續撫養的嬰兒時,會先把某種曼陀羅的萃取物塗於乳房,再讓嬰兒吸奶。還有歷史上有名的詹姆斯鎮中毒事件,因為當地飢荒嚴重,缺乏糧餉的軍人只好食用曼陀羅等野草,而造成許多中毒死亡的例子。還有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遭到以毒芹汁這種神經毒處死而痛苦離世。有些則是意外,例如用藥不慎而發生番木鼈鹼中毒的現象、或誤食有毒的蕈類等等。這些悲劇自古至今不斷上演,然而誰也沒有能力阻止,讓人不禁慨嘆,人禍有時更勝天災。

        然而,真正造成長遠貽害的恐怕還是人人都認識的菸草吧。自從十六世紀被引進歐洲而大為流行之後,吸菸這種習慣就沿襲至今,不斷的荼毒後世。吸菸對健康的影響實在是不言可喻,短期內提振精神以及減少憤怒、暴躁、焦慮感的作用,與長期吸食過後產生的耐受性,使菸癮者不斷地破壞自己的呼吸系統,最終引發嚴重疾患。然而時至今日,人們仍然無法戒除對菸的依賴,前仆後繼的傷害自己,這是未來身為醫護人員的我們應該正視並推動改善的問題。

第八章 廚房、車庫與庭院中的毒物 <游智傑>

        本章說明在我們周遭那些我們平時不易注意,但毒性駭人的化學物質,如家中的爐火、鍋爐或熱水器被點燃後,家中通風不良,導致的一氧化炭中毒意外,我們大學生在外租屋,要特別注意避免租到配備雙層玻璃、通風設備又不足的房子,這種房子在天寒我們緊閉窗戶時,特別容易發生一氧化炭中毒的意外,我們居住時須特別注意。

        大多數人可能不會把酒精當作藥物,所以也就不會他跟大部分的藥物一樣具有有毒性。就某種層次來看酒精是一種藥物,而且能夠對身體產生良好的效果,所以人們才會飲用它,以求體會令人覺得愉快的效果。它也會上癮,而且所造成的死亡、疾病和健康不適情況,遠比任何一種藥物來得多。酒精能被社會所接受,而且飲用的歷史長達幾千年,酒精造成的問題比全部非法藥物濫用的問題還要嚴重,因此大家應更警覺酒精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關於飲酒過量我身邊就有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我的三姨丈5年前死於飲酒過量,今年暑假我去我五姨丈家住半個月,發顯他每天可以跟朋友喝掉一瓶整瓶的高粱和XO,現在看了此章我真的替姨丈的健康感到擔心,次數頻繁的「狂飲作樂」,每次都喝下大量的酒持續超過五年,肝可能就會因受到更嚴的傷害而造成酒精性肝炎,我要趕緊拿這本書給他看。

第七章 瘋狂帽商與令人不悅的粉刺—工業化學物/第九章 拉普斯丁的復仇-殺人化學物 <王柏凱>

        看了這本書之後,我覺得非常緊張,像聚乙烯這種化學物質原本認定是無害,受害之後才發現原來這東西是不能碰的,會不會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毒物,只是沒有被發現而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說得實在太對了,科技為我們帶來便利的生活,只是追求便利的同時,也必須注意與大自然的結合,不要過度使用非天然的物品,才能享有健康的生活。

第十章 薑傑克與西班牙毒油 <吳明哲>

        在現在食安問題一再被關注的時間點上,觀看這一章節,實在讓人擔心,因為這樣的問題,並不是因為媒體關注,或是發生意外導致疾病等問題後才發生的,食品安全的疑慮一直都存在,各種不肖商人製造的黑心食品,一直都在荼毒著人民的健康。飲食安全的問題凸顯了太多不足,包含製造商的道德良知、政府在食品上市以前的把關、民眾質疑能力等等方面的缺乏,這是一連串的瑕疵,不只台灣,也是世界各國有待改善的民生問題。

        看完這本書後,可能有很多食品是令人望之卻步了。一般花生醬之所以只被檢測出少量或不含黃麴毒素,是因為從採收、儲存到加工都有使用人工化合物。而大家誤以為健康的有機花生醬,雖然確實在培育與製造過程中不曾添加化學物,但常常因此含有會導致肝癌的黃麴毒素。而調理不當的各種食物,如經過油炸、碳烤或是烹調到過熟的肉中都含有致癌物質,薯條與洋芋片等各種可口的炸物都可能含有丙烯醯胺等有毒物質。諷刺的是,這些食物雖然長久食用後必然會帶來負面的健康影響,可是人們仍無法抗拒它們的誘惑,而製造商也無視這些食品的影響,僅以營利為目的、以有需求就供給的機制運作。我們無權要求廠商停止銷售,因此只能要求自己減少攝取。總之,當我們享受各種可口食物所帶來的愉快感受時,恐怕還是得先多考慮長遠的健康問題吧。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健康就是在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忽略、放縱口腹之慾中失去的。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自然就是與現在不斷被報導出含不法成分的毒油有關的歷史事件:西班牙毒油症。這種毒油的引發,是由於某不肖工廠提煉進口的油菜籽油,並且含有為防止人類食用而添加的苯胺。後來經由銷售員挨家挨戶的販售,短短兩個月內,出現一萬名以上循環系統受損的患者,超過三千餘人死亡。

        回頭來看台灣近年出現的一連串食安問題,從塑化劑、毒澱粉,到最近的毒油與各種不法食品添加物,當然我們無法控制廠商的道德良知,也無法強迫所有製造過程透明化,因此我認為改進的重點是在於社會與政府監督與懲罰機制夠不夠完整有效、有沒有辦法對違法者施加足夠的懲罰。媒體的追蹤與政府機關的把關將同等重要,兩者都是食安問題改善的理想途徑。

第十一章 奶油黃與謝勒綠---有毒食物和汙染物<姚又勤>

        近日來新聞鬧得很兇的混棉仔油的標示不全的大統,到似乎已經被大眾淡忘的毒澱粉事件,其實只要我們了解食品添加物才不會落入無知的恐懼。防腐劑是為了防止細菌在食品內孳生,抗氧化劑像是維他命C、E讓食品不要「氧化」,而苯甲酸這種常常在水果中存在的化學物質,是天然的防腐劑、除了二氧化硫和己二烯酸鉀外也是常用的防腐劑。還有許多的食物色素是為了美觀,這些色素已經完全充斥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了,總是非常容易見到黃色五號、紅色三號等,但是其實無論天然人造,這些化學物質的確都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例如色素麗春花4R被認為造成孩童過動症,天然色素胭脂樹籽紅、60%的慢性蕁麻症病人都對其產生過敏反應。

第十二章 危險的行業?------化學物風險評估 <游智傑>

        對於各行業使用的化學物質,在使用時都有潛在的風險,那我們該怎如何抉擇?我們可以停止研發新的藥物或使用化學物質,但這會帶來嚴重的經濟後果,也會嚴重影響人類健康,阻礙生活進步,使生活變得更不愉快、不健康。大多數人會認為這是退步,但人類社會必須做出選擇,也必須先把相關資訊告訴人們,才能讓他們知道該怎麼做決定。我倒是相信,我們必須繼續使用化學物,但應更謹慎,並且要在獲得對這些化學物充分的科學知識後,再來使用它們。我們當然不應該變成愛麗絲─奧托巴尼口中所說的「毒物恐懼者」。

  • 生活中的毒

第一章 食物中的毒 <余文耀>

        看完了〈食物中的毒〉之後,我對於日常生活飲食中會出現的毒、它引起的急性症狀及慢性症狀,以及如何來預防有更深入且更全面的認識,也打破了我的許多迷思,因為如果單單看報章雜誌,或是網路上網友的道聽塗說,往往吸收到的只是膚淺的皮層而已,甚至還是錯誤的資訊;但是看過這個章節,經由俠醫林杰樑醫師的說明,除了多方面的舉例有哪些食物之外,還加上了一些明確的毒物劑量的含量,讓整個資訊的可信度絕非一般媒體可以匹敵,也充實了我許多平常很缺乏的這一塊知識,加上最近社會上食品安全問題頻傳,造成社會的恐慌,如果在這個時候多多補充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相信在日常生活中飲食,一定可以做出更明智的選擇,自己也會吃得比較安心。

        其中這個章節我還讀到了許多出乎我意料之外,有趣的內容,著時增添了本書的趣味性,像是探討赭麴毒素的這個小章,探討到曾經有人懷疑埃及金字塔盜墓者或考古學家,往往再回到他們的國家後陸續產生身體的不適而死亡;但是,經過現代醫學家的研究發現,可能是在金字塔裡面放置千百年的穀物,因為潮濕而繁殖了許多黴菌,而就在那些盜墓者及考古學家打開金字塔的同時,黴菌的孢子及毒素便進入了他們的呼吸道,進而導致生病及死亡。所以,了解了毒物之後,其實很多疑點其實都能迎刃而解。

        其中還有許多讓我獲益良多的知識,我再舉一個例子,像是為了預防赭麴毒素的產生,五穀雜糧及到米最好是真空包裝,吃剩的也最好至於冰箱保存,因為赭麴毒素容易在攝氏25度及濕度18.5%的狀況下產生,而這也打破了我以往的觀念,因為家中的稻米,總是裝在一個塑膠桶裡,桶子內也沒有任何的防潮及降溫的設備,看完了這個章節,我發現其實我還滿多平常不以為意的事,其實都暗藏食品安全的疑慮。

第二章 生活中的毒 <余文耀>

        看完〈生活中的毒〉之後,我有了不少的省思,也發現我平常的一些生活習慣應該要有所改變,例如:書中提到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的暴露途徑,可經由機動車輛在發動時產生,因此林醫師建議我們大家,如果住家的窗戶緊臨大馬路的話,盡量不要在車流量多的尖峰時間將它們打開,而是要用室內循環的系統取代之,為了肺的健康著想,我以後得斟酌打開窗戶的時間。

        另外一項令我震驚的事實就是當我閱讀到〈低濃度環境鉛〉這個小章,林醫師建議大家少吃大骨湯或其他牛骨、豬骨、任何骨頭熬製的高湯,儘管這些湯頭味道鮮美,但是卻含有有毒重金屬,長時間熬煮更可能釋放鉛;這徹底顛覆了我以往對大骨湯很養生的想法,因為媽媽常常煮用大骨湯熬成的粥給我們全家吃,而我也覺得經過好幾個小時的熬煮後,湯頭的確十分美味,而且因為沒有加入市面上販售的雞晶塊,所以想說這樣應該很健康吧,沒想到事實卻是如此得令人震驚,看來我還得費些工夫跟媽媽好好解釋一番囉!此外,這個小章還提到有些中藥含有高量的鉛,例如紅單、密陀僧、冬蟲夏草、八寶散和驚風散,它徹底地顛覆了我對中藥的概念,常常在電視新聞上或是廣告裡,尤其是親友的耳濡目染之下,想說中藥都是很補,對身體很好的,沒想到看完林醫師如此驚人的論述後,我想,為了健康著想,中藥還是可以在冬令進補一下,但是鉛含量高的中藥就真的少碰為妙了,因為血鉛含量太高可是會影響智力的啊!

第三章 藥物的毒 <王建鈞>

        『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一直是國人用藥的觀念, 殊不知藥物是導致『肝毒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確的用藥觀念是十分重要。 藉由這本書我了解到,所有的藥物除了本身治療疾病的藥理作用外, 多少都會合併一些副作用,但並非每個服用的人都會產生這些副作用。 服用中草藥,會不會比較安全?怎麼吃藥才能避免肝臟負擔?藥物對肝臟造成傷害的原因很多,藥物本身並無『肝毒性』, 但會干擾肝細胞的代謝與膽汁的排泄,間接造成肝細胞壞死。藥與毒只有一線之隔有些藥本質上對肝有毒性,在安全劑量下不會傷肝, 然而一旦服用過量就會對肝臟造成傷害,超過的量愈多,傷害就愈大。所以在用藥時一定要遵從醫囑服用,才能避免不幸發生。個人體質亦會造成肝傷害,有時藥物造成『肝毒性』與個人體質有關。 某些藥物在正常劑量下, 也會引起一種類似過敏的特異性反應,而這樣的反應和藥物的劑量無關,對肝臟的傷害也難以預測。天然的草藥並非絕對安全,天然的草藥並不表示它們無害, 很多人用了草藥療法結果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甚至死亡。 由於任何從口而入的東西都必須經由肝臟新陳代謝, 某些草藥有毒性,肝臟也就首當其衝。即使肝功能正常的人服用某些草藥也會出現不良反應; 若肝病患者服用這些草藥,病情可能更加嚴重, 因為受傷的肝臟要將草藥的毒素排除,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使用上要更小心。

第四章 動植物的毒 <王建鈞>

        植物的使用可以為食物,也可以為藥物,近年來社會興起「重返自然」的風潮,但有很多人即因不當使用或誤用有毒植物而使中毒案例日漸增多,而書中所提到的就是蔓陀蘿,曼陀羅葉、花、籽均可入藥,不過有毒。花不僅能用於麻醉,還能去風濕,花瓣的鎮痛作用尤佳,可治神經痛等。葉和籽可用於鎮咳鎮痛。不過如果隨意食用的話仍是有不小的可能會中毒,所以一定要小心為上,不要把自己當成了神農氏,亂嘗百草阿!至於動物方面的毒,最常見的就是毒蛇了吧!書中告訴了我們如果被毒蛇咬了,必須保持鎮靜,避免亂動肢體,慌亂反而會使情況更糟,如果可以的話,觀察蛇的形狀、顏色及其它特徵,這樣有助於診斷;被咬傷的當下,把戒指或是手環拿掉,以避免肢體腫脹後,使肢體的傷害加重。患肢保持低於心臟之位置,切記不能亂動。如果被神經毒蛇咬傷,趕快施予具壓迫性的包紮,但要維持血液流通。以上的步驟只是初步處理,還是必須盡速就醫,不要有任何的遲疑;經過這本書的種種介紹、解釋,我了解到毒蛇咬傷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可怕,看過了這些處理步驟,對於這些不幸的情況發生時,一定會有十分大的幫助的!

第五章 生化武器的毒 <陳彥融>

        在現今國際政局較為穩定的二十世紀出生的我們,對化學戰劑的使用十分陌生,目前國際聯合國都已明令禁止製造攻擊性生化武器,但是還是有很多國家私底下生產著,化學戰劑的恐怖性在於無法管控,而且無差別攻擊所有無辜民眾,使用化學戰劑是毫無道德的行為,更可能在失去控制的狀況下,造成敵方、我方,兩敗俱傷,在了解了生化武器的威脅性之後,我漸漸地能夠體會,在二次大戰蘇聯對集中營裡的猶太人使用糜爛性毒氣,是多麼殘酷不仁的行為,這種毒氣讓人痛不欲生,比起使用氯氣快速致死還要殘忍,甚至還有慢性飲食中毒的恐怖行徑,我們必須慶幸自己活在一個相對和平的時代,同時也要深思是否真的有國家大規模地生產生化武器,因為這類武器所能造成的破壞,將會比氫彈、核武還要大規模人員傷亡,據統計,只要有一百公斤的氣溶膠炭疽菌以飛機噴灑在都會中心,就可能造成三百萬人的死亡,毫無防備,也無從預警,就濫殺了數百萬人的性命。另外,還有另一種生化武器是依靠動物傳染人類的,據了解,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七三一師曾經釋放大量鼠疫跳蚤到人口密集的城市,各類型的生化武器防不甚防,但林醫師也提醒我們,即便遇到生化武器攻擊時,民眾也不要驚慌,因為大部分的細菌毒素,只要加熱到八十五度五分鐘,就可以完全消除毒性,所以飲用水一定要煮沸五分鐘再喝,如果是突然遭受信封攜帶的炭疽菌攻擊,那使用1%的氯化漂白水即可清除毒性,所以,有良好的防疫知識,對自己的生命是十分有保障的事。

第六章 其他的毒 <陳彥融>

        許多缺乏正確醫療知識的民眾會誤信電台、名嘴、業者所推銷的生機食品,以為只要食用這些聲稱有療效的營養食品調整體質,即使不看病,不吃藥,病也會康復,更要命的是,有很多癌症患者因此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期,雖然,改用生機飲食、改善作息習慣,都是治療許多疾病所不可或缺的環節,但卻不是治療疾病的最重要腳色,在治療病人時,應該給予全面性的治療,依照病情及個人身體狀況做調整,任何只靠單一方法治療疾病,都有可能延誤病情,陷病患生命於危險之中。生機飲食,對於生病的患者,並不一定人人適用,像是高鉀的生菜汁,就不適合尿毒症或腎功能不足的患者,食用高鉀,可能會全身麻痺而死亡,因此,在選擇任何飲食方式的時候,都應該與主治醫師討論後再做決定。另外,在減肥風潮盛行下,許多人採用斷食減肥法,這樣是對身體有嚴重傷害的行為,身體為了補足不夠的熱量,不只會燃燒脂肪,還有可能會代謝掉身體內五臟六腑的蛋白質,嚴重影響身體機能,容易造成猝死的情形。林醫師了解到民眾需要補充許多正確的醫療知識,因此投報作論,以一名醫師的身分,在第一線為民眾把關,為民眾解惑,所以他用身教告訴我們,醫生除了治療病患的疾病之外,更重要的是,直接去關心他的健康,保護他面對錯誤知識所帶來的潛在危險,雖然他已經過世了,但是他的文章仍然發揮著影響力,讀了這本書,我學到了正確的醫療知識,也會透過我所接觸的人們,將林醫師的智慧傳遞下去。

[編輯] 五、 問題討論

Q1. 閱讀了「毒物魅影」以及林杰樑醫師所寫的「生活中的毒」,你對毒物是否有更正確的認識?

A1.誠如毒物魅影所說的: 巴拉塞爾士原則:「所有物質都是毒物,沒有一種不是毒物。只要劑量正確,就可以把毒物變成仙丹。」因此,毒物不一定有毒,在正確的用途、正確的劑量上面,他可以是有療效的,反之,藥物也不一定對人體有益,使用了錯誤劑量的藥物,藥物就如同毒藥一樣,可以致人於死,毒物既令人討厭又惹人喜愛,因此,毒理學的研究的舉足輕重了,毒理學的目的是為保護人體的健康與生命的學科,因此學科性質是屬於預防醫學,而預防醫學就是,未來醫學發展的一大趨勢。

Q2. 面對現今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的社會,你應該如何保護自己?

A2.在物質文明的社會中,經常會接觸到許多有害的化學物質,通常在我們不曉得的時候碰觸到,雖然防不勝防,但是,還是有許多事情,可以避免大部分生活中的毒的方法,首先,我們必須要主動去關心我們環境周遭潛在的毒物危險,譬如說:看看社區裡面有沒有人燃燒橡膠、關心食品包裝上的有效期限、內容添加物,或是當品嘗時發現味道異樣時立刻聯絡廠商送驗、關察食品的沉澱、顆粒、水源地的汙染情形,以及附近工廠的營運狀況,這些都是需要仰賴民眾以及政府一起攜手把關的,當然,讓生活變得簡單一些,也可以減少接觸毒物的機會,吃自己栽種的蔬菜、水果,或親自到農場裡去和農家認識打交道,然後觀察他們使用肥料、農藥的情形,找到值得信賴的農家,吃的也比較安心。還有飲食千萬不可以過量偏食、多元而少量的飲食,可以避免過量攝取造成毒物累積,傷害身體器官。

Q3. 林杰樑醫師在去年父親節前夕8/5往生,你對他有甚麼認識? 你能夠從他的生命故事裡面獲得甚麼樣的啟發?

A3.林杰樑醫師,從小家中經營中藥房,許多被祖父治療的病患常登門致謝,他受到家庭耳濡目染,漸漸往醫學之路發展,在台北醫學大學就讀期間,因為不明感染源,而感染腎炎,造成腎臟功能受損,必須長期洗腎,也因此促成他往腎臟醫學專研,奠定其為腎臟毒物醫學專家的基礎,他是第一位發明農藥巴拉圭治療方式的醫師,其「重覆性脈衝式類固醇合併活性碳血液灌流療法」為現今國內外醫學界標準治療法,成功將食用巴拉圭致死率下降30%

在長庚擔任臨床毒物科主任的期間,他站在消費者第一線把關,主動研究生活之中潛在的毒物危機,並且不畏廠商的脅迫利誘,以科學真理精神,向民眾揭示那些生活用品可能有毒性,應該要怎麼樣去避免,以及中毒的相關症狀、臨床的治療方式,企圖顛覆知識不對等的翹翹板,他是人民的守護者,記得有一次,林醫師在解讀廠商予經濟部的「牛樟芝實體動物報告」指出該產品對腎上腺有毒性,業者憤而請律師寄存證信函給林醫師,對他提告,要求他改口,但是林醫師仍捍衛醫師的正義,堅持自己的研究是有科學證據的,因此直到過世之前,林醫師仍念念不忘著這件事情、以及民眾的健康,林杰樑之妻譚敦慈說:「丈夫生前很關心牛樟芝是否有毒,但等不到結果就走了!」連目前爆發的食用油問題,都能在他平常研究的筆記本找到,他早就跟大家講說有可能有毒了,我想林醫師的正義,就像希波克拉底的醫師宣誓詞所提到的「我將要憑我的良心和尊嚴從事醫業;病人的健康應為我的首要的顧念;即使在威脅之下,我將不運用我的醫學知識去違反人道。」以及他對自己生活的重視,身為一個須長期洗腎的患者,他必須在各種細節都加以重視,甚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因而投注研究於腎臟醫學,想要解救同病所苦的患者們,他是真正想要救人的。

我覺得良醫與名醫是不同的概念,雖然醫術精良,的的確確會成為一位名醫,但是一名良醫,是從道德上的根本著手的,因此,醫學教育首重生命倫理道德的教育,就像杜聰明先生所說的:「先學會做人,在學怎麼做醫生。」我曾經遇見過林杰樑醫師,在親人的病榻旁,他是一位有名的良醫,卻完全沒有名人的架子,反而常常來看顧我親人的情況,並且在完全知悉同意的情況下,讓我們嘗試新的治療方式,他問診得仔細,不僅問病況,更關心患者的心理,因為他是照看病人的生命,而不是照看病人的病,全人醫療,才是真正治癒的契機。

他的正義,無畏懼於大廠商的脅迫,令人佩服,更令人佩服的是,他哪來那麼多力量、那麼多愛,去關心每個消費者,每一戶家庭?當現在物欲縱橫的現況中,許多人害怕壓力已經不願意成為醫生,不願意去扛這個責任,而林杰樑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醫者的價值在哪裡,他可以救人的性命,而一個性命,是金錢所無法衡量的單位,他追求的是心靈上的滿足,是一份原始想要幫助人的心,實際在有限的生命中,好好地發揮他的價值,林妻譚敦慈說:「…杰樑55歲的人生,已做到別人好幾百年才能完成的事。…」他的精神,除了令我們景仰之外,對我們醫學生來說,是一個好的典範,我們有責任,把林醫師給我們的這份愛,繼續放大,放大,再放大,傳遞分享給所有民眾。

[編輯] 六、 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