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

出自KMU Wiki

在2008年3月26日 (三) 18:21由Zuchitae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黑 死 病

黑死病一種急性細菌性傳染病,因鼠體上的跳蚤傳入人體而引起,曾流行於西元一三四七~一三五一年間的歐洲大陸。黑死病會叫黑死病是因為中世紀歐洲爆發死了1/4的人口,而中古世界的歐洲人對不好,不光明的都是以黑暗的一面來形容,如歐洲中古巫師巫婆穿黑袍即是如上,黑死病其實是鼠疫的一種
【原因】
  黑死病的病原是鼠疫菌,患有這種齧齒類動物,如野鼠、旱獺等。如果被附著於這些動物體內的蝨子叮咬,病菌就會傳入人體之內。黑死病的傳染方式大概是鼠疫菌→鼠→蝨子→人。此外,黑死病可經由患者的咳嗽、噴嚏傳染,是屬於飛沫傳染。

【症狀】
  黑死病就是所謂的鼠疫,因為病菌感染的途徑不同,可分為腺鼠疫、肺鼠疫和鼠疫敗血症等病型。每種病症都有共通的病症,經過2—5日的潛伏期之後,即會併發惡寒的突發性高燒,以及頭痛、目眩、嘔吐等症狀,亦由於循環系統受到細菌侵犯,會使人陷入意識模糊狀態,也會有心臟功能衰退的現象發生。除了上述的共同症狀外,依各類病型不同,會有不同的症狀。分析如下:

腺鼠疫:被罹患鼠疫的老鼠或病人身上的蝨子叮咬後,傷口附近的淋巴腺會開始腫大,接著全身的淋巴腺也會開始腫大,若是不即早治療,一週內會有生命危險。
肺鼠疫:患者咳嗽或噴嚏時,飛濺的鼠疫菌,若是被健康者吸入,除了會產生前述的狀態,還會有支氣管炎、肺炎、高燒、血痰、胸痛、咳嗽等症狀發生,若不治療,4、5天內會死亡。
鼠疫敗血症:被蝨子叮咬時,病菌會隨著血液循環,進而擴散到全身各處。此時患者的全身會出現黑紫色斑紋,最後會導致死亡。
【治療】
  據統計,黑死病的死亡率只有10%左右,除非送醫的時間太晚,大多可以用抗生素治療。目前有鼠疫疫苗可以注射,預防期間約為半年。


「黑死病」(Black death)是14世紀歐洲面臨的最大災禍,當時歐洲許多的城市和鄉村7500萬人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死於此病。黑死病對於歐洲的經濟造成了長久且持續的影響,由於每當黑死病發生就會造成該地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的人口死亡,使得原先蓬勃發展的經濟生活因此減緩,人口減少造成勞工短缺,傳統的莊園經濟根基也因此開始產生問題,貧富差距所造成的衝突也開始在市鎮裡發生,這些問題都是因為黑死病所併發產生的。因此,在往後數個世紀成為一個恐怖情境的代名詞,如有人將「肺病」視為19世紀的「黑死病」,20世紀的「黑死病」為「癌症」。


資料來源:Yahoo知識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40601090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