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肥大
出自KMU Wiki
[編輯] 心臟肥大
心臟肥大是一個臨床上很常見的病例。問病人病史時,最常出現的除高血壓和糖尿病之外,恐怕就屬「心臟肥大」了。
診斷心臟肥大最古老的方法是憑雙手在病人胸膛上觸摸和叩擊以界定心臟範圍,其準確度不高且易受主觀判斷影響。胸部X光、心電圖和心臟超音波檢查是比較客觀的方法,各有其診斷標準,其中又以心臟超音波最為準確,且能夠區分「肥」與「大」(即心肌肥厚與心肌擴大)。
心臟肥大有病態的也有生理性的。例如訓練有素的運動員經常有生理性心臟肥大,這是由於長期體能需求使心臟逐漸進行適應性變化所致。至於病態性心臟肥大最常見於高血壓病患。直覺的想法是:血壓升高使心臟負荷增加,日積月累造成心臟肥大,如同舉重選手手臂變粗一樣。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單純,病態性肥大還牽涉一些荷爾蒙-如血管張力素、醛固酮等-的作用,促使心臟肌肉細胞間纖維增生,進而引起心肌細胞排列改變,心臟會變得僵硬,收縮力量也會逐漸受損。另一方面,心臟本身的血管(即冠狀動脈)周圍纖維組織也會增加,血管功能的後備容量變差,容易發生心肌缺血。
心臟(左心室)肥大者較易發生下列種種問題:狹心症、心臟衰竭、中風、週邊動脈疾病、心室期外收縮和猝死。心臟肥大與這些疾病的關聯,是獨立於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抽煙等危險因子之外的。因此,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必須將心臟肥大的預防和治療列為重要環節之一。
那些因素會促成心臟肥大呢?有可能人為改善的相關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壓、飲食過鹼、飲酒過量、血中胰島素過高(因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良所致)、交感神經或腎上腺作用旺盛、血管張力素系統過強。因此,預防或減緩心臟肥大的途徑即在於:減肥、控制血壓、少鹽、戒酒、規律運動、保持心境恬淡等生活上的調整;治療糖尿病視情況盡可能選用可降低血中胰島素含量的藥物;治療高血壓時亦須考慮心臟肥大因素,選擇可抑制血管張力素系統,又不至於增強交感神經系統的藥物。
目
前廣泛使用的各類降血壓藥,大多數有助於改善心臟肥大;一些初期的報告也顯示:治療高血壓的同時,若能使心臟肥大情況縮減,確能減少中風、心衰竭、狹心症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總之,心臟肥大雖然很常見,由一張品質不好的胸部X光片,或只憑單一標準(即電壓強度)而得到的心臟肥大診斷,往往造成不必要的疑慮。心臟肥大者較易發生種種心血管併發症,宜在生活上做好相應性調整,並與醫師配合使用適當藥物來治療高血壓並減緩心肥大。
參考資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