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埃及
出自KMU Wiki
目錄 |
讀書會成員
醫學系93級 黃怡嘉
醫學系93級 詹鎮豪
醫學系93級 蘇府蔚
醫學系93級 黃啟訓
醫學系93級 林韋寧
緣起
首先是旅遊的欲望。
接著希望一趟旅遊不只是走馬看花,希望能進一步了解埃及、對於我們即將遇見的文化有更多的理解與期待。
探訪新世界的慾望。從跨大視野、接受新的刺激、對比自身的生活環境、激盪出新的思維。
經過一本一本書的引導,勾勒出未來的畫面
--於是我們在閱讀中,更加慾望埃及。
讀書會記錄
2008/04/05 15:30~16:50 於 A1教室 與會成員:黃怡嘉 詹鎮豪 蘇府蔚 黃啟訓 林韋寧
紀錄:討論讀書會申請方法,確定讀書會主題為前進埃及,以及分配每人研習重點
2008/04/20 18:30~20:50 於 詹鎮豪家中 與會成員:黃怡嘉 詹鎮豪 蘇府蔚 黃啟訓 林韋寧
紀錄:觀賞國家地理頻道尋找娜芙蒂蒂紀錄片,討論片中細節與歷史背景
2008/04/28 10:30~12:50 於 全家交誼廳 與會成員:黃怡嘉 詹鎮豪 蘇府蔚 黃啟訓 林韋寧
紀錄:商討實地走訪埃及之行程規劃、行程細節,並訂出重點研習書目章節 - 埃及(時報出版) 、 娜芙蒂蒂(大塊文化) 、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 2008/2月號
2008/05 /05 16:30~18:20 於 全家交誼廳 與會成員:黃怡嘉 詹鎮豪 蘇府蔚 黃啟訓 林韋寧
紀錄:訂出埃及詳細行程,確認預定之旅館與交通資訊,並打成便於攜帶之表格;分配每人下次讀書會埃及王朝簡介報告之主題
2008/05/13 14:00~16:00 於 A1教室 與會成員:黃怡嘉 詹鎮豪 蘇府蔚 黃啟訓 林韋寧
紀錄:埃及王朝簡介個人presentation,並分享讀書心得;分配下次埃及文明發展報告主題
2008/05/28 15:00~17:00 於 學習資源中心研究小間 與會成員:黃怡嘉 詹鎮豪 蘇府蔚 黃啟訓 林韋寧
紀錄:文明發展個人presentation,並分享讀書心得
2008 /06/04 18:00~20:30 於 詹鎮豪家中 觀賞Discovery勇闖天涯-埃及
簡介
埃及國土的90%以上是乾躁的沙漠地帶,僅有尼羅河由南向北貫穿,孕育了肥沃的土壤以及這個古老的國度。埃及擁有約7000的歷史,歷經了各個王國的興衰更迭,因此留下了令人嘆為觀止的文化遺產與無盡的寶藏。
地理
埃及面積有1,001,449平方公里,疆域橫跨亞、非兩洲。現時埃及的西面與利比亞為鄰,南與蘇丹交界,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臨地中海。
埃及全境有95%為沙漠。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從南到北流貫全境,境內長1350公里,兩岸形成寬約3-16公里的狹長河谷,並在首都開羅以北形成2.4萬平方公里的三角洲。蘇伊士運河是連接亞、非、歐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薩赫湖,以及亞斯文高壩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納賽爾水庫(5000平方公里)。全境乾燥少雨。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地中海型氣候,1月平均氣溫12℃,7月26℃;年平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餘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沙漠地區氣溫可達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毫米。每年4-5月間常有「五旬風」,夾帶沙石,使農作物受害。
早期的埃及分成兩個部份:從尼羅河三角洲到地中海,位於北部的,是稱為紅王冠之國的下埃及;上埃及 (因地勢較高而得名) 則是由利比亞沙漠向南延伸。南方的國王戴的是白色王冠。西元前三千多年時,南方國王拉美尼斯統一了埃及。
正式國名:埃及阿拉伯共和國。首都位於開羅(Cairo)。
人口總數:6398萬人(2000年)
官方語言:阿拉伯語。
歷史
初期王朝(西元前3000年~西元前2650年)
前王朝時期是埃及文明的第一時期。約前40世紀,埃及人開始在各地建立城邦,當中包括底比斯(Thebes)、孟斐斯(Mempis)、布陀(Buto)、希拉康波利斯(Hierakonpolis)、厄勒芬廷(Elephantine)、阿拜多斯(Abydos)、提尼斯(Thinis)、賽伊斯(Sais)、索伊斯(Xois)、赫利奧波利斯(Heliopolis)、布巴斯提斯(Bubastis)、坦尼斯(Tanis),前王朝時代如是開始。直至前31世紀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前王朝時期結束,早王朝時期開始。
古王國時代(西元前2650年~西元前1785年)
新王國時代(西元前1565年~西元前1186年)
- = 消失的女后--娜芙蒂蒂(Nefertiti)=
- 出生背景:
- 十八王朝
娜芙蒂蒂出生於新王國時代的十八王朝,國勢強盛,經濟繁榮,為埃及藝術史和擴張史上的黃金時代,十八王朝實行改革最突出,藝術一度出現擺脫傳統程式的 束縛,以寫實來表現對象物,為藝術帶來生機德爾巴哈里靈廟、就是頌揚女法老,並強調即位的合法神話,而建造的。18王朝,一個充滿革命味道的時代,自從 度過西克索人入侵的"中間期"(意指混亂衰微的時代)後,先是有阿蒙霍特普一世和圖特摩斯一世的強兵富國,再來是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的勵精圖治,接續的繼任 者圖特摩斯三世所建構的軍事強權,在前幾任才人輩出的統治者們的苦心經營下,埃及成為當時世界的超級強國,版圖擴增到埃及史上最大的地步,連其它大國 都不敢輕視埃及的威名。那時各藩屬小國林立,無一不是臣服在埃及的腳下,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有「百門之都」美稱的首都底比斯城的繁華富麗及建築之精 巧,工藝之前衛,醫療之先進,可足以與中國的大唐盛世相媲美。如此美好的黃金時代,卻在阿蒙霍特普四世(後來改名為阿肯納頓,也就是娶娜芙蒂蒂為后的國 王)的手上毀掉而今非昔比,如此大的落差,一直以天朝自居的埃及人是無法接受的。
- 生平
「娜芙蒂蒂(Nefertiti)以自身的狡黠聰慧協助她的丈夫,但沒有人知道神秘的她出身何,她的名字以埃及語翻譯意指「美麗之人已到來」,一度讓學者推測 她生於異國米坦尼,是米坦尼嫁來的公主(曾經因其貌美讓有個也叫做圖特摩斯的德國考古學家發現了她的胸像,極為讚賞,埃及當局那時規定凡在埃及境內找到 的文物皆得繳回,他老兄雖還回去所有古物,但打死他也不肯交出皇后的像,最後還聲淚俱下的說:「我.不.會.把.她.交.給.任.何.人.的!」硬帶著她回德國去 了.由此可見她的魅力縱貫時空.)無論娜芙蒂蒂來歷何,她自始至終都是易克納唐的忠實革命夥伴.娜芙蒂蒂是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後改名為阿肯納頓 (Akhenaten))的妻子,可是改革失敗(埃及急速衰微,小亞細亞的西台人崛起,造成埃及的大混亂.尤其阿蒙神祭司團更是對法老剝奪他們的權益而恨之入骨)引 他們在皇家族譜上被除名,(娜芙蒂蒂原來從米坦尼嫁來埃及,可是好色的阿蒙霍特普三世還沒等到她即先行翹辮子,美麗的公主擺著不用也是浪費,所以她順理 成章的嫁給阿蒙霍特普四世,也就是日後改名為易克納唐的叛逆法老)她曾於其丈夫死後攝政,統治埃及一段時期。某些學者認為,她可能與丈夫阿蒙霍特普四世 有過一段共治時期。另有些學者認為,娜芙蒂蒂可能曾經登上法老之位。繼阿蒙霍特普四世後即位的法老斯蒙卡拉即可能就是娜芙蒂蒂。娜芙蒂蒂極有可能大力促 成阿肯那頓支持阿頓神的信仰以及迫害傳統的神職人員。然而和她的夫婿一樣,娜芙蒂蒂之名諱在史籍中被除名,她的肖像在她死後也遭到毀容。
阿蒙霍特普四世(去世於前1351年~前1334年之間)阿蒙霍特普四世是第十八王朝全盛時期的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兒子,其母親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王后提 伊。他的較可信的出生時間是在其父在位的第26年(前1379年至前1362年。)(註十二)其統治埃及遵循傳統的軌道,而是依照自己的信念,勇敢地改革一切。 他給自己起新名字,修造新都城,開創新藝術,更重要的是,他推翻舊教創立新國教。在他死後,他成了埃及歷史上另一位備受譴責的法老,與哈特舍普蘇特一樣 被埃及歷史故意遺忘,人們抹去了與他有關的所有記錄。
- 神權
古埃及自遠古以來就是多神教,尤其是守護底比斯城的阿蒙神,自底比斯被選為首都之後,(中王國時期)從地方性的小神躍升為全國首屈一指的大神,以致阿蒙 神祭司團的勢力如日中天,而且不必繳稅,相反的,全國的稅收有一大部分還得繳給神殿,(其實都落到祭司的口袋去了),神殿漸形成國中之國,法老在祭司面 前還得忌憚三分。 阿蒙霍特普四世厭惡這些日趨腐敗的神職人員,因此乾脆自己創一新神"阿吞",使所有祭司無法干預祭神儀式,而統一化的結果,使法老自己 作祭司,間接處理掉許多繳給神殿的巨額開銷。 但此一做法引起許多大祭司的不滿,偏偏阿肯納頓又過度沉迷於新的太陽神而荒廢國政,更加引起許多埃及人民 的揣測--「我們的法老瘋了!」。在阿肯納頓那時擔任祭司的除了法老,還有一個女人--他的大皇后~娜芙蒂蒂,娜芙蒂蒂並不像一般的埃及人反對新神,相 反的她還鼎力支持自己的夫君進行改革。但阿肯納頓的改革過於心急,且觸犯眾怒,連死後的墓穴都不敢讓人知道。
末期王朝時代(西元前750年~西元前305年)
托勒密王朝時代(西元前305年~西元前30年)
東羅馬帝國(西元4-7世紀)
阿拉伯帝國(西元7世紀中期)
奧斯曼帝國的行省(西元1517年)
英國占領(西元1882年~西元1956年)
- 1922年2月28日,英國被迫承認埃及獨立,但仍保留對埃國防、外交、少數民族等問題的處置權。
- 1952年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掌握國家政權。
- 1953年6月18日廢除帝制,成立「埃及共和國」。
- 1956年將蘇伊士運河收為國有。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西元1958年2月~1971年9月)
- 埃及與敘利亞合併.1961年9月,敘利亞脫離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埃及阿拉伯共和國(西元1972年~)
文化
世界遺產
阿布米納
開羅-伊斯蘭區
曼菲斯以及從吉薩到達哈舒的金字塔區
古代城市底比斯及其墓地
阿布辛貝到費拉葉的努比亞遺跡群
聖卡特利納修道院
Ancient Egyptian Gods
古埃及人的信仰是屬多神教,而神祇多以動物作為其象徵,形象多為人身動物頭。
- 九柱神(Ennead):埃及神話中的九位主要神祇。
拉(Ra):主神,太陽神。其形象與阿蒙結合在一起。
休(Shu):風神。
泰芙努特(Tefnut):雨水之神。
蓋布(Geb):大地之神。
努特(Nuit/Nut):天空之神。
歐西里斯(Osiris):冥王,也是農業之神。
艾西斯(Isis):死者的守護神,生育之神。
賽特(Set/Seth):乾旱, 戰爭之神, 混亂之神。
奈芙蒂斯(Nephthys):死者的守護神。
- 其他主要的神:
阿蒙(Ammon):主神。
阿吞(Aton):朝之太陽神。
阿圖姆(Atum):暮之太陽神,拉的別名。
荷魯斯(Horus):法老的守護神,王權的象徵。外形為鷹頭人身。
阿努比斯(Anubis):死神。外形為狼頭人身。
姆特(Mut;Golden Dawn,Auramooth):阿蒙之妻,司掌戰爭,外形為獅子。
孔斯(Khons/Chons):阿蒙與姆特之子,月神,亦司掌醫藥。
敏(Min/Menu,Amsu):旅行者的守護神,亦司掌生產及收穫。
莫(Month/Mentu,Men Thu):司戰爭,外形為鷹首人身。
圖特(Thoth):智慧之神。 - 動物神:
阿匹卜 (Apep):代表邪惡的蛇。
貝斯特(Bast/Bastet):貓神。
艾德喬(Edjo):蛇神,下埃及的象徵及守護神。
海奎特(Heqet):蛙神。
凱布利(Khepri):聖甲蟲。
克奴姆(Khnum):公羊神。
沙提(Sati):大象之神。
塞克荷邁特(Sekhmet):母獅之神。
塞勒凱特(Selket):蠍子之神。
索貝克(Sobek):鱷魚之神。 - 其他神:
安穆凱(Anuket):水神。
阿匹斯(Apis):司豐饒及生產之神,外形為公牛。
貝斯(Bes):樂神。
哈波奎迪斯(Harpocrates/Hor-pa-kraat;Golden Dawn,Hoor-par-kraat):孩提時荷魯斯的稱呼。
哈托爾(Hathor/Het-Heru,Het-Hert):荷魯斯之妻,司愛情及豐饒。
伊姆賀特普(Imhotep/Imouthis):醫藥及塔的守護神。
瑪特(Maat):正義及秩序之神。
奈特(Neith/Net,Neit;Gold Dawn,Thoum-aesh-neith):司智慧之神。
奈荷貝特(Nekhbet):鷹神,上埃及的保護神。
布塔(Ptah):創造之神。
奎特(Qetesh):司愛情及美麗之神。
塞克(Seker):司光之神。
紹席斯(Saosis):擁有一棵洋槐樹的女神。許多神祇(尤其是荷魯斯)都由她的洋槐樹中產生。
荷魯斯四子(Four Sons of Horus):冥王身體的守護者。
#艾姆謝特(Imset,Amset,Mesta):荷魯斯四子之一,死者肝臟的保護者。
#哈碧(Hapi,Golden Dawn,Ahephi):荷魯斯四子之一,死者肺的保護者。
#多姆泰夫(Duamutef,Tuamutef;Golden Dawn,Thmoomathph):荷魯斯四子之一,死者胃的保護者。
#凱布山納夫(Qebshenuf,Kebechsenef,Kebehsenuf,Qebehsenuf):荷魯斯四子之一,死者腸的保護者。
Reference: Wikipedia-古埃及神祇列表 accessed:2008/06/04
旅遊
出入境
交通
開羅
路克索與尼羅河
努比亞
地中海三角洲
西奈半島
相關影片
傑森王子戰羣妖(電影)
北非諜影(電影)
揭開埃及王朝的神秘面紗(Discovery電視節目)
現代科學如何解開木乃伊身世之謎
【摘要】──有關古代木乃伊的最新研究,闡明了埃及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及製木乃伊的技術
圖坦哈門王陵墓內壯觀的飾物,激起博物館觀眾對埃及事物的好奇心。賓夕凡尼亞大學博物館在一新的展覽會「埃及木乃伊──奧秘及科學」中,提供了古埃及人生活、文化、政治、健康、疾病型式,和木乃伊製作過程的豐富資料。據主辦人說,這是到目前為止,對古埃及木乃伊範圍最廣泛的一次透視。費城博物館應用科學中心考古部的科學主管弗萊明說:「此次展覽是想強調木乃伊不僅僅是藝術品。我一直認為製木乃伊的人是一種工匠,或可以說他是一個經驗派的科學家。」
這次展覽也公開了研究員對木乃伊遺骸作X光及現場檢驗,以搜集有關埃及人健康及疾病資料所得的綜合成果。X光是用來鑑定木乃伊的年代,並且可以顯出寄生蟲的形跡,及一些疾病,如肺病、小兒麻痺、關節炎、心臟病和動脈硬化,以及牙齒損傷等。
這些資料在驗明木乃伊及證實史料上很有幫助,雖然有時X光對骨頭年代的估計較紀錄提出的死亡年齡早。賓夕凡尼亞大學埃及古物學家席佛曼(D.P.Silverman)指出:「有時這些資料可以精確地告訴我們某人是如何死亡的,或證明在我們記載中的某些事。」例如,由德國科學家梅茲勒(E.Metzel)對SekenenreⅡ作的X光研究,顯示頭部有幾處由斧頭造成的傷痕及骨頭再生的痕跡。另外也測出他有一隻手臂局部癱瘓,肇因於頭部的傷,但其死亡原因顯然是後來左耳後的矛傷。紀錄上SekenenreⅡ是死於戰爭,但X光研究認為他並非死於斧頭的傷害。
在安阿伯的密西根大學科學家海里斯(J.E.Harris)及其同事,也廣泛應用X光研究開羅博物館的皇室木乃伊。他們的發現有些也在費城展覽會陳列,實地說明木乃伊製作技術的變化,及那些劈開木乃伊以尋寶的盜墓者的破壞。
X光研究也提供法老王的健康資料:西普泰(Siptah)法老的腳有小兒麻痺;蘭姆西斯二世(Ramesses Ⅱ)患動脈硬化及嚴重的牙齒磨損──與他在西元前1216年以九十高齡死亡的紀錄符合。
海里斯及同事也發展了利用頭骨側面X光及電腦圖來重建顱骨的技術。有一個在阿曼霍泰二世(Amunhotep Ⅱ)陵墓發現的不明身分的木乃伊,經顱骨重建後,發現是阿曼霍泰二世的妻子皇后緹伊(Tiye),這是與其父母頭顱形象比較的結果。頭髮分析的結果更肯定了這種說法,因為偵測到的少量雜質與從她的親戚圖坦哈門王陵墓找到的一個小紀念盒中所裝她的一束頭髮所得到的相符。
牛津出身的物理學家弗萊明,在未進費城博物館前擅於鑑識藝術品,正計畫用頭髮分析來協助辨識及推斷健康情況。他說:「我相信少量的雜質可以提供很多資料,因為據說許多慢性疾病對頭髮結構上的影響,就像指紋一樣印在上面。」
弗萊明也打算用電腦斷層攝影術來研究木乃伊,因為掃描比傳統的X光可以提供更詳細的形像。此外,現在也可從木乃伊的骨骼樣品上取得血型。
最先要做的是把大學所擁有的木乃伊更精確地定年,新近可以在非常小的樣品上做的放射性碳定年法,便過程變得簡易多了(參見Science News, Jan. 14, 1978, p 29 & Dec. 30, 1978, p 442)。但是還有一些問題存在:由於陵墓被盜,木乃伊損毀,而且從其原來位置移動多次,使得樣品遭到污染。
目前展覽會的主角──賓夕凡尼亞大學的三具木乃伊,已在醫學院做過X光檢驗。傑德-哈匹(Djed-Hapi)年代大約在西元前750年,患有脊椎骨及髖關節衰退,和輕微的脊柱彎曲,暗示他死於五十歲左右。為了某種原因──不是挪去他的腦子,就是得使他合於他的棺槨──人們相信在他死後,他的頭被切離頸部。
Hapi-Men, 1902年被有名的埃及古物學家皮特里爵士(Sir F. Petrie)在阿拜都斯(Abydos)掘出,死於四十幾歲。在X光片上可明顯看出盜墓人的掠奪痕跡──在他喉部的護身符已攪亂。奇怪的是,Hapi-Men有一隻小木乃伊狗陪葬。
一具未明身分的木乃伊PUMⅡ(此為賓夕凡尼亞大學博物館獲得的第二具木乃伊),經放射性碳分析其身上的亞麻包布,推斷年代大約為西元前170年。1973年,韋恩州立大學(Wayne State Univ.)醫學院曾為PUMⅡ做了驗屍工作。據席佛曼說,一旦鑿開了用來製木乃伊的許多層亞麻包布和樹脂後,現場驗證木乃伊的工作大部分就與檢驗其他屍首一樣。
PUMⅡ被妥善保存,包裹在約12層亞痲布裡。他的肺有毛病,並有纖維破壞的痕跡及碳、矽石的沉積;大動脈的溶斑增加及動脈的纖維增厚,顯示有心臟病和動脈硬化;另外還有蛔蟲蔓延的現象。製木乃伊時用的樹脂也保存了蟲卵及成蟲,所以可在檢驗的木乃伊上找到蛔蟲和其他寄生蟲。蛔蟲是經由被人類排泄物感染的暖和、潮濕土壤傳布,盛行於污水處理不當的尼羅河附近。
古代的埃及人也深為不可避免的沙塵所苦。在PUMⅡ和其他木乃伊身上發現的石灰肺,肇因於吸入飛沙及採石場的灰塵。炭末沉著病推想是由於吸入柴火的炭和油燈的煙所致。埃及人因為不用糖,故蛀牙較少,但他們喜把沙子加入穀中以增加磨速,及因沙子被風吹入大多數的食物裡,所以牙齒磨損得又快又厲害,膿腫乃是常見的現象。
醫學研究的下一步,是揭露木乃伊製法演變的年代表,因為此技術是在埃及發展出來的。弗萊明說:「現在很多有關木乃伊如何製備的觀念公諸於世時,實在是模糊不清。尤其是,大家覺得每次製作木乃伊的方法都是一樣的(即有一個通行的秘方),這全然是一派胡言。」
實際上,木乃伊製作技術的發展是一種經驗科學,「至少在西元前2700年就開始摸索製作方向,大約到西元前1000年達於巔峰,然後步入衰微之途」,弗萊明說。政治穩定的時期與木乃伊製作技術的進步互相關連,而不安、混亂、經濟蕭條時,造成地域性的變化和技術的退步。
最早的埃及人只是把死人埋在沙裡,讓其自然乾燥和保存。不過,用亞麻布包裡屍體及將之埋葬在豎坑或有頂墓穴的習俗很快就發展出來,以保護屍體不受野獸和盜墓者侵擾。但是在密封的墓室中,腐爛成了一個問題。早期防止這情形的嘗試是挪走肺、肝、腸和胃,但並不拿走心臟。這些器官被個別保存,而屍身用天然碳酸鈉(natron,在埃及一些地方發現的天然的碳酸鈉和重碳酸鈉混合物)乾燥。
到第五王朝的末年(大約是西元前2410年),屍體始被裝進塗塑成如真人般的亞麻布和膠泥內棺。之後,製木乃伊的技師開始使用樹脂(現在黎巴嫩在潔淨儀式和防腐上仍使用樹脂)。熔化的樹脂中止了人體腐爛,然後,在冷卻時形成一個包圍屍身的無菌外殼。
早期,只有皇室家族和最高階的貴族才製成木乃伊。然而到中王國時代(大約是西元前2050~1780年),木乃伊製作技術更為普及。在第十八王朝時(西元前1570~1293年),執法人員、公僕、較低階層的祭司及巧匠都被製成木乃伊。在那時「木乃伊製作技術……迅速達到質的巔峰,只有一個重要的例外(以皇室墓葬而言),那就是圖坦哈門王的木乃伊因使用樹脂過度而致嚴重灼傷」,由弗萊明、席佛曼、費施曼(B. Fishman)和歐康諾(D. O'Connor)為大學博物館展覽而編就的「埃及木乃伊──奧秘及科學」手冊上如是說。
在被界定為新王國的時期──西元前1570~1293年,製木乃伊的技師開始打開鼻子的篩骨,插入一根探針,把頭部的腦子挪去。一直到二十王朝,屍體內部的器官都是保存在飾有何魯斯(Horus, 為守護王權的鷹神)四個兒子肖像的有蓋甕裡。其後,製木乃伊的人開始用亞麻布包裡內臟,再放回腹部的空腔裡。
亞麻襯墊和浸過樹脂的布帶,是用來填充木乃伊的屍身外形的。傳統上,木乃伊製作儀式需費時七十天左右,大半的時間是花在屍體和器官的初步預備工作上。之後,用亞麻布、木屑和稻草包妥的屍身澆上油,再用細緻的亞麻布條纏裹。等到屍體的輪廓呈現後,再澆上熱樹脂,鑲上寶石和護身符,然後將木乃伊緊緊包在較粗糙的亞麻壽衣裡。
雖然製木乃伊的技師在埃及社會並未佔有高位,且可能只是施行者而非創始者,但防腐保存的技術歷數世紀不斷改良,他們可被稱為「經驗派科學家」──經由直接觀察而發展出許多改良的方法。他們的外科技巧也是屬於高水準的,結果卻應用在非常奇異的儀式上。
據弗萊明說,在格列哥-羅馬(Graeco-Roman)統治時期的埃及文明,因受到壓迫而產生了「退縮」,變為強烈的地方宗教信仰,動物木乃伊乃大為盛行。「直到非常晚期,除了很早就受人尊崇且西元前800年就被製成木乃伊的阿匹斯(Apis)公牛外,其他的動物(只有少數心愛寵物例外)並未被製成木乃伊。」然後,想要崇拜特別神祇的朝聖者,開始選購與那些神祇相關的動物木乃伊,捐贈給廟裡的祭司,「由祭司把它們放入一個公用的墓裡。在某些情況下,存放了成千成百個的動物木乃伊,就好像奉獻的犧牲似的。」
這種習俗廣泛風行後,連聖甲蟲(scarab bee tle)都被仔細地保存起來。一池池的鱷魚被飽以美食,終其一生嬌生慣養,死後又被奢侈地用金子和其他飾物製成木乃伊,而且「如同製人體木乃伊般地花工夫」。弗萊明說:「希臘、羅馬人認為這種風俗十分怪異。他們可以充分欣賞埃及的建築和文化的其他面,卻認為動物的神格化很無聊。」
無聊,也許吧!但對現代那些試圖從殘餘的古器物補綴出古埃及生活多層面的人來說,卻覺得非常迷人。
參考資料
1.S. V. Lawrence, "Unraveling the Mysteries of the Mummies", Science News, Dec. 6, 1980
科學月刊全文資料庫 科學月刊雜誌社.金台灣資訊事業有限公司.圖龍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