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

出自KMU Wiki

在2008年3月23日 (日) 21:41由Aapr08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偏頭痛簡介



(1) 流行病學觀點



在流行病裡,偏頭痛是近年來最普遍的頭痛疾病,據歐美國家的統計,全球大約6-8%男性與12-14%女性罹患偏頭痛。青春期以前,4-5%少男少女也約以等比例飽受偏頭痛之苦。最常罹患偏頭痛的年齡約在35~45歲之間,而在這段時間內,女性易罹患偏頭痛的機率是男性的三倍,並且病情較嚴重、患病時間較長。全球所有國家國民患偏頭痛的比率除了中國、日本稍低之外相差無幾。



偏頭痛的特徵為頭部局部引發的劇烈、常發性、搏動式疼痛,疼痛並會在身體持續動作時越演越烈,1/3的病患產生全頭性的頭痛。伴隨偏頭痛而來的症狀,最常見的有胃口不佳(幾乎100%)、噁心(80%)、嘔吐(40-50%)、怕光(60%)、對噪音敏感(50%)以及對特定的氣味過敏(10%)。單向性的頭痛有可能改變方位,通常疼痛自頸背開始,因此過去曾經以為偏頭痛與頸椎有關。來自頸部的疼痛可能沿著頭部、太陽穴延伸到臉部,發作的時間短則4小時,長可達到72小時不等。兒童的偏頭痛也大約與嚴重的噁心、嘔吐和頭暈等症狀連在一起。



10-15%的偏頭痛病人在頭痛開始之前會出現先兆,即腦部視覺皮層出現非系統性的干擾,病人常會感到眼前出現光點或之字形線光影,此外可能出現說話能力、造句能力的受到干擾、頭暈、失去身體平衡感等症狀。偏頭痛的先兆一般出現10-20分鐘然後慢慢消失,然後偏頭痛就隨之而來。偶爾在先兆後,也會沒有出現後續性頭痛的現象。



因女性經期而引起的偏頭痛一般只隨著月經週期而出現,停留的時間也比一般的偏頭痛較長。通常約過了45歲以後不論男女性,偏頭痛都會逐漸減緩變弱。有60-80%病患在懷孕的第三個月底開始,偏頭痛出現的頻率遞減。



基於過去幾十年的研究結果,不久前專業界確定了某些新型的偏頭痛類型,超越了過去“偏頭痛必須是切入式、侵襲性的發作”的定義,將慢性偏頭痛、基因型偏頭痛、精神病性偏頭痛等等納入其分類系統,國際頭痛學會(IHS)並於2003年秋天於羅馬公佈了最新的分類與定義,為偏頭痛研究立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2) 基因學觀點



在許多針對雙胞胎所做的研究報告中顯示,偏頭痛的病因與基因遺傳的關連性很大。



所謂的『家庭性半身癱瘓式偏頭痛』就是在家族遺傳的第1與第19號染色體上的缺陷所致。也因為許多偏頭痛是遺傳所致,可以解釋偏頭痛無法根治的原因,只能在疼痛發生時設法止痛或者在有規律性的發病情況下設法預防。



其次,科學家們於日前在染色體1q23上的 1q21與X位置上也發現可疑的基因,該基因的突變疑似能引起偏頭痛。



觸發性因素



觸發性因素指可以(不是必然)“引發”偏頭痛的生物或者環境因素,與偏頭痛的生物性發病原因不同,例如女性賀爾蒙的波動就是一種典型的觸發性因素,女性患者在月經來潮或者排卵時特別容易受到偏頭痛密集的侵襲,此外在首度服用荷爾蒙避孕或者調整更年期的症狀,例如預防骨質疏鬆症時,可能引發第一次的偏頭痛或者加劇原有的病症。



在日常行為習慣部分,睡眠習慣的變更屬於常見的觸發性因素,這可以解釋為甚麼週末偏頭痛發作的機率高於一週內的其他時間。據臨床的觀察,養成某些固定的習慣而不隨時處在接受新刺激的情境下,也可避免偏頭痛。



環境因子如閃爍的光線、 噪音、停留在高處或者寒冷、煙霧瀰漫的空間裡,都是可能引發偏頭痛的原因。



心理性觸發因子有如因期待而引起的害怕、壓力、壓力後突然的放鬆等等。物質因子有酒精(特別是紅酒),以及偶爾一些特別的乾乳酪種類、巧克力等,都有病例可循,還有習慣性使用含咖啡因食物的患者也會因為攝取的咖啡因含量有波動而引發病症。最常見的還有氣候變化引起的偏頭痛。



偏頭痛的診斷



到目前為止,偏頭痛的臨床診斷多半是依據病患內科與神經科方面的病歷做出判斷,如果病情不易判別時,可以電腦掃描或者偶爾以斷層掃描等圖像式的檢查輔助之,電腦掃描對判斷腫瘤、內出血、腦部液體循環干擾等頭痛原因效果卓著,斷層掃描只在無法定位的、非典型偏頭痛病例時使用,例如在懷疑腦部血管阻塞、剝離、發炎、血管瘤、粒線體性腦病變等因素造成偏頭痛時才會採用。



治療方法概況



目前歐美醫藥界公認的偏頭痛有效療法的定義指在患者服用2小時內能發揮藥效,並能減輕甚至消除疼痛的藥劑,它還必須在2-3次病發時都能發揮效用。目前臨床證明有效的療法或藥物有血管張力素(5-HT1)致效藥被視為目前針對急性偏頭痛最有效果的藥物:zolmitriptan (藥名:ZOMIG,AstraZeneca公司),naratriptan (藥名:NARAMIG,GlaxoSmithKline公司),rizatriptan (藥名:MAXALT,Merck公司),eletriptan (藥名:RELPAX,Pfizer公司),almotriptan (藥名:AXERT,Almirall公司),此外鎮痛藥、非類固醇抗風濕藥(NSAR) 等也經臨床驗證具有療效。至於針對非藥物性的治療方法,目前在西方醫學界並沒有系統性的研究。



屬於血管張力素(5-HT1)致效藥的Frovatriptan,註冊商品名Miguard或Migard,為英國Vernalis公司於2002年推出的產品,藥效最長可達26小時,遠勝過其它同等級藥品,在北美已經於2002年上市,預計在2004年將由Menarini公司代理,拓展其在德國、愛爾蘭、英國等歐洲國家的市場。至2001年為止,血管張力素(5-HT1)致效藥據估計佔了全球市場2兆美元的營業量。



在多個臨床研究報告中顯示,防癲癇症藥物TopamaxR(成分:Topiramate)對於預防/降低有先兆之偏頭痛的次數有明顯的功效,此外服用自然療法草藥如:蜂斗菜(Petasites hybridus L.)、小白菊或名解熱菊(Tanacetum parthenium)、核黃素 (維生素B2,Riboflavin)、Coenzym Q10(Ubichinone)等,應該能預防偏頭痛,更精確的報告還有待醫藥界科學家繼續的研究與努力。



愛荷華州 Woodbine市的草藥公司Phyto-Technologies, Inc. ( http://www.earthpower.com )於日前獲得 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美國國家補充與另類醫學中心)的小型企業創新研究補助金690,337美元,堂堂進入第二階段研究預防偏頭痛的小白菊 (Tanacetum parthenium (L.) Schultz Bip.)。研究的重點為在臨床試驗小白菊藥劑的鑒定、定性、標準化和製程,是該公司堅持傳統中醫藥現代化的結晶。



轉自於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9060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