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社之Theory of Everything
出自KMU Wiki
目錄 |
[編輯] 一、 作者簡介
本片由詹姆士‧馬許(James Marsh)執導。馬許是一位英國電影導演及編劇,曾執導《The King》與《偷天鋼索人》等片,也擔任《Project Nim》與《Shadow Dancer》等片的編劇。其中紀錄片《偷天鋼索人》更贏得2008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編輯] 二、 本書摘要
本片改編自潔恩‧懷爾德‧霍金(Jane Wilde Hawking)所寫的回憶錄《Travelling to Infinity: My Life with Stephen》,講述她與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相識、相愛與分離的往事。1963年,在英國劍橋大學主修宇宙學的霍金意氣風發,立志為宇宙找出一個簡潔有力的方程式,而同時,他也和主修文科的潔恩陷入愛河。但在霍金21歲時,被診斷出罹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潔恩並未因此離去,而是細心照顧逐間失去肢體活動。但是隨著醫學的進步,霍金活過一個又一個年頭,潔恩卻逐漸感到心疲力竭,於是兩人終究面離無可奈何的分離
[編輯] 三、 佳句摘錄
1. 人類的努力不應該被設限。我們皆不同,無論人生看似有多糟,總有你可以去做、並且成功的事。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2. 「你的信仰是什麼?」潔恩問。「一個簡潔有力的方程式,解釋萬物的起源。」霍金說。
[編輯] 四、 心得感想
此片重新詮釋了愛情的模樣。從前,在諸多電影及小說的渲染下,愛情彷彿應該是海枯石爛,一生一世的事情。但這部電影,在愛情的浪漫與韌性之外,血淋淋的刻畫出現實的殘酷以及承諾的枷鎖。愛情,從來不是一道是與非,對與錯的簡單選擇題,而是一個永無止盡的申論題。
在最初的驚艷之後,逆境、貧窮與疾病會將愛情轉變成什麼樣子呢?電影細緻的描寫了霍金發病前的朝氣蓬勃與兩人初愛的蜜裡調油,也正是如此,更凸顯發病後霍金的挫折與兩人情感摩擦後的相互容忍。於是我們開始思考,愛情,究竟是什麼?如果它終生不渝,為何潔恩會愛上教會合唱團的管風琴演奏家喬納森?如果它能夠輕易拋棄,為何潔恩依舊告別喬納森,持續陪伴霍金二十年?在討論過程中,我們各自描述了愛情的不同面向。或許愛情,從來不是一成不變。廣漠的人海中,萍水相逢的兩人,因為愛而結合,因為愛而許下承諾,因為愛而擁有勇氣,得以創造未來的一切,這一切故事—無論喜或悲—都源於最初純真的愛,也是愛情最容易被看見的時候。然而,隨著生活的進展,爭吵、生活瑣事與疲憊逐漸掩蓋最初的感動,當年的承諾,更成為無法忍受的約束。愛,似乎也不堪地被時間巨流無情的沖淡。此時,另一個人的加入,如同注入活水,重現愛情最初的美好樣子。疲倦的心受其吸引而去,承諾與愛情的拉扯於焉產生。霍金對潔恩的愛,使他始終充滿愧疚,於是默許潔恩,追隨美好而去。潔恩重視已然許下諾言,無論喬納森給予的愛情如何美好,終究回到霍金身邊。
而這樣的探討,又引向其他問題。愛情,難道不是一生一次嗎?潔恩對喬納森的愛情,究竟是不是真實的?對於此點,我們產生分歧。有人覺得愛情的源頭僅是一場交錯的火花,愛情之間並無衝突,潔恩對兩個男人皆為真實的愛情,也並無高下之分。回到霍金的身旁,僅是因為在她的生命中,霍金先至,承諾已成。其他人則反駁,愛情的實現,便是生活中瑣碎。潔恩與喬納森,僅只是一次燦爛的火花,在現實的磨耗中,產生了愛情的錯覺。潔恩選擇回到霍金身旁,才是真實愛情的證明。而兩人最後的分離,更不是愛情的逝去,是因為深深體諒彼此,評估認為他們的分開能為彼此帶來最大的快樂。這,便是在生活中體現的真正愛情。這種愛不如年輕時那般轟轟烈烈,卻是細水柔柔而韻味無窮,或許帶著一絲絲的無奈與哀戚,但這卻是彼此給予最善最美的祝福。另外一些人認為,或許愛情有個時限,彼此更能無悔付出。霍金的生命,在醫學的協助下,由兩年,無預警的延長為二十幾年,而本預設了兩年的愛情,也被迫拖磨二十年。在兩人離婚前夕,潔恩才會哭著對霍金說,醫生本來說只能活兩年,怎麼曉得就這樣過了數十年……。甜蜜的負擔,在無止盡的拖磨下,成為無盡痛苦的延伸。
在愛情之外,霍金爛燦卻充滿苦痛的一生,帶領我們探討醫療生死的問題。在演員艾迪‧瑞德曼(Eddie Redmayne)精湛的演出下,我們看到霍金令人鼻酸的病發過程。二十一歲時便被醫生宣判僅剩兩年歲月,霍金曾經消沉,曾經將所有關心他的人推離自己身邊。而最終他在潔恩的陪伴下,義無反顧地埋首科學,儘管身不能行,有口難言,依舊發表著名科學理論。在所有燦爛的背後,是不是一定會有灼熱的痛苦?倘若平安和爛燦只能選擇一項,是該如榕樹般平穩地度過一聲,抑或如煙火般,耗盡一切來達到成就呢?有人選擇平安而平凡,有著小小的幸福,與妻小愜意生活,而不去追求豐功偉業。因為所有輝煌,都將在死亡時成為一場空。也有人希望燦爛,儘管有所災難,卻能夠為人類有所貢獻,縱然短暫,仍不枉一生。其他人則提出另一種觀點:苦痛的生活,難道一定能夠帶來璀璨嗎?或許當自己身處苦痛之中,璀璨與否已不是問題,不願造成他人的負擔,才是病患的想法吧!
而霍金所得到的醫療資源,也讓我們思考醫療資源的分配問題。霍金藉著先進的科技與醫療,得以將思想以其他方式傳達給眾人,他的卓越思想,也促使社會對他給予更多協助,宛如正向回饋,相輔相成。但若他僅是凡人,是否能夠得到相同的醫療協助呢?醫療的發展迅速,許多重症的生命延續已不是問題。但所耗資源之巨,仍讓人卻步。為了一人的疾病而傾家蕩產者,時有所聞。身為醫療人員,我們該重視的,除了病患的健康,也希望降低醫療成本,讓醫療,不只是富人與名人的特權。
電影結尾的回溯,不斷的繞著圓圈,彷彿時間不停倒轉似的,更把現實殘酷與美好揉合地恰到好處。123分鐘的影片,讓我們對愛情與生命有更深的思索。而如同霍金所言,無論人生看似有多糟,總有你可以去做、並且成功的事。縱有苦痛,終有希望。
[編輯] 五、 問題討論
[編輯] 1. 如果能夠選擇,我是否想擁有如霍金般轟轟烈烈的不凡人生,終而歷史留名?抑或是平凡但順遂的度過一生?
a. 我認為這從觀看角度而有不同解釋。就全人類福祉而言,霍金的人生可謂十分卓越。他為人們解開許多謎團,為人們提出許多理論,而有名如霍金,現今或者未來都將永遠記得他的名字與貢獻;但就霍金身旁的人而言,我不認為這是卓越的人生。不能自在的表達自我與行動,還得看著自己所愛的人因自己而勞累痛苦著,這不是一個糟糕透頂的人生嗎?再者,如果我是霍金,我寧願選擇成為平平凡凡的人,有著小小的幸福,能夠與妻小快樂生活,有著愜意生活的小確幸。因為不論我多麼出名偉大,當我離開這個世界時,這一切豐功偉業我都帶不走了。因此不如在能夠感受世界美好之時,好好享受人生吧。(曾子洋)
b. 人生,僅可走一遭。如果僅是平凡順遂,便枉走人生了。我願層疊起伏而轟烈不凡,站在山的頂端,方能看見最多景色;嘗試前往人生巔峰,方能得到最多人生經歷。(林品妤)
[編輯] 2. 當你做了心理準備、決定好好珍惜與照顧對方「剩下的兩年人生」,卻無預警地自動延長變成「照顧對方二十幾年」,你會怎麼做?
a. 兩人相愛並不一定是要在一起才叫相愛,如果分別能讓她過得更快樂,那我會選擇分開,讓愛昇華成另一種層次,相知相惜、互相包容寬恕,或許這才是真愛吧!(洪崇文)
b. 如果我是女主角,我會如同片中的珍一般陪史蒂芬兩年,而後追尋自己的天空。當然如果我能預知這兩年會變成三十幾年的無盡拖累,我想我會選擇離開。如果我是片中的男主角,我會立刻選擇休學,從此再也不見女主角。誰也不知道能活的壽命是兩年還是三十年,但我知道的是,這絕對會造成真的極大負擔。如果我真的如此愛他,那麼我便絕對不可能傷害他。(張翔勝)
c. 如果你下定決心為一個人全心付出兩年,最後卻變成二十年時,我想,那應該是件極為疲憊的事吧!終究沒有人是為了別人而活,一顆自由的心囚禁在病床邊,彷彿是將一隻鳥關進籠子裡一樣令人難以忍受,當愛變成了不斷的犧牲奉獻,委屈自我,這樣的愛情遲早有一天中將消磨殆盡。(林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