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在2009年5月14日 (四) 13:49由Lovelva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我們」這本書是由顧玉玲作者以看見和呈現移工困境的書寫方式帶領讀者進入跨國移工和台灣勞工的世界。首先由密莉安和阿溢的故事揭開序曲,他們兩者都有著勞工身分,一個是從海外來台,一個是從南部北上,一樣都是為了生活而工作,命運因為婚姻而結合。中山北路是她們約會的場所,可以看見來自各國的移工在此聯絡感情以及攤販兜售家鄉的食物和商品,另有一座教堂讓她們可以進行禮拜和姐妹交流。然而在過去,作者的父母親也是在中山北路約會,兩個時代的人都在那樣具有意義的場所見證她們的愛情和感情,雖然有著這樣相似的經驗,但是往後的人生卻大不相同。

東南亞的跨國婚姻有著許許多多的關卡需要突破,如世人的眼光和評論,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對於未來的期待…等,其實是很需要勇氣的,特別是阿溢自己去跑完這些繁複的流程和資料收集,我相信這樣的過程是令人感動的,也看見跨國婚姻的艱難和複雜並不是像我們所想像的是交易買來的這樣簡單和輕易。

第二個部分談到移工的「逃跑」,因為台灣的法條規定移工不能自由轉換雇主,所以即便被分配的環境和工作有多遭都沒有辦法改變,否則花了一大筆仲介費來台根本血本無歸也賺不到錢,但是其中有可能被虐待、超時工作、或者不合理的工作要求出現,或者是單純雇主不滿意不順眼就要遣返移工,使得移工能做的很有限,只能忍氣吞聲,默默承擔這些苦難。很少數的移工選擇我們所謂的「逃跑」,企圖為自己的未來下賭注,祈禱不被要抓到和臨檢,然後透過一些友善的朋友或是雇主繼續做兼職的工作,或許沒辦法保證工作的穩定性,但是卻有擁有了將較於過去更大的自主性,因為如果真的遭受不合理對待終於可以選擇職辭,而非逕自承擔不適切的工作要求。

然而我們台灣社會卻以「逃跑」來形容這群渴望獲得基本的權利的移工,甚至經由媒體污名化移工為想永久留在台灣的外來者,或者不履行義務的工作者,然後經由警察臨檢企圖逮捕更多的逃跑移工,將她們遣散回國,並以從此不能再來台工作作為懲罰。

然而我們也必須思考,是什麼逼的移工必須要「逃跑」?如果台灣的環境很友善,制度也很完善,那麼移工還有什麼理由需要以逃亡做為賭注呢?不合理的法條,使得移工遭受不當對待卻沒有管道得以保護自己權益,如果不接受那就只能被遣返,如果受不了,那就只能說妳不適用,還有很多的移工在排隊等待進入台灣,如果移工自己不把握和忍耐那就只好被遣送回國。甚至將移工的視為私人化商品交給僱主管控,如果移工逃跑,僱主要負責任也喪失了申請的權益,使得台灣對移工的監視和控制無所不在,深怕自己要承擔這樣無奈的後果。

最後我們必須知道,制度的規範使得移工成了被嚴格控管且毫無基本人權和工作權的群體,仲介的嗜錢手法也常讓移工血本無歸的回國,那麼我們能做的,就是把這些現象和背後運作的權利交織及經濟訴求挖掘並加以批評,讓移工和勞工能夠獲得最低程度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