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 about it!
出自KMU Wiki
目錄 |
[編輯] 一、作者簡介
陳美華 現職: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學歷: 英國約克大學婦女研究中心博士 Ph.D. Centre for Women's Studies, University of York, UK .
甯應斌(卡維波)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特聘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哲學博士 加拿大Dalhousie University哲學碩士
王向華 於1996 年在英國牛津大學取得社會人類學博士學位,現為香港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全球創意產業課程主任。其研究領域為流行文化、東亞創意產業及企業研究等,主要著作包括Japanese Adult Videos in Taiwan、Japanese Bosses, Chinese Workers: Power and Control in a Hong Kong Megastore 及《友情と私利-香港一日系スーパーの人類學的研究》。亦曾出版多篇相關臺灣的日本成人影片、日本的跨國公司與其經營模式、日本流行文化的全球化與國際關係等書籍文章及期刊論文。
邱愷欣 英國倫敦大學人類學系博士,曾為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訪問學員(2002 ~ 2006)、日本筑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國際公共政策專攻副教授(2011 ~ 2014), 現為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高級講師。研究旨趣為,日本色情電影在華人地區興起的文化背景,以及華人地區性文化之比較。著有Japanese Adult Videos in Taiwan 及Cover Versions in Hong Kong and Japan: Reflections on music authenticity,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11, 320-348
[編輯] 二、 本書摘要
- 《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2014》專章:性工作治理及其排除政治
本文的作者為陳美華,文章意旨在於分析官方的性工作管制邏輯,及其排除、邊緣化性工作的政治行為。扣除前言和結語,主要討論三個部分 1. 性別化的性交易治理 2. 性工作者的勞動處境 3. 移民/性工作者 那,這樣的主題似乎完全扣在政策的設計與執行面,和當初說的性工作汙名化有什麼關係呢?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內,有這麼一段文字: 『台灣的娼妓政策並不單只是對於性能否買賣的回應,而是夾著性/別意識形態、國族建構、人口治理,以及晚近反賣淫、反童妓等全球化的人權論述所形成的複雜政治過程。台灣的娼妓政策因而不是一套通盤決定的政策,而是伴隨著不同的政治、經濟與社會脈絡逐漸轉化它自身的樣貌。』 雖然被安排在第一部分之內,但這段話實際上貫穿了整篇文章。性工作治理的政策並非無中生有,而是社會對於性工作以及其他層面的想像、需求所具體化出來的產物,並且這項產物又反過來鞏固或是改造所處的社會。 因此,我們在觀察所謂性工作政策長期以來制定的軌跡,以及立法背後的意識形態等因素時,實際上也能觀察到台灣社會是如何理解(往往是以一種汙名的形式)性工作這回事。
- 《賣淫的倫理學研究》節選
主題在於賣淫的對錯上,以傳統道德、法律原則、政治社會影響、女姓主義等不同的角度去討論「賣淫本身,到底是不是一件壞事」 由於範圍較廣,這次採節選閱讀 上次聚會,現場同學希望可以討論下列兩個部分-- .3.1 馬克思主義的反娼說法:賣淫是經濟剝削的 .3.2 女性主義的反娼說法: *本書大綱中的「女性主義」是作者相對於擁娼的「自由主義」,所使用來稱呼反娼陣營的用詞,但實際上女性主義範圍內的立場非常多元,並非皆站在反娼立場。會這樣區分,僅是為了書寫以及閱讀架構的清晰。
- 馬克思主義的反娼說法:賣淫是經濟剝削的
反娼主要論點: 現代的賣淫與其他勞動工作相同,都是資本主義私有制下對勞工的剝削。 相對論點: 賣淫於共產主義社會中的存在推測。 賣淫成因之其他面向討論的缺乏。(生產關係>>>其他面向) 生殖/性勞動與其他勞動工作的混同。(?) >作者的反論
- 賣淫構成經濟上對女性的剝削(罰第三者與罰嫖?)
反娼主要論點: 賣淫此行業的運作使娼妓受到經濟剝削。 相對論點: 實例反駁。 剝削結構是在特定社會條件下被建構出來的。 賣淫的工作性質與報酬比。 參與環節的所得重分配。
- 賣淫是性別不平等(如賣淫多為女性)
反娼主要論點: 由女性為主要從業人員的賣淫工作,在社會地位上較為低賤,是性別不平等的具體展現。 女性從事賣淫工作,進一步加強了性別不平等的現況。 相對論點: 需釐清女性從事賣淫,是不平等的呈現結果或是不平等本身 女性主義的反娼說法-賣淫壓迫女性
- 賣淫是女性被壓迫的結果
反娼主要論點: 性別壓迫導致女性陷入社經地位的劣勢,許多人因此而被迫賣淫。 相對論點: 性別壓迫、性壓迫、階級壓迫的交織,使詮釋賣淫的方式與回應手段產生了分歧。
- 賣淫是女性被壓迫的手段
反娼主要論點: 男性使用女性的「性」是性別壓迫中的重要方式,而賣淫是極為明顯的,女性與性的深刻連結,以及對女性的性之剝削與利用。 相對論點: 現代社會中,性別壓迫的根本手段仍是現行的婚家制度、主流性別價值,早已遭邊緣化之賣淫行為不僅非主要標的,甚至是與上述主流價值在某個範圍內,一定程度上對立之存在。 女性與性的連結,可具有另一種詮釋方式。甚至發展出更多元的連結。
- 賣淫是女性被壓迫的象徵
反娼主要論點: 賣淫作為壓迫女性的象徵符號,則其存在可能回身強化了現存的壓迫。 相對論點: 對於意義的接收,個人具有其主觀性與反過來塑造意義的能力。文化意義並非是完全僵硬、由上而下的。
女性主義的反娼說法-賣淫貶低女性(賣淫不涉及私人關係、妓女被當成工具、妓女被當成商品或物件東西、賣淫物化女性,使妓女成為性客體、賣淫使女人出賣身體與自我) 反娼主要論點: 對於可欲的性的想像,與性的市場化所帶來之結果(去私密關係、去人際交流、商品化/物化),彼此相互衝突。 相對論點: 市場化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上,充分呈現於各個行業之中。性工作是否有必要獨立於此拉出討論。
- 《當日本A片遇上華人慾望:性別、性相、色情品的文化理論》節選
- 《真正的性調:臺灣男性對日本AV的品味》
描述日本AV影片的敘事邏輯與台灣男性固有性想像的重合,解釋台灣男性對於日本AV而非歐美等其他地區情色出版品的偏好
- 《新性感女神典範之興起-夕樹舞子色情光碟在香港之個案分析》
由香港的AV市場發展、香港男性對AV敘事邏輯的偏好,以及當地階級與文化品味的關連與變動等面相,分析女優夕樹舞子在香港得到的成功與其意義
- 《跨越國境的日本成人A片與戰後台灣有線電視的出現》
將台灣早前日本AV影片的進入與流行,連結至有線電視(俗稱第四台)的發展力量與政府的治理管控,並進一步延伸到威權體制、民主化、中國文化對抗本土意識的一系列變革。對於早期日本AV在台灣的發展多有敘述分析。
以上三篇可部份詮釋日本AV女優在台灣文化中的特殊意義,但多屬早期文獻(90年至05年左右),對於後續的發展(網路時代、社會對性的態度改變、日本AV業的持續發展......)未能涵蓋
[編輯] 三、 佳句摘錄
1.:台灣的娼妓政策並不單只是對於性能否買賣的回應,而是夾著性/別意識形態、國族建構、人口治理,以及晚近反賣淫、反童妓等全球化的人權論述所形成的複雜政治過程。台灣的娼妓政策因而不是一套通盤決定的政策,而是伴隨著不同的政治、經濟與社會脈絡逐漸轉化它自身的樣貌。
2.: 像賣淫這樣的商品交換行為,雖然存在於各種社會內,但是只有在資本主義社會内特別發達,而且完全取的商品的性格,而非人身依附(如奴隸等非自由人)的性格。馬克思主義對賣淫的分析,因此應是以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內的典型賣淫為分析標的,並不一定能適用於對(例如)古代廟妓或其他非資本主義文化的「賣淫者」。在這個有限定的分析架構下,我們可以從現代「自由人」的現代商品交易行為來看待賣淫,不過我們分析的角度不必限於經濟,而可以是更一般的現代性之諸多面向。事實上,我和馬克斯的相似處是:馬克思認為所有的現代工作都是賣淫,我則認為所有的現代賣淫都是工作。
3.: ……我們馬上會意識到這種性快感其實來自「超越」了男性性愛和女性性愛之間的二元對立,把性慾為文化的、心靈上的、非一般的和非必需的「人類」女性轉化成為性慾是生物的,肉體的、一般的,因而為必需的「動物」男性,以使得女性和男性一樣渴望和享受性愛。也就是說,男性試圖把二元對立項裡的一邊全部移至另一邊,把「人類」女性納入「動物」男性之中,以至於到了最後只剩下其中一個(比如說「動物」男性)獨立地存在。這種快感是基於男人是否能夠在性方面轉化他的女人成為「男性」,使他亢奮並帶給他快感而得到的。
[編輯] 四、 心得感想
高士淵:
- 這次的讀書會透過不同的文本以及討論引導我用截然不同的想法來分析這些議題,任何的理論都有其極限在。不論是幾百年前的經典理論,還是近代的觀點,由多個觀點來切入、從中補足理論的缺陷,讓看似單一的議題有了各式各樣的視點。閱讀文本、討論議題或許正如阿圖塞於閱讀資本論所說的要理解作者的想法和所處的時空吧,不要局限在單一的理論才能更靈活的分析各種議題。
許晉豪:
- 這一次的讀書會,主要是呼應暑假期間的波卡風波,希望透過討論性工作的處境、汙名、是非,以及文化影響,找到個人在這個領域中的立場定位。然而在討論中,我對於這些言語文字上的來回實在越發疑惑──特別在是性別這項與自我尖銳相關的議題上,一次一次的確認自我所身處的性別位置、習以為常的父權思維模式。到底我自身能做出什麼改變,除了談話之外,又該如何參與改變既有的體制,如同夥伴曾經說過的,讓這些思考與交流不至於淪為竹林清談。
黃亮瑀:
-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讀書會,也是第一次透過這樣的方式從各與會者不同的觀點來閱讀文本,也許在討論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較複雜的邏輯思考而打迷糊仗,但是也正因此而讓我對於一個議題的思考能夠受到更多的刺激與發想。除此之外,文本當中提及的許多理論與名詞對我來說仍相當陌生,也看到了自己在這方面涉略相當不足,期許能透過多閱讀的方式汲取更多相關的知識
葉鎮文:
- 參與讀書會,部分因符合自身所關注的議題;更基底者,是找尋曾經的感覺。醫大──尤其同屆環境中,喧鬧者眾,難以找尋吵雜背後的某種沉鬱力道。或許只是還未察覺吧?無論如何,或許我只純粹為了複製既往的舒適圈──悲觀、無力,而不願視若無睹的奈何感。
陳力瑀:
- 對於性別議題,一直都希望能夠進行接觸、了解。特別是長期以來,我們所接觸的性別論述、性別運動,其討論的主體對象經常是女性這個受到壓迫的存在。如果我們無法正視人世中深深紮根於性別與社會、政治、道德教條等面向之間的衝突與問題,又如何能說我們所追求的是一個可欲的世界呢?
[編輯] 五、 問題討論
[編輯] 《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2014》
專章:性工作治理及其排除政治
台灣長期以來的性工作治理政策,一直在限制/排除以及妥協/控管之間拉鋸。根據文本之中的敘述,自從國民黨政府來台後,曾在反攻大陸、衛生管理、實地治理、感到國格受辱等時空背景下,逕自更動了當下的性工作管理辦法。我們可以說,一般而言政府對於性產業治理的態度實是採取一種消極、漠視的立場,缺乏正面的整體規劃,僅在其需要時當作可任意操作的版塊,為政府而非產業中從業人員的需求所服務。
對此,翌桑學姊分享了台北市於陳水扁任內,廢除公娼政策所激起的抗爭經驗:
過去台北市具有政府所和核可的公娼館,透過牌照等制度控管,對公娼館內的人口密度、公衛管理、周邊治安與娼妓勞動條件/安全立了最基本的底線。而追求這類工作機會的,多半是外地來到台北、單親撫養子女等,在工作市場中難以找到薪資足夠應付需求的女性。公娼館的收費基本上以一節為單位按時計價,由小姐與老鴇64分帳,這樣的收入來源,一定的保障了小姐的生活基礎。
而娼妓的工作,特別是公娼這樣由政府設立的地點,並非總是得忍受一般想像中不堪的勞動條件。在規定的洗浴時間內,小姐能夠先行觀察客人的體態,初步判斷性病感染的風險。若是小姐不願意接客、客人硬要無套上或是發酒瘋等情況,公娼館也能透過運作或是警力支援,排除這些不樂見的因素。而執照發行所規定的定期性病檢查,主要目的雖可想見是為了公共衛生學的考量(一如日治時代以降的控管邏輯),但對小姐來說,這也是能夠掌握自己身體狀況的機制。
我們或許可以說,先不論公娼館在社會或文化脈絡中所另外扮演的角色,這項工作自有其規範,且是許多弱勢女性族群賴以維生的行業。當然,這並非意味著公娼這項工作的內涵是輕鬆的,除了勞動上的壓力外,從業小姐也會在社會觀感等層面上,受到不小的壓力。曾有位小姐,在私人生活中極力隱藏本身的職業,試著藉由正式打扮的外在展示,規避社會對於娼妓的汙名眼光。「別人都以為我是老師之類的職業。」「不希望讓小孩知道我是做這個的。」在這段期間,他本人感到相當大的心理壓力,這是一例。
(這同時似乎也在切割自我的存在?一邊是自己作為公娼小姐的職業生活,另一邊則是服膺於主流性道德,恥於娼妓工作。)
但無論如何,公娼制度已是一項穩定運行中的行業。即使受到了政府經年的緊縮管制,整體的經營邁向夕陽,依然是一代人所賴以維生的存在。
然而,1997年,陳水扁時任台北市長,(網路資料:在首都市長此重要位置上,為讓民進黨得到與國民黨相對的道德形象,陳水扁轉訴中產階節之主流價值觀),開始了台北市的掃黃掃黑運動,使台北市相當數量的酒店等場所結束經營。
原先這項政策並未涉及到公娼的存廢,但是國民黨市議員卻於市政質詢中,質疑陳水扁「一手掃黃,一手發放妓女證」。對此,陳水扁作出了「即期廢娼」的決議。
躺著也中槍的公娼從業人員,此時自然跳出來希望捍衛自己的工作。這些小姐當初便是在經濟需求的壓力下投入公娼行列,如此貿然的廢娼,勢必造成後續的就業困難。於是,公娼團體開始動員遊說國民黨、新黨議員,由議會提出通過暫緩辦法。然而,陳水扁對於國民黨要求廢娼,又是國民黨阻礙廢娼的行動相當不滿,在執行上與議會多有齟齬。最終,公娼廢了,配套制度卻也在倉促決議與冗長的協商中,未能適當的發揮作用。
時至今日,從公娼自救會輾轉產生了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對於性工作者權益的支持、過去記憶的傳承仍然持續不懈。然而,挑戰不曾消失,文萌樓的保存爭議、波卡事件的公關處理,再次讓市府對於公娼-性工作的態度浮上檯面。
從廢娼事件的發生至今,我們同樣可以一次一次的看見,政府機器是如何為了當下的需求,而任意操弄性工作者族群的命運。將眼光擴及全台灣的性產業從業現象,執政者從未積極面對性產業的存在與對公部門作為的需求。這樣的不重視,以及進一步刑法對於主流性道德的屈從,對性工作者採取入罪化的態度,反而造成其相關從業人員、周圍民眾的壓迫與困擾。對此,與會成員各自提出了些看法:
亮瑀:
目前的性工作治理政策顯得粗糙而不夠全面,並未審慎考慮性工作與經濟需求、犯罪行為、道德爭議等面向的相互關係。政府應當找出一個平衡的區域,將相關的問題降到最低。
而且需要認知到,至少目前在投入性工作的選擇上,經濟因素相當重要,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從娼者並非如一般所想像的是在道德面上有所缺陷,政府應以協助取代刑罰。
勝閔:
交易的本質在於需求的存在,無論如何,必然具有相當數量的人無法透過社交、婚姻制度等機制滿足其性需求,而將其慾望轉移至性產業裡抒發。這些人往往與娼妓同處於社會中地位較低的階層,法律、社會對娼妓的壓迫,可以說是對低下階層壓迫的一環。
尤其對照所謂較高階層人士的性產業(高級酒店、飯局......),最受政府打擊的永遠是基層的性產業(小吃部、地方應召站......),且因為入罪化影響,性工作者在勞動與經濟上的壓榨,也是基層感受最深。
目前台灣性工作治理政策的問題,會偏向用階層甚至是階級問題來解釋。
翌桑:
從開始接觸性工作議題以來,想法經歷了多次的轉變。現在認為,性工作應與其他的勞動工作一樣受到平等對待。這樣的認知最好能建立在思考後的認同上,而非純粹訴諸情感,也因此對於一開始便分享有關日日春協會較容易煽起情緒的出版品時,是有一些疑慮的。
馳傑:
像公娼這樣的職業,配合適當的勞動保障,是可以協助改善底層的經濟處境的。
這層意義不應被特定的價值觀所凌駕。
晉豪:
政府對性產業的不重視,或許可如此解釋:以父權制度為中心,社會上具有兩種看似對立的價值觀-
1. 「主流性道德」以道德規範界定可欲和不可欲的性,此規範會隨著時代不同而轉變(如過去的三從四德、守貞觀->現代中產階級的純淨戀愛觀),但始終是為了維持既有性別結構的穩定而存在。
2. 「男性慾望中心」鼓勵男性探索、發掘、向外抒發自己的性慾,並且以男性的性慾為中心,建立起一套價值判斷,如「雄風」、「百人斬」、「五樓奈米屌」都是這套價值觀的展現。
這兩套價值觀都是源自於父權制度本身,算是一體兩面,但卻經常彼此衝突。一般而言,主流性道德在敘述上佔有道德高地,有著較大的話語權。而性產業(娼妓)的長久存在/汙名就是這兩套價值觀同時作用的結果,也因此處在價值觀之間的戰火區,無法逃脫。 政府,一個由既有父權思維所主導的組織,自然不會願意去處理這個矛盾所造成的困境。它更常做的事,是順從於話語權較大的主流性道德,將道德所認定的「壞事」以公權力予之定罪。 這樣的結果,不僅造成性產業及其工作者受到進一步的壓迫,而且在資源分配不均的經濟現實下,高階層的性產業有資本與政府、性道德抗衡;低下階層則相對的受到最大的衝擊,使得性產業的階級化更加嚴重。
共識:
在討論的現場,雖然與會者有各自的想法,在某些部分仍有歧異 但基本上作出了幾個共識:
1.: 政府應該更積極的對性產業提出一套完整的論述。
2.: 政府應有效的去處理性產業周邊的問題。(如暴力犯罪、毒品、勞動壓榨......)
3.: 不應將多餘的污名化賦予這項產業。
4.: 必須考慮到經濟上的問題,尤其是階層化的差異與壓迫。
[編輯] 《賣淫的倫理學研究》節選
- 馬克思主義的反娼說法:賣淫是經濟剝削的
晉豪: 有關於書中,Belliotti批評馬克思主義中「理想共產社會因為不存在貨幣買賣與經濟不平等,不會存在賣淫」一事,他認為即使在共產社會中,經濟運作的模式為自願的不等價交換(各盡所能,各取所需),賣淫仍有可能繼續作為一種貢獻社會的勞動持續存在。 但對於這一段,我不是很清楚說,馬克思主義在共產社會的想像中,理應不存在賣淫是如何推論的。
鎮文:
(早期的)馬克思主義似乎並沒有非常精確地描繪出打倒資本主義後,共產社會的運作模式應為何。所以我們沒辦法光從其原理論來看這點,需要從後人的發展解讀繼續討論下去。
而有關後馬克思的著作中,我似乎沒有看到幾位大家有對於性別提出比較涉入的論述。
士淵:
其實我們如果去檢視目前的學術理論(倫理學、哲學……),可以看到學術的主流仍是以白人、男性為起點所提出,在思想家本身狀態(性別、社會位置、生命經驗等)的局限下,可能對於比如說性別的議題較不會涉及(未能意識/不重視……)。雖然隨著時間演進,後人也對理論的產生方式進行反思,並持續地補充、修正、批判,對於主流理論起因於問題認識的可能盲點,還是要特別注意。
晉豪:
說到這裡,我是有聽說一派女性主義是引援了馬克思主義,將經濟面上的階級壓迫與無產階級鬥爭延伸、涵蓋(或是更換主軸)至性別階級的壓迫。這樣的參考與挪用似乎算是呼應了對既有理論修正、批判的過程。而這支女性主義後來也有受到檢視說,這種發源於歐美白人社會的理論,其適用範圍是否真的能夠脫離特定的地域範疇,應用在不同文化、社會結構之上。
鎮文:
稍微提一下《賣淫構成經濟上對女性的剝削》一章中,反論中提到厭女/羨女的另類觀點(女性能輕鬆靠身體賺錢)。關於厭女,之前有一本書就是在談這塊,他引援了佛洛伊德的理論,對男性對於女性的性器崇拜做了一個另類的解讀,或許可以呼應上述理論發展的過程。
而在異化勞動的方面,有一篇論述是在描述家電普及後,中產階級的女主人必須放棄主人/佣人在家庭中的結構,轉而熟悉並操作新式家電,而在這方面婦女勞動變得更加地綁定於家庭的內部。
[編輯] 賣淫是性別不平等(如賣淫多為女性)
晉豪: 有關於性別不平等的論述,一項反娼說法為「從事賣淫這類社會視為賤業者多為女性」做為一個性別不平等的現象,只要女性從娼便是加強鞏固這項不平等的印象,於是產生了一個自我強化的迴圈,使得性別不平等的結構加劇。然而,我還滿贊成作者的反論:訊息的意義受到個人的主觀詮釋與行動很大的影響。如果我們以魯蛇與娘泡來對照,魯蛇作為成就低落者的負面意義,在網路族群的主動迎合、內化至網路文化中之後,已經大大的被消遣、自娛等意義佔據;而在同性戀族群內,原先對於陰柔男性的貶抑詞:娘泡,也在一些場合被同志族群所接納吸收,轉而成為干擾、對抗主流文化的武器。那麼,所謂「女性從娼」的不平等現象,是否也能經由主觀的解讀與行動,而被賦予積極意義?
士淵、鎮文:
但賣淫比起魯蛇、娘炮等汙名,其牽涉範圍更廣,除了性/性別的汙名標籤之外,還與勞動、家庭制度等因素相關聯。這樣直接做類比不是很恰當。
晉豪:
但這樣的邏輯我認為還是存在著操作空間的。
鎮文:
這個邏輯本身是存在,現在許多主流理論是提到受汙名化的群體透過主動使用汙名標籤/詞彙,對主流社會進行嘲訕,進而刺激主流社會的狹隘想像。但賣淫所牽涉到的汙名意義太過廣泛了,雖然可以與向魯蛇一類的詞彙對比,但其所承載的重量是有差距的。
力瑀: 在這段文本中,她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敘述女性從是女人的行業是性別不平等本身還是不平等的表現,感覺作者似乎認為是後者,不知道大家對此有甚麼想法?
士淵、亮瑀:
這首先要弄清楚定義上的問題,其實初步讀了一遍還是不太理解其差異在哪裡?還是她在談本質和現象?
鎮文:
有一種思考方式是,將某項概念清鏟掉之後,如果我們原本欲達成的目的──就是男女不平等這樣的產物仍存在的話,那就可能將這個剷除掉的概念當作一種現象而不是問題本身。
亮瑀:
我覺得他會不會說是身體上的差異?
晉豪:
還是說我們可以從日本的賤民階級當作例子來看。就是日本自古會有一群人被當作社會上的賤民,而他們所從事的基本上都是賤民的職業,也就是如製皮、屠宰等行業,總之這些行業在日本都被認為是較下賤的。那假設今天日本成為一個完全平等的國家,或許這群人還是會延續祖先留傳下來的行業,但這件事並不會造成不平等的待遇。因此「賤民從事製皮屠宰等職業,而受人歧視」是不平等的表現,而非不平等本身。是這個意思嗎?
力瑀:
會對這點有興趣,是因為在醫院其實很能感受到「女性從事女性的職業」這件事。
亮瑀:
我認為賣淫這件事最重要的本質是「男生很好色」,這或許是賣淫中最大的性別不平等本身。我也有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女生賣淫很可憐?」其實男性也是有賣淫的情事在。但那似乎不若帶給我們像女性賣淫那種很可憐的程度。這似乎有點關係到,女性從事賣淫的行業,傳統上會帶給人一種不道德的感覺(出賣自我)……像今天如果一個男生被強暴,還有一個女生被強暴,但我們直覺會覺得女生比較可憐。但雙方的受創程度……
士淵:
但這個不能夠量化。
鎮文: 這是有統計過,男性被強暴後的通報率不到一成,以及其自殺率明顯提高。在這個社會結構之下,男性被強暴意味著其陽剛形象受到嚴重的侵犯。有一本書是提到,男生受到強暴,尤其是受到異性強暴之後,其陽剛形象的受損有時甚至已經超過其承受的範圍,使得他們甚至對自有是否受到強暴這件事難以確定。
士淵:
但我還是認為痛苦是個人的生命經驗,你或許可以去對比其相關的社會現象,但量化個人感受覺得是沒有意義的。
力瑀:
亮瑀是想討論說,為什麼大家對男生……
亮瑀:
就是我覺得,比如同樣去賣淫,我們會覺得女生似乎失去了甚麼,而男生頂多就是失去一點點尊嚴與面子而已。
士淵:
我是覺得認為女性比較可憐這件事,會不會就直接可以用父權社會來解釋,也就是最根本的對女性的不平等身體宰制、家父長制度,會讓你覺得女性比較弱、可憐。
亮瑀:
我是覺得這有一部份是在兩性的差異本身,就是客觀上來講,兩性的生理差異(男性的性慾、較壯碩的體格)使男性較容易達成強暴的行為。
晉豪:
對,我認為在經驗上我們是會認知到這樣的事實,也包括男性在生理上較難被強暴這件事。但是士淵所提到,父權社會帶給我們一些預設的概念,比如女性的性交往往會綁上所謂的賺賠邏輯:女性和他人性交,便是賠,或許是賠了重要的貞潔,或是賠了你的防線、價值。
鎮文:
如果我們去對照非父權社會的性觀念,會發現這種觀點是不能直接做套用的。所以我傾向這主要是父權結構的表現。
亮瑀:
所以說,如果說我們能消除這類性別上不平等,使各性別在這些點上具有相同的立場,並消除性工作的汙名,也許在社會的價值觀中便能將賣淫與其他的工作同等對待。
馳傑:
但這樣的變遷不會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吧?就連我們年輕人都不一定能夠立刻接受了,上一輩的人想是更加的困難。
亮瑀:
而且我認為價值觀的東西是不能夠由個人的意志輕易改動的,畢竟這是一個時代背景的反應,而非任何一個先知能夠預見趨勢並促其發生的。
晉豪:
但我的看法是,如果「僅止於價值觀的變動」,那其實是可以很快速地發生的。例如演藝人員的地位,在短短數十年之內,便從早期的「戲班子」、「拋頭露面」搖身一變成為舉足輕重的巨星。而我們這一輩的性別觀,光是接受了義務教育的性別平等課程,就與上一代產生了相當的差異。但價值觀的變動畢竟還是與結構的變動頗有距離。
力瑀:
我是覺得可以將對賣淫的批判分成兩個部分,被迫與汙穢。但總之這也都是父權結構的呈現(女性的無力與貞潔價值)。如果要使賣淫成為一個被普遍認為是可欲的工作,前提是要達成自願以及去汙名兩項任務。
[編輯] 當日本A片遇上華人慾望:性別、性相、色情品的文化理論》節選
日本作為亞洲的色情品輸出大國,其國內條件(色情影像的合法錄製銷售)與地理文化位置(亞洲文化的輸出中心之一),造就了日本A片於亞洲其他地區,如華語圈的重要地位。可以觀察到,在台灣男性之中日本的情色產品其受歡迎的程度是高於歐美等地的產品,而從北市悠遊卡公司的行銷手段與後續效應裡觀察,知名AV女優在台灣男性間的地位亦有可觀之處。本書由「日本AV影片的敘事結構」與「台灣男性所認知的性」之間的契合、日本文化的遺緒、對國民黨政府威權統治下的反動做了一些解釋。就此而言,與會者提出了幾個看法:
1. 普遍存在於日本A片的敘事結構,也就是由積極、動物性的男性,引導被動、人類性的女性,最終藉由馴服或是引起快感,將女性同化為追求肉體快樂的存在並使其滿足,這樣的過程與台灣男性普遍認同的性腳本具有相當的重合性。而相對的台灣人對於歐美A片的印象,女性演員則較為主動積極,被動女性-引導-同化的情節鋪陳則較薄弱或是被捨棄,這樣的敘事方式或可能使台灣男性自覺其性能力(主控權)受到威脅,而較疏遠歐美所出產的色情產品。
2. 由於歷史因素、日本於亞洲地區的文化輸出地位,日本文化在台灣一直受到廣泛的接納,甚至是具有所謂「舶來品」的可欲色彩。這或是日本色情品在台灣相對廣受接納的原因。而人種與審美觀的相近,對台灣男性使用A片的口味偏好來說,也是日本色情品相對於歐美的優勢。
3. 在父權結構下,「男性性慾中心」與「主流性道德」互為表裡,卻又相互衝突。性慾的發掘、探索與滿足在男性群體中,常常是界定群體的重要指標(男性與女性、「真男人」、麻吉和外人的界定……)。且在與主流性道德的衝突之中,對性的探索需求,往往會帶有禁忌的意味,而共同觸犯禁忌經常是建立/鞏固人際關係中一項重要的儀式。在這些前提之下,配合其他因素(舶來品效應、明星化、認同消費),A片乃至於AV女優,容易進一步轉化為異性戀男性群體共有的認同符號,這或可解釋波卡事件中,所觀察到AV女優在台灣男性族群內的特殊地位。
4. 現代資本社會中,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的昌盛──認同消費。消費者購買一件物品,除了以金錢交換它本身之外,亦會以給予「認同」去交換該物所帶來的「屬性」,如購買名牌包,並非只是購買其物體,同時是認同名牌包所象徵的氣質與社會地位,將之轉移至己身;購買明星的唱片,除了享受音樂,也是在認同該明星所表現出來的形象。而這樣的認同,有可能隨著消費該物的增加而逐漸加強(如果粉)。這種以消費行為,將自身認同連結至商品的現象,若套在A片的品牌消費上(雖然台灣的A片使用者存在許多免費使用的情形),則我們或許可以說,藉由對A片、特定AV女優(如松島楓、波多野結衣……)或發行公司(SOD、Tokyo Hot……)產品的偏好與持續消費使用,也一樣會增強消費者對於消費對象的認同感,進而影響消費對象的社會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