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yalphabetic cipher

出自KMU Wiki

在2008年3月21日 (五) 01:19由Mo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多字元加密法(polyalphabetic cipher)

一、緣由

      密碼和密碼分析是同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為了創建安全的密碼,就必須考慮到可能的密碼分析。

=

      如果一組我們看得懂意思的明文,利用其他不同的字母或符號替代之後,產生一組我們無法解譯的密文之後,我們稱之為替代技巧,古典加密法中這類的有不少,其中安全性較高,較不易被破解的是多字元加密法(polyalphabetic cipher),由阿伯提(Leon Battista Alberti)約在1466

年發明,儘管多字元加密法仍然受到頻率分析法的部分危害,不過這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才被巴貝奇(Charles Babbage)發現。 ===

二、加密運作原理

1.使用一組相關的單一字母(monoalphabetic)取代法則來加密
2.藉由一把金鑰來決定明文轉密文,該選用那個取代法則
3.依序使用不同的取代法則,當遇到金鑰結尾時,再重頭開始

在具備「多重取代法則」與較「一致的頻率分佈」的 情況下,讓破解者更難得逞。

三、最經典的例子

       最簡單也最知名的 polyalphabetic 加密法就是Vigenère 加密法!
       在十六世紀末,由一位法國的外交官─Blaise de Vigenère (勃雷茲‧維吉尼亞)提出的,在Vigenère密表中,每一列都是Caesar密表的一種,其實就是多重 caesar 加密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