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出自KMU Wiki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廣告,不要忽視人性 周亦龍著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都會接觸到廣告;例如開車行駛在高速公路時常見T-Bar廣告;看電視時常見電視廣告,上網時常看到網路廣告。但什麼

是廣告?為什麼企業常運用廣告來行銷?廣告其最主要就是透過不同的媒體傳達給消費者,進而提高消費者對企業、商品的了解,甚至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慾望,達到真正行銷的目的。廣告業者這一連串的動作,就是常見的廣告反應模式(AIDA),也就是先讓消費者「注意」到廣告,進而對它產生「興趣」,產生「慾望」,最後讓消費者「動」起來。其中,如何讓消費者在短時間就能馬上「注意」到廣告,創意是最大的要素。以前的廣告,總覺得有「內容」或有「笑果」的廣告就是有「創意」的廣告,是個成功的廣告;但-自從看了「廣告,不要忽視人性」這本書後,讓我體會到廣告與創意真是個不簡單的東西,更讓我回想到具有人性的廣告其實也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例如:「希望每天都是星期天」,這句廣告台詞講中了每位上班族與學生的心聲;「歡聚歡笑每一天」可讓消費者聯想到與朋友一起聚餐的歡樂時光。這些除了是成功導入消費者心中好的廣告標語外,更是符合人性的廣告。

一剛開始接觸到廣告時,只知道廣告中「商品」是主角、品牌是重點,且一直認為商品品牌的形象調性是固定的,是不可以隨著不同的創意而改變,

但這本書除了讓我們真正的瞭解一個廣告生產過程是多麼的艱難外,更改變了我們對「商品品牌的形象調性是固定」的觀念,它讓我們瞭解原來品牌的調性是可以隨時下流行與消費者需求而起舞,是可以改變其形象調性的,但作者也提到任何廣告都不能忽視人權,更不能沒有「人性」。另外,此本書更導入了我一個重要的觀念,創意不一定要做極大的改變才叫好的創意,創意是可以透過不同的場景和情節呈現,但創意的核心不變,如此可編織成一系列的廣告,加深消費者的印象,提升廣告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除外,其內容與我們日常生活有極大的關係,例如:在現代忙碌的社會,幾乎所有行業都像廣告業一樣,不太可能能天天準時下班,甚至在加班時,還要時時動腦,為下一秒或明天作準備,且隨時處於備戰的狀態。本書還提到創意是需要被「苛責」與「呵責」,任何廣告片的創意本來就有需要接受嚴厲挑戰的考驗,愈是小心檢視,才能讓創意出頭天,同時做到維護社會道德的「呵護」責任,這與我們生活相當契合,從小到大幾乎每個人都受過父母、親友、老師等人銳利的、明察秋毫的「苛責」,但這些「苛責」都是為了要「呵護」我們。出社會後,父母、老師的苛責變少了,自省就變的很重要,每個人就像創意一樣都需要自我「苛責」,嚴厲的自我要求,苛責不是為了要雞蛋裡挑骨頭,而是為了讓自己能更上一層樓,進而「訶責」我們的工作。

看完這本書後,除讓我們深入了解廣告這行業許多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更體會到此行業重要的職業倫理,對廣告的觀念有360度的轉變,平常除了欣

賞廣告外,更為無時無刻去檢視哪些才是好的廣告,是有責任的廣告,除對廣告觀念的改變外,也讓我對責任制工作的想法有大幅度的轉變,讓我時時刻刻銘記要做個「心先人」,心裏要先有準備的人,並且要時常「苛責」自我,如此才能「呵護」自我的工作,才能承載更多的壓力,不被社會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