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山岳天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在2013年5月17日 (五) 08:52由Shadow062010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編輯] 一、 作者簡介

[編輯] 睡在懸崖上的人

易思婷(小Po)

出生於雲林縣虎尾鎮,像大部分台灣的孩子一樣,自小就背負了列前茅的期望,從北一女中、台大資訊系,最後遠赴美國常春藤名校賓州大學取得電腦博士,一直努力符合父母的期望。 但卻在取得那一紙可以讓家人感到自豪的畢業證書之後,毅然捨棄高薪的科技職位,流浪天涯、奔向山野找尋能讓她投注一生熱情的夢想。在野外的世界,她嘗試滑雪、荒野露宿、激流泛舟、冰川探險,一步一腳印終於找到她與攀岩命定的緣分。

自2006年開始,作者攀登的足跡遍布南北美以及中國大陸,造訪過數十個天然攀岩地,攀登的長路線近百條,並在美國首屈一指的戶外領導學校(NOLS),以及其他戶外組織(BOLD Mountain School、Passages Northwest 、Bush School etc)擔任攀岩講師。 目前以車為家,繼續流浪攀岩的生涯,眼光放向攀登大岩壁,以及所有攀岩人的夢想─首攀─的計畫。目前亦為《台灣山岳雜誌》、《戶外探索Outside》專欄作家。

[編輯] 臨界天堂

黃漢青

1954年生,政治大學哲學系,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畢業,現為台中技術學院教授兼圖書館館長。著有《莊子內篇與外雜篇比較研究》、《哲學與人生》,譯有《群眾與權力》等書。四十歲開始與家人一起攀登百岳,至今已完登百岳近七十座。

[編輯] 二、 本書摘要

[編輯] 睡在懸崖上的人

         在社會價值的制約下,在長輩父母的期望下,甚至有時候無關的鄰人眼光與指點也來參一腳,我老老實實的在升學的體制中一步一步地走向璀璨的人生,這個過程中,雖然我衣食無缺,也曾經帶活動、搞社團,小小的不務正業,發展讀書外的興趣,淺嘗過年少輕狂的感覺。整體上來說,我過得快樂,心底卻知道我離小時候志願的快樂境界,還差了一大截,更糟的是,我還沒有搞清楚,究竟什麼是「我想做的事」?

         拿到博士學位後,我告訴自己,這下夠了,再不給自己機會,我就只是浪費更多時間罷了。我必須知道什麼是我想做的事,這個答案沒有找出來,我鐵定會在午夜夢迴的時候,啜泣從指間悄悄溜走的青春,也許在臨終榻前,不捨嚥下那口氣。我開始往戶外追尋,只因為山野溪流間似乎有和我心靈共鳴的聲音。

         剛開始,相當困難。我很會讀書,但是我從小跑不快也跳不高,標準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為了打足體力的基礎,我給自己訂下鍛練計畫,並且嚴格遵守,終於在日積月累下,也有小成。跨過那個門檻之後,也驚喜的發現,戶外運動中,很多技術和危機判斷的部分,需要縝密的頭腦,我本身是資訊科學出身,道是在分析和學習技術上,占了很多便宜。加上我願意吃苦,在高山環境中,遇到嚴峻的天候狀況,也不氣餒。

         幾年下來,嘗試過滑雪、激流泛舟、登山、攀岩等運動,終於找到命定的最愛:攀岩。而在攀岩這一塊,我最熱愛的還是高山攀岩:可以在山野無人之境,利用攀岩技術,攀上聳立的高峰,享受清風浮雲和絕佳視野。過程中有無比的自由,也充分挑戰自己,激勵自我的蛻變成長。這滿足難以言喻,千金難換。

         終於找到我想做的事了,而我發現我對未來的不確定,不像以往有那麼多迷網,找到自己後,我可以篤定地、有自信地隨時有準備,應付迎面而來的挑戰。

[編輯] 臨界天堂

         登山的過程並不輕鬆,中年的哲學家體力也非高人一等,但為何他願意一再地重返辛苦的路程,拖著疲憊的步伐走好幾天,只為了能夠在繁星底下喝一杯茶?

         這本書記錄了他和家人朋友登山六年來的心路歷程。 作者說:最終要克服的障礙,往往不是高山峻嶺,也不是激流險灘,而是自己。 他的所思所感,成為許多山友的最佳代言;也讓從不登山的人讀出興味,並且重新思索友伴和家人的互動關係。彷彿在崎嶇的山路中,我們都得到了某種清明的啟示。

         登山者的心裡自有一個高度,那是塵囂與平靜的界線,也是新、舊自我的分水嶺。 一生只要登過一次百岳,也許我們的視野就會完全不同。 台灣的高山眾多,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風貌,這是上天賜給我們的財富。如果平地吵雜的聲音已令你厭煩,不妨「往上走」,尋找一個悠靜清朗的時空。 山是作者的哲學聖殿,也是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我們,可以輕易攀登的臨界天堂。

[編輯] 三、 佳句摘錄

[編輯] 睡在懸崖上的人

  • 1. 從喘不過氣到馬拉松

         就這樣一天一天地跑著,又是痛苦地過了四百公尺的地標,自怨自艾地過了八百公尺的地標,咬牙切齒地過了一千兩百公尺的地標,估計就要呼天搶地的超過一千六百公尺的地標,誰知道,體內突然燃起了另外一種力量,身體像是乘著內功高強的武林耆宿的掌風,向前方破空而去,不知不覺又是另外一個一千六百公尺。

         跑完五千公尺下來,擦擦汗,喝喝水,舒展緊繃的肌肉,原本會以為疲憊不堪的,卻是意氣風發。如此,我完成了第一步的修鍊,跑步似乎還不賴。

         第一種樂是做的時候好玩,回想起來平淡無奇。第二種樂是做的時候不好玩,甚至還吃進苦頭,可是回想起來卻越想越有滋味。常常就是這第二種樂,讓我心甘情願地吃苦,把自我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 2. 把家背在身上

         現在再回頭看這趟旅程,已經是微不足道,有自信雖然不能行進如風,也一定可以談笑風生,大快朵頤沿途美景。唯一永不能忘懷的是,當晚帳篷外頭下個不停的雨,帳篷裡頭始終舒適乾燥的環境,所帶給我滿足和神奇的感覺。

  • 3. 丹奈利峰的三次眼淚

         眾人歸心似箭,隔天一早我們開始神速下山,下山時,眼前的景物一片片地開展在我的眼前,我一面留心底下的腳步,一面嘖嘖稱奇,我們不就是順著這一條路,一路往上爬的嗎?原來,從開始到現在,我的腦海就只專注在「登頂」這兩個字,也因此眼裡所看到的就只有那一隅的山頭,當山頭被山勢或是雲層遮蔽時,則只看到往上挪移的繩索。兩旁的景色便視而不見,幾乎活生生被我糟蹋了。現在下山,大勢已定,反而有那個閒情逸致看這一片好山好雪。

  • 4. 嚮往優勝美地,攀岩者的耶路撒冷

         我的團員都不是攀岩者,他們嘖嘖讚嘆的多半是山光水色,鳥語花香,對於令我血脈噴張的高聳岩壁則少有評論或是嚮往。我心頭仍然會呼應在山頭往下看,見行雲邈邈冉冉,驚嘆登泰山而小天下;在瀑布邊見滂沱水勢,川流不息,慨然逝者如斯夫。

         只是學了攀岩以後,多了一個視野,多看了一些面向,多馳騁了一些想像力,這感覺就好比我終於可以靈活運用英文,雙語的腦袋對看人世百態、文化變遷,又多了各種新鮮的詮釋。我好奇,當初第一個往未知探險的人,那些念頭又是怎麼來的呢?太多的不可能都轉化成可能,這世界是否最終還有真的不可能呢?我不知道。

  • 5. 修鍊墜落的禪

         對攀岩一無所知的人,容易認為攀岩者是冒無畏風險的笨蛋,可是生命上主動被動的決定其實都有風險,而攀岩者冒的是機密計算下的風險。要懂得計算攀岩的風險,第一就要了解墜落的後果,墜落可能是安全的也可能是危險的,如果明知道墜落危險還勇往直前,可能是藝高人膽大,也可能是宇宙第一號大呆瓜;但明明知道墜落安全得不得了,還躑躅地不肯全力以赴,那就真的是膽小鬼了。當時我就覺得自己真是膽小鬼,可是心裡頭那份非理性的害怕,還是像烏雲罩頂,怎麼樣都排除不去,但又不甘心認分,極想有所突破。

         可是,一但認知墜落是無害的,只有心平靜氣地接受可能的結果,在決定繼續攀登之後,把墜落的念頭拋諸腦後,把所有的能量導入攀登,全力以赴,才有可能得到最佳表現,結果可以是衝破難關,也可能是墜落,但只要盡力兩者都代表成長。古龍的小說中常有劍客對勝敗不縈於懷,才能達到真正的無敵,反正若敗了就是一死,無敵的稱號也不能繼續捍衛。只有心中不牽掛勝敗生死,才有淋漓發揮劍法的可能,也才有可能取勝;反之,如果心中老是掛懷敗了之後會怎樣,或是牽掛武林第一的名號,那麼一分神就容易喪生在敵人的刀下,生死牽於一線,哪能有閒情逸致計較虛銜俗物?

[編輯] 臨界天堂

  • 1.一切都準備就緒,我們只要帶著好心情,奮力地奔赴冰雪和水的源頭,讓自己處在廣漠的荒野,和一天璀燦斑斕星斗的穹蒼之下。什麼都可以放下,什麼都可以拋棄。(p.104)
  • 2.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者能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自由出入。」顯然,我的實現與理想街鑲處存有巨大的縫隙。上山時縱然步履沉重,卻走得步步踏實;下山時竟步履蹣跚而凌亂,內心惆悵莫名。(p.153)
  • 3.我們最大的獎賞,就是依年四季的每一個季節都可以上一趟雪山走走。別人看到的是人是滄桑,我門則看到雪山四季的風華變化。無門和尚詩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現實人間,難得有閑心;來到雪山,才把春花秋月看得分明。(p.203)

[編輯] 四、 心得感想

[編輯] 睡在懸崖上的人

         作者自己說過她其實並不是大膽的人,甚至認為自己是膽小鬼,但在我認為她是最有勇氣、最大膽的人。她勇敢的放棄母親為她安排好的生活、勇敢的放棄自己曾經付出許多的努力而得到的榮耀、勇敢的脫離待了許多年的學術領域,一腳踏入她未知的戶外探索運動,而且就她所描述的情況─我很會讀書,但是我從小跑不快也跳不高,標準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來說,要邁出這一大步是需要許多準備的,而最令我佩服的也是她在準備的部分。

         書中詳盡的描寫了她在參加每一項戶外運動前所做的準備,舉凡她是如何對自己做心理建設、克服心理的恐懼,到選擇課程認真學習,並一步一步的為自己安排訓練計畫,還有在遇到困境難關時她是如何調適心情、想辦法解決,並邁向更進一步的挑戰,以及最後她總會把在突破困境的經驗或是參與戶外活動的過程所得到的感想,融合她自身的經歷。例如書中常常連結到她與媽媽之間的問題,她提到「我像媽媽,一但決定了目標,也是很執著,很固執,如果我的目標和媽媽想要的一致也就罷了,偏偏南轅北轍,兩造的矛盾也就更加難以調和。其實,這些年在國外,我是很感念媽媽給我的鐵的紀律的,如果沒有小時後的訓練,我恐怕很難度過許多考驗。」

         而在書中有一個讓我不斷思考的問題,就是在父母的安排下念書,符合父母親的期望,是我想要的嗎?在國小國中,我也像作者一樣,依循著父母的安排,尊從(尊崇?)著父母的指令,付出許多努力進入音樂班,在人人稱羨的環境下學習,但是當我在國中升高中下定決心想要逃出這個領域時,我發現我竟然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就像是作者,她在書中也曾經提到在取得那一紙令家人驕傲的博士學位畢業證書,她不想要浪費光陰,認真的追求她的夢想─我想要這輩子活得快快樂樂,做我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從小到大活在父母的期望中,活在她們的安排下,結果當作者下定決心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時,卻發現自己連什麼是「自己想做的事」都不知道。也許就像是作者她所付出的行動一樣,給自己機會,不斷嘗試,努力找出答案吧!

[編輯] 臨界天堂

有些美景,一定要在這個高度,才能窺見;

有些思索,一定要經過這些歷程,才得以乍現。

         或許是小時候跟著老爸看了太多Discovery,我對身穿迷彩服深入高山叢林作田野調查的學者們總是欣羨不已;無奈在台灣的家庭,你可以立志做醫生、律師或教師,卻決不能立志做探險或登山家。正如作者所言:「中國人的集體意識裡有一股強烈的反冒險意識,冒險的事由外國人去做就可以了。」老媽說我是女人,女人就該溫柔賢淑,舉手投足間都應蘊含氣質……既然探險家不能成為職業,難不成大學就要一直被水泥城牆所圍困?因為不甘於平穩的生活,才終於鼓起勇氣跟隨山社,山社像是重啟我心中渴望冒險的橋樑,從此喚醒我對山野的熱情。當一次次登上巍峨的山,再次體認到的並非只有五觀與身體上的刺激(美景跟大自然的挑戰),還有一種心靈上的踏實;登自己土地上的高山,感受對大自然最虔敬的心,可以說登山也是另一種信仰,能重燃對生命的熱情而非麻目地生活、無法體認自己的存在;常駐平地的人得走出去,向各個角落播灑自己的足跡才能展開清明的視野。

遠眺高山,步行攻頂才能俯仰天地。

         當有人問爬山好不好玩,這個怪問題總是很難讓我回答。或許會開始聊聊在山上所發生的趣事、所見到的動物……,但是總是很難去形容自己真正上山時產生的感動,好玩嗎?因人而異;用美麗的照片與豐富的行程歸劃,我們吸引到很多人一起來爬山,行走時卻開始擔心大家是否會覺得後悔,如果專為爬山而爬山對他們而言確實有點單調乏味,但正如作者所說:「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腳下越是千鈞之重,在心上烙印的痕跡就越深。」我無法去干涉每個人內心的想法,”有趣”並非由外人所給予,一個活動不是越多人工表演就越精采,爬山看似單調的一路往上,每個人卻能自發的共築出最單純的樂趣;過程中我們拍照談天、欣賞自然,彼此互動熱絡,感謝山讓我們結緣。看來我的擔憂只是杞人憂天,登山時的心態真很複雜:肚子餓?是的!拜託讓我吃Subway……好累只想睡覺?對阿!再也走不動了……後悔?一定的!但是值不值得呢?我百分之百肯定~毫無疑問值得!!!這些大概就是為何爬過山的人回流律挺高的原因,沒有一個人在下山後是不想念它的。

         走出舒適圈,我們年輕所以挑戰,才能登上這些連綿的臨界天堂,樂此不疲。「感動不是雀躍之情,而是執著與堅毅,一次又一次的把自己帶到山野,匍匐在大自然的腳下,做一個山的子民。」

         它與征服無關,只有心甘情願的臣服,我願信仰那永恆的遠山。

[編輯] 五、 問題討論

[編輯] 睡在懸崖上的人

Q:就像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女性想要從事戶外運動,要面臨的挑戰相當多,尤其是最切身的麻煩,討厭的大姨媽。單就登山而言,該如何處理呢?
A:如果月經來了會很痛很不舒服的人,或者是嫌麻煩的人,可以在規劃登山活動前,算好自己的經期,若會撞期,可以在一個月前吃避孕藥延經;又或者是打消這次上山的念頭,把目標轉往其他時段的登山活動吧!
        那如果仍然很想參加,或是在山上的日子多的話,難免會碰到大姨媽,這時就比較建議使用衛生棉條了,既不用考慮坐姿站姿,晚上還不用擔心經血會弄濕睡袋,在運動時更不用擔心摩擦造成得不舒服。那如果在山屋要換棉條,但是又不想出門走到冷颼颼的外頭的”公廁”,這時可利用睡袋將自己包在山屋床鋪的牆角,在睡袋下偷偷的換,完全不會被看到喔!
         還有,會痛的人記得要帶止痛藥喔!並請記得,身體上有超越平常的體力負荷時,生理期有可能會提前到來,因此不論這次出門月經會不會來,都還是請女生朋友們要記得帶綿綿喔!

[編輯] 臨界天堂

Q:最近有本新書<<女生愛爬山。一個人也很享受!>>作者鈴木推廣女性朋友獨自去爬山,感受截然不同的風景。你對這有什麼看法?
A:攀登百岳是爬山,爬1000公尺以上的中級山是爬山,走古道、郊山也是爬山,同樣一個「山」字,卻有不同的高度、難易度。
        所以大家不用把一個人爬山這件事想得這麼可怕,但事前準備就顯得更重要了,要能依自己的體力與經驗好好規劃,出發前也一定要告知親朋好友自己要爬哪座山
        (不論是大小山都要說明)跟大概行程,這樣才可以放鬆心情出發,真正投入山的懷抱。
Q:讀過書後總讓人想即刻出發去登山,請問要如何開始準備呢?
A:登山要準備裝備、行程規劃、交通、保險……等,並非易事。
       建議先多參加其他人的登山團,累積經驗後再自行開隊。
       最基本的登山裝備(跟隊用)包含個人登山衣物、登山鞋、保暖睡袋、頭燈、登山杖、糧食……山社本學期周三都有開社課教學,歡迎踴躍參加。

[編輯] 六、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