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科普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目錄 |
一、 作者簡介
《圖解遺傳學》
馮兆康,弘光科技大學健康事業管理系教授。
《科學新聞不能這樣看》
蘇老師﹐本名蘇瓦茲,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化學教授,也是廣播人。他就像是加拿大版的林杰樑,常常利用科學的知識為call in 進來的民眾解答各種生活中會遇到的疑難雜症。
《口紅、鑽石、威而鋼》
約翰.艾姆斯利(John Emsley)是化學家,也是科普作家,他在英國倫敦大學教授化學長達二十五年,發表過一百多篇研究論文。從一九九○年到九六年,艾姆斯利在《獨立報》撰寫「每日風雲分子」專欄,向廣大讀者介紹化學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一九九三年,他獲得「格拉索科學寫作獎」,一九九四年獲化學企業學會頒「科學溝通會長獎」。1995年以《顧客的商品化學指南》(Customer’s Good Chemical Guide)獲得「科學圖書獎」(Science Book prize),自此開啟了他一系列科普作品。
《蘇老師生活化學快問妙答》
同《科學新聞不能這樣看》
《基因救命手冊》
柯林斯 Francis S. Collins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曾經擔任跨國重大科學計畫「人類基因組計畫」主持人。柯林斯本身是醫學博士兼遺傳學家,更是非常厲害的基因偵探,曾找出乳癌、卵巢癌、囊腫纖維症、杭丁頓氏舞蹈症等疾病的基因突變。他在遺傳學的研究做出開創性的貢獻,因而兩度獲得美國總統授予獎章:2007年的「總統自由獎章」,以及2009年的「國家科學獎章」。
二、 本書介紹
《圖解遺傳學》
遺傳學為研究生物遺傳變異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它是現代生物學的重要學科,也是現代農業科學中,種植資源保育與開發利用、篩選育種與優質培養的重要理論基礎。本書採用圖解方式,深入淺出、循序漸進的方式與通俗易懂的文字,整體而系統地介紹了遺傳學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術。本書凸顯重點,將理論與實務有效整合,內容精簡扼要。適合做為生命科學之通識課程教材。
《科學新聞不能這樣看》
看到新聞媒體上聳動的標題,讀到各式各樣的科學報導,是造成你無謂的恐懼,或是常有過度期待?以幫助大家認識科學為樂的蘇老師,要教我們如何從氾濫的資訊裡,去蕪存菁,不受困惑,找出最有用的新知。科學新聞這麼多,你讀懂了嗎?報上說,抗氧化劑有助健康,所以我們卯起來吃準沒錯?大科學家鮑林說,維他命C預防感冒,聽他的就對了?網路上流傳,微波爐煮出來的食物,有輻射又沒營養,這東西千萬別用才好?大家都說有機的最好,花大錢買有機食品,一定可以買到健康囉?基因改造食品聽起來實在危險,我要怎麼避開才好?科學家操弄不過大自然,所以一切都是天然的最好?不再害怕紛亂的科學資訊,蘇老師一一教你聰明解讀。
《口紅、鑽石、威而鋼》
你是否曾想過,除皺乳霜真的有效嗎?口紅的色澤如何才能更閃亮?為什麼「鑽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殺菌最好的方法是什麼?……科普作家約翰?艾姆斯利從化妝品、飲食、閨房之樂、衛生保健等現代生活的領域中,為我們介紹了四十多種常見商品的化學成分及其功效。化妝品是否真的具有它所聲稱的神奇效果?水中的硝酸鹽類是否會導致癌症?抗憂鬱藥物「百憂解」真的如他們所宣稱的安全嗎?諸如此類你不知道該去問誰的疑惑,讀完這本書你將豁然開朗。
《蘇老師生活化學快問妙答》
在《生活化學,快問妙答》裡,蘇老師舉出許多生活上常常遇到或容易忽略、有所誤解的問題,並用專業又帶點幽默的方式解答。裡頭提到的問題五花八門,舉凡食品健康到環境議題皆有概略的解釋。
《基因救命手冊》
你知道基因出錯,相當於人身攻擊嗎?為什麼藥物有時會失靈?老化與基因又有什麼神祕關聯?老化真的可以延遲嗎?基因如何影響癌症的治療效果?發現基因風險因子後,到底可以怎麼做?
三、 佳句摘錄
《圖解遺傳學》
遺傳學為研究生物遺傳變異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它是現代生物學的重要學科,也是現代農業科學中,種植資源保育與開發利用、篩選育種與優質培養的重要理論基礎。
《科學新聞不能這樣看》
凡各種食品藥品吃太少幾乎無法達到身理上的某些作用,吃太多又可能引發疾病,市面上有著五花八門的生技產品,很多人爭相購買,但我覺得吃這些產品未必會對人體有相當的幫助。
《口紅、鑽石、威而鋼》
開創科學恩視野,破除閱讀教育迷思,為台灣人提供一些體制外的智識性課外讀物,讓離開學校後的讀者能真正體會閱讀的樂趣,讓這股追求新知欣喜的感動流盪心頭。
《蘇老師生活化學快問妙答》
凡是能吃進、吸入、注射進體內會經由皮膚吸收的東西,只要「劑量」夠高,就會是毒藥。
《基因救命手冊》
DNA所使用的語言,就是生命的語言;裡面記載的內容,也就是你自己的醫療手冊。學著去解讀其中的奧祕,你會讚嘆其中的奇妙,而且有一天,這本手冊真的可以拯救你的性命!
四、 心得感想
《圖解遺傳學》
此次的活動使我們在各方面都受益良多,像是在課業上,我所讀的圖解遺傳學讓我更加清楚地之到生物科技是怎麼樣的一個領域,並且給予適當的介紹,讓我們對於未來可能要接觸的事物有所了解,而在團體方面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透過集體讀書我發現有了同學相互扶持與監督,責任感隨之加重,在學習效率上就有大幅度地上升,最後是在團體討論方面,生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討論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在互相討論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分享到各種經驗,彌補彼此的缺失進而在最少的時間內創造最大的效益,從任何角度上來看,有利無弊,也因此我覺得很高興可以參與到這次的活動。(謝旻恩筆)
《科學新聞不能這樣看》
讀了《科學新聞不能這樣看》使我吸收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新知,現在我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凡各種食品藥品吃太少幾乎無法達到身理上的某些作用,吃太多又可能引發疾病,市面上有著五花八門的生技產品,很多人爭相購買,但我覺得吃這些產品未必會對人體有相當的幫助,如維他命E,我們可以重天然食物裡攝取到維他命E但與市售的化學合成維他命E有差別,天然食物裡的維他命E是八種不同形式的奇妙混合,而化學合成可能只有一種形式且依研究顯示每日服用維他命E的劑量達150IU時死亡的風險會開始增加。我對其中一篇印象十分深刻-音樂鎮定情緒,內容中提及了一篇有趣的故事:美國印第安那州有一群乳牛,只要牛棚裡播放貝多芬的交響曲,產乳量就會增加5%,但如果播放的是鄉村音樂就不會有這麼好的效果,若是播放重金屬音樂,牛隻甚至不願意進入牛舍,勉強進入牛舍也不願泌乳,產量減少了6%。所以我認為美好的音樂可以帶給萬物快樂與喜悅,使得工作效率增加,生活品質上升,而吵雜不定的噪音必定會帶給萬物不舒適的生活環境。(畢瑜軒筆)
《口紅、鑽石、威而鋼》
從圖書館書架上一掃而去,目光瞬間停在這本書上,有趣的標題使我把這本書從架上取下翻閱,原來內容是在寫我們日常生活周遭常見的日用品,這些日用品我們平常只知道如何使用,並不了解它背後的一些科學概念,這本書最主要是談述生物化學,例如其中談到果酸可以刺激新皮膚生長,肉毒桿菌可以消除皺紋並維持數個月,人類需要維他命C當作抗氧化劑以中和體內自由基,需要脂肪酸來補充體內免疫系統必須的花生四烯酸,需要一氧化氮來放鬆血管肌肉已打開心臟的血液閥,而對抗憂鬱症也有化學方法可以應付。而從書本上淺而易懂的文獻激起我想要更深入了解並求知的好奇心,再藉由讀書會互相分享知識與討論讓我更能夠深入瞭解,相信在未來的生活中能夠更了解這些日常生活用品它背後真正的科學價值。(王正宇筆)
《蘇老師生活化學快問妙答》
多喝水真的沒事嗎?蘇老師說,根據毒物學家的說法:「會出問題的只有劑量」,在很高的劑量之下,任何原本無毒的東西也可能會要人命。所謂的水中毒就是典型的例子,水中毒的產生是因為過量的飲水超出了腎臟的最大利尿速率,使得血液中鈉離子濃度過低,水分離開血液進入細胞,將可能導致腦水腫,嚴重的話還有機會死亡。而何謂毒藥?蘇老師回答:凡是能吃進、吸入、注射進體內會經由皮膚吸收的東西,只要「劑量」夠高,就會是毒藥。像是中國古代有用鹽巴餵犯人餵到死的刑罰,又或者只需要微量的肉毒桿菌就能致人於死地。每種毒藥的作用機制不盡相同,有的干擾神經系統,像是河豚毒鹼素;有的干擾酵素作用,像是氰化物;有的則是干擾凝血作用,像是蛇毒。這本書廣泛的收集各種有趣的問題,知識的範圍並不侷限在一小部分,能夠讓我對於未來所要接觸的生物科技技術有些初步的了解,或者能讓我提早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實在是值得推薦的好書。(李元豪筆)
《基因救命手冊》
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基因革命,將會在各個層面上撼動所有的人。這場革命不僅關係到高度遺傳性的罕見疾病,也涉及了糖尿病、心臟病、癌症、氣喘、關節炎、阿茲海默症等常見疾病;更會影響到每一個人的精神健康情形、性格、生兒育女的決定、甚至可以幫你追查出個人的種族血統。同時,我們也來到一場醫療革命的開端。由於DNA定序技術的飛速進展,以及費用的急劇下降,不用多久,我們都能取得自己基因組的完整序列。我們將能有更多機會探索自己身體裡暗藏的祕密,更有效率的預測未來生病的風險,為自己建立一套預防疾病的個人化方案。(呂自得筆)
五、 問題討論
- 讀書會對我們的幫助?
藉由這次讀書會,讓我們對科學更加感到興趣,我們選擇的書大致與我們現在或未來的學科有些相關,系主任也藉由我們第三次的討論課程中向我們預告未來二三年級中有哪些課程可能會讓我們更了解這些書籍的內容。
- 我們所選讀的書在生活上有什麼應用?
基本上,《科學新聞不能這樣看》、《口紅、鑽石、威而鋼》、《蘇老師生活化學快問妙答》這三本書的內容較貼近我們日常生活可能接觸到的一些基礎科學,《基因救命手冊》則與生物科技與生物化學有比較詳細深入的介紹,這些科普書籍都對我們很有幫助,除了不會有很多艱深難懂的理論與實驗,也用了很多簡單的道理讓我們可以由淺入深的學習書本內的知識。
- 讀書會結束後我們會怎麼做?
我們了解到團體讀書的重要,未來可以常常揪團讀書,不一定是課內的教科書,也可能是我們這次互相介紹自己所讀的科普讀物給同學們,讓知識能夠互相交流,互相學習新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