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人生

出自KMU Wiki

在2014年5月10日 (六) 16:51由Iman627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編輯] 一、作者簡介

賽菲爾一九五○年出生。青少年時住在南費城和洛杉磯,她從紐約的市立學院畢業,又得到布魯克林學院碩士學位。一九八三到一九九三年間住在哈林區,教導青少年及成人識字寫作。 賽菲爾是位表演詩人,作品《美國夢》詩集獲《出版商週刑》譽為「九○年代震撼文壇之處女作之一。」她的小說《珍愛人生》贏得每月一書俱樂部史蒂芬.克雷恩獎的首部小說獎、美國圖書館協會黑人幹部會議第一流小說家獎、並獲大英國協年度心靈之書獎。《珍愛人生》被《村聲》及《紐約暫停》選為一九九六年十大最佳小說,也獲提名角逐全美有色人種促進會意象獎的傑出小說項。《詩人暨作家雜誌》讚譽她最新的詩集是「每一行每一首詩都寫出賽菲爾的靈魂,她最近的詩集《黑翼與黑天使》仍蘊藏一貫的煽惑力量,贏得人心,燒燎心智。」 賽菲爾的作品散見於《約紐客》、《紐約時報雜誌》、《紐約時報書評》、《黑人學者》、《旋轉》、《炸彈》等雜誌。二○○七年二月,亞歷桑那州立大學出版了一本研究賽菲爾作品的專題論集。賽菲爾的作品被譯為十一種語言,並且改編成舞台劇,在美國及歐洲上演。改編《珍愛人生》的小說電影獲得美國二O○九年日舞影展贏得大陪審團獎及觀眾獎。

[編輯] 二、本書摘要

故事的女主角,珍愛,是位16歲,身材肥胖的黑人,且認字寫字能力不到七歲。不僅如此,在珍愛的人生經歷裡,曾發生了許多悲劇,母親施暴、父親性侵等等,彷彿只要聽見家門一關、摔破的玻璃聲、尖銳的怒罵聲,她就知道,那醜陋、黑暗的魔掌,又將吞噬、撕裂著她的身心。 肥胖、文盲、滿口粗話的珍愛,在這樣的環境下,完全得不到任何人的愛。 直到有一天在輔導班認識了蕾恩老師,她嚴格中帶點慈祥、理性的教導中帶點感性的關懷。珍愛開始了識字、寫字的旅程,也開始會在筆記本上,寫下自己的想法和心情。而透過和老師做筆記本心得的交流,珍愛開始感受到,有人是真的關心她,真的在乎她的。 開始了用一字一句寫出快樂與不快樂,珍愛存在的價值不再是又黑又醜又胖的外表,而是一顆天真可愛的心。 然而,看似已經安頓妥當的珍愛,卻被醫師診斷了愛滋病。她的人生頓時盪到谷底。過程中卻因為擁有蕾恩老師和福利機構的幫忙,才得以走出陰霾,並鼓起勇氣搬出了那一點也沒有親情的家。 珍愛覺得她就此重生了,並帶著兩個小孩,陽光、自信地過著不一樣的新生活。

[編輯] 三、佳句摘錄

1.十一月是我的生日,我沒跟人家說,所以沒人知道。可是我幫我自己點了一根蠟燭,我很高興珍愛‧瓊斯出生了。(p.86)

2.我上了學之後,就覺得孤單了。現在我坐在小圈圈裡,我這才曉得我這輩子,我這一輩子都在圈子外面。媽媽給我命令,爸爸跟我開黃腔,學校根本沒教育我。(p.78)

3.我可能找不到愛,找不到一個人。可是至少在我看著班上女生的時候,我看見的就是他們自己,他們看著我的時候,看見的也是我自己,不是我外表的樣子。(p.122)

4.我現在學更多的ABC。我不能只是認字寫字,這是一件大代誌,天下地大的大代誌。這是珍愛‧P‧瓊斯這輩子最天大地大的代誌。(p.119)

[編輯] 四、心得感想

當蕾恩老師在和需要輔導的女同學們在教室時,老師要大家先自我介紹,告訴大家自己叫什麼名子、喜歡什麼顏色、擅長什麼、為什麼自己會在這裡,還有「你現在的感覺是什麼?」。大家都很自然地介紹了自己,唯有珍愛,用一種很悲傷的口吻,介紹了自己的背景。但當老師讓珍愛說出自己擅長的事情,然後再問: 「你現在的感覺是什麼?」時,珍愛居然回答:「HERE。這些事讓我感覺……我在這裡」。 當開始看的我,並不了解這是什麼意思,以為是珍愛的智能有障礙,才造成有點答非所問的感覺。但經過讀完這本書,仔細地思考過後,才深刻地理解了,「這裡」的意思。 珍愛過去發生的一切悲慘的經驗,其實都在她的心裡畫下了永遠無法抹去的傷痕,只是珍愛並不曉得可以和誰訴說,可以和誰分享這種不愉快。於是,她常常會透過活在自己幻想中的世界,來暫時避開這些傷痛。例如:珍愛常常會想像自己是一位站在舞台上的歌手,自信地扭動著身體,快樂地唱著歌、身邊還有許多英俊的男士幫忙伴舞。珍愛常常會透過這樣的幻想,試著去「離開」這個悲傷、醜陋、沒有愛的世界。 然而,在這個輔導教室的時空下,有黑板、有筆、有同學,還有蕾恩老師,卻能夠讓珍愛在此時此刻的感覺是,「這裡」的。不需要再躲避那滿口粗話和動粗的母親,也不須造再躲避那深夜裡會伸出魔爪的父親,更不需躲避社會、路人對於珍愛有著肥胖身軀的眼光。此時此地此刻,珍愛,感覺,「在這裡」。 從珍愛的生命故事裡,我感受到,其實,生命中若能夠遇見一位貴人,真的是一件很幸福且很幸運的事情。那個貴人在我們感到一片泥濘、一片黑暗時,帶領我們突破某種難關、帶領我們去以新的觀點來面對人生,也讓我們能真正地感受到愛、也想要認真生活,並正式面對著自己的人生。

[編輯] 五、問題討論

Q1:是什麼因素造成女主角的媽媽,會這樣對待女主角?

A1: 女主角的媽媽,其實也是默默忍受父親強暴女兒的顯性角色,因為她恨女兒把父親搶走,而對女兒言語上與肢體上不斷的侮辱,推斷是「產後憂鬱症」。因為身材變形而怨恨小孩的,但是這種怨恨卻又再度地放大。

Q2: 家庭和個人發展的關連性?

A2: 家庭是一個系統。 自我和家庭是密不可分的。家庭中,最依戀父母的孩子,往往容易受到父母不成熟個性的影響。而父母的教養方式,也形成了孩子的自我概念.而孩子對於自己的觀點會影響他們在生命中一切的抉擇。

Q3: 在一個人進行諮商或輔導時,她真正需要、想要的是什麼?是諮商師主觀的評論嗎?還是一種同理心的態度?

A3:身為一個OT師或諮商師,要給予個案的,應該是一種同理心的態度,要真正的關懷和傾聽真正的需要。而非主觀地評價個案,或與個案做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