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末端的加油站&風的改變

出自KMU Wiki

在2010年4月28日 (三) 22:22由96009047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2010/04/02 六個人的午後聚會,在高醫人最常經過的萊可仕,開始聊起了一場遇到瘋子的噩夢,主角丹在彩虹末端的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Q:相遇即是有緣,但如何進展到相識,進而相知、相惜呢?

: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有著不一樣的性格和經驗,就因著不一樣,更能互相吸引,從對方身上看見了自己的不足了吧。

:如果是我不喜歡對方,就不會想靠近跟接觸,男主角丹可能是因為在生活中遇到的生命導師太少,所以會被蘇格拉底吸引,這跟東、西方文化差異也有相關,東方社會的小孩可能到大學還跟父母住在一起,而西方社會可能高中畢業就必須獨立,得到長輩的教導方式也有所不同。

:蘇格拉底就好似種神祕的角色引導丹,而蘇格拉底他對每一個人實行的方式就不同,像是對喬依或是約瑟夫所使用的方式不同,很欣賞他的因材施教。

:在一開始我覺得丹很奇怪,為什麼感覺他很不喜歡那個蘇格拉底,卻還是一直去找他,如果是我不喜歡的話,我根本就不會再去找他;而且在我看來,就算蘇格拉底會跳上屋頂,也沒有什麼很驚訝,頂多會讓我覺得他是個特技演員,但是丹卻執意要找出他是怎麼做到的,這兩種不同的態度,我想是因為背景不同而產生的不同反應吧。

 “還有一件事,我一直認為我們必須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

沒有人可以告訴別人該如何生活。”(取自p55) :這句話帶給我相當深的反思,因為我們總是習慣去告訴別人他應該怎麼做,怎麼做對他是最好的,而且還進一步希望別人可以照著我們所期待的走,但事實上,這些期待都只是依照我們自己價值觀所認定的,對別人而言不一定就是好的;若是每個人都依循著此種模式循環時,一旦別人不按照自己所說的去做,或是不認同自己的意見,雙方便會產生衝突,因為每個人都希望對方可以聽自己的,認為自己的意見就是對的,卻疏忽了人是有個別差異的,每個人都是獨立完整的個體,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生長環境、接觸不同類型的人等,我們無法去要求另一個跟我們完全不同的人,其想法要如出一轍。這句話同時也提醒了我,身為一位社會工作者,將來在面對案主,協助其解決問題時,不要一昧的將自己認定的好與壞加諸在案主身上,我們認為對他好的事情,不見得是他需要的。我沒有權利去告訴別人該怎麼生活,只能提供建議,讓他自己決定。

:這就讓我想到了,給他魚吃還不如教他去釣魚,與其直接告訴他怎麼做,到不如去引導他去怎麼想,就像是從小到大,對於未來你要做甚麼?很多時候常會直接跟你說你要怎麼走,而不是去引導他去走他想要走的道路。

:每個人都會有在意的人事物,越是在乎,就越想要其依照自己想要的方式進行下去,就像從小陪伴我們長大的爹娘一樣,現在所走的路對他們來說也是最安全的一條路,有時候還真的會覺的人其實是無法完全自主的呢!醫定會受到不同的人的影響,因為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吧,也背負著各種的責任。

“所有你需要知道的一切,都在你的身體裡面;宇宙的奧祕就銘刻在你的身體細胞當中。可是,你還沒學會怎麼去讀取身體的智慧,所以你只能越讀書本,聽從專家的意見,並祈禱他們說的正確無誤。”(取自p30) 黛:自己本身要去找尋什麼是適合自己的,自己要學會判斷。希望自己在不斷的詢問中可以得到安全感和別人的肯定,會抗拒跟自己不同的想法和看法,亦會去思考會不會對方才是對的。說到因材施教,我認為一個老師不可能同時滿足所有的學生,學生不應該只是指望老師給他想要的,被動的接受或者不滿意就批評、責怪老師,如果學生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就更應該積極去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學習是互動的,單方面的只能稱得上是灌輸,就像牛奶從這個杯子倒進另一個杯子,還是牛奶,如果學生想辦法添入什麼,牛奶可以變成奶茶。被動的學習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為什麼學生不去追根究底或者懷疑,大多數的人直接接收他人的訊息,當結果發生錯誤,就認為老師很差,認為自己是受害者,難道不是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嗎? 靜:這也讓我想到,很多時候,書本的東西也只是僅供參考,大部分的時候,會在於自己的體會有多少,書本講的在多,也只是他們自己親身的經驗而已。 鈴:相信自己、參考專家與書本,沒有所謂正確無誤,就像優缺點一樣,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端看立場的不同。很多事情都一樣,用看的或是用聽的都可以覺得很了解很明白,但是真的在執行時發生問題出現難題,才能真正的有所領悟。 冠:因為我從小就覺得老師教什麼就是什麼,一直到大學之後,有人跟我講說,老師講的也有可能是錯的,我突然有種不知所措的感覺,我突然不知道要怎樣才能得到真正對的知識,後來,我發現了,思考是很重的一環,你必須聽完老師說得之後,經思考過後,再進一步的消化它。

“我叫什麼並不重要,你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名字以外和問題以外的東西。”蘇格拉底回應了丹的詢問。(取自p23)

靜:這個剛開始的相遇還真是特別,蘇格拉底總是會打破人一般性的思考模式,雖然在一般人看起是那麼樣詭異的思考,我叫甚麼並不重要!很多時候我們所想要知道的,就如同型式,見面不由自主的蹦出的例行公事,就不像是自己發自內心的所想要知道,而是被侷限在某個規則當中。 鈴:人們大部分習慣於觀察表面的現象,例如外表穿著、年齡、職業、星座、血型…等等,快速認識剛接觸的人、事、物,或許這樣快速熟識的方式,所帶來的效應是我們值得思考的。 評:我認為整本書的第一部重點在於,蘇格拉底教丹如何認識自己,這句話提醒了我,了解自己是最重要的,如果人沒有先認識自己,就無法真正去認識這個世界,而名字只是一個附加在我們這個人身上的代號而已,但我們卻也已經習慣依賴這個代號,而忘了〝我是誰〞,當名字拿掉後,有什麼可以代表〝我是誰〞呢?如果也將扮演的角色、職業、擁有的權利和地位都拿掉之後呢?我還是我嗎?我想,〝我是誰〞的決定權在於自己,不是透過別人說的,或是他人所期待的,更不是名和利所組成的,我就是我,要依靠自己賦予意義的!當我們都知道我是誰了之後,就會去了解別人是誰。

   很久以前,有位受人愛戴的國王,他的城堡在山丘上,居高臨下,俯瞰他的領地。他頗得民心,附近城鎮的人民天天都進貢禮物,而每逢他的壽誕,全國上下都歡欣慶祝。人民敬愛他,因為他睿智而富威望,判斷事情公正不哦。
   有一天,悲劇降臨這個城鎮,飲水受到汙染,全國男女老幼都發瘋了。只有國王因為擁有私人水泉,而幸免於難。
   之後不久,發狂的城鎮居民開始批評國王舉止「怪異」,判斷力拙劣,智慧也是假的。很多人甚至說,國王發瘋了。他很快失去民心,再也沒有民眾進貢禮物慶祝他的壽辰。
   孤零零的國王高踞山頭,無人做伴。有一天,他決定下山,到城鎮走走,那天天氣很熱,所以他喝了村裡的泉水。
   當晚,民眾熱烈慶祝,大夥歡欣鼓舞,因為他們所愛戴的國王「恢復正常」了。(取自p39-40)

鈴:另人省思的故事,反應在自己的社交圈上真的還滿有意思的,最後國王也喝了相同受汙染的井水,又成為受人愛戴的國王,跟古語的「同流合汙」有相同的意境。有時候會想到底自己是清醒的國王還是喝了井水的國王?當自己因為堅持某事而必須孤單一個人的時侯…… 靜:也許就是丹所有的一切是那樣的美好,而一直以來都是籠罩光環之下,並沒有甚麼是他做不到的,而他也只是用他的想法去左右這個世界,想起了爺爺常提的故事,也會讓他想到,到底真的是他自己對了,還是他只是那些發瘋的居民? 嘉:會懷疑自己說當堅持自己想做的事情,也這樣一直做下去的時候,到底是不是正確的吧。如果身邊都沒有人支持了,還要孤注一擲嗎?這的確是很常出現的問題,尤其是在面臨到下一階段的選擇的時候,比如說我們現在的情況,大三大四的老人不是只有老而已,要思考畢業後能做什麼,為此,現在就很重要了呢! 靜:聽到了嘉嘉的想法時,會讓我想到,自己總是在迎合別人,就是俗稱的濫好人,太在意其他的眼光,而去忽略掉了自我的想法,只剩下一個人的時候,也許我就這樣的變成了居民。 鈴:就像我會利用工作之餘,學攝影、練瑜珈一樣,家人會有疑問,真的有能力可以應付這麼多的事情嗎? 嘉:我覺得有想做的事情是很好的,很多大學生甚至是很多人,其實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想做什麼也不是很清楚吧。光是怪外在環境不好,政府政策不好之類的根本沒有用,自己本身才是最大的吧,如果有認真思考過自己個性、環境優劣、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想做什麼的話,有夢想,我覺得要盡自己的努力去達成,很多的衝動很多的幻想也只有現在這種沒有負擔的年紀才能做吧! 評:當一個十全十美的人遇到人生的一點小挫折,很容易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開始對自己沒信心,甚至覺得這真是人生的最低潮了。我認為這樣的人反而很危險,因為他鮮少遇到自己做不到或是做不好的事情,突然遇到了,反而因為低挫折忍受力而釀成一些悲劇,或是傷害自己和別人;然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當我們遇到不如意之事,如果可以正視它,也反省自己,找出解決之道,我想,我們就會漸漸變成一個有自信的人。自信心不是來自於擁有許多光環和榮耀,而是能夠勇敢的面對自己的缺點,遇到挫折時可以停下來看一看自己,並改進,每一次都進步一點,這樣會比要求十全十美來得更重要。 靜:自己就丹一樣,某方面在別人提醒的時候,總是被忽略,或是不予理會,就覺得自己這樣已經是很好了,而作繭自縛,被所謂的規範綁住,恭恭敬敬的面對每一個人,沒有太多的想法,只是在面對的時候,會去照著別人的想法,投出他所想要聽的話語,並沒有多一點的想要加注自己的想法;表現的一副很謙卑的感覺,就好似懦弱的感覺。 嘉:每個人的人格特質都不一樣,若是能夠深刻了解自己,善用自己的優勢,也善用自己的劣勢,這樣會有自信的多吧。不過我相信在人生的路上,必須要有真心相待的人,家人也好,朋友也好,都是充要條件。 評:所以我們身旁都需要有幾位真正的好朋友提醒自己,需要能夠跟自己講真話的朋友,有時真話刺耳,不過往往那都是事實。同時,我們自己也要有雅量,接受別人跟我們說真話。 靜:自己被規範管得很緊,比較像丹。覺得沒有看到自己不好的那一面,順應別

   人的意思,過分謙卑就會變成是懦弱。

鈴:就是看到自己不好的那一面,才會有覺察。其實是因為不同人有不同的特質。

  我也會想,但會變成預設立場,會變成想太多。拿捏分寸是很重要的。如果 
  自己也樂在其中,那就沒關係。

靜:年紀越來越大,就覺得要有點不一樣。上大學之後就覺得不一定每個人都需

   要付出這麼多,如果對方不珍惜,為什麼還要付出這麼多。

鈴:這種人比較自負,也許當朋友不適合,但是也許在不同的時機會有幫助。因

   為自己也是很主觀的人,交了很多的朋友,時間被切割後會覺得沒有了屬於
   自己的時間。在聚餐的時候很快樂很開心,開心的延續有多久?但之後會覺
   得很空虛。每個人的歷程大概都這樣,所以真的能陪你的人真的不多。

評:我們要好好珍惜每個階段與朋友相處的回憶,尤其是學生時代,朋友之間的

   友誼是最單純的。

“生命並不是苦難,我只是說,你會因他而苦,而非因他而樂-除非你掙脫內心的執念,不論發生什麼事,只管自由自在、御風而行。”(取自p73) 冠:這是最讓我有深刻體認的是這樣的一句話,因為我常常因為一些本來就很難

   十全十美的事情,沒有做到十全十美而難過,但是,執念要看是對什麼,如
   果是希望每個人都喜歡你的執念,這種執念只會讓你更不開心;不過,如果  
   是對於事業上的執念,也許會有化阻力為助力的動力產生。

靜:這句話對我來說,也是另一種反思,常常在面對事情的時候,備苦難籠罩,

   頭上都是打雷閃電的烏雲,真的很痛苦,但是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理解,往
   往會導,很難有自由自在的想法,乘著風,御風而行,也許會有不一樣的。

鈴:年輕的時候應該要有執念,但要用對地方。如果執念用在人上面會很挫折,

   但如果是用在人生發展或是事業什麼的,會很值得。

最後蘇格拉底告訴丹:”過了某一點以後,就沒有人可以幫你了。我會引導你一陣子,不過就連我也得退後,留下你獨自一人。在大功告成以前,你將會承受嚴厲的考驗,你將需要很大的內在力量,我只盼望它會及時出現。”(取自p122) 靜:這句話讓我想到了,很多時候會有些相伴的夥伴,敬愛的師長可以帶領你成

   長,但不可能伴你到最後的,很多時候你是應該要自己獨力的去面對他。很
   多人都想要別人給他什麼,總是沒想到自己可以給別人什麼,為什麼別人可
   以這麼好。

冠:我覺得我很幸運,能在各個階段遇到不同的人,引導我、幫助我的人;甚至

   有真心關心和付出的家人,不過,遇到抉擇時還是得靠我自己去幫自己的未
   來做決定,因此有足夠的力量是必須的,但是力量從何而來,就要看每個人
   各自的想法和做法了。

嘉:每個人都有很多的生命老師,去享受每天發生的每一件事情,認真去面對它,

  我也覺得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所以我也認為內在修行的功夫很重要,一
  個只注重外表的人是很脆弱的,很多生活的智慧,勇敢面對的力量都自從內
  心深處來的。

悠哉憩